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想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将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等作为唯一途径,尤其是建筑过程中所用到的水资源,更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基于这种情况,对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技术进行研究成了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措施
目前,建筑给排水这一领域虽然和我國国民经济的提高程度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满足人民的用水需求。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正在逐渐追求低碳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始终为谋求经济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给排水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还应该在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同时充分考虑给排水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措施进行解决。对此,本文将针对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技术进行简要研究。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
据调查得知,目前建筑给排水中水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雨水、中水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2、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循环方式选择不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3、水价不合理,就目前而言,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售价和自制水的成本形成逆差,这种低水价的政策,不但有碍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水价或者是制定一定的措施,从而减少用水量的大量浪费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建筑给排水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节水节能的相关目标,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技术措施
1、雨水的回收利用。所谓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标准的水后再进行重新利用的过程。这种雨水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在厕所清洗里,城市绿化等其它适合中水标准的城市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程序都是:用管道将屋顶的雨水引入地下的沉淀池中,那种沉积后的雨水就会被送入杂用水蓄水池,经过一定的消毒后再送入中水管道进行重新利用。这种上天所赐的雨水,不仅可以增加建筑过程中的用水量,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真正的生活用水进行了系列节约,是未来节水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2、充分利用水资源。建筑过程中使用过的废水和杂水,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处理净化,以便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这样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投入使用。同时,还可以对供水系统进行改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并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充分考虑水供应系统对节水节能的作用以及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影响,从而准确地选择出比较适合的供水系统,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相应的成本。
3、新型节水设备的使用。新型节水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可以解决那种传统节水材料的水污染问题,而且更加经济实惠,避免了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相应的采用新型的节水设备,能直接影响着建筑过程中的节水效果。比如在建筑过程中安装节水龙头,能够避免一定程度上的流水现象,从而有效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4、中水的回收利用。所谓中水也就是再生水,也可以统称为杂排水,它主要来源于建筑过程中的生活排水,也包括人们生活中所排出的生活污水和废水。这些杂排水经过相关处理后,也可以用作建筑杂排水和城市用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那种相同数量的自来水,增加城市的供水量。但是,由于中水工程属于系统工程,初期建筑中投资比较高,所以目前对其进行中水管理的地区还不是很多,从长远目标来看,在水资源急剧缺乏的情况下,相应的建设中水设施,可以实现废水、污水的资源利用,既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不足,是节约用水的必然选择。
5、加强水资源的控制管理。要想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唯一的方法就是对水表进行设置。特别是在建筑给排水中设置总水表和分水表,这是对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的技术,进而对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并查明是否有漏水现象,从而达到对水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表的精确度和使用寿命进行提高,也可以对水量进行相关检测,进一步实现对水量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消防存水池进行设置,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由于建筑给排水中的用水量远远超过了生活用水和建筑用水的总量,消防用水必须满足一定的火灾消防量,才可能起到灭火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对消防存水池进行合理建设,充分结合生活用水的情况,并延长换水周期,既能降低费用,也便于企业进行集中管理,从而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1、增强保温。在建筑给排水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作用,并合理的选择保温材料,以便确保其厚度。从而有效避免给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问题。特别是对热水管道来说,如果还是继续采用那种比较柔性的泡沫塑料来进行保温,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它在厚度上的相关设计远远不能满足热水管道的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给排水工作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是工程中最不可取的。所以,在对保温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选择不当带来严重后果。
2、太阳能管理。太阳能是大自然所有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同时,它也是无限的。如果不对其加以利用,那将是对它的另一种浪费。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所采用的太阳能技术,通过和当地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相互结合,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在过程中采用循环系统对温度进行加热以及对热能的重新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有节水的成效,还有节能的功劳。
3、加强余热的利用。在建筑给排水过程中使用的风能、烟气余热等都可以对其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设计相对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根据那种不同程度上的供热设备中的供热比例,实现设备的组合利用。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再通过电对需要用到的水进行系列加热,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能源,还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零污染。
总之,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技术措施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只是上述所讲到的相关技术措施,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或是研究学者可以不断研究,从而借助更多措施进行节水节能,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断发展和进步,直到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诉,通过上述所讲的系列内容可以发现: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所存在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敢于进行创新,所谓的节水节能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并且,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对于节水节能来说,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建筑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适当的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还是需要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措施上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谋松.浅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运用[J].才智,2008(09)
[2]吕林琳,吕红柳.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问题及相关措施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3]袁学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与减噪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4]牛天玉.谈环保理念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2013(16)
[5]王玉根.将节水节能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3(20)
[6]谢宏波.析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措施
目前,建筑给排水这一领域虽然和我國国民经济的提高程度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满足人民的用水需求。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正在逐渐追求低碳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始终为谋求经济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给排水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还应该在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同时充分考虑给排水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措施进行解决。对此,本文将针对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技术进行简要研究。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
据调查得知,目前建筑给排水中水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雨水、中水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2、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循环方式选择不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3、水价不合理,就目前而言,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售价和自制水的成本形成逆差,这种低水价的政策,不但有碍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水价或者是制定一定的措施,从而减少用水量的大量浪费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建筑给排水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节水节能的相关目标,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技术措施
1、雨水的回收利用。所谓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标准的水后再进行重新利用的过程。这种雨水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在厕所清洗里,城市绿化等其它适合中水标准的城市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程序都是:用管道将屋顶的雨水引入地下的沉淀池中,那种沉积后的雨水就会被送入杂用水蓄水池,经过一定的消毒后再送入中水管道进行重新利用。这种上天所赐的雨水,不仅可以增加建筑过程中的用水量,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真正的生活用水进行了系列节约,是未来节水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2、充分利用水资源。建筑过程中使用过的废水和杂水,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处理净化,以便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这样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投入使用。同时,还可以对供水系统进行改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并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充分考虑水供应系统对节水节能的作用以及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影响,从而准确地选择出比较适合的供水系统,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相应的成本。
3、新型节水设备的使用。新型节水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可以解决那种传统节水材料的水污染问题,而且更加经济实惠,避免了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相应的采用新型的节水设备,能直接影响着建筑过程中的节水效果。比如在建筑过程中安装节水龙头,能够避免一定程度上的流水现象,从而有效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4、中水的回收利用。所谓中水也就是再生水,也可以统称为杂排水,它主要来源于建筑过程中的生活排水,也包括人们生活中所排出的生活污水和废水。这些杂排水经过相关处理后,也可以用作建筑杂排水和城市用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那种相同数量的自来水,增加城市的供水量。但是,由于中水工程属于系统工程,初期建筑中投资比较高,所以目前对其进行中水管理的地区还不是很多,从长远目标来看,在水资源急剧缺乏的情况下,相应的建设中水设施,可以实现废水、污水的资源利用,既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不足,是节约用水的必然选择。
5、加强水资源的控制管理。要想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唯一的方法就是对水表进行设置。特别是在建筑给排水中设置总水表和分水表,这是对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的技术,进而对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并查明是否有漏水现象,从而达到对水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表的精确度和使用寿命进行提高,也可以对水量进行相关检测,进一步实现对水量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消防存水池进行设置,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由于建筑给排水中的用水量远远超过了生活用水和建筑用水的总量,消防用水必须满足一定的火灾消防量,才可能起到灭火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对消防存水池进行合理建设,充分结合生活用水的情况,并延长换水周期,既能降低费用,也便于企业进行集中管理,从而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1、增强保温。在建筑给排水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作用,并合理的选择保温材料,以便确保其厚度。从而有效避免给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问题。特别是对热水管道来说,如果还是继续采用那种比较柔性的泡沫塑料来进行保温,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它在厚度上的相关设计远远不能满足热水管道的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给排水工作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是工程中最不可取的。所以,在对保温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选择不当带来严重后果。
2、太阳能管理。太阳能是大自然所有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同时,它也是无限的。如果不对其加以利用,那将是对它的另一种浪费。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所采用的太阳能技术,通过和当地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相互结合,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在过程中采用循环系统对温度进行加热以及对热能的重新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有节水的成效,还有节能的功劳。
3、加强余热的利用。在建筑给排水过程中使用的风能、烟气余热等都可以对其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设计相对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根据那种不同程度上的供热设备中的供热比例,实现设备的组合利用。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再通过电对需要用到的水进行系列加热,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能源,还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零污染。
总之,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技术措施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只是上述所讲到的相关技术措施,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或是研究学者可以不断研究,从而借助更多措施进行节水节能,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断发展和进步,直到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诉,通过上述所讲的系列内容可以发现: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所存在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敢于进行创新,所谓的节水节能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并且,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对于节水节能来说,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建筑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适当的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还是需要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措施上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谋松.浅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运用[J].才智,2008(09)
[2]吕林琳,吕红柳.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问题及相关措施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3]袁学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与减噪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4]牛天玉.谈环保理念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2013(16)
[5]王玉根.将节水节能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3(20)
[6]谢宏波.析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