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味致胜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电影《刺客聂隐娘》很火,不论票房如何,单是电影风格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如火如荼的讨论。而该片导演,正是擅长用空镜头和留白来写意叙事的侯孝贤。
  水气凌空,烟波苍茫,衣袂飘飘,纱帘映烛,一帧帧空镜头的串联,对女主角窈七来说,眼底的“每一样景物,都是记忆”;对观众来说,眼前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故事”。
  在路上的空镜头
  空镜头一般是指影片中描写自然景物或场面不出现人物的镜头。虽叫空镜头,可它并不空。电影的意境渲染大多靠空镜头完成。而摄影,作为另外一种视觉表现手法,和电影分享着很多相似的技巧,空镜照片同样具有独特的功用和价值。当然,今天聊的不是单纯的风景和静物照片,而是那些以景物为载体,承载着框外、画外甚至影像之外,讲述人之事的空镜头照片。
  维尔日妮·美拉德(Virginie Maillard),一位来自法国最西部城市布列塔尼的摄影师,同时在艺术院校从事艺术和艺术史的教学工作。《记忆的土地》(Anamnesis Land)是她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摄影项目,照片大多数是建筑物空镜,氛围满是荒芜寂寥,愁云惨淡。
  为什么要不停地拍摄这些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有些压抑的照片呢?维尔日妮说:“19世纪的欧洲,现代主义文艺运动旨在赋予风景照片以哲学寓意,很多作品都带有虚无的气息。估计在中国也同样,总是会给一幅照片赋予很多意义。我的照片构图里没有人物,安静,甚至绝望,就像一个即将消失的世界。现在,我们到处都能听见世界末日的说法,这是个病态的过渡时期。我希望自己拍摄的场景能够体现一种暂停,一种人离开这里却留下痕迹的时空感,照片里的悲伤忧郁,能够唤起世界存在的过去。”
  所以,维尔日妮一次次启程,在谷歌地图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拍摄地。那些饱含历史却被现代所遗忘的地域,比如二战时期的遗址;很多荒凉地带都留下她的足迹,比如美国和非洲。一次,维尔日妮驱车前往加利福尼亚的沙漠地区寻找一个鬼村,一整天都在山路上冒险前行,当抵达目的地时,却一无所获。返程夜路又遇上了可怕的大雾弥漫整座山,经历危险重重后回到汽车旅店,坐在条件让人抓狂的房间里,她却因安然无恙而感到庆幸。
  共时空性的复原
  每次与历史痕迹触碰,让维尔日妮更加坚定要完成《记忆的土地》这个摄影项目。
  “我们摄影时,凝固住一个瞬间,某个精准的时间,让它们变得不朽。在这个系列里,我试图使一些看上去已经断裂的历史事件重新恢复活力。我想展示当代世界是何等脆弱,尤其是制度环境。在过去,人们有信仰,因为价值和传统是稳定牢固的。如今,各种基本体制(教育,法律,工作,信仰……)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我想传达的信息并不是过去有多好,而是展示社会正在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为了让那些荒凉的“断裂的过去”恢复活力,维尔日妮在目标建筑物上安装了代表现代性的霓虹灯。霓虹灯与现代建筑密不可分,这些霓虹灯的灵感,源自参考了一些公共机构,如学校,银行或司法部门的设计。画面中,素朴甚至有些破败的建筑和炫目的霓虹灯,形成强烈对比。
  说到霓虹灯,维尔日妮分享了一次难忘的拍摄经历。“每一个霓虹灯都有一个故事。比如《纪念品》这张照片拍摄于波兰比尔克瑙(Birkenau)集中营,如今,很多游客都会去那里参观游览。到了那以后,眼前的一切让我吃惊,快餐店,纪念品商店,游客病态的消费行为……我感觉自己的血液凝固了,纳粹集中营怎么可以变成了大众消费的场所?”维尔日妮的吃惊和愤怒不无道理。这里曾经发生着惨绝人寰的人类灾难。比尔克瑙集中营在离奥斯维辛集中营仅三公里的地方,占地面积175公顷,纳粹在这片土地上修建了300座木牌房,目前人们能看到的是保留下来的45间砖房和22间木排房。这里曾经最多关押过十万犯人,因为缺水,肮脏,鼠疫,这里条件比奥斯维辛集中营要艰苦得多。在大型毒气室和焚尸炉修建好后,这里成为纳粹最大的杀人工厂之一。而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人工铺设了满地绿草,青翠并且富有生命力。一波波游客在听完讲解员解说那段充满罪恶和残忍的历史之后,转身便能够微笑合影,冲进纪念品商店消费。
  维尔日妮觉得有必要反思这个充满矛盾和分裂的商业社会,让一段历史在现实中无处安放。也许,只有在维尔日妮的这张照片里,摒除了众生喧哗,过往岁月才得以安静和被尊重。
  取景框外的叙事
  维尔日妮的摄影器材是Nikon D700,镜头常用焦段为35-55毫米,一般喜欢使用F11-F22的光圈,大景深让景观更加清晰明朗。相比拍摄器材,维尔日妮的拍摄理念可能更有特点。她采用这种拍摄方法的意图在于,想让空镜头照片给人们留下更多的解读方式,让观者在错综复杂的感受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如果观众能够感受到我试图创造的氛围,那么我对这个系列照片就很满意了。”
  前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曾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维尔日妮的照片,正是试图将叙事延伸到取景框之外,无用信息被删减,有用信息被放大,历史遗留的根基和现代丰富的资源,在被记录下的一瞬间产生共时空性,像是一种仪式。这种故意为之的人物缺位,看似让照片的叙事性略显不足,一般来说事件、人物和环境是构成故事的三个基本要素,可恰恰是这种缺失人物的“原罪”才使得照片中的遗迹和观众同样像是客观的第三者,重新观看并勾勒开放性的故事结局。留下气韵,便是余味致胜。
  维尔日妮的《记忆的土地》系列照片给人一种难得的体验。“我们生活在一个摄影无处不在的世界,它已经是通用“语言”的一部分。我们在街上,在博物馆,在杂志上,互联网上能看到许多照片;同时,数字技术让一切变得更容易更廉价。我们无法始终用一种标准评判照片,比如,明信片照片的景色必须漂亮,因为要让大众喜欢,即便我个人觉得很无趣。对我来说,一个好的摄影师必须富有诗意,我的观点建构本身也受到我的情感和知识所影响。我记得在法国一个叫《巴别塔》的展览上,有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让我十分难忘,他叫杨泳梁。”杨泳梁是位80后艺术家,代表作是《变异的山水》摄影拼贴作品,主题是对失去控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的描述,这种理念似乎与维尔日妮的《记忆的土地》异曲同工。
  让漂浮的“能指”(照片中的表象)和滑动的“所指”(画外你所感受到的意义)发挥任意性和开放性,牵引着你的感观,引起凝视和思考,这便是空镜头的魅力所在。如我们在文章开篇说起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正是这种凝视的逻辑,对环境的雕琢,才会让视觉陶醉在对光线和景观的曼妙捕捉之中,让故事轻描淡写却荡气回肠。
其他文献
摄影是件幸福的事,但做职业摄影师可能没这么简单。有句戏言: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倒不是捕风捉影,因为摄影要投入大量时间、经济和机会成本。指望摄影带来财富,对于大多数人是不现实的。如果只求“风光”、“赚大钱”的话,职业摄影也不是合适的选择。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摄影师在200个行业中排名第172位,竟然比 “洗碗工”还低——工作环境差不多,但压力更大。排名主要以工作环境(例如竞争性、危险性、
期刊
2015年10月15日至11月29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798艺术中心、Cipa画廊,中国北京  今日的亚洲,既是各个亚洲国家理解下的“各自亚洲”,也可以是“同一个亚洲”。不过,从当代艺术和摄影的视角出发,当人们关注和参照的目光从熟悉的“西方”移回亚洲时,我们却会发现:其实我们对自己身处的亚洲十分陌生(自然,也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  本次展览分主题展、收藏展两大版块。主题展将围绕“陌生的亚洲
期刊
今年,当享誉世界的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  asti?o Salgado)的摄影书《创世纪》被恭恭敬敬地摆在台北诚品书店的旗舰店书架上,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为萨尔加多拍摄的纪录片《地球之盐》(The Salt of the Earth)在台北的电影院播放时,多年来一直追随萨尔加多创作理念的台湾摄影师周庆辉,却告别了纪实摄影,转向当代艺术摄影。  2015年3月至
期刊
近年来,拍立得回潮,少男少女们忽然喜欢上了这种几十年前的老玩艺儿。宝丽来、富士等传统拍立得生产厂商也顺应潮流,推出了不少新款拍立得。当然,这种拍立得与几十年前的完全不同,大部分体积比过去的小了很多,底片面积自然也小,以时尚的外观、更多的有趣功能和低廉的价格取胜。富士近期就推出了便于自拍的拍立得INSTAX Mini 70。  这款相机有黄、银、蓝三种漂亮颜色,正面设置了便于自拍的小镜子,并有功率不
期刊
2015年10月2日至11月28日  罗伯特·莫拉特画廊(Robert Morat Galerie),德国,柏林  克里斯蒂安·帕特森(Christian Patterson),生于1974年,现工作和生活在纽约。五年前,他的系列作品《红头啄木鸟》(Redheaded Peckerwood)为他赢来了无数声誉,作品画册拿下诸多大奖,帕特森也因此获得了著名的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支持。这次,帕特森为我们带
期刊
王琛简历:1965年出生于广州,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荣获三届中国摄影艺术个人最高成就奖“金像奖”,文化部国家一级摄影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Q: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  A:15岁从父亲宣传科里借来相机,由宣传干事教了些冲洗胶卷的知识,给同学拍照片,自己拍摄
期刊
讲述一个与人有关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种叙事方法?  除了单刀直入,不少摄影师擅长捕捉环境细节,引导观者顺着或明显或隐匿的人类活动痕迹,来剖析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而曾深陷事件漩涡中心的人,他们的命运,面貌,和可能遭遇却又被时间所隐埋的过往,在空空荡荡而又欲言又止的影像系列中,让每个观看者无法回避。  这些照片,不等同于单纯的风景或静物照片,影像不以物为最终的诉说对象;而所摄之物就像侦探小说里,神秘人物
期刊
路学军简历: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甘肃摄影》主编、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负责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网站负责人。著有《剑雨》《剑语》诗集。  Q: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的?  A:对影像的早期认知来自家里的老照片,一种历史感和亲切感,我看到自己的长辈和亲戚们,很好奇。现在看老照片依然有一种时间穿越和无法回避的现实感。  Q:谈谈你用的第一台相机?  A
期刊
2015年9月19日,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拉开帷幕。9大展场、483个展览、66位国内外策展人、66家摄影机构、73所国内外院校、2116名摄影师、17827件摄影作品、3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举办时间最长的摄影节,第15年,平遥正在寻求突破。  呈现多元语境  “守望家园·放飞梦想”是今年平遥摄影大展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2014平遥大展主题“影像
期刊
吉迪恩·曼德尔(Gideon Mendel)是一位南非摄影师,1959年出生于约翰内斯堡,后迁居伦敦。自1980年代开始摄影以来,吉迪恩始终将镜头对准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其拍摄于1993年前后关注非洲艾滋病患者的项目《艾滋病患眼中的世界》(Though Positive Eyes)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洪水淹没的世界》(Drowning World)是吉迪恩目前正在进行的拍摄项目名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