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进展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由于肠道失去神经支配,造成肠道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缺乏胃结肠反射,最后导致排便障碍[1]。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慢性腹胀、便秘、大便失禁等,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患者上述问题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8%[2],41%[3]及76.6%[4]。随着病程发展,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程度会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领域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然
其他文献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是指腰痛症状持续超过12周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同时由于患病给患者及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1],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运动疗法可以预防cLBP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3]。传统的运动疗法包括核心训练、麦肯基(McKenzie)疗法、腰痛学院(back school)、瑜伽、普拉提、太极等[2—3]。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形成了日益紧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全身振动平台站立,但不实际训练,治疗组增加全身振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15min,每周5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评估系统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AR),采用简化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幅及步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本体感觉、B
我国康复治疗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康复技术专业(专科)的教育最早于1989年建立,由职业院校负责教学[1]。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部分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1]。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医学技术类研究生学位点[1],康复治疗学的硕士归置于医学技术(专业代码:1010)专业。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科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在22天平均住院日内拔管困难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拔管的因素,为提高气管切开拔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2天平均住院日内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按已拔管、未拔管分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影响拔管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影响拔管的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在年龄、脑卒中、脑外伤、吞咽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性别、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一种慢性的髌腱过度使用的病理性疾病,运动员和普通人群都可能发生髌腱末端病[1]。流行病学显示,患病者经常参加篮球、排球、芭蕾等需跳跃和跑步的运动,也被称为跳跃者膝[1—6]。它通常表现为股四头肌萎缩,与运动活动相关的膝关节前痛,跳跃和蹲起加重,可能导致运动参与减少[1,3]。根据症状持续时间,PT分为1—4阶段。第一阶段为活动后无功能损伤的疼痛;第二阶段为活动期间和活动之后的疼痛,功能满足;第三阶段为活动中及活动后持续疼痛,并伴有功能障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