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同居”养老吧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同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未婚同居,可是本文主人公李淑仪的经历却给“同居”另一份注解:五年前,她留学英国,住进了一个退休工程师的家里,工程师没有收取房租,而是让她帮忙做家务抵房租。回国后,李淑仪炮制这种“同居”方式,在网络上发布了“同居”的帖子,就在大家嘲笑她异想天开时,一个大学退学教授联系了她。她能够将“同居”关系进行下去吗?

租房受挫,另辟蹊径


  2012年,29岁的李淑仪从英国杜伦大学留学回到广州,凭借名牌大学海归的光环,她顺利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市场拓展工作,每月工资高达1.2万元。然而没有高兴多久,李淑仪就发现生活开销非常大,每月房租要3500元,加上其他花费,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为了节省,李淑仪只好和同事在天河城附近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可是还没有住一个月,她就忍受不了,因为室友不仅经常带男朋友回来过夜,还总是很晚才睡,这让喜欢安静的李淑仪实在难以忍受,她只好搬出去单住。
  之后一段时间,李淑仪在天河城附近看了多套房子,开价都在3000元以上。郁闷中,她和留在英国发展的同学张媛聊起了租房的事情。“我还以为是什么烦心事呢,你可以效仿一下在英国‘同居’的做法,找一个退休的老公公或者老奶奶,当他们的‘保姆’,不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张媛的话提醒了李淑仪,“是啊,自己在英国留学三年,一分钱都没有花就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什么不试试看?说不定就能解决自己居住的问题呢!”为了稳妥,李淑仪决定先询问同事的意见。
  可是,刚说出口,同事们就嘲笑她异想天开,“谁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免费提供给陌生人住?再说那些房东等你睡熟了,对你有什么企图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看到同事们反对,李淑仪讲述起了自己在英国“同居”的经历:去英国后,她住进了一个叫费舍尔的退休工程师家里,费舍尔的妻子去世三年了,他唯一的儿子远在加拿大工作,平时很少回来看望他。为了排遣寂寞,费舍尔就把房子拿出来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留学生。住进去之后,李淑仪和费舍尔签订了一份协议,确保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后,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李淑仪每天教费舍尔学习中文半个小时,还在饭后陪费舍尔散步,讲一些有趣的新闻。而费舍尔也不把李淑仪当做“租户”,而是变成了他的“女儿”。
  “目前英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1%。虽然英国的养老体制良好,但很多老人十分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了‘同居’的晚年生活。而另外一些老人则是把自己的房子免费提供给了留学生,留学生付出的代价是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为了给老人和留学生牵线搭桥,很多城市的民政局和大学服务中心,都开辟了‘同居’这项便民措施,留学生也很乐于接受这种‘新型同居’的形式。”李淑仪介绍说。
  尽管同事们都不看好李淑仪的“同居”计划,她还是草拟了一份“求同居”启事,发布在网络上。结果,没招来“同居者”,却遭到了网友们狂风暴雨般的议论:“这是在中国呢,中国的大妈大爷们才不会这么慷慨!”“我看你还是找一个富二代包养起来,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被泼了冷水,李淑仪郁闷不已,之后一段时间,她虽然接到几个电话,但都是骚扰电话。
  又过了一个月,就在李淑仪几乎不抱希望时,她收到了暨南大学退休教授何远辉的电话,表示对“同居”很感兴趣。

相互磨合,化解矛盾


  经过了解,李淑仪得知,时年68岁的何远辉自从妻子去世后一直独居,唯一的女儿也已嫁到英国多年。何远辉住的虽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但布置典雅温馨,加上地段远离市区,非常安静舒适。对于这样的条件,李淑仪非常满意。
  2012年10月4日,李淑仪和何远辉签订了“同居协议”。按照协议,李淑仪每天要陪何远辉聊半个小时和学习半个小时英语,另外每个星期陪何远辉上一趟超市,帮助他提油米等比较重的物品。第二天,李淑仪就搬了过去,何远辉早早地等在门口,主动给她提箱子。当天吃过晚饭之后,李淑仪和何远辉聊起了伦敦的现状,她发现何远辉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听得十分入迷。何远辉告诉李淑仪,自从妻子去世之后,就再也没人给他讲女儿的情况了,他很想了解英国。
  第二天早上,按照协议书,是何远辉学习英语的时间,他早早等在客厅里。由于何远辉没有任何英语基础,李淑仪只好从ABCD英文字母教起,何远辉非常认真地学了起来。何远辉表示,他之所以老了还要学英语是还想到英国看女儿,到时就可以和老外用英语聊几句。看着何远辉的样子,李淑仪哭笑不得:“你到英国,你的女儿自然会当你的翻译,根本用不着这么辛苦地学习英语。”谁知何远辉认真起来:“听翻译的怎么有自己说威风啊!”
  就这样,之后一段时间,每天早上李淑仪教学英语,晚上就陪何远辉聊聊天,虽然不是什么辛苦的事情,可是很快她就感觉吃不消,因为她每天12点才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半何远辉就要学习英语,她每次都是被闹钟叫醒的。李淑仪提出能不能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推迟到7点半,何远辉不同意,因为他7点要到小区的健身队打半个小时太极,还说如果推迟时间李淑仪就违约了。李淑仪只好把睡眠时间提前到11点,这让她很是不爽。
  这边刚刚协调好和何远辉的作息时间,那边又碰到了新的问题。有一次,李淑仪陪何远辉在超市采购,突然接到单位电话,不得不赶去加班。虽然何远辉没有说什么,可是回到住处时李淑仪却发现何远辉已经反锁了房门。李淑仪知道自己违约了,她诚恳地检讨不应该将何远辉一个人扔在超市里。半个小时后,何远辉才打开了房门:“这是我对你不守信用的警告,如果还有下一次,就请你离开。”李淑仪解释实在是有突发的工作要去解决,何远辉并没有因此原谅,反而拿出了协议:“我不管你发生了什么,我只会按照协议来执行。”这件事情让李淑仪意识到,作为知识分子的何远辉虽然学识丰富,却也有固执的一面。   事实上,性格差距还好忍受,很快就出现了让李淑仪如鲠在喉的事情。有一次,何远辉的朋友来看他,虽然关着房门,李淑仪还是能听清两人的谈话,“你怎么让她住进来啊?要是她对您有什么居心,可是防不胜防,你最好还是对她提防点,比如说银行存折和信用卡的密码!”之后几天,李淑仪觉察到何远辉的变化:他买了一个保险柜保管贵重物品。李淑仪心里很不是滋味,自从搬进来之后,她坦诚地对待何远辉,可是何远辉现在却像防贼一样防着她。
  2013年1月2日,何远辉生病住进了医院。虽然到医院看望不是协议上的内容,可是李淑仪还是煲了汤送到医院。之后几天,李淑仪都尽可能地早点下班,然后到医院里照料何远辉。一个星期后,何远辉出院了,回到家里,他立刻卖掉了保险柜,然后拉着李淑仪的手说:“我过去曾经防着你,可是这几天的事情告诉我自己老糊涂了。今后,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就当我的女儿吧!”李淑仪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小爱心,竟然改变了何远辉对自己的看法,她热泪盈眶,赶紧叫了一声“爸爸”。

超越亲情,分享经验


  从那以后,李淑仪主动抛弃了协议,只要有空就会陪何远辉散步、聊天,周末她还会主动做上几道美味改善生活。而在平时,何远辉每天下午3点就会给李淑仪发一条短信询问是否回来吃晚饭,收到回来的消息后,他就会做好饭菜,等待着李淑仪归来。能在异乡品味着家的温暖,让李淑仪倍感温馨,而何远辉也变得开朗起来。
  2013年12月14日,是何远辉70岁生日,李淑仪特意请假给他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上午带他到广州塔游玩,吃完晚餐后又乘船珠江夜游。回到家里,何远辉表示累了要先休息,李淑仪就洗澡去了,洗完澡她推开了何远辉的房门,发现他正静静坐在椅子上,手上是一张女儿的照片。李淑仪意识到,尽管何远辉认了自己当女儿,可是在他的心底还是无法取代亲生女儿的位置,这么晚没有睡,肯定是在等女儿的电话。李淑仪找到记有何远辉女儿电话的笔记本,然后拨打了过去,提醒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
  片刻之后,何远辉的电话响了,他颤抖着接通了,是女儿从英国打回来了!几分钟之后,何远辉走出房间兴奋地对李淑仪说:“我的女儿刚才给我打电话了,她从英国给我来电话了,她还记得我这个爸!”之后一段时间,李淑仪通过电子邮件和何远辉的女儿保持着联系,告诉她父亲的境况。就这样,转眼快到2014年春节,李淑仪早早地做好了回老家过春节的计划。
  “我走了,何远辉一个人怎么办呢?”经过再三考虑,李淑仪决定带着何远辉到湖南老家一起过春节。在湘潭,何远辉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年三十的年夜饭上,何远辉感慨地说:“我有幸认识淑仪,这辈子满足了。”说完,还拿出3000元作为新年的红包。拿着红包,李淑仪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个长辈对自己的肯定和期望。
  一个星期后,两人返回广州。何远辉在和朋友聚会时,满口称赞这个春节是自己过得最开心的春节。何远辉的话无疑是最好的广告,很快67岁独居的廖淑芬就找到他,希望能介绍一个“同居”的对象。之前嘲笑李淑仪异想天开的同事也主动“推销”起了自己。
  经过观察审视,李淑仪将同事张艳君介绍给了廖淑芬。入住前,在李淑仪的帮助下,两人签订了一份“同居”协议,确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张艳君很快就适应了和廖淑芬的“同居”生活。
  张艳君的成功入住,让李淑仪在公司里成为了名人,之后几个月,她又成功地给4个同事找到了“同居对象”,随着介绍的同居者越来越多,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说服老年人参与到“同居”活动中来的方法。“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给独居老人孤寂的内心注入年轻的活力,相对于传统的养老,这无疑是一种时尚的模式。”李淑仪说,目前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接受这种同居的模式,如何打消双方的顾虑,建立起同居者之间的信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尽管“同居”养老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李淑仪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种经济、环保而且充满温情的关系中来。
其他文献
在最好的年龄遇到最好的你,守得住才叫爱。  ——陈赫  陈赫因出演《爱情公寓》而爆红,他一出镜,观众就会想起他的经典台词:“好男人就是我。”2015年1月,“陈赫离婚”的消息持续几天占领各大网站头条。十四年传奇恋情最终却以一年婚姻匆匆收场,就在这场闹剧还未收场时,又爆出陈赫劈腿有夫之妇张子萱。  陈赫究竟是否劈腿?为何隐瞒离婚日期?十三年的童话爱情因何分道扬镳?事实究竟是怎样,也许只有陈赫和许婧本
期刊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凭借精湛的演技,余男9次获封影后,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的她,正逐渐升级为国际女星。虽头顶耀眼光环,但她却从未接拍过广告和电视剧。这个堪称“中国最低调影后”的另类女星,怎会与母亲“冷战”20年?她又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倔丫头与母亲的“持久战”  1976年,余男出生在辽宁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4岁时,她就在电影《舞恋》中客串了一个临
期刊
“有钱任性”是中国式土豪的生活模式,他们出则名车,穿则名服,用则名品。极尽一切的高调,并美其名曰:享受生活。这样高调张扬的生活习气甚至带动了中国网民,朋友圈里晒车晒房晒存款简直蔚然成风。本文的主人公江芮妍最近去瑞士生活了一段时间,惊讶地发现瑞士居民大多富得流油,他们却过着一种有钱也不任性的简朴生活,有时甚至让她觉得有点抠门。  能“省”则“省”   先生曾在瑞士留学三年,回国后一直对瑞士民土风情
期刊
数十年来,葡京帝国五光十色的赌博机彻夜不休,如同一个个张开大嘴的贪婪之兽,随时诱惑着人们自投罗网。不过,当欲壑难平时,驯兽人也同样会被它吞噬。  提起澳门,人们马上会想到赌王何鸿燊,想到他的葡京酒店。的确,如果说赌王是澳门的标志性人物,那么葡京酒店就是赌王帝国的象征,澳门的风向标建筑。几十年来,葡京酒店的风云变幻总是吸引着外界的目光。然而,近日大名鼎鼎的葡京帝国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情色风暴,这次的主角
期刊
2014年12月,淘宝网司法拍卖专场挂出的一套别墅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这套位于南京繁华地段的豪宅“瑞景文华”142栋评估价格800多万元,三两天的时间就跌至500万元,却依然无人问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栋别墅的地下车库曾发生过离奇命案,死者名叫田明成。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田明成早在2006年8月的一场意外中车毁人亡了!  不久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并公布了案
期刊
少妇许文静生下女儿后,陡然从一个俏少妇渐渐衰老成一个丑大妈。尽管她试图用各种办法想找回青春,可怎么也阻挡不了衰老的进程。丈夫忍受不了她的冷淡和脾气,毅然与她离婚。  当她带着孩子渐渐接受事实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得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卵巢被切除了。可卵巢怎么没了?当她深入调查后,一个惊天秘密浮出水面——升级做母亲,俏少妇竟变成丑大妈  2008年5月,怀孕已6个月的许文静正为去医院产检发愁,因
期刊
德国的低离婚率一直让世界各国啧啧称奇,不少人以为这是因为德国男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男人更忠诚。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的讲述者沈欣妍五年前随丈夫定居德国,她惊讶地发现,德国的低离婚率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德国关于离婚的条件太过苛刻,许多德国男人甚至根本离不起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苛刻的离婚条件  2010年,我与先生来到德国北威州的首府杜塞尔多夫定居,在德国硕本连读的先生主修德国法律,毕业后在一家有名的
期刊
2014年,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奇葩说》大热,三位主持人全靠打嘴炮创“笑”果。  这三位,一个是豁达淡定、绵里藏针的蔡康永,一个是引经据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晓松,还有一位一语九鼎,擅长一招定乾坤的马东。由这三位说话界的“鬼马才子”统领的“口才江湖”,三个男人一台大戏……对骂出的友情  这三只奇葩的结缘,那还真是因为先前结下的一桩梁子。  那时,《晓松奇谈》主持人高晓松作为该节目的创意者,原计
期刊
2014年10月2日,在全球第66届纪录片和新闻艾美奖颁奖现场上,武汉籍著名纪录片导演范立欣凭借《归途列车》荣获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两项大奖,这是华人获得的首个全球最高权威的纪录片大奖。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给他无限荣誉的纪录片,只缘于他对一个女孩的承诺。可不幸的是,他与女孩相识时,女孩已是被人包养的“金丝雀”;而当女孩艰难回头时,把无恨悲悯情怀融入纪录片拍摄的范立欣却无法再给女孩温暖
期刊
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嫉妒与被嫉妒。年终岁末,在年终奖、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因为羡慕好哥们公司的高福利,河北小伙程子涵在好哥们的帮助下如愿进入公司。然而,成为同事的两人同时也成了竞争对手,在一次次的较量中难以平衡嫉妒心理,最终引发了一桩血案……职场屌丝为福利跳槽  2013年1月的一天,在北京一家安全防护公司上班的程子涵下班后打开微信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