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沙漠·马铃薯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5月1日至17日,是百事公司达拉特旗(达旗)农场持续半个月的马铃薯播种期。对于这个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农场,播种并不困难,以420亩为一个单元的规范化种植圈里,一个驾驶员凭借着一台仅机头就价值80万元的拖拉机,可以一次性完成肥料、马铃薯种的播撒。只需要兩名拖拉机手,再配备协助装卸的两名工人,两天即可完成一个单元的播种工作。
  这些马铃薯就将像孩子一样得到悉心的照顾,此后的日子里,百事的农艺师们还要不停地跟踪这些马铃薯:比如掩埋的深度,据说要保持在15厘米最好,一定的深度可保证足够的水分。
  别忘了这是在沙漠里种马铃薯,活儿并不像想像的那么轻松,“工人们最担心的是一夜之间‘绿豆芽’。”这是很形象的比喻,大型机械播种的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地处沙漠——中国沙尘暴最严重的地方,播种好的马铃薯刚长出绿芽却在一夜之间被完全掀出地面的事情经常发生。为了避免马铃薯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影响品质,工人们甚至不得不半夜起来重新掩盖,“一个播种期,这样的工作可能重复好几次。”
  百事公司从1998年进驻达旗农场,经过多年的治理,沙尘暴已经大有改善,不过今年的沙尘天气依旧让百事有点担心。2002年来到这里的云南昆明人周旭辉,在那种郁郁葱葱的地方生活惯了,至今仍然不能适应内蒙的沙尘天气,但是每次去过库布其沙漠的其他边缘,包括那块被视为旅游景点的响沙湾,他总会对自己的农场生出一些骄傲:“百事澳大利亚的马铃薯供应商看到我们在沙漠里种出马铃薯,想想——吓坏他们了。”
  百事到来之前,随着沙漠沙化蔓延,达旗与其他地方一样深受其害,“一米之外不见人影”的天气早就习以为常。直到百事耗资10万美元把一条平整的百事大道修进沙漠,开始固化沙丘以及马铃薯种植的工作,沙化蔓延才得以抑制。 达旗农场是百事最大的种植基地,面积1.5万亩。播种季节,各类大型机械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巨大的浇灌机在一个个种植圈上空洒水灌溉。“到了8月份,方圆2万多亩的土地上开满了紫色的白色的马铃薯花,那才叫壮观。”每天要在农场转悠、随时监测进展的周旭辉描述中一脸骄傲。
  没有人能想像4年之前这里是纯粹的沙漠,不过这需要一笔庞大的治理费用。达旗农场前期仅设备投入就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至今已经投入4000多万。百事农业部高级经理黄宇清是第一个全面负责达旗农场马铃薯项目的中国人,在她管理之后,达旗农场在百事食品原料供应链条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达旗70万亩荒置的沙漠,如果能开发出来,搞现代生态农业,农民的问题就解决了。”达旗党委副书记杨明介绍。百事的初衷只是要寻找土地为自己的马铃薯生产提供基地,但治沙利用模式却给了当地政府极大的启发。
  治沙机构比如阿拉善生态协会就专程找到黄宇清,想了解怎么运作。这个中国企业家首次群体发动成立的生态环保组织,宗旨要帮助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仅靠投入来治理并不能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问题。”该协会发展部卢永卓说。
  这出乎百事的意料。无论是黄宇清还是他的上司——营运部总经理史岳臣都很坦诚,百事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原料供应问题。
  
  选择沙漠
  
  不是所有马铃薯都可以用来做百事薯片。马铃薯的品种必须合乎要求,糖分和水分都比较低,大小形状符合规格,收获时间必须按照计划,以便及时供应百事在北京和上海的加工厂。
  百事在中国的马铃薯推广项目投入了近2000万美元。百事引进最适合中国种植条件的“大西洋”品种,投资70万美元帮助农科院建立马铃薯研究中心,在甘肃、山东、云南等省科研院所多家单位进行原种培育,百事提供技术、原种,进行协议采购。
  由于农作物进口的限制,马铃薯不能从国外进口,百事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加工好的乐事薯片来满足中国市场的供应,但是由于薯片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破碎,以高昂的成本从国外进口薯片并非长久之计。
  在中国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的零食市场上,众多跨国公司竭尽全力地开拓中国的零食市场,但是它们在本地化生产方面还不能与百事公司抗衡。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百事决定以零食应对海外碳酸饮料销量不佳的境况。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两大主导产品之一,百事的马铃薯战略开始形成。在中国,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包括百事可乐等饮料,百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则主要包括乐事薯片等。1993年百事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推出奇多膨化玉米食品,之后就开始筹备生产薯片,但是直到1997年,百事所需要的马铃薯才终于在中国培育成功,有了薯片上市的可能。
  但是大规模上市需要源源不断的马铃薯——百事作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在中国寻找土地自己种植马铃薯。按照百事在国外的马铃薯供应商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方式,需要大面积土地,集中种植。百事遇到的难题是:中国耕地面积极其有限,从哪里才能找到大面积的种植场。
  “只有沙漠才可能有这样大面积的土地。”百事相中了内蒙古一片荒置的沙漠,就是今天的达旗农场。尽管土地沙化,但那里夏季的气候却有利于种植马铃薯。
  百事决定要让这片沙漠成为百事马铃薯供应的重要来源。“达旗农场是一个示范。”黄说,在那里百事可以将新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中国农民,而后者则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其供应商。
  
  学会种植
  
  “2005年产量增加了60%,成本下降了10%,因为随着产品销量增加,产量增加,成本折旧降低,农场利用率提高,规模效应逐渐产生。”史岳臣说。现在,百事内部对于达旗农场的进步赞不绝口,也包括对农场的第一位中方管理者黄宇清。
  对于农场初期的艰辛,黄宇清印象深刻。“当地连一个螺丝钉都买不到。”当时的农场是一片不毛之地,随处可见的是3米高的沙丘,一座座坟堆零星点缀其间。沙漠外围的村民居住在土坯房中,靠燃烧玉米秸秆取暖。春季肆虐的沙尘暴会将这里吹得天昏地暗。村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挖掘地下水灌溉农田,种植播下去就能发芽的玉米;
  百事已经预料到了所有的困难。尽管农场至今仍然不能登陆互联网——因为面积太大,把电话线架进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农场至今使用的是带接收器的无线电话。一幢简单而又干净的小平房盖起来了,沙柳成活了,杨树长高了,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进来了,这些进口设备动辄上万美金,都被小心地放置在有屋顶的库房里。百事农业部最优秀的农艺师也被派过来。连农田都是已经播种过的“熟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百事请来其在美国的最大一家供应商Black?Gold Potato Sales,希望这家老资格的 马铃薯供应商能帮助它在内蒙古的农场迅速提高产量。
  国外的种植模式——“打虫药可以交给专业打虫药公司,收割可以交给专业收割公司”给这些供应商太深烙印,以至于他们来到以分散种植为主的中国,变得无所适从。
  2002年,经历了失败的百事决定派一个中国人去管理农场。史岳臣的助理、农业计划经理黄宇清脱颖而出,并非学农出身的黄开始展露才华。
  “我们其实不是找一个农业专家,因为之前在那里的人都是优秀的专家,我们找的是一个做计划、做协调的人,很简单,以前老外管理时与当地人,甚至进口设备与海关沟通的沟通都成问题。黄可以在人员沟通方面做得更好。”史岳臣解释当时选择黄宇清的理由,“她是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
  上海长大的黄到达农场的第一天,常年不见雨水的当地意外地下了一场大雨,细心的黄留意到一个事实,即使不下雨,整个路面都是颠簸不平,这对于百事“像鸡蛋一样珍贵的”马铃薯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是一种伤害。
  黄在百事学会了计划的重要性。每年年初,公司将全面综合各项因素确定新年计划,销售计划决定了原料供应计划,进而决定种植计划、种植规模、种植成本计划。黄决定把这个传统应用到农业种植的管理。
  黄确定了一个农业工作计划贴在简陋办公室的墙上,这些计划书占据了大半个墙,马铃薯130天的成长周期——从播种到收割每一天的工作日程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松土松到什么程度,施肥应该选用何种农药。“每天早晨只要看看这个计划书,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一个工人说。
  2002年收获季节到了。农场获得每亩2.3吨的产量,在此之前,一直由外国人管理的农场产量最高时未超过1.6吨每亩。再后来是每亩2.7吨,每年递增,超过了百事公司的预定目标。“公司高兴极了。”史岳臣对自己这位下属的工作赞不绝口。2004年,黄也被提升到全面负责百事公司在华马铃薯生产业务的职位上,她现在是百事5个农场的“农场主”。
  这5个农场分别分布在内蒙古达拉特旗、阿鲁克尔沁旗、广西北海、广西湛江、河北沽源。南、北方的分布可以保证百事的马铃薯供应持续不断——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南方的广西种植。
  百事加速
  2005年12,百事的市值首次超越可口可乐。在与可口可乐进行了长达108年的争斗后,百事第—次击败了對手。近5年来,百事股价的增幅超过了1/3,而可口可乐的股价却下跌了30%。
  40年前一直默默无闻的食品部成为百事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主角:乐事薯片北美公司和桂格燕麦公司的利润额合计占百事公司利润总额的47%,而北美地区的饮料利润额只占到31%。其余部分则来自海外市场,这其中包括中国,而百事为了确保当地的薯片生产,不惜代价在当地培育自己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故事也被传诵。
  百事在沙漠里的马铃薯种植农场的效应逐渐显示,百事却并不打算作为一个农业公司存在,“百事还是要做一个专业的国际食品企业。如果能找到方式与当地合作,让他们做我们的马铃薯供应商,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专心做食品。”史岳臣说。
  2005年,达旗农场的规模扩充了一倍,达旗农场已经是3个分场的统称。“但是要保证马铃薯质量,就得轮作,生长周期也要6个月,产量不可能马上成倍增加。”
  可是销售却在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加。史告诉记者,在百事销售数字都是保密的,但是两位数字增长可以肯定。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百事公司的薯片生产目标一再上调。
  据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称,2004年在规模达5000万美元的中国薯片市场上,百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40%。为满足市场需求,2005年百事公司在华开设了第四家薯片加工厂。
  为了满足销售部门的胃口,黄除了进一步增加自有农场的产量外,还劝说更多中国人种植马铃薯。山东胶州通过8年的农户培养,已经成为百事采购定点。百事制定采购合同,并派专人指导,每年可采购1万吨。“虽然是分散种植,实际上也是集体采购行为,我们与当地农业协会协商,由当地协会组织,集体种植、采购。”
  普通马铃薯亩产量为1吨左右,每吨价格500元600元,而百事提供的马铃薯种亩产可达2吨以上,百事提供的收购价格是每吨1100元,这对于农民无疑有莫大的吸引力。
  但是百事不敢随便签合同。“我们的马铃薯要求很高。”黄宇清介绍,“事实上我们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是有实力的农户,仿效国外现代农业,规模种植。”
  “我们在签合同之前会派人去帮助他们进行各项核算,以及提醒他们应该有哪些准备工作,包括提前勘测水源。这个供应商当年没有找到水源,水源从较远的地方接过去,成本可能要高出预料,不过今年他有胆量把面积继续扩充,应该是有信心的。”
  百事目前的供应模式是供应商+农场种植共同完成采购需求。除了管理农场,黄还在关注供应商的发展,虽然大供应商的计划进展速度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往往有资金的对农业兴趣不大,有兴趣的又缺乏资金或者合适的种植土地。”黄对此也很无奈。不过,百事已经为未来的拓展做出充分准备,包括为此培育新的农业人才。
  2006年4月,史与黄飞赴达旗农场给新录取的3名农业大学的学生做培训。百事农业部每年都有计划地录用几名学农的大学生。“他们将在农场进行实地学习,一年半之后成为区域农业经理,去各个供应商的农场提供支持。”黄宇清说。
  “挺有意思的。”一个叫木兰的小姑娘说。她是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的毕业生,她用蓝色的百事工作服把自己遮盖得很严实,可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沙漠里强烈的阳光仍然让她不可避免地晒黑。尽管如此,她仍然兴致勃勃地跟随其他农艺师“前辈”学习监测土壤、驾驶拖拉机等工作。“在学校里根本见识不到这样的规模种植。”
其他文献
在一幢豪华大厦的顶层,董事会的高层官员们正在讨论公司的发展方向,他们似乎有所争执,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司是否投资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有些成员认为,应该投资,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更多的成员认为,在看到巨大机会之前,更应看到巨大的风险。  他们争论了——上午,看样子是拿不出什么结果。最后,——直没有说话的董事长说话了,他头发灰白,但精神矍铄。“先生们,还是让我们先进午餐吧,下午我们接着讨论。在进餐之前
期刊
凯特一直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合同五年期满的时候,她向老板提出了辞职。大家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份薪水颇丰的工作,但凯特说,她不喜欢事务所枯燥呆板的工作,她准备自己当老板,开一间咖啡店。  很快,凯特找到了一家急待转让的咖啡店,店址虽然远离市区,但是由于那里是通往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所以过往的车辆十分密集,客流很大。而且那里紧挨着一片美丽的落叶湖,平时闲坐在湖边,遥望着远处的青山,十分惬意。
期刊
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再见,这是四个礼貌用语,也是爱情的四步舞曲。  你好。他见着她,或她见着他,彼此感觉有尖锐的疼痛。那是互射的爱之箭让彼此受伤。无爱的心是一只空虚轻飘的气袋,有着膨胀的样子,却无沉甸的内容,射破了,就要有质的东西来补充。那是什么呢?那是殷切的关怀,那是刻骨的思念,而这一切,只能化作一句问候,你好吗?  对不起。相爱的人总是不知道如何相爱,一切总是适得其反。因过分的珍惜而破碎
期刊
那天,太阳很好,没有顾客,我便坐在花店门口,闭上眼睛,懒懒地晒着太阳。  “姐姐,我要訂花,订好多好多的花。”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将几乎要进入梦乡的我拉了回来。我睁开眼睛,一个清瘦的小男孩站在我身边,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微笑,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显得那么可爱。我连忙站起来,把小男孩让到屋里,问他:“你要订什么花?订多少?”  “我可以—订订几十年的花吗?”他扬着小脸问我。我“扑哧”笑出声来,明有这样订花
期刊
芒种    小满过后是芒种。芒种,该种庄稼了。却没有庄稼。土地被炮火翻起一层,又翻起一层。焦土上散落着弹壳,弹片,水壶,断臂,炸烂的脑袋,凌乱缠绕的肠子。  远方,有河。河套里,有芦苇。那里不是战场,芦苇半人高,连成了片。  山子趴在芦苇丛中,听潺潺的水声。他感觉自己就要死了。他受了伤,白森森的腿骨上,落几只贪婪的绿蝇。他抬手去轰,却轰不走。他就不轰了。他不敢碰自己的骨头。  山子是被打散的。两天
期刊
春运期间,一辆夜行班车行驶在成渝高速公路上。车程还没过半,前排的两个年轻人突然站起来,其中一个从腰间拔出一把雪亮的刀子,大声命令司机将灯打开,然后开始洗劫车上的乘客。 看着令人胆颤的刀子,刚从朦胧睡意中醒来的一车人谁也没敢吱声。坐在前排的人不等催促,便乖乖地将身上的钱物以及佩戴的戒指、耳环等放进年轻人手中的挎包里。  轮到第三排的一个中年人,歹徒却发现对方沉稳地坐在那里,既不像别人那样惊慌失措,
期刊
慈善是网上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内的许多论坛上有两种声音比较令我关注,一是强调富人应该多有菩萨心肠,广施善举;二是呼吁不应过分依靠爱心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建立相应的政府机制。这两种说法都没错。但是善举更应该是——种全民意识,同贫富无关,同政策亦无关。  生活在荷兰,渐渐对这一点有了些体会。众所周知,荷兰人的小气是有名的,尤其在中国人看来。比如荷兰人和朋友出去吃饭,常常是各付各的,因此还有了“go Dut
期刊
一天晚上,在我家车库后面的车道上,我看到有一个人正站在那里。他的身体又瘦又高,估计要有五英尺七英寸或者八英寸高。  他一见到我就立刻走上前来,对我说道:“先生,让我给您修剪草坪吧。” 他那蹩脚的英语着实让人难懂。当我明白他的意思之后,我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我叫托尼·特里维桑诺,是意大利人,住在首都罗马南面的—个穷困的农场里,”他回答,然后,他又说“先生,让我给您修剪草坪吧。”  看着他
期刊
初接触中大,那是2001年的秋天,我是怀揣着中大专升本的录取通知书来办理推迟人学的手续的。因为那年爸爸与人合作的生意持续惨淡经营着,而我们几兄妹的学业都在上升着,三个大学生的学费和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学费就这样成为当时家里沉重的负担。看着父母的疲劳,我有了推迟一年入学,自己挣学习费用的念头,所以还没等到开学,我就自己来到了中大,找到学院负责新生入学的老师,颤抖着声音向她提出推迟入学的想法。我至
期刊
从前有个名叫拉拉的商人,他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每当圣徒经过他的城镇,他都提供衣食钱物。  一天,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受到了拉拉的热情接待。拉拉以美食招待,并请他留宿家中。圣徒很高兴,临睡前对他说:“拉拉,你的义行为你在天堂赢得了一席之地。”“谢谢你这样说,大师,”拉拉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准备好。”“今天就可以,”圣徒说,“我马上就能带你上天堂。”拉拉看起来很痛苦:“哦,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