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类专业课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是理论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在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电子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但是这些课程的实际教学课堂却很沉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探讨 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电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几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电”。我国9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类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前景十分乐观。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类专业课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是理论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沉闷无趣,可谓是学生无兴趣学,教师也无情绪讲。如何改变这样尴尬的状况,是当前许多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基础薄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常见问题,尤其是数学基础和电学的功底都比较差,对于理论的分析计算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产生畏学的情绪。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课上听不懂,课下看不懂,不明白的问题越积越多,因此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二)课程理论性较强。
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较多,例如电工、模电、数电、高频等,这些课程都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它们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些课程的共同点都是理论性强、概念较多、电路复杂抽象,教学内容偏重系统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内容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普遍反映课程难学、听不懂、学不明白、不愿意学、没意思、不知道怎么用,这些想法导致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1]。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座位上听,这种机械、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了。
(四)实验内容陈旧。
在电子类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只是辅助,多侧重理论教学,同时在少而不多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和结论性实验又占了大多数。另外各学校购买的实验设备总是固定的几种,操作点也因为实验设备而被相对固定了,不能随意改变内容,使得学生只能完成固定的实验内容,多年不变。而这些实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新技术的需求。由于实验器材及方法的陈旧,当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后,竟然不知道这些器件、电路、系统究竟是如何选用的,它们有何实际的应用,如果有了其他的功能要求又该如何设计实现等。原有的实验课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完成了实验台上固定电路的测试而已。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越来越不好上,越来越难上。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渐渐摸索出一点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略显成效。
二、使理论课程教学“活跃”起来的对策
(一)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源泉[2]。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了,才会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地提高其能力。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我选用了一些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比如手电筒、便携式充电器、无线耳机、直流稳压电源、调频调幅收音机、电子表、小型对讲机、移动手机等应用作为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制作手电筒?如何设计一个便携式充电器?如何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如何装配一个对讲机?如何制作一个电子表?如何完成一个抢答器?为什么CDMA要比GSM系统更好,其优势是什么?日常应用时如何DIY一个电视天线?是否可以DIY一个无线耳机呢?ATM机为什么能够进行异地存取款?无线测向运动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随着一道道问题的顺利解答,同时配以课程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自然而然对电子类的理论课程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觉得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使用的、处处可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进而打消学生觉得难学的顾虑,从而主动地探索。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与时俱进。
目前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落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一些含数学知识较多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可以简化,因为高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是做理论分析与研究,所以在讲授课程时应当着重突出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没必要深究全部甚至极少在实际中应用到的部分,另外还可以适时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过程,增强实施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实用性,致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其实这些课程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在讲授时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样使学生对这门课先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糊里糊涂的一通死记。比如说模拟调制系统这部分涉及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以前这些内容是按章节讲授的,而且是先原理分析,后电路计算,学生学过后只会算题,不知道如何应用。在选取调频调幅收音机这个常见载体后,就可以既轻松又明确地完成这些知识点的讲授。首先我让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调频调幅收音机,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元器件组成等。我把需要的部分从学生的讨论中提取出来,通过讲义、课件、实物等,将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通过收音机结合起来讲授。等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有了认知、理解、分析计算能力之后,引导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关的元器件进行相关的计算、选取、测量和装配焊接等。最后当收音机装配完成后,让学生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测量各点波形,记录参数,进行最后的调试验收。若不能完成正常功能,还要进一步对故障检查,分析原因,排除故障。通过以上的教学实施,学生在掌握调制、解调、混频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对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能力,还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样一个电子秒表也涵盖了数字电子中的进制转换、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大部分知识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提出自己想要加入的功能与应用等,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授。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另外对于一些实际的系统,还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比如手电筒、收音机、对讲机、充电器、电子表、抢答器等这些实物都非常多见,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容易加强理解和掌握。
(四)引入仿真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理论课程,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某个电子电路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3D录像,说明将要学习的这个电子电路的组成、主要原理、完成的功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仿真技术,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虚拟实训,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一种仿真技术,对于教学也非常有利,尤其对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这些需要较多频域图和时域图来分析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把这些较复杂的波形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创建自主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虚拟教学课堂,并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后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师生间的双向反馈。
(五)以实用为目的,创新实验教学。
除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外,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高职院校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一直存在实验内容偏少、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改善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之一。
根据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建立“验证 仿真 创新”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验证性实验则是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上对理论知识点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是一个基础。仿真性实验则是通过仿真软件为进行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提高。创新性实验则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项目的研发,项目可以是原有的,也可以是创新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电子竞赛等。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独立完成制订、设计、选件、测试、排查,完成报告等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书写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尽管仍然受到某些因素和条件的影响或制约,但是是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3]。相信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他们的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陶永红,刘志刚.浅析高职教师的教学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探讨 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电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几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电”。我国9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类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前景十分乐观。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类专业课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是理论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沉闷无趣,可谓是学生无兴趣学,教师也无情绪讲。如何改变这样尴尬的状况,是当前许多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基础薄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常见问题,尤其是数学基础和电学的功底都比较差,对于理论的分析计算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产生畏学的情绪。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课上听不懂,课下看不懂,不明白的问题越积越多,因此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二)课程理论性较强。
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较多,例如电工、模电、数电、高频等,这些课程都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它们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些课程的共同点都是理论性强、概念较多、电路复杂抽象,教学内容偏重系统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内容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普遍反映课程难学、听不懂、学不明白、不愿意学、没意思、不知道怎么用,这些想法导致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1]。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座位上听,这种机械、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了。
(四)实验内容陈旧。
在电子类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只是辅助,多侧重理论教学,同时在少而不多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和结论性实验又占了大多数。另外各学校购买的实验设备总是固定的几种,操作点也因为实验设备而被相对固定了,不能随意改变内容,使得学生只能完成固定的实验内容,多年不变。而这些实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新技术的需求。由于实验器材及方法的陈旧,当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后,竟然不知道这些器件、电路、系统究竟是如何选用的,它们有何实际的应用,如果有了其他的功能要求又该如何设计实现等。原有的实验课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完成了实验台上固定电路的测试而已。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越来越不好上,越来越难上。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渐渐摸索出一点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略显成效。
二、使理论课程教学“活跃”起来的对策
(一)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源泉[2]。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了,才会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地提高其能力。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我选用了一些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比如手电筒、便携式充电器、无线耳机、直流稳压电源、调频调幅收音机、电子表、小型对讲机、移动手机等应用作为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制作手电筒?如何设计一个便携式充电器?如何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如何装配一个对讲机?如何制作一个电子表?如何完成一个抢答器?为什么CDMA要比GSM系统更好,其优势是什么?日常应用时如何DIY一个电视天线?是否可以DIY一个无线耳机呢?ATM机为什么能够进行异地存取款?无线测向运动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随着一道道问题的顺利解答,同时配以课程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自然而然对电子类的理论课程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觉得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使用的、处处可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进而打消学生觉得难学的顾虑,从而主动地探索。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与时俱进。
目前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落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一些含数学知识较多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可以简化,因为高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是做理论分析与研究,所以在讲授课程时应当着重突出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没必要深究全部甚至极少在实际中应用到的部分,另外还可以适时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过程,增强实施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实用性,致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其实这些课程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在讲授时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样使学生对这门课先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糊里糊涂的一通死记。比如说模拟调制系统这部分涉及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以前这些内容是按章节讲授的,而且是先原理分析,后电路计算,学生学过后只会算题,不知道如何应用。在选取调频调幅收音机这个常见载体后,就可以既轻松又明确地完成这些知识点的讲授。首先我让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调频调幅收音机,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元器件组成等。我把需要的部分从学生的讨论中提取出来,通过讲义、课件、实物等,将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通过收音机结合起来讲授。等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有了认知、理解、分析计算能力之后,引导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关的元器件进行相关的计算、选取、测量和装配焊接等。最后当收音机装配完成后,让学生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测量各点波形,记录参数,进行最后的调试验收。若不能完成正常功能,还要进一步对故障检查,分析原因,排除故障。通过以上的教学实施,学生在掌握调制、解调、混频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对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能力,还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样一个电子秒表也涵盖了数字电子中的进制转换、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大部分知识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提出自己想要加入的功能与应用等,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授。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另外对于一些实际的系统,还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比如手电筒、收音机、对讲机、充电器、电子表、抢答器等这些实物都非常多见,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容易加强理解和掌握。
(四)引入仿真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理论课程,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某个电子电路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3D录像,说明将要学习的这个电子电路的组成、主要原理、完成的功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仿真技术,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虚拟实训,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一种仿真技术,对于教学也非常有利,尤其对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这些需要较多频域图和时域图来分析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把这些较复杂的波形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创建自主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虚拟教学课堂,并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后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师生间的双向反馈。
(五)以实用为目的,创新实验教学。
除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外,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高职院校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一直存在实验内容偏少、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改善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之一。
根据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建立“验证 仿真 创新”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验证性实验则是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上对理论知识点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是一个基础。仿真性实验则是通过仿真软件为进行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提高。创新性实验则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项目的研发,项目可以是原有的,也可以是创新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电子竞赛等。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独立完成制订、设计、选件、测试、排查,完成报告等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书写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尽管仍然受到某些因素和条件的影响或制约,但是是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3]。相信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他们的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陶永红,刘志刚.浅析高职教师的教学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