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新时代美育的实现路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本身所彰显的“美”“育”“移”对主体知觉体验、人格培养以及政治启蒙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美育却身陷“失德失美”的困境中,呈现出目的功利化、主体离身化、环境商业化等现象,从美出发、以美育人的道路并不平坦。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为落实美育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新思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使美育和立德树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促使美育教学尽善尽美,实现以美育人、修身明德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美育;立德树人;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 胡春蕾,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永飞,大理大学,副教授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尽善尽美的审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文明社会的建构以及国家意志的凝聚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开展美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社会的要求,美育应把握时代特质以及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反思当下和预判未来中实现突破和创新。
  一、美育立德树人滥觞于“立德立美”
  作为立德立美的教育实践活动,美育彰显的“美”“育”“移”对主体知觉体验、人格培养以及政治启蒙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从美出发,立德立美,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
  (一)“美”——完善人格培养
  在审美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发现审美客体的“美”,促使受教育者自身真、善、美达到和谐一致,实现理想人格的培养。美是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真和善发展的符号要素。其一,美能启真。这里的“真”指涉的是主体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人类对于世界的客观认识需要依赖于主体感觉器官与世界的实时交互。没有视觉的参与,则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知;没有身体的交互,则不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领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主体的感知模式,促使审美主体自主形成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在主体大脑中汇集出本真的、原初的外景,使其在压力社会中无处安放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活动获得一方净土,远离“方寸之间”,回归“生活世界”。其二,美能扬善。这里的“善”表征的是主体架构的积极世界观。在纯粹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需要审美主体忘却一切功利利害关系的考量,将身心完全浸润于客体之中,实现“最纯粹之快乐”。这种快乐的获取使主体获得真正的满足,从而抵御和消除精神空虚的痛苦,消除敌我成见以及损人利己之见,主动建构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审美之“美”为人格培养提供了现实性的途径,使修身之路有了明确的路径,呈现出启真扬善的育人价值。
  (二)“育”——提升审美素养
  在审美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知识、激发其审美意识,促使受教育者养成健康、自由的审美素养。艺术活动本是一种具有超越性、自律性的精神享受,但却在资本逻辑和技术理性的合谋下蜕变为低俗化、享乐化的物欲追求,并在人群中呈现出一种肉体征服灵魂的“消费型快乐美学”现象。此时审美教育的价值意义便在于让学生积累审美知识、拓宽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意识,形成多向度、个性化的审美观。第一,积累主体审美知识。保罗·哈克表示:“我们和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词汇,使我们能够对丰富的感情给予讨论和描述。”审美实践活动主要以艺术活动为中轴,学生进行鉴赏就需要专业的审美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奠基,就难以实现对于审美作品中情感的把握。而审美教育,尤其是学校美育,能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成体系地教授学生基本的美育知识。第二,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当主体在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时,对于审美客体的感受与自身的审美能力息息相关。此时,美育的价值意义便在于师生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防止出现审美趣味低下的现象。美育之“育”对培养主体超功利化的审美素养起着积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积极、健康的审美素养,才使文明社会的建设有更多可能性。
  (三)“移”——激发政治启蒙
  审美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摒弃杂念,对审美对象进行浸润式的体验,以移情的方式不断地丰富受教育者自身的情感,对其进行政治启蒙。“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主体在审美移情中忘却一切功利关系的考量,心无杂念地对审美客体进行凝神观照。此时,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物我同一的关系,发生情感共颤,激发主体情感。一方面,从移情客体来看,尚未分化的有機整体以及具有激发主体爱国情感物性因素的客体,能更好地牵引主体的内心,从而引起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共鸣。这对艺术作品创作者的价值意义便在于将爱国情感用生活化的方式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中,增强观看主体对客体的代入感以及认同感。另一方面,从移情主体来看,在审美过程中,要求主体排除一切功利目的聚精会神地对客体进行“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审美移情的环境,排除干扰学生审美的因素。审美之“移”激发人们的政治启蒙,正是这种艺术化、生活化的方式,使青少年政治启蒙多了一条路径。
  二、美育立德树人困厄于“失德失美”
  (一)美育目的功利化
  美育目的功利化,表现为主体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无法忘却对审美对象进行利害关系考量。从社会环境来看,受实用主义的牵制,与生俱来的非功利性美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以及对分数的追求。美育对感性、人格以及创新的价值排位于专业艺术教育带来的“加分”之后。“庸讵知无用之用,有胜于有用之用者乎?”美育作为修身养性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化育,对精神锻造和心理扶植的超越性功用远超于分数、物质等现实性功用。审美教育中的人格培养、政治启蒙以及审美素养提升都与美育的非功利性息息相关,其更多需要的是内化于主体身心之中的缄默知识。带有工具性的教育,只会令学习者身心疲倦,难以真正达到美育化人之成效。   (二)美育主体离身化
  美育主体离身化,表现为主体感知未能真正地置于审美场域中,审美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止于表面,主体从审美参与者沦为旁观者。在美育教学中表现为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演示,学生丰富的感知体验被斥于美育课堂之外,最终被圈定在形式主义的窠臼之中。从认知论来看,在主体审美体验祛身化的情况下,主体很难真正地做到对审美客体产生共鸣,与审美客体实现物我同一的关系。若将受教育者置于实践体验被剥夺的学习空间之中,斩断其知觉与审美对象的互动性,破坏身体与环境的耦合性,主体的具身性便会遭到桎梏,感性就会难以被唤醒,审美教育以美化人的成效便更加难以实现。主体在活动中获得的实践体验之所以能促进美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原因在于审美活动以主体感知体验为基础,需要强调主体具身性,将主体的感知体验置于交流环境之中。因此,美育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生命为原点,重视学生身心整全,使学生成长为有灵性的个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实至名归的审美主体,才能在对身心的自我支配中实现更多的自由,从而发挥其内在生命力。
  (三)美育环境商业化
  美育环境商业化,表现为审美活动进入日常生活过程中过度市场化、商品化,主体感觉被物化的现象。其实,这种审美活动的商业化实质上是“技术对审美的操纵,是感官享乐对精神愉悦的替补”,随处可见的广告、衣食住行的消费等都遭到技术理性的宰制,市场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个体的感知及理性,驱使个体主动消费,乃至过度消费。人们逐渐成瘾于由消费引发的“躯壳快感”,丧失自身对于实际需要的判断能力,审美的超越性逐渐萎缩,乃至消殒在市场美化的个体享乐之中。美育主体镶嵌于环境之中,生活是美育内容与美育环境的重要引擎。“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生活中处处有美,教育者可以引导受教育者发现、欣赏自然世界以及社会环境中的美,以美抵制个体精神的异化,用美促进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美育立德树人提升于“尽善尽美”
  (一)结合外在感知与内在体验,落实美育实践
  首先,解放外在感知。美育应使学习者解放外在感知、丰富自身认知体验,这种外在感知是人通过感觉器官,现实地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得的主体学习的基础。这意味着主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越多、越真实,其接受外部信息的大脑系统则越丰盈,越有可能产生高阶思维。因此,美育教学需要改变过去压抑学习者外在感知的观念,重视其身体参与,彰显学习者外在感知的价值,激励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学校应重视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将美的精神汇入其中,营造独特的校园美育环境,让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其次,实现内在体验。学生的学习应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换言之,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会道理那么简单,还要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将书本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情景创设可行性的基础上,将他们置于符合作品鉴赏的情景中,搭建学生主体与鉴赏作品对话交流的桥梁,引发他们的共鸣。
  (二)依托个体精神与社会可能,進行美育超越
  第一,从个体出发,树全面发展之人。美育对于个体超越性之效用体现为审美在主体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超越。从学校层面看,“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为此,学校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科的美育功能,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除此之外,还应依据美育对个体情感和精神的超越,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行性目标,拓宽校园文化活动以及艺术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以及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内容上,可围绕学生生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选取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精神融于美育之中,充盈学生精神,做到以文育人、以美育人,实现个体精神性对肉体性的超越。第二,从社会出发,立理想和谐之德。美育对社会的超越性表现在可能性对现实性的超越。针对当前社会中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低俗化的审美倾向以及道德冷漠的社会现象,具有内在超越性的审美教育便在构建理想和谐的社会中显示出了它的理性价值。坚持以美育人,构建“生活美育一社会美育”的完整体系,是美育发挥其育人整体性影响、实现其育人价值的现实转化的重要策略。
  (三)聚焦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建美育生活
  一方面,立足于审美自然环境的接触。蕴含知识以及法则的“身在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居住者。陶行知先生表示:“‘自然是吾师’。大自然便是我们的先生。”因此,教育场所的选址需要考虑让受教育既有美的享受,又有教育功能的地方,让受教育者在自然环境中实现真正的审美自由。此外,教育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带受教育者接触自然,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进行灵性对话,成为具有灵性的生命体。另一方面,着眼于审美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条件下可主动调节社会其他因素。尤其是在校园中,相对于“社会人”而言,学生的社会压力较小但又发生着社会人际交往,受到实用主义牵制的影响也略弱于“社会人”,这样的优势更有利于校园审美精神文明的建设。具体而言,学校可通过举办具有具身性的艺术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在软环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升华。
  责任编辑 何蕊
其他文献
疫苗接种安全吗?错过一次接种怎么办?为什么国内和国外接种的疫苗不同……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就来听听保健医生的解答吧。    1 岁以内的小宝宝,几乎月月要和疫苗打交道。面对孩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打针、吃药,家长难免会对疫苗接种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担忧——    Q接种疫苗安全吗?  相当安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疫苗的种类和所预防的相应疾病越来越多,疫苗的使用也越来越安全。然而,由于预防接
上周去湖北宜昌参加一个“六一”儿童节的系列活动。在接受当地三家报社的记者采访当中,有一位记者问我是如何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  这句口号已经流行了十来年了,谁
专家支持/马斯奥(法国儿科专家) 张峰(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父母与法国父母不同的大小便训练过程,带给你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感受。《父母必读》杂志保健专家与法国Enfant杂志儿科、心理专家跨越国界的解答,让你不再为宝宝“嗯嗯”和“嘘嘘”烦恼。  从在羊水里毫无顾忌地尿尿,到能坐在便盆上自己大小便,这期间要经过四五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小创意,大大改变;小小心思,大大惊喜。让我们多花点儿小心思让平凡的生活充满创意,充满乐趣。    又是一年“橘子红了”。好看、好吃、营养丰富的橘子几乎是我们一个秋冬都在吃的水果,但是谁又注意了那些被剥下的橘子皮?有心的妈妈就会用橘子皮变很多“魔术”,让小小的橘子从里到外都不浪费。瞧,橘子皮现在开始变、变、变……    1清香剂    ●冰箱  把晒干的橘子皮放进冰箱中,可以去除冰箱异味。  ●微
爱因斯坦、牛顿、李安、周杰伦、妮可 基德曼……这些相当有名气的人物在小时候也有许多害羞事件。但如果害羞的主角换成我们自己的宝宝,接受起来多多少少都有点儿困难。      大人们热情地想抱抱宝宝,但小家伙却头一扭将脸埋在父母的怀中或者躲到父母的身后;对着曾经见过两三次的大人,让他叫叔叔、阿姨,催促几次,终于小声地叫了,算是给妈妈面子;见到小朋友,一开始也不主动打招呼,扭扭捏捏或是冷冰冰的,需要别人主
摘要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五育”融合在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评价导向和竞争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顶层设计、经费改革、模式变革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 五育融合;困境约束;改革遵循  作者简介 刘大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
由两个微小的细胞结合而产生的受精卵,经过9个月后,就成了一个漂亮的婴儿,这是怎样的奇迹!现在,就让我们来为你揭开从怀孕到婴儿诞生这一生命的秘密吧。    站在镜子前,你可以看到怀孕9个月当中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但是,在你的肚子里,胎儿是如何一点点发育起来的?他长得什么样?他在干什么?虽然孕期中有几次超声波检查,可以让你窥探到生命的部分秘密,但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胎儿正避开那些好奇的目光
他自己玩得那么专注,他在不知疲倦地四处探索,根本没功夫“搭理”你。可你要是离开他的视线,他却能马上察觉到,并大声抗议!  豆豆专心地摆弄自己的小汽车已经好几分钟了,看他玩得那么专注,妈妈就放心地到厨房去准备晚饭。刚进厨房不到1分钟,这边小家伙已经叫唤起来了!等妈妈一出现,他又低下头继续玩起来,不再“搭理”妈妈。“这孩子,他自己玩旁边还得有专人陪着呀?!”  还真是这样。虽然他不再需要你时时抱着了,
寒冷的日子里,给宝宝做上几款好粥,带给宝宝暖暖的关爱!    甘薯粥(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材料:  大米半杯、甘薯半个、冷水5杯
只有学校重视了,才会意识到家委会的正常运作需要资金的投入、制度的支持、专业人士的引导等内外在条件的保障,才会愿意为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提供人、财、物的支持,才会有意识地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宣传,号召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颁布之后,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备受关注。作为“沟通家校的桥梁”,其职能定位得到了家长、学校和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