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精神理念下,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角度出发,不仅教师教的相对轻松,而且学生学得也十分快乐。自主性学习让语文课堂真正意义上焕发异彩,何不试一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性学习 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自主性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习,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即可。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通过对课标和高考方向的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防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走不必要的弯路。还要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保证目标的确立与课表要求保持方向的一致。教师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学习的合作者。不但组织大家“生生互动”,还主动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与探究,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防止无效活动的大量出现,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组织体现自主的学习流程
从教师备课角度看,传统教学教师精心备课备教法备如何拼命往容器(学生)中添灌知识,眼下教师是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传统教学自当不论,然而眼下的备学生,则颇令人怀疑。备学生无外乎根据学生的水平程度设计上课程序,至于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形如何获知,始终让我难解其中奥妙。可知这样的教学仍是一相情愿。新课改强调教师要走下讲台,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支撑,因此,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管理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由选修和必修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程每学期又分为两大部分,不要求学生每一篇都精读,可以自由选择采取精读还是泛读。这种富有弹性和灵活的教材编排,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把整本书浏览一遍,然后在全班学生谈论的基础上确定哪些篇目作为重点学习篇目,哪些作为精读范文,哪些作为泛读资料。学生的自主选择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不是完全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和习惯来确定目标,而是在教师出示的新课程标准对某个学习板块的要求下,结合课文内容和特点,制定最有利于文章解读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目标。当然,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向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尤其要确保情感目标的确立围绕语文学科展开,防止语文学习出现游离于语文学科之外、无度宽泛的不良趋向。自主管理并不等于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学生要懂得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有将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的预设目标才能得到有效突破。自主管理还包括自主培养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比如,养成查阅工具书、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字词的习惯;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养成及时背诵美句和哲理句的习惯;敢于质疑教师观点和课本结论;注重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成果共享;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练笔等。自主管理是比教师管理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自主选择学习手段,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体现。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初步定型,比如,有的学生习惯默读,有的学生习惯朗读;有的学生习惯在课本上做旁批,有的学生习惯将问题整理到笔记本上;有的学生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解决生字词,有的习惯读完整篇后再去解决生字词;有的学生喜欢先背诵古诗词,再去分析解读,有的喜欢先理解后背诵,等等。这些习惯和方式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见得哪种方式的效率会绝对高于其它,仅仅是学生一种方式和习惯。对此,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接受自己认为更好的方式,也支持学生坚持自己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环境下,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要试图强行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轨道,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去培养学生,而是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获取”知识。允许学生自主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获取与教师观点不一致的课文讲解,支持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相关阅读材料带进课堂,与课本学习形成课内外的有效连接。这种开放而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大有裨益。其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的状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以问题引领课堂,通过设计数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直接与课本“对话”,从中获取语文信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允许学生对课本进行超出预设问题的探究,允许学生将探究性问题带进课堂。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药》时,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药”表现了作者对救国“良药”的思考和探寻;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作者以“华”、“夏”两家的悲剧,暗示中华民族的悲剧,表现了这个民族已经无药可救,是作者失望情绪的表现。显然,持第二种观点的学生是受到某些偏激言论的影响,教师对此大可不必断然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结合鲁迅的生平以及鲁迅的其它作品进行辩论,给学生足够的认识和消化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课改的一个符号,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高中语文一直都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学习在高中阶段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综合各方面的要求和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性学习 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自主性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习,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即可。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通过对课标和高考方向的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防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走不必要的弯路。还要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保证目标的确立与课表要求保持方向的一致。教师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学习的合作者。不但组织大家“生生互动”,还主动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与探究,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防止无效活动的大量出现,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组织体现自主的学习流程
从教师备课角度看,传统教学教师精心备课备教法备如何拼命往容器(学生)中添灌知识,眼下教师是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传统教学自当不论,然而眼下的备学生,则颇令人怀疑。备学生无外乎根据学生的水平程度设计上课程序,至于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形如何获知,始终让我难解其中奥妙。可知这样的教学仍是一相情愿。新课改强调教师要走下讲台,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支撑,因此,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管理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由选修和必修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程每学期又分为两大部分,不要求学生每一篇都精读,可以自由选择采取精读还是泛读。这种富有弹性和灵活的教材编排,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把整本书浏览一遍,然后在全班学生谈论的基础上确定哪些篇目作为重点学习篇目,哪些作为精读范文,哪些作为泛读资料。学生的自主选择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不是完全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和习惯来确定目标,而是在教师出示的新课程标准对某个学习板块的要求下,结合课文内容和特点,制定最有利于文章解读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目标。当然,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向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尤其要确保情感目标的确立围绕语文学科展开,防止语文学习出现游离于语文学科之外、无度宽泛的不良趋向。自主管理并不等于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学生要懂得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有将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的预设目标才能得到有效突破。自主管理还包括自主培养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比如,养成查阅工具书、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字词的习惯;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养成及时背诵美句和哲理句的习惯;敢于质疑教师观点和课本结论;注重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成果共享;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练笔等。自主管理是比教师管理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自主选择学习手段,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体现。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初步定型,比如,有的学生习惯默读,有的学生习惯朗读;有的学生习惯在课本上做旁批,有的学生习惯将问题整理到笔记本上;有的学生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解决生字词,有的习惯读完整篇后再去解决生字词;有的学生喜欢先背诵古诗词,再去分析解读,有的喜欢先理解后背诵,等等。这些习惯和方式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见得哪种方式的效率会绝对高于其它,仅仅是学生一种方式和习惯。对此,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接受自己认为更好的方式,也支持学生坚持自己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环境下,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要试图强行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轨道,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去培养学生,而是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获取”知识。允许学生自主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获取与教师观点不一致的课文讲解,支持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相关阅读材料带进课堂,与课本学习形成课内外的有效连接。这种开放而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大有裨益。其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的状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以问题引领课堂,通过设计数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直接与课本“对话”,从中获取语文信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允许学生对课本进行超出预设问题的探究,允许学生将探究性问题带进课堂。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药》时,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药”表现了作者对救国“良药”的思考和探寻;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作者以“华”、“夏”两家的悲剧,暗示中华民族的悲剧,表现了这个民族已经无药可救,是作者失望情绪的表现。显然,持第二种观点的学生是受到某些偏激言论的影响,教师对此大可不必断然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结合鲁迅的生平以及鲁迅的其它作品进行辩论,给学生足够的认识和消化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课改的一个符号,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高中语文一直都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学习在高中阶段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综合各方面的要求和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