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是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把握了外在表现,才能进一步揭示内在价值,因此,从甘肃文化入手,才有可能追寻甘肃文明的足迹。
在甘肃文化中把握甘肃文明
甘肃文明是指甘肃地区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包括古代神话、大地湾文化、彩陶文化、早期周秦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敦煌遗书、长城文化、石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文化形式。
理解甘肃文明,首先,要理解甘肃文化的构成。因为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改造活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如甘肃的彩陶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简牍文化等,表达着人类物质的精神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人类认识和实践向高级阶段迈进,文明则随之而产生。因此,把握甘肃文化的构成才能把握甘肃文明,把握甘肃文化的主和次、干和支、源和流才能把握甘肃文明。
其次,要把握甘肃的历史文化,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历史记载的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文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甘肃的历史就是甘肃的文化史。因此,把握甘肃的文化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甘肃文明史。
再次,要把握甘肃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在于地域的差异性,而且在于民族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这种文化自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正是甘肃文化的特点。“由于甘肃自古至今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各自的半包围状态,使甘肃的历史文化既与中原王朝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致,又与周边少数民族联系紧密,因而独具特色。”因此,把握甘肃的民族文化,才可能把握甘肃文明及其特点,也才可能真正理解华夏文明。
最后,要把握甘肃的宗教文化。宗教之于文化,更多地表现在塑造精神文化方面。宗教本質上是以教徒的圣洁精神生活来教导和影响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影响巨大。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甘肃是多宗教地区,因此把握甘肃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甘肃文明。
甘肃文明的干
如果把甘肃的文明看作一棵大树,那么,可以说始祖文化是甘肃文化的干,因为始祖文化确证甘肃文明。甘肃始祖文化是由一系列文化组成,资源十分丰富。伏羲文化、周秦文化、道教文化、李氏文化是其典型的代表。
伏羲文化:伏羲、女娲的传说确定无疑,伏羲生于天水山区,创八卦、婚配、渔猎、书契记事先河,“一画开天”创立古老的华夏文明,形成华夏民族;甘肃天水是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形成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天水境内至今保存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洞,大地湾附近的女娲祠,明清“羲皇故里”的砖石刻、牌坊、白蛇匾等遗迹,都与伏羲文化密不可分。
周秦文化:周王朝先祖从陇东高原崛起,以农为本,德治天下,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以及礼仪、道德传统。周秦时期,秦王朝先祖从陇南成县山地走向兴盛,称霸西戎,一统江山,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铸造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道教文化:道教文化在甘肃历史悠久。天水卦台山--羲皇第一卦,平凉崆峒山--道教第一山。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平凉崆峒山,始造宫室、舟船、弓箭,创天文、历法、书契,承接伏羲文化而发扬光大,终统天下。道教史上著名的尹喜,即关尹子,是有记载的最早在甘肃修炼的道士。
历史文化:甘肃陇西是李氏的发源地,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至今有5000年的历史。自秦以来,李氏“一干六枝”叶繁枝茂,遍及海外。“甘肃陇西是李氏的发祥地,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帜志的陇西李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代有伟人,英贤辈出,迁播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李耳、李斯、李冰父子,李广、李渊、李世民、李白、李贺等,他们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述始祖文化凝结为甘肃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始祖文化创造了华夏历史,创造了甘肃历史,没有始祖文化,就没有以后的甘肃历史文化。没有始祖文化,甘肃文明无法确立。始祖文化是源头文化,是根文化,是原创性文化,是高级阶段的文化,具备文明的诸要素,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因此是甘肃的早期文明,也是甘肃文明的重要表现。有了始祖文化,甘肃文明才得以确证,甘肃之为甘肃,才有了自己的秉性和特点。因此,始祖文化是甘肃文明的干。
甘肃文明的支
丝绸之路东西贯穿甘肃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甘肃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形成了包括彩陶、青铜、汉简、石窟、长城和边塞文学等为主要内容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路文化是指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此处特指丝路甘肃段所形成的文化样态。河西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汉简文化等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
河西文化:汉代末期,中原变乱,北方动荡,但在甘肃河西地区,五凉政权的建立,反而使这一地区变得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较之中原,多又繁荣。《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这一时期,大批中原人口迁徙河西,大量中原文化带到河西,河西文化开始苏醒。同时,河西文化、西方文化又传到中原,为汉唐盛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两相互补,使河西走廊,名闻一时。河西儒学、佛教、文学急速发展,人才辈出,成果丰硕。
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丝路文化的最大亮点和代表。敦煌文化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百科全书,享誉中外。敦煌艺术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她包容的特点,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了甘肃文明的最主要的特点。
另外,简牍文化和长城文化也标示丝路文化的内涵,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是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之一。天水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和武威汉简在简牍学上举足轻重,甘肃被誉为“简牍之乡”名副其实。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秦、汉、明长城遗址最多的地区,长城文化,见证了甘肃历史的兴衰起伏,可谓弥足珍贵。
上述文化都是丝路文化发展出的文化样态,反映着甘肃文明的本质特点。因此,丝路文化可以看作甘肃文明的支流,她涵盖了甘肃历史文化的各个阶段,与甘肃历史文化发展相一致。
结语
甘肃历史文化表明,始祖文化确证甘肃文明并主导了甘肃文明的走向和未来发展。丝路文化贯穿甘肃文明各个阶段,彰显甘肃文明的内在特质。如果说始祖文化是源,那么丝路文化就是流,如果说始祖文化是干,那么丝路文化就是支,无论干支,都是甘肃文明的鲜明标志。
(编辑:刘娟娟)
作者简介:李骅,男,甘肃镇原人,甘肃省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
在甘肃文化中把握甘肃文明
甘肃文明是指甘肃地区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包括古代神话、大地湾文化、彩陶文化、早期周秦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敦煌遗书、长城文化、石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文化形式。
理解甘肃文明,首先,要理解甘肃文化的构成。因为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改造活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如甘肃的彩陶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简牍文化等,表达着人类物质的精神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人类认识和实践向高级阶段迈进,文明则随之而产生。因此,把握甘肃文化的构成才能把握甘肃文明,把握甘肃文化的主和次、干和支、源和流才能把握甘肃文明。
其次,要把握甘肃的历史文化,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历史记载的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文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甘肃的历史就是甘肃的文化史。因此,把握甘肃的文化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甘肃文明史。
再次,要把握甘肃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在于地域的差异性,而且在于民族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这种文化自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正是甘肃文化的特点。“由于甘肃自古至今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各自的半包围状态,使甘肃的历史文化既与中原王朝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致,又与周边少数民族联系紧密,因而独具特色。”因此,把握甘肃的民族文化,才可能把握甘肃文明及其特点,也才可能真正理解华夏文明。
最后,要把握甘肃的宗教文化。宗教之于文化,更多地表现在塑造精神文化方面。宗教本質上是以教徒的圣洁精神生活来教导和影响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影响巨大。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甘肃是多宗教地区,因此把握甘肃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甘肃文明。
甘肃文明的干
如果把甘肃的文明看作一棵大树,那么,可以说始祖文化是甘肃文化的干,因为始祖文化确证甘肃文明。甘肃始祖文化是由一系列文化组成,资源十分丰富。伏羲文化、周秦文化、道教文化、李氏文化是其典型的代表。
伏羲文化:伏羲、女娲的传说确定无疑,伏羲生于天水山区,创八卦、婚配、渔猎、书契记事先河,“一画开天”创立古老的华夏文明,形成华夏民族;甘肃天水是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形成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天水境内至今保存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洞,大地湾附近的女娲祠,明清“羲皇故里”的砖石刻、牌坊、白蛇匾等遗迹,都与伏羲文化密不可分。
周秦文化:周王朝先祖从陇东高原崛起,以农为本,德治天下,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以及礼仪、道德传统。周秦时期,秦王朝先祖从陇南成县山地走向兴盛,称霸西戎,一统江山,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铸造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道教文化:道教文化在甘肃历史悠久。天水卦台山--羲皇第一卦,平凉崆峒山--道教第一山。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平凉崆峒山,始造宫室、舟船、弓箭,创天文、历法、书契,承接伏羲文化而发扬光大,终统天下。道教史上著名的尹喜,即关尹子,是有记载的最早在甘肃修炼的道士。
历史文化:甘肃陇西是李氏的发源地,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至今有5000年的历史。自秦以来,李氏“一干六枝”叶繁枝茂,遍及海外。“甘肃陇西是李氏的发祥地,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帜志的陇西李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代有伟人,英贤辈出,迁播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李耳、李斯、李冰父子,李广、李渊、李世民、李白、李贺等,他们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述始祖文化凝结为甘肃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始祖文化创造了华夏历史,创造了甘肃历史,没有始祖文化,就没有以后的甘肃历史文化。没有始祖文化,甘肃文明无法确立。始祖文化是源头文化,是根文化,是原创性文化,是高级阶段的文化,具备文明的诸要素,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因此是甘肃的早期文明,也是甘肃文明的重要表现。有了始祖文化,甘肃文明才得以确证,甘肃之为甘肃,才有了自己的秉性和特点。因此,始祖文化是甘肃文明的干。
甘肃文明的支
丝绸之路东西贯穿甘肃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甘肃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形成了包括彩陶、青铜、汉简、石窟、长城和边塞文学等为主要内容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路文化是指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此处特指丝路甘肃段所形成的文化样态。河西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汉简文化等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
河西文化:汉代末期,中原变乱,北方动荡,但在甘肃河西地区,五凉政权的建立,反而使这一地区变得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较之中原,多又繁荣。《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这一时期,大批中原人口迁徙河西,大量中原文化带到河西,河西文化开始苏醒。同时,河西文化、西方文化又传到中原,为汉唐盛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两相互补,使河西走廊,名闻一时。河西儒学、佛教、文学急速发展,人才辈出,成果丰硕。
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丝路文化的最大亮点和代表。敦煌文化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百科全书,享誉中外。敦煌艺术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她包容的特点,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了甘肃文明的最主要的特点。
另外,简牍文化和长城文化也标示丝路文化的内涵,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是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之一。天水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和武威汉简在简牍学上举足轻重,甘肃被誉为“简牍之乡”名副其实。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秦、汉、明长城遗址最多的地区,长城文化,见证了甘肃历史的兴衰起伏,可谓弥足珍贵。
上述文化都是丝路文化发展出的文化样态,反映着甘肃文明的本质特点。因此,丝路文化可以看作甘肃文明的支流,她涵盖了甘肃历史文化的各个阶段,与甘肃历史文化发展相一致。
结语
甘肃历史文化表明,始祖文化确证甘肃文明并主导了甘肃文明的走向和未来发展。丝路文化贯穿甘肃文明各个阶段,彰显甘肃文明的内在特质。如果说始祖文化是源,那么丝路文化就是流,如果说始祖文化是干,那么丝路文化就是支,无论干支,都是甘肃文明的鲜明标志。
(编辑:刘娟娟)
作者简介:李骅,男,甘肃镇原人,甘肃省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