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特朗普的政治节奏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关税扰攘”持续8个月后,G20峰会期间的中美元首会晤,为双方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只是从美方近期一系列加码动作来看,对后续谈判的曲折反复,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因应之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特朗普总统的反反复复,美方贸易官员的相互攻讦,彭斯副总统的冷战式言论,一时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但透过这两年白宫与其他谈判对手的互动过程,可以看清如下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特朗普作为“商人总统”,在情绪化的表现背后是对“实利”的斤斤计较。他可以在给欧盟的钢铝关税豁免期内,为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首开国宴,百般秀亲密,以诱惑欧盟容忍美国的“贸易逆差再平衡”措施;也可以在法国抵制欧美贸易妥协进程并影射美式民族主义不道德之后,公开与马克龙翻脸,讥刺其支持率只有26%,甚至揭开巴黎人曾屈从于纳粹的历史伤疤。
  反过来,在朝鲜摧毁部分核导试验场之后,特朗普自曝和金正恩“坠入爱河”,想“再见面”;而在被指参与土耳其政变的美籍牧师获释之后,特朗普仅仅是“感谢埃尔多安总统”,因为对土方坚持购买俄制反导系统仍很介意;加拿大就更窝火了:被裹挟着加入了新版北美自贸协定,却未被豁免新的钢铝关税,让特鲁多想不通加拿大怎么就成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威胁”。
  其二,特朗普作为富豪出身的政治黑马,内心不在乎各种高帽、客套和小恩小惠,而汲汲于延续个人权力、奠定历史地位。因此,美方何时会收手,不完全取决于谈判对手让步的程度、承诺的可信度,也跟特朗普自身要面对的选举、调查等问题息息相关。
  典型例子是制裁俄罗斯,虽然特朗普“笑纳”普京的尊重,但该执行的制裁一个都没少。因为政治现实是明摆着的:舆论对“通俄门”群情汹汹,共和党上下只有对俄罗斯“色厉”才能解套。对特朗普而言,如果需要在“个人权力”和自己眼中的“国家利益”之间做取舍,他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并羞答答地用后者做掩饰。
  以上两个事实,可以归结为特朗普作为商人的灵活性、逐利性,与他作为政客的原则性和随大流。这个命题如果成立,有助于我们判断中美关系未来两年的起起伏伏。
  简单的推论是,中期选举前的特朗普,商人的色彩更重一些,因为他要奠定经济政绩的基础,也拥有执政党一統国会创造的灵活度,是更容易谈判的对象;中期选举后的特朗普,政客的色彩更重一些,因为他要投入自己的连任竞选,政府受在野党的牵制也多一些,而对华示强恰恰是两党在外交方面不多的共识之一。
  在对华关系上,“定性”比“定量”紧要。虽然当前的经贸摩擦主要表现为贸易逆差如何减少、投资壁垒如何削平的问题,但这些“量变”离导致中美经济“脱钩”的“质变”还很远。问题是,在野党往往偏爱“定性”,如果要让总统难堪,毁掉他谈判的平台,比追责总统让步太多,不更省事吗?
  所以,对于重新控制美国众议院的民主党,我们不能寄望过高,更要防备两党开展“对华示强竞赛”这一最坏结果。而在另一方面,美国政治精英的对华忧虑意识尚未在民间成为主流,中美关系仍有值得谨慎乐观的民意基础。包括不公对待美国高校里的中国学者,取消香港关税区的优惠待遇,在民间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中期选举的计票工作,可能要到G20峰会前几天才会结束。目前,两党仍在密切关注佛罗里达、佐治亚、密西西比的州长或联邦参议员的席位之争。这使得对华贸易问题在近期美国舆论中没有形成焦点,因而是中美展开务实磋商的好时机。比如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哪怕不直接谈贸易问题,也增加了两国高层的“共识”机会。
  倒是民主党籍的候任议长佩洛西,曾连续10年反对给予中国最惠国贸易待遇,令人担心民主党话语权增大,会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叠加人权、宗教、少数民族等问题。不过,佩洛西早年与特朗普有私交,如今也反对弹劾特朗普,被民主党极左翼视为眼中钉。年底之前,她应该会忙于党内团结事务,估计不会在对华关系上给特朗普“添堵”。
  但也许用不了8个月,随着两党有志于角逐2020年大选的人物陆续登场,特朗普的政客角色将更为凸显,他明年会做出什么意外的事情,现在还真的很难说。就此而言,在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开启“中美博弈新一季”后,这一季何时收尾也备受关注。
其他文献
雷墨主筆  对于安倍10月下旬访问中国,国际舆论的看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这是两国在通过打中日关系牌牵制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施压。也就是说,中日接近只是权宜之计。另一类认为中日关系站在了转型的历史关口,两国都在布局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双边关系架构。  我先不谈哪类观点正确。不可否认,这两类看法都承认“变”,不同之处在于如何看待“变”的可持续性。地理位置不会改变,但地缘政治却不是静态的。作为近邻,
如果没有游戏,人和社会的存在没问题,但必是另一个样子。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晚上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灯拉黑,独坐10分钟,让自己从世俗世界的纷扰中退回内心之后,我问自己:如果这个社会的游戏—包括搓麻赌牌、赛车拔河、網游三个层面—有一天突然消失了,会发生些什么呢?  问完之后,我进行了情境想象。  答案把我吓尿了。    在我脑海中出现了很恐怖的景象:可能会有很多被焦虑攫住
《重新认识特朗普》这一专题来得非常及时。最近三个月来,特朗普一系列举动都引发了全球连锁反应,包括了4月份的中美贸易摩擦及5月份的美朝关系的主动出击。他的每次举动,都在刷新着人们对他的认知,不仅仅是中国学者及媒体看不清楚,就连美国人也不知道他的牌路。当人们都等着这位“政坛门外汉”出洋相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手段越发娴熟。  今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亚美研究中心访学,也与多位美国人聊过特朗普。
腐败必须得反,但同时要为治本做好一些制度准备和规矩准备。准则和条例就是治本的制度准备。这体现了,在管党治党方面,党中央是有通盘考虑的。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两项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两项法规一正一反,《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
这是一本杂志与一个国家的故事。  1985年4月,改革初兴,时代乍暖还凉,广州市委大院,在一批有理想的思想者孵育下,这本杂志呱呱坠地。  “镜子”和“窗户”一直是传媒机构乐于自赋的两种旨趣迥异的功能。“镜子”让人们可以看到自己和所处社会的种种美好与不堪,“窗户”则必须在现实基础上,对信息、知识、理念和未来展开思考与想象。  进化的偶然性,往往青睐后者。  《南风窗》从命名伊始,就在对睿智和洞见的苛
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一帶一路”。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纸上得来”的有不时见诸报端的基建新闻,即我国在“一带一路”沿途的各项铁路等建设;“躬行”的,有身边人纷纷走出国门开启的中东亚、东南亚旅行。这些个人的际遇,很容易将宏大抽象的国家发展战略,落地和细化为真实可感的具象体验。  诚如南风窗的报道所言,“一带一路”本质上是聚焦经济逻辑的。当进行到五年这一重要节点时,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重申“正本
一个社会的集体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试图捕捉它。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频繁从朋友们口中吐出的词组是“不敢生病”,大学教授、中小企业主、金领群体,莫不如此。“不敢生病”的原因不是“看病贵”,而是工作停不下来,或者中断的代价太大。  经济能力在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广,但人们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不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恐惧感,只不过它的强度可能低于我们一般情况
在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启动了“缩表”策略,这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最大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各国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是否也要跟进“缩表”?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论”不断。各种“资产负债表衰退”、“央行扩表”和“缩表”的论调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运行机制的看法。它们用财务学的框架,形象地诠释着经济衰退和复苏的货币本质,以及背后的权力博弈和人性冲动。  同
石勇资深主笔  贺建奎的“基因編辑婴儿”前段时间引发轩然大波,一片谴责之声。  他确实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突破”—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对现存在伦理底线的突破。  不过,我对于他的“我不做,也会有别的人做”这句话,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似乎是先知般的预言,而不是一种辩解—虽然它就是辩解。  这里面,涉及人类最深层的一个心理动力,说句实话,我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  这种动力让你可以阻止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但很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我们正式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无论是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看,人们都已经很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确已经处于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面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怎么看和中国怎么办,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