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引领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让学生有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收获品行?笔者曾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效果不错。
一、以热情传递信念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要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负责任,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里。握手,通常被认为是成年人的交往方式,和学生握手,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充满着信任,充满着关切,充满着感情,充满着期待。每当学生不好意思伸出手时,我就鼓励他:“来,让我感受一下,看看你这个朋友是不是值得信赖?”如果有哪个同学,轻描淡写地一碰,我就会追加一句:“这哪能行,心不诚,重来!你握我手的力量有多大,就能看出你的干劲有多足!”这样一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满怀着激动,真诚而热情地与老师握手。
二、以激情撞击心灵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若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与动机,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会事半功倍。激情,给人以生机和活力;激情,给人以希望和自信;激情,能催人奋发。中学生朝气蓬勃,热情洋溢,教师若能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不允许任何人进行“情绪污染”。我和学生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只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不打扰他人听课的前提下,课堂上可以“自由”活动。因此,有时会发现有同学突然搬着凳子到前面听课,那可能是他感觉走神了,想以此提高注意力;有时会不经意地发现有同学站起来,那可能是他想打瞌睡了站起来清醒一下;自习课上,有的学生感到累了,可以跟老师打个招呼,到洗手间洗把脸放松放松等等。我认为这些做法并不是对老师的不敬,反而会引导学生树立效率意识,学会心存感激,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三、用事实感动心灵
思想品德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打动学生,必须“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用事实让学生信服。
首先,用最近发生的焦点新闻打动学生。“猎奇、猎新”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尤其是好奇心强的初中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最新的时政热点不失为一种良策。况且,让学生关心“窗外事”,培养责任感,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义务。比如,在学习“生命健康权”这一内容时,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最近曝光的、最惹人关注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相关材料、图片。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画面,使得学生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忧国忧民,强烈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害己,还会祸国殃民。珍爱生命的意识不知不觉深埋于他们心底。又如,在学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内容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神舟七号”资料的展示活动,并要求配上自己的感想和感受,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积极从报纸上、網络上寻找文字性的报道,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骄傲和自豪。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找到flash版的“神舟七号”发射的整个过程和简单介绍,生动直观地演示了整个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航天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其次,用身边的事例说服学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发生在周围生活的事例教育学生,也颇有实效。用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必要手段。用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用相对抽象、看不见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的前一天,我检查了教学楼前的饮水机,发现竟有几个水龙头“哗哗”地流着水。另外,课间洗手间的水龙头基本上是开着的,还美其名曰“节约时间,追求效率”。第二天上课时,我公布了发现的情况。然后,我请同学们想象,如果学校停止供水三天,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紧接着,我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洗澡若在擦香皂时关水,一次可以节约约3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耗费0.5升水,如果水龙头开5分钟,则费水45升……之后,值班时,我再也没有发现有开水龙头走人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认真琢磨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妙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为。
一、以热情传递信念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要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负责任,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里。握手,通常被认为是成年人的交往方式,和学生握手,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充满着信任,充满着关切,充满着感情,充满着期待。每当学生不好意思伸出手时,我就鼓励他:“来,让我感受一下,看看你这个朋友是不是值得信赖?”如果有哪个同学,轻描淡写地一碰,我就会追加一句:“这哪能行,心不诚,重来!你握我手的力量有多大,就能看出你的干劲有多足!”这样一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满怀着激动,真诚而热情地与老师握手。
二、以激情撞击心灵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若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与动机,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会事半功倍。激情,给人以生机和活力;激情,给人以希望和自信;激情,能催人奋发。中学生朝气蓬勃,热情洋溢,教师若能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不允许任何人进行“情绪污染”。我和学生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只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不打扰他人听课的前提下,课堂上可以“自由”活动。因此,有时会发现有同学突然搬着凳子到前面听课,那可能是他感觉走神了,想以此提高注意力;有时会不经意地发现有同学站起来,那可能是他想打瞌睡了站起来清醒一下;自习课上,有的学生感到累了,可以跟老师打个招呼,到洗手间洗把脸放松放松等等。我认为这些做法并不是对老师的不敬,反而会引导学生树立效率意识,学会心存感激,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三、用事实感动心灵
思想品德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打动学生,必须“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用事实让学生信服。
首先,用最近发生的焦点新闻打动学生。“猎奇、猎新”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尤其是好奇心强的初中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最新的时政热点不失为一种良策。况且,让学生关心“窗外事”,培养责任感,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义务。比如,在学习“生命健康权”这一内容时,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最近曝光的、最惹人关注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相关材料、图片。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画面,使得学生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忧国忧民,强烈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害己,还会祸国殃民。珍爱生命的意识不知不觉深埋于他们心底。又如,在学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内容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神舟七号”资料的展示活动,并要求配上自己的感想和感受,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积极从报纸上、網络上寻找文字性的报道,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骄傲和自豪。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找到flash版的“神舟七号”发射的整个过程和简单介绍,生动直观地演示了整个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航天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其次,用身边的事例说服学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发生在周围生活的事例教育学生,也颇有实效。用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必要手段。用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用相对抽象、看不见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的前一天,我检查了教学楼前的饮水机,发现竟有几个水龙头“哗哗”地流着水。另外,课间洗手间的水龙头基本上是开着的,还美其名曰“节约时间,追求效率”。第二天上课时,我公布了发现的情况。然后,我请同学们想象,如果学校停止供水三天,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紧接着,我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洗澡若在擦香皂时关水,一次可以节约约3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耗费0.5升水,如果水龙头开5分钟,则费水45升……之后,值班时,我再也没有发现有开水龙头走人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认真琢磨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妙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