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德尔松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人,他常常因为钢琴要创造“新”种类的形象而感到绝望,但却给旧的形象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本文以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为核心,结合其具体作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
一、门德尔松艺术风格概述
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比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主要作曲家的影响还大。一开始,普通听众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简单明了的抒情性和生命力着迷。门德尔松在清晰有序、易于理解的音乐结构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表演者和评论家起初以同样的热情回应,但随着音乐风格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宣传,评论家出于非音乐原因谴责了门德尔松的作品。直到现在,门德尔松的音乐很少受到客观评价。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他的事业非常成功。他的一些钢琴作品,如《无字歌》成为大多数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他的许多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门德尔松的音乐声誉在他去世几年后发生了逆转。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品味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听众的逆反心理。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是二声部、保守的和声习惯及对称的形式,这不是音乐发展的主流趋势。门德尔松音乐作品的风格强调高度复杂的半音阶、程式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展现出宏大的创作风格。
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5部交响曲,7部管弦序曲,3部清唱剧及赞美歌、诗篇、经文歌等宗教题材作品。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存在两个特点,一是浪漫与古典主义的完美融合,二是音乐理念具有民族性和公众性。
门德尔松认为艺术的创作是没有捷径的,新的艺术道路都是有根源的。门德尔松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题多为幻想和自然,充分表现了他将幻想与现实、自然与理想融为一体的情调和心境。
二、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研究
(一)奏鸣曲
门德尔松写了三首奏鸣曲,都是他早年创作的。门德尔松12岁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在第一乐章中,主题材料、质地和周期性的乐句结构都采用古典乐曲的模式。旋律线中偶尔出现的半音,让人联想到莫扎特的作品;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使用了相同的材料,则暗示了海顿。虽然遵循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这首奏鸣曲体现了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
查尔斯·罗森在他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书中指出,虽然早期浪漫派保留了古典时期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但他们却没有古典作曲家那样强烈的戏剧性。例如,在钢琴四重奏(Op.1)的开头,前两个乐句几乎完全重复,使第一主题部分的论述有了一种略显静止的质感;在三个乐章中,慢板乐章是最不“古典”的,它使用了门德尔松风格中典型的悬浮音。乐章的中段有一种即兴演奏的味道,这是以慢速和声节奏为基础的琶音创造出来的。这些琶音基本都是二声部,有时也会加入一些非和声的音调。第三乐章是轻快、辉煌的奏鸣曲形式的作品。第二主题的简单音阶形象和重复的和弦伴奏是19世纪早期音乐的特点。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具有轻快的特点,这带有门德尔松个人的鲜明印记。
除了专门以“奏鸣曲”命名的作品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中还包括其他类似于奏鸣曲乐章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展现出同奏鸣曲一致的特征。
(二)变奏曲
门德尔松的变奏曲创作于1841年,像大多数19世纪的变奏曲一样,它们结合了特性曲和等奏曲的特点,每个变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情绪和特殊的演奏技巧。除了偶尔使用平行或相对小调外,门德尔松的变奏曲保持不变的元素是调性与基本的和声模式,以及旋律的轮廓。在变奏曲中,旋律线以各种形式出现,有时它被转移到中声部,如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3、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2。门德尔松采用的主要变奏手段之一是改变主题的特征,其创作的三首变奏曲的主题都类似于合唱曲,但每个变奏曲都有自己的速度、质地和总体情绪。
在《d小调庄严变奏曲》中,主题以多种对比鲜明的形式出现,从类似合唱团的第14号变奏曲和抒情的舒曼式第11号变奏曲,到轻盈细腻的第4号变奏曲以及火热的第12、16、18号变奏曲,均展现了多样化的形式特征。这套曲子前半部分的变奏逐渐加快,创造出一种累积的效果,使作品呈現出丰富的内涵。
每套变奏曲的最后一个变奏曲往往是对主题材料的再创作,但有时也可能包括对主题的重述。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3的终曲也发展了主题材料,最后以模仿处理的主题的安静重述结束。
《d小调庄严变奏曲》是19世纪最重要的变奏曲集之一,这代表了门德尔松对钢琴最重要的贡献,因为在这个作品中,他实现了挫折性、抒情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
(三)特性曲
特性曲是19世纪较常见的一种钢琴音乐形式。门德尔松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别,尽管它们在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多样性,从极具打击性的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7到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33,以及抒情的《无词歌》,涵盖了门德尔松的全部钢琴风格。在结构上,它们的范围从简单的二元和三元形式到赋格和准奏鸣曲形式的乐章。每首曲子一般都由一种情绪所统一,这种情绪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激动人心的。
在门德尔松对特性曲的贡献中,钢琴变奏曲Op.7也许是最不寻常的,因为其结合了新巴洛克写作风格和浪漫主义对情感表达的强调,这一点在描述性短语中有所体现。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青年时期创作的作品,是一首著名的特性曲,用清晰的歌唱性旋律表达了淳朴的情感,这个曲子适合在家庭环境中演奏,形式简单,情感表达克制。
《无词歌》分为8卷,每卷6首,共48首,大多采用三元(ABA)结构,A、B两部分在情绪和主题材料上密切相关,有时也有引子和尾声。如果按质地类型分类,《无词歌》可分为四大类:由旋律线和伴奏组成的独唱曲,由两条旋律线和伴奏组成的二重唱曲,以和弦为主要质地的合唱曲,钢琴特色曲。
《无词歌》也是门德尔松创作风格的分水岭。1832年,门德尔松的生活和事业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机,这导致其在音乐表达上多了一种悲剧性的矛盾感,与早期作品中欢快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门德尔松的音乐缺少炙热的感情和多变的情绪,更多的是一种轻松、诗意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创作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他拒绝深情,反而以精准而又冷静的态度,勾勒出音乐的线条和结构。在门德尔松的创作中,音乐的性能被逐渐扩大,具有一种独特的美。
(四)前奏曲和赋格曲
门德尔松从巴洛克音乐里获得灵感,创作了前奏曲和赋格曲。巴洛克音乐风格是19世纪作曲家所喜欢的,如统一的质地、序列的使用和形式上的累积方法。然而,门德尔松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对更严格的连奏形式的轻松演绎。
门德尔松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有《六首前奏与赋格》。前奏曲一般不具有高度的连奏性,通常是基于一种特有的形象模式或旋律和伴奏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门德尔松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有着极高的演奏价值,也是技艺精湛的典范。这些作品弥补了门德尔松其他作品过于对称和重复的缺陷。
三、结语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比人们认为的更加多样。在演奏时,人们应考虑到他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他的创作思想。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演奏和欣赏他的作品。
(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门德尔松艺术风格概述
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比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主要作曲家的影响还大。一开始,普通听众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简单明了的抒情性和生命力着迷。门德尔松在清晰有序、易于理解的音乐结构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表演者和评论家起初以同样的热情回应,但随着音乐风格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宣传,评论家出于非音乐原因谴责了门德尔松的作品。直到现在,门德尔松的音乐很少受到客观评价。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他的事业非常成功。他的一些钢琴作品,如《无字歌》成为大多数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他的许多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门德尔松的音乐声誉在他去世几年后发生了逆转。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品味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听众的逆反心理。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是二声部、保守的和声习惯及对称的形式,这不是音乐发展的主流趋势。门德尔松音乐作品的风格强调高度复杂的半音阶、程式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展现出宏大的创作风格。
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5部交响曲,7部管弦序曲,3部清唱剧及赞美歌、诗篇、经文歌等宗教题材作品。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存在两个特点,一是浪漫与古典主义的完美融合,二是音乐理念具有民族性和公众性。
门德尔松认为艺术的创作是没有捷径的,新的艺术道路都是有根源的。门德尔松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题多为幻想和自然,充分表现了他将幻想与现实、自然与理想融为一体的情调和心境。
二、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研究
(一)奏鸣曲
门德尔松写了三首奏鸣曲,都是他早年创作的。门德尔松12岁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在第一乐章中,主题材料、质地和周期性的乐句结构都采用古典乐曲的模式。旋律线中偶尔出现的半音,让人联想到莫扎特的作品;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使用了相同的材料,则暗示了海顿。虽然遵循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这首奏鸣曲体现了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
查尔斯·罗森在他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书中指出,虽然早期浪漫派保留了古典时期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但他们却没有古典作曲家那样强烈的戏剧性。例如,在钢琴四重奏(Op.1)的开头,前两个乐句几乎完全重复,使第一主题部分的论述有了一种略显静止的质感;在三个乐章中,慢板乐章是最不“古典”的,它使用了门德尔松风格中典型的悬浮音。乐章的中段有一种即兴演奏的味道,这是以慢速和声节奏为基础的琶音创造出来的。这些琶音基本都是二声部,有时也会加入一些非和声的音调。第三乐章是轻快、辉煌的奏鸣曲形式的作品。第二主题的简单音阶形象和重复的和弦伴奏是19世纪早期音乐的特点。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具有轻快的特点,这带有门德尔松个人的鲜明印记。
除了专门以“奏鸣曲”命名的作品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中还包括其他类似于奏鸣曲乐章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展现出同奏鸣曲一致的特征。
(二)变奏曲
门德尔松的变奏曲创作于1841年,像大多数19世纪的变奏曲一样,它们结合了特性曲和等奏曲的特点,每个变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情绪和特殊的演奏技巧。除了偶尔使用平行或相对小调外,门德尔松的变奏曲保持不变的元素是调性与基本的和声模式,以及旋律的轮廓。在变奏曲中,旋律线以各种形式出现,有时它被转移到中声部,如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3、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2。门德尔松采用的主要变奏手段之一是改变主题的特征,其创作的三首变奏曲的主题都类似于合唱曲,但每个变奏曲都有自己的速度、质地和总体情绪。
在《d小调庄严变奏曲》中,主题以多种对比鲜明的形式出现,从类似合唱团的第14号变奏曲和抒情的舒曼式第11号变奏曲,到轻盈细腻的第4号变奏曲以及火热的第12、16、18号变奏曲,均展现了多样化的形式特征。这套曲子前半部分的变奏逐渐加快,创造出一种累积的效果,使作品呈現出丰富的内涵。
每套变奏曲的最后一个变奏曲往往是对主题材料的再创作,但有时也可能包括对主题的重述。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83的终曲也发展了主题材料,最后以模仿处理的主题的安静重述结束。
《d小调庄严变奏曲》是19世纪最重要的变奏曲集之一,这代表了门德尔松对钢琴最重要的贡献,因为在这个作品中,他实现了挫折性、抒情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
(三)特性曲
特性曲是19世纪较常见的一种钢琴音乐形式。门德尔松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别,尽管它们在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多样性,从极具打击性的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7到门德尔松钢琴变奏曲Op.33,以及抒情的《无词歌》,涵盖了门德尔松的全部钢琴风格。在结构上,它们的范围从简单的二元和三元形式到赋格和准奏鸣曲形式的乐章。每首曲子一般都由一种情绪所统一,这种情绪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激动人心的。
在门德尔松对特性曲的贡献中,钢琴变奏曲Op.7也许是最不寻常的,因为其结合了新巴洛克写作风格和浪漫主义对情感表达的强调,这一点在描述性短语中有所体现。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青年时期创作的作品,是一首著名的特性曲,用清晰的歌唱性旋律表达了淳朴的情感,这个曲子适合在家庭环境中演奏,形式简单,情感表达克制。
《无词歌》分为8卷,每卷6首,共48首,大多采用三元(ABA)结构,A、B两部分在情绪和主题材料上密切相关,有时也有引子和尾声。如果按质地类型分类,《无词歌》可分为四大类:由旋律线和伴奏组成的独唱曲,由两条旋律线和伴奏组成的二重唱曲,以和弦为主要质地的合唱曲,钢琴特色曲。
《无词歌》也是门德尔松创作风格的分水岭。1832年,门德尔松的生活和事业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机,这导致其在音乐表达上多了一种悲剧性的矛盾感,与早期作品中欢快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门德尔松的音乐缺少炙热的感情和多变的情绪,更多的是一种轻松、诗意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创作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他拒绝深情,反而以精准而又冷静的态度,勾勒出音乐的线条和结构。在门德尔松的创作中,音乐的性能被逐渐扩大,具有一种独特的美。
(四)前奏曲和赋格曲
门德尔松从巴洛克音乐里获得灵感,创作了前奏曲和赋格曲。巴洛克音乐风格是19世纪作曲家所喜欢的,如统一的质地、序列的使用和形式上的累积方法。然而,门德尔松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对更严格的连奏形式的轻松演绎。
门德尔松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有《六首前奏与赋格》。前奏曲一般不具有高度的连奏性,通常是基于一种特有的形象模式或旋律和伴奏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门德尔松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有着极高的演奏价值,也是技艺精湛的典范。这些作品弥补了门德尔松其他作品过于对称和重复的缺陷。
三、结语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比人们认为的更加多样。在演奏时,人们应考虑到他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他的创作思想。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演奏和欣赏他的作品。
(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