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稻移栽以后,有些稻田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有些甚至逐渐萎蔫,这种生长停滞的现象生产上称为发僵,也称坐蔸。近些年来,我市农技人员对早稻僵苗的发生原因及症状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系统研究。现将常见的几种僵苗类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冷害引起的僵苗 在育秧期间及移栽大田后,多次受寒潮侵袭,或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或长期深灌冷泉水,导致气温、水温、土温较低(常在12~16℃),秧苗生长受阻而形成僵苗。主要症状表现为出叶分蘖迟缓,脚叶发黄,叶尖干枯,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防治措施:要培育壮秧,提高抗逆性;注意浅插秧,插后浅水勤灌,适时露田;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冷浸田、山荫田应注意开好沟,排除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苗生长。
2. 缺素引起的僵苗
①缺磷型僵苗。症状通常在秧苗移栽后1周左右出现,表现为返青后秧苗生长缓慢,分蘖出现迟或不分蘖,叶片短而直立,叶色暗绿色或灰绿色,严重时叶片沿中脉卷曲折合,远看叶片暗绿色中带灰紫色或蓝紫色。偏施氮肥或遇低温,或田水过深、长期浸水,还原性有毒物质抑制了水稻根系对磷的吸收,常造成缺磷型僵苗。及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每亩施12%~14%过磷酸钙20~40千克或25%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同时采用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措施,有利于僵苗转化。
②缺钾型僵苗。表现为秧苗生长停滞,株型矮小,初期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向叶基部扩大,形成赤褐色条斑或条块,后期全叶或整株呈赤褐色,仅少数新叶保持绿色。拔起秧苗新根少,老根呈黄褐色或赤褐色,部分老根腐烂变黑,近地表的茎节上生出新根。氮磷钾肥施用搭配不当,秧苗移栽后遇低温冷害时易发生。出现这种僵苗时,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每亩施50%氯化钾或60%硫酸钾10~20千克(冷浸稻田不宜施硫酸钾),同时排水露田,干湿交替灌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增强吸肥能力。
③缺锌型僵苗。通常在秧苗移栽后15~20天、活蔸分蘖时出现,表现为稻株基部叶片尖端干枯,叶片中段出现褐色锈斑,老叶脆而易断,新出叶片小、出叶速度慢,分蘖迟,株型小,有的植株心叶失绿变白,有的出现白化苗。长期偏施氮肥和磷肥或土壤pH值偏高,易导致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根系对锌的吸收,形成僵苗。对这种僵苗,可以迅速补施锌肥,每亩施11%硫酸锌1~2千克,或每亩用僵苗灵200克加水12千克均匀喷雾,同时排干田水轻搁田,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对锌肥的吸收。僵苗灵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以免灼伤叶片。
3. 中毒引起的僵苗 其症状表现为插秧后落苗,不返青,出叶严重受阻;稻根深褐色并杂有黑根,软绵萎缩,无弹性,白根少而细弱,地上部老叶枯死,禾苗簇立,不分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如绿肥、稻草、猪牛粪等,由于用量过多,沤田时间不足,插秧后土壤淹水、氧气缺乏,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严重受阻;同时,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硫化氢、沼气等还原性有害物质及有机酸,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严重毒害稻根。防治办法: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提高耕作质量,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二是改进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通透性,消除土壤还原性状态;三是对已发僵的稻田进行排水露田,增温增氧,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消除土壤有毒物质,并增施磷钾等速效肥料,以减轻为害程度。另外,施用石灰、石膏也有良好效果。
4. 药害残留造成的僵苗 氯磺隆和甲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特别是在土壤偏碱性的田块及降水偏少的地区或年份使用残留期更长。因氯磺隆、甲磺隆药害残留形成的水稻僵苗,通常在秧苗移栽后不分蘖,整穴秧苗簇生,植株矮化,严重时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根系先发黄后发黑,无白根,继而根系前端断掉,如同剪刀剪过一样,秧苗易从土中拔起。防止这类僵苗,应及早将田水放干,以后干湿交替灌溉,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同时喷施硕丰481等芸薹素内酯类叶面肥,或百施利等腐植酸类叶面肥,重病田间隔5~7天再喷1次,有一定的解毒促长效果,一般过5~7天僵苗即可得到转化。氯磺隆和甲磺隆在酸性土壤溶液中降解速度较快,因此对有药物残留的田块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溶液酸度,有利于尽快减少田间药物残留量,防止以后再出现药害。水稻秧田适量施用多效唑,能降低苗高、增加分蘖、提高秧苗素质,但使用过量会造成秧苗矮缩,叶片短而窄,叶色加深,生长受到抑制。防治方法是每亩用“920”0.5~1克对水50千克喷雾。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
1. 冷害引起的僵苗 在育秧期间及移栽大田后,多次受寒潮侵袭,或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或长期深灌冷泉水,导致气温、水温、土温较低(常在12~16℃),秧苗生长受阻而形成僵苗。主要症状表现为出叶分蘖迟缓,脚叶发黄,叶尖干枯,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防治措施:要培育壮秧,提高抗逆性;注意浅插秧,插后浅水勤灌,适时露田;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冷浸田、山荫田应注意开好沟,排除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苗生长。
2. 缺素引起的僵苗
①缺磷型僵苗。症状通常在秧苗移栽后1周左右出现,表现为返青后秧苗生长缓慢,分蘖出现迟或不分蘖,叶片短而直立,叶色暗绿色或灰绿色,严重时叶片沿中脉卷曲折合,远看叶片暗绿色中带灰紫色或蓝紫色。偏施氮肥或遇低温,或田水过深、长期浸水,还原性有毒物质抑制了水稻根系对磷的吸收,常造成缺磷型僵苗。及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每亩施12%~14%过磷酸钙20~40千克或25%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同时采用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措施,有利于僵苗转化。
②缺钾型僵苗。表现为秧苗生长停滞,株型矮小,初期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向叶基部扩大,形成赤褐色条斑或条块,后期全叶或整株呈赤褐色,仅少数新叶保持绿色。拔起秧苗新根少,老根呈黄褐色或赤褐色,部分老根腐烂变黑,近地表的茎节上生出新根。氮磷钾肥施用搭配不当,秧苗移栽后遇低温冷害时易发生。出现这种僵苗时,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每亩施50%氯化钾或60%硫酸钾10~20千克(冷浸稻田不宜施硫酸钾),同时排水露田,干湿交替灌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增强吸肥能力。
③缺锌型僵苗。通常在秧苗移栽后15~20天、活蔸分蘖时出现,表现为稻株基部叶片尖端干枯,叶片中段出现褐色锈斑,老叶脆而易断,新出叶片小、出叶速度慢,分蘖迟,株型小,有的植株心叶失绿变白,有的出现白化苗。长期偏施氮肥和磷肥或土壤pH值偏高,易导致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根系对锌的吸收,形成僵苗。对这种僵苗,可以迅速补施锌肥,每亩施11%硫酸锌1~2千克,或每亩用僵苗灵200克加水12千克均匀喷雾,同时排干田水轻搁田,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对锌肥的吸收。僵苗灵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以免灼伤叶片。
3. 中毒引起的僵苗 其症状表现为插秧后落苗,不返青,出叶严重受阻;稻根深褐色并杂有黑根,软绵萎缩,无弹性,白根少而细弱,地上部老叶枯死,禾苗簇立,不分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如绿肥、稻草、猪牛粪等,由于用量过多,沤田时间不足,插秧后土壤淹水、氧气缺乏,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严重受阻;同时,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硫化氢、沼气等还原性有害物质及有机酸,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严重毒害稻根。防治办法: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提高耕作质量,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二是改进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通透性,消除土壤还原性状态;三是对已发僵的稻田进行排水露田,增温增氧,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消除土壤有毒物质,并增施磷钾等速效肥料,以减轻为害程度。另外,施用石灰、石膏也有良好效果。
4. 药害残留造成的僵苗 氯磺隆和甲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特别是在土壤偏碱性的田块及降水偏少的地区或年份使用残留期更长。因氯磺隆、甲磺隆药害残留形成的水稻僵苗,通常在秧苗移栽后不分蘖,整穴秧苗簇生,植株矮化,严重时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根系先发黄后发黑,无白根,继而根系前端断掉,如同剪刀剪过一样,秧苗易从土中拔起。防止这类僵苗,应及早将田水放干,以后干湿交替灌溉,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同时喷施硕丰481等芸薹素内酯类叶面肥,或百施利等腐植酸类叶面肥,重病田间隔5~7天再喷1次,有一定的解毒促长效果,一般过5~7天僵苗即可得到转化。氯磺隆和甲磺隆在酸性土壤溶液中降解速度较快,因此对有药物残留的田块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溶液酸度,有利于尽快减少田间药物残留量,防止以后再出现药害。水稻秧田适量施用多效唑,能降低苗高、增加分蘖、提高秧苗素质,但使用过量会造成秧苗矮缩,叶片短而窄,叶色加深,生长受到抑制。防治方法是每亩用“920”0.5~1克对水50千克喷雾。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