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1月1日,营改增率先在上海进行试点工作,这也掀起了我国新一轮的结构性减税的大幕。营改增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论文对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分析了营改增后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地方财政;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01
一、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从营改增政策实施至今,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非常突出,从短期影响来看,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从长期来看,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短期的不利影响
首先,下游企业的增值税缴纳额下降,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下游相关企业通过购买试点服务的方式可以获取多项进项税折扣,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情况。其次,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出现了一定下浮,营改增政策主要是将原来的营业税调整为增值税并且依然归属地方实施办法,这一过渡性的政策从表面上来看,并不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是在具体实施后,大量的企业会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增值税纳税额,在基础上会形成大量的抵扣项目,增值税纳税额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另外,教育附加费以及城建税均属于流转税附加税[1],而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相关的税费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浮,加上城建税本身属于地税,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税额的下降将会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二)长期的积极影响
从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的产期影响来看,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营改增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促进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长期的收入奠定稳定的基础。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营改增政策的事实,可以使企业的税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对于一些正在全面更新改革的企业,能够发挥更好的减税效果,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革。从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税收环境,企业能够更加轻松的发展和改革,这也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二、应对策略
针对新一轮营改增的实施,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努力调整自身财政体制,实现地方财力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增对营改增的具体要求和变化,积极改革,做好长期规划,重新构建适应营改增政策的地方税体系。
(一)短期应对策略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营业税基础,从而减少营改增政策产生的冲击。首先,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和发票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严格,企业应该在申报纳税以及财务核算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营改增提出的新要求。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对企业进行积极地引导,使企业能够建立新的财务核算体系,以适应增值税税制的特点,确保增值税能够正常增长。其次,建立国税地税部门营改增定期联席协调会议,确保营改增工作能够持续推进。在税收征管方面,在制定统一的营改增后具有由国税还是地税进行征税之前,仍然由地税统一征收管理,地税部门应该依法征税,确保税费即使入库,避免税收流失。
(二)长期应对策略
从长期的发展策略来看,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对地方财税体系的培育。首先,需要加大对税收潜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突出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为税收工作的长期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充分利用营改增的减税政策,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加强对重点产业链、高科技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扶持,促进这类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地方企业的创税能力。其次,将营改增政策主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科技研发以及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金工业的融合,形成整体效应,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2]。最后,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总部企业应该为其下属企业提供开局增值税发票,可以通过下属企业增值税进行进税抵扣,降低企业的总体税额,同时也能消除吸引跨国公司和做的税收障碍,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的冲击只是暂时性的,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进行宏观税负的结构性减税,是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能够为未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稳定的基础。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营改增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J].中国财政,2013(17):18-19.
[2]范丽萍.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64 46.
关键词:营改增;地方财政;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01
一、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从营改增政策实施至今,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非常突出,从短期影响来看,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从长期来看,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短期的不利影响
首先,下游企业的增值税缴纳额下降,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下游相关企业通过购买试点服务的方式可以获取多项进项税折扣,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情况。其次,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出现了一定下浮,营改增政策主要是将原来的营业税调整为增值税并且依然归属地方实施办法,这一过渡性的政策从表面上来看,并不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是在具体实施后,大量的企业会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增值税纳税额,在基础上会形成大量的抵扣项目,增值税纳税额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另外,教育附加费以及城建税均属于流转税附加税[1],而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相关的税费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浮,加上城建税本身属于地税,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税额的下降将会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二)长期的积极影响
从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的产期影响来看,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营改增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促进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长期的收入奠定稳定的基础。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营改增政策的事实,可以使企业的税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对于一些正在全面更新改革的企业,能够发挥更好的减税效果,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革。从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税收环境,企业能够更加轻松的发展和改革,这也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二、应对策略
针对新一轮营改增的实施,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努力调整自身财政体制,实现地方财力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增对营改增的具体要求和变化,积极改革,做好长期规划,重新构建适应营改增政策的地方税体系。
(一)短期应对策略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营业税基础,从而减少营改增政策产生的冲击。首先,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和发票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严格,企业应该在申报纳税以及财务核算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营改增提出的新要求。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对企业进行积极地引导,使企业能够建立新的财务核算体系,以适应增值税税制的特点,确保增值税能够正常增长。其次,建立国税地税部门营改增定期联席协调会议,确保营改增工作能够持续推进。在税收征管方面,在制定统一的营改增后具有由国税还是地税进行征税之前,仍然由地税统一征收管理,地税部门应该依法征税,确保税费即使入库,避免税收流失。
(二)长期应对策略
从长期的发展策略来看,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对地方财税体系的培育。首先,需要加大对税收潜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突出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为税收工作的长期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充分利用营改增的减税政策,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加强对重点产业链、高科技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扶持,促进这类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地方企业的创税能力。其次,将营改增政策主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科技研发以及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金工业的融合,形成整体效应,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2]。最后,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总部企业应该为其下属企业提供开局增值税发票,可以通过下属企业增值税进行进税抵扣,降低企业的总体税额,同时也能消除吸引跨国公司和做的税收障碍,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的冲击只是暂时性的,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进行宏观税负的结构性减税,是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能够为未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稳定的基础。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营改增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J].中国财政,2013(17):18-19.
[2]范丽萍.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64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