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同窗大学毕业就去南方闯荡,别看他是刚出校门的愣头青,这一去竟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家上千万,忙得七八年都没有回家一次。
上个月,又接到他的电话,这次和以往不同,不单是简单的“汇报工作”和“致青春”,而且告诉我一个很意外的消息:他要回家了——不管南方条件多么优越,城市多么繁华,他也得回家。
以前,他经常在电话里跟我说,将定居南方不再回来。可现在,他却急着回家。问他原因,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便跟我讲起了关于一株桂花树的事。
他在南方弄了一株桂花树,派下属专程送给家乡的父母,种植在家门口靠田边的空地上。他路父母在电话里说,桂花树种在那里,一为空荡荡的院前作了点缀;二来也是因为思念他们——他希望父母经常在桂花树下拍点照片,邮寄给他看看——父母不懂电脑,不了解手机,不用邮寄的形式,还能怎样?
第一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他看照片展露的笑容干净晴朗。照片上,桂花树前的父母尽管满脸灿烂的笑容,但却掩不住背后的拘谨。他甚至能想象到,父母在拍照前定然是为谁在左谁在右讨论过,为摆什么样的姿势商量过,商讨到最后,还是用老一辈拍照最普遍的形式: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父亲的右手紧张地牵着母亲的左手。一个裂开大嘴哈哈地笑,典型的豪爽男子汉;一个嘴角向上微扬,浅浅笑来,一如当年少女时。
尽管钱不是问题,父母每年寄的照片也不多,毕竟节俭惯了,拍照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奢侈的事情。所以,一次也就一张,一年也就四次,仿佛按照季节来安排似的。这一寄,寄了好几年。直到两个月前,他再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突然从照片上发现了异样,打了个电话回家询问,当母亲向他道出了缘由后,电话一端的他,便哇地哭出声来。
听到这里,我也奇怪,问是什么事情。他说,桂花树死了,桂花树其实早就死了。
原来,那株桂花树在第二年的冬天就死了。他的父母每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唉声叹气。他们觉得,儿子在外辛辛苦苦好几年,好不容易得空给他们送来一株桂花树,自己却没有好生照看。他们说,对不起儿子,对不起儿子送来的桂花树。
为了每年的惯例,继续给儿子拍在桂花树前的照片,老人多方打听,找了七八处有桂花树的地方,最终在离家里40公里外的一个乡镇上找着了满意的一株——这株桂花树,依田傍水,很像自家那颗桂花树所处的环境。
就这样,无论是春日里的和风煦煦,夏日里的酷暑当头,还是瑟瑟的金秋,甚至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两个老人都会骑车远赴40公里外去拍照。不为别的,就为了心头对儿子的愧疚,就为了隐藏这个秘密。
一次无异样,两次没破绽,三次四次……时间久了,他渐渐发现疑点,终于得知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窗说,这次通话挂断后不久,他便决定尽快回家。因为,他的心被母亲的话硌得生疼。父母小心翼翼隐藏的这个秘密,无疑是锐利的刀锋,割得他满心创伤——父母这么珍惜自己送给他们的桂花树。其实是珍惜他这个人,叫他如何不落泪伤神。因为,反过来一想,自己不孝呀——父母之所以如此,不就是自己七八年来从未回家,唯独送过父母一株桂花树吗?
同窗说:在外发展得再怎么好,对于父母来说,可犹如大树之于厚土。树再怎么长高长大,厚土还是紧紧缠绕着根须,根须还得深深扎入厚土。
樹这么高,却又哪及爱那么深!
(摘自《情感读本·道德篇》)
上个月,又接到他的电话,这次和以往不同,不单是简单的“汇报工作”和“致青春”,而且告诉我一个很意外的消息:他要回家了——不管南方条件多么优越,城市多么繁华,他也得回家。
以前,他经常在电话里跟我说,将定居南方不再回来。可现在,他却急着回家。问他原因,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便跟我讲起了关于一株桂花树的事。
他在南方弄了一株桂花树,派下属专程送给家乡的父母,种植在家门口靠田边的空地上。他路父母在电话里说,桂花树种在那里,一为空荡荡的院前作了点缀;二来也是因为思念他们——他希望父母经常在桂花树下拍点照片,邮寄给他看看——父母不懂电脑,不了解手机,不用邮寄的形式,还能怎样?
第一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他看照片展露的笑容干净晴朗。照片上,桂花树前的父母尽管满脸灿烂的笑容,但却掩不住背后的拘谨。他甚至能想象到,父母在拍照前定然是为谁在左谁在右讨论过,为摆什么样的姿势商量过,商讨到最后,还是用老一辈拍照最普遍的形式: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父亲的右手紧张地牵着母亲的左手。一个裂开大嘴哈哈地笑,典型的豪爽男子汉;一个嘴角向上微扬,浅浅笑来,一如当年少女时。
尽管钱不是问题,父母每年寄的照片也不多,毕竟节俭惯了,拍照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奢侈的事情。所以,一次也就一张,一年也就四次,仿佛按照季节来安排似的。这一寄,寄了好几年。直到两个月前,他再次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突然从照片上发现了异样,打了个电话回家询问,当母亲向他道出了缘由后,电话一端的他,便哇地哭出声来。
听到这里,我也奇怪,问是什么事情。他说,桂花树死了,桂花树其实早就死了。
原来,那株桂花树在第二年的冬天就死了。他的父母每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唉声叹气。他们觉得,儿子在外辛辛苦苦好几年,好不容易得空给他们送来一株桂花树,自己却没有好生照看。他们说,对不起儿子,对不起儿子送来的桂花树。
为了每年的惯例,继续给儿子拍在桂花树前的照片,老人多方打听,找了七八处有桂花树的地方,最终在离家里40公里外的一个乡镇上找着了满意的一株——这株桂花树,依田傍水,很像自家那颗桂花树所处的环境。
就这样,无论是春日里的和风煦煦,夏日里的酷暑当头,还是瑟瑟的金秋,甚至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两个老人都会骑车远赴40公里外去拍照。不为别的,就为了心头对儿子的愧疚,就为了隐藏这个秘密。
一次无异样,两次没破绽,三次四次……时间久了,他渐渐发现疑点,终于得知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窗说,这次通话挂断后不久,他便决定尽快回家。因为,他的心被母亲的话硌得生疼。父母小心翼翼隐藏的这个秘密,无疑是锐利的刀锋,割得他满心创伤——父母这么珍惜自己送给他们的桂花树。其实是珍惜他这个人,叫他如何不落泪伤神。因为,反过来一想,自己不孝呀——父母之所以如此,不就是自己七八年来从未回家,唯独送过父母一株桂花树吗?
同窗说:在外发展得再怎么好,对于父母来说,可犹如大树之于厚土。树再怎么长高长大,厚土还是紧紧缠绕着根须,根须还得深深扎入厚土。
樹这么高,却又哪及爱那么深!
(摘自《情感读本·道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