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那么高,爱那么深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同窗大学毕业就去南方闯荡,别看他是刚出校门的愣头青,这一去竟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家上千万,忙得七八年都没有回家一次。
  上个月,又接到他的电话,这次和以往不同,不单是简单的“汇报工作”和“致青春”,而且告诉我一个很意外的消息:他要回家了——不管南方条件多么优越,城市多么繁华,他也得回家。
  以前,他经常在电话里跟我说,将定居南方不再回来。可现在,他却急着回家。问他原因,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便跟我讲起了关于一株桂花树的事。
  他在南方弄了一株桂花树,派下属专程送给家乡的父母,种植在家门口靠田边的空地上。他路父母在电话里说,桂花树种在那里,一为空荡荡的院前作了点缀;二来也是因为思念他们——他希望父母经常在桂花树下拍点照片,邮寄给他看看——父母不懂电脑,不了解手机,不用邮寄的形式,还能怎样?
  第一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他看照片展露的笑容干净晴朗。照片上,桂花树前的父母尽管满脸灿烂的笑容,但却掩不住背后的拘谨。他甚至能想象到,父母在拍照前定然是为谁在左谁在右讨论过,为摆什么样的姿势商量过,商讨到最后,还是用老一辈拍照最普遍的形式: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父亲的右手紧张地牵着母亲的左手。一个裂开大嘴哈哈地笑,典型的豪爽男子汉;一个嘴角向上微扬,浅浅笑来,一如当年少女时。
  尽管钱不是问题,父母每年寄的照片也不多,毕竟节俭惯了,拍照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奢侈的事情。所以,一次也就一张,一年也就四次,仿佛按照季节来安排似的。这一寄,寄了好几年。直到两个月前,他再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突然从照片上发现了异样,打了个电话回家询问,当母亲向他道出了缘由后,电话一端的他,便哇地哭出声来。
  听到这里,我也奇怪,问是什么事情。他说,桂花树死了,桂花树其实早就死了。
  原来,那株桂花树在第二年的冬天就死了。他的父母每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唉声叹气。他们觉得,儿子在外辛辛苦苦好几年,好不容易得空给他们送来一株桂花树,自己却没有好生照看。他们说,对不起儿子,对不起儿子送来的桂花树。
  为了每年的惯例,继续给儿子拍在桂花树前的照片,老人多方打听,找了七八处有桂花树的地方,最终在离家里40公里外的一个乡镇上找着了满意的一株——这株桂花树,依田傍水,很像自家那颗桂花树所处的环境。
  就这样,无论是春日里的和风煦煦,夏日里的酷暑当头,还是瑟瑟的金秋,甚至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两个老人都会骑车远赴40公里外去拍照。不为别的,就为了心头对儿子的愧疚,就为了隐藏这个秘密。
  一次无异样,两次没破绽,三次四次……时间久了,他渐渐发现疑点,终于得知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窗说,这次通话挂断后不久,他便决定尽快回家。因为,他的心被母亲的话硌得生疼。父母小心翼翼隐藏的这个秘密,无疑是锐利的刀锋,割得他满心创伤——父母这么珍惜自己送给他们的桂花树。其实是珍惜他这个人,叫他如何不落泪伤神。因为,反过来一想,自己不孝呀——父母之所以如此,不就是自己七八年来从未回家,唯独送过父母一株桂花树吗?
  同窗说:在外发展得再怎么好,对于父母来说,可犹如大树之于厚土。树再怎么长高长大,厚土还是紧紧缠绕着根须,根须还得深深扎入厚土。
  樹这么高,却又哪及爱那么深!
  (摘自《情感读本·道德篇》)
其他文献
闲来无事,读书看报,无意间读到这样一则充满哲理的笑话:说一个年轻人搭出租车去外地拜访客户,一路上非常不顺,连遇几个红灯,眼看着就要到目的地了,却又遇见红灯。年轻人不免牢骚满腹地叹气道:“唉,今天真倒霉,一路红灯,老是最后一名差一步!”这时,一旁开车的老司机淡然笑道:“小伙子,我觉得一点也不倒霉。上帝很公平,因为,绿灯亮起时我们总是第一个走啊!”听完司机的话,让人心中不由猛的明亮宽敞了起来,想必小伙
期刊
我的家乡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农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很穷。因为穷,偶尔谁家来了客人,都要到几个邻居家借米借面借油借鸡蛋,才能凑成一顿像点样的饭菜,所以谁家要是来了客人全村子都知道。  七十年代初的那一年夏天,记不得是什么原因,多年未到我家来过的一个远房叔叔,到我家来串门。更为关健的是,叔叔家住在省城,所以,他的到来轰动了全村,沾亲带故的、左右邻居都以各种理由到我家,来看看城里来的人。妈妈到邻
期刊
在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家乡人管中秋不叫“中秋”,叫“八月中”。  虽然八月中不像过年那样隆重,但小时候八月中还是大人比较重视的节日。那些年,月饼是稀罕的东西,得用钱买,所以吃到的机会并不多。一般到了中秋节,大人们会买点肉和糖果回来就算过节了。  那一年的中秋节,二哥8岁,我6岁,家里刚刚盖新房不久,欠了外面不少债,一家人都尽量节衣缩食挤出钱来还债,妈妈也是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干活,想多点收成快点还
期刊
婆婆托人從乡下捎来今年的新小米,抓一把贴近唇边,一股特有的香弥漫开深情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贵州工作,家里的活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我就成了外婆家的“寄居蟹”。我胃口不好,外公和外婆常常为我的一日三餐发愁。  那一年春天,外公在西院里整出一片地,说是要种谷子,还说种了谷子给妞儿吃。我望着那些像沙粒一样的谷子,心里充满了好奇:谷子是不是真的很好吃呢?  谷子出苗了,与野草一般无二。我生气极了
期刊
2014年,时逢毕业季。一条消息在网上疯传:四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从IT业改行卖肉夹馍。大家都感到新奇:怎么有人会放弃大公司的职位,去经营一家小店呢?而且,还是大学生!  令大家感到更惊异的是:虽然小店不足十平米,但是,每天来小店买肉夹镆的人总是异常多。人们在门外排起了长龙,可谓是供不应求。  这是四名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开的小店在北京的五道口,名为“西少爷肉夹馍”。与所有人的反应一样,一开
期刊
兩年前我高考落榜,南下广东打工。火车上路半个小时后,我想买瓶饮料喝,可一摸口袋,钱包不见了。我急得翻找行李,也没见踪影。我沮丧到了极点,因为这意味着一天一夜的旅程将要在饥饿中度过了。  我对面坐着一位戴眼镜的年轻男子,看上去很斯文,也很友善。同坐一个窗口,本来大家可以说说话解解闷,但我心情不好,不想理任何人。他大概也很闷,想和我聊聊天,但一看到我的冷漠,便讪讪一笑,拿出一本杂志,专心地看了起来。 
期刊
大凡天资聪颖的人总会透露出些许灵气,小杨便是。大三时就在一次服饰设计大赛上夺得二等奖的他,无论是呈交的作品,还是与面试官的交流都有独特表现。额前蓄着少许刘海,后脑勺扎着马尾辫,一款红蓝彩条围巾“盘根错节”垂在胸间,90后小伙便是以这样的艺术造型来应聘设计员。人事部经理与设计总监大苗相互使了个眼色,几乎同时给出了OK。  鞋设计一般是伏案操作,小杨画鞋却常常喜欢站着,将画板支在画架上,4B铅笔刷刷游
期刊
初三那年,我成绩并不好,在教室里,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元宵节的前一天,班主任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亲手制作一盏灯,第二天晚上,班级要举行一个灯会。同学们兴奋异常,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我想到冰心《小桔灯》这篇文章。记得当时课堂上,我就疑问怎么把桔子皮制作成灯?但当时实在没有提问的勇气,或者说,害怕暴露自己的愚笨——书没有看懂,也没有想像力——自然不敢问。可在我心里,别人对灯的制作
期刊
杰克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了。  上大学、恋爱、结婚,直至事业有成,杰克就照着这样的生活轨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其实杰克现在取得的成就早就超过了当年他这个乡下毛头小伙子所追求的梦想。杰克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的事业打拼着,根本无暇回忆过去,甚至抽不出时间来陪陪妻子和儿子。他现在仍然马不停蹄,为公司的发展而四处奔波。  “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我们星期三为他举行葬礼。”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杰克。  
期刊
恐惧如影随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妈住进医院的第四天,一安就不再打出租车去医院看老妈了。  从家到医院,打出租要花32块钱,而坐地铁只需要花两块钱。只是,地铁站并没跟医院连着,要穿过一个人迹罕至的小树林。当然,地铁站口仍然有出租车在招揽生意,八块钱起步价,可一安還是心疼那八块钱。八块钱够他吃两顿饭了。老妈病了,银行卡里的钱像泡沫一样迅速少了下去。一安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大挣钱。可是,他才16岁,还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