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核心解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解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与中考相关的所有问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一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之一,也是难点实验之一,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对某个问题总不清晰或存在某些误区,下面就本实验的核心问题进行解读,以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关键词:探究;杠杆平衡;实验
  作者简介:张秀娟,女,安徽省庐江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问题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解读】实验目的就是该实验所解决的问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课题就是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或者是探究杠杆原理.
  问题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解读】一般情况下需要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有时将杠杆与直尺组合成杠杆平衡仪,且杠杆平衡仪上有专门挂钩码的铁丝环或塑料滑环,这时可不用细线,如图1所示的杠杆.如果杠杆上没有铁丝环或塑料滑环,则要用细线制作滑环,如图2所示的杠杆.
  问题三、使用杠杆平衡仪,为什么还用刻度尺呢?
  【解读】杠杆平衡仪上每大格并不都是1cm,有的是2cm或3cm或4cm或5cm,如果杠杆上标有5、10、15、20的字样,表示每大格为5cm,可能每大格还分成5至10个小格,实验时可不用刻度尺,如果杠杆上只标注分格线,没有数字,在直接读取力臂时,每格是多少厘米不能确定,操作时要求先用刻度尺测出每格是多少厘米,最后计算力臂.如果按格数来读取力臂,实际上是读取力臂是多少格,虽然不影响探究的结论,但实际上忽略了力臂的单位,如果在实验中,表格中给出力臂的单位,这时就不能格数来表示.
  问题四、杠杆在什么状态才平衡?
  【解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物体处于平衡态.物体受力而平衡,这些力的作用线是交于一点的,杠杆在几个力的作用下,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并不相交于一点;在杠杆受两个力作用时,当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这时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问题五、为什么在实验前与实验过程中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读】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作用是:使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重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这样杠杆自重的力臂等于0,如图3所示,这时杠杆重力对杠杆的转动不产生影响,这样就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而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使动力与阻力的力臂正好落在杠杆上,如图4所示,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问题六、实验前与实验过程中分别是怎样使杠杆平衡的呢?具体上有何技巧?
  【解读】实验前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的;技巧是杠杆的哪侧高,可将任一侧的螺母向该侧调.如图5所示,应该将左侧或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实验过程中是通过增减钩碼个数(或改变拉力)或移动钩码的位置来实现的;技巧是哪侧高,可向该侧增加钩码(或在另一侧减少钩码),也可将钩码向高的一侧移动.如图6所示,可以在杠杆左侧增加钩码,也可在杠杆的右侧减少钩码个数,也可以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也可将右侧钩码向左移动.
  问题七、只测一组数据得出“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这一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呢?如果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算正确吗?
  【解读】前者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加减;后者结论是正确的,但这样就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是不妥的.因为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问题八、为什么要多次测量而且是在改变动力或阻力、改变力臂的不同情况下来进行呢?
  【解读】物理学上在测量某个固定物理量时,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在找规律的实验中,一次测量具有偶然性,结论不可靠,只有进行多次实验与测量,才能对数据归纳与总结,这样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同样,如果只改变动力或阻力,也能得出结论,但它应该加上“力臂不变时”这个条件;其实,力臂变化时,杠杆的平衡条件也是成立的,不多次改变力或力臂,虽然能得出结论,但它不代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立,实验不符合普遍情况下总结物理规律的要求.
  问题九、“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
  【解读】这个结论是在动力与阻力都在竖直情况下成立,而在动力或阻力不竖直时则不成立.因为只在在两个力都竖直时,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距离成正比,如果力不竖直,则这一比例关系不存在.
  问题十、实验中动力与阻力都是竖直的,这算不算实验结论还具有特殊性呢?
  【解读】算,按道理应该探究动力、阻力在各种方向时的结论,考虑到不竖直的动力或阻力,它有力臂不落在杠杆上,给测量力臂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在初中探究中不作“必须”的要求.
  问题十一、如果要进一步探究动力与阻力在任意方向杠杆平衡条件都成立,应该怎么做?
  【解读】这就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提供拉力,并测出力的大小,同时利用三角板与直尺来测量力臂.往往要两人合作或在增加一块竖直的纸板,用铅笔描出力的方向,用三角板在纸板上画出力臂再测量.
  问题十二、为什么在杠杆两边不同的位置挂适当的钩码,杠杆也能平衡呢?为什么实验时不这样探究呢?
  【解读】实际上应该按照如图7所示的方式来探究.要知道,力与力臂的乘积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杠杆转动的方向.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同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就像物体在某点受到相同方向的力一样,可以进行相加.广义上杠杆的平衡条件应该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力与力臂乘积的代数和相等”,而初中不作要求,如果这样探究,就很难归纳总结结论.
  问题十三、实验表格上“力×力臂”的单位用N·m,也有的表格上“力×力臂”的单位用N·cm,为什么都可以?
  【解读】前者单位为国际单位,后者单位为常用单位,其实,杠杆平衡条件两边的单位是相同的,可以削除,两种单位都不影响结论的得出,但两边单位要一致.
  问题十四、用测力计代替钩码,对实验来说,有何优点与缺点?
  【解读】用测力计代替钩码有两种方式,如图8与如图9所示,优点是钩码位置一旦确实,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也确定,很容易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且容易读出拉力的大小.缺点是很难保持测力计呈竖直状态,这样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距离不重合,拉力的力臂总是偏小,从而拉力总是偏大.
  问题十五、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实验时为什么得不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读】如图10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产生影响,相当于杠杆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而实验时往往没有把杠杆重力产生的效果加入实验数据的分析之列,这时测出的拉力偏大,最后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参考文献:
  [1] 黄玉华新编初中物理实验手册[M]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6(1).
  [2] 景泽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3] 刘炳升,魏日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初中物理教学法?下册)[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
其他文献
“托比身高1.5毫米,就……”刚翻开书页,《橡树上的逃亡》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简单而又神秘,平实却扣人心弦.rn托比的民族生活在大橡树上,他的爸爸——桑·罗尔奈斯,为了保护
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且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
高考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牵动着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行为,构建高效的高考复习策略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以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为载体,挖掘高考真题中考查的两大热
本文分析了板块系统中外力分别作用在滑块上和滑板上板块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与外力大小的关系;举例阐明板块间摩擦力随外力变化的情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摘要: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分析前科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影响因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改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或片面的概念,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才能形成自然的正确概念.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汉朋 (1982-),男,山东省日照市,华南师范大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目前各学科教师已经普遍接受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渠道的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笔者认为,大道至简,“择其要者而从之”,只要抓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几个关键环节,那么上好一节有核心素养味道的优质课并非难事。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课要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冰冷枯燥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
期刊
摘 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控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综合性较强,而且能够广泛联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磁偏转试题的类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
摘要: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阶段,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学习物理更多的是学会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明白其中的规律.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认清物理学科的本质,在此阶段老师要利用課上的互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的本质,为日后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摘 要: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能使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学习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激发 学习动力 强化 分解 检验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