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而文化课中的德育课更是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的一门必修课。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都切身体会到“德育课”难上这一现实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位中职德育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近二十年的德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学,主动地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及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理论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方法要新颖;(2)教学语言不仅要优美、规范,而且要风趣;(3)教学过程要严紧,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多样;(5)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6)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可以为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纠正学生对德育理论学习的逆反心理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造成学生对德育课厌学、甚至弃学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论说教不仅不感兴趣,而且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要改变学生心理上的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中职阶段开设德育课理论学习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从社会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及掌握必要的德育理论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着手,学生只有在切实明白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及功用性的前提下,才会对教师所教授的政治理论“明其理、信其言”,学生才会对此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三、认真落实“三备”,懂得“善教”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产生与教师的善教是分不开的,学生只有在情感上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教师要做到善教,就必须认真落实“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因为,教师任何一次马虎应付式的教学,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受到影响。提到”三备“,首先是备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教师只有备好教材,才能真正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做到有条不紊。其次是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是德育课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想、见解和主张,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备课,很难在课堂上做到善教。再次是备教法。教法是教学方法,它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桥梁。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因而要求教师在拟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教学的具体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被动的教育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这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其实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在讲授经济理论中的“商品”这一概念时,就通过设问:“一个菜农种了20千克的蔬菜,其中10千克拿到市场上出售,自己留下5千克食用,另外5千克送给亲友,请问:20千克的蔬菜都是商品吗?为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教学实践证明,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问题非常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理论与现实应用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精选实例辅助德育理论课教学
教师如何把德育理论课讲得有内容、有条理、有趣味、有启发性,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德育教师只有把理论还原到实际中去分析,或指导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向学生说明德育理论学习的真正价值。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知识点时,笔者举了1992年以来我国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现象这一事例,特别指出国家在治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多项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如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严审新建或扩建项目,停建或缓建一批大型项目,同时加紧追讨银行贷款等,这些措施成功使我国经济既摆脱了通胀的压力,又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这样的事例既具体又生动、且富有内容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取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除了说,就是写,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和呆板。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电视教学等已被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集结在一起,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和效率高等优点。为此,教师课前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熟练运用;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一些信息新、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的优秀影视片、录音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组织学生收听、观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听并举、图文并茂。教师通过更新教学手段,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在艺术氛围下创造出感人的教育情景,以其可感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寓教于观赏之中,寓教于熏陶之中,达到传统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东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而文化课中的德育课更是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的一门必修课。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都切身体会到“德育课”难上这一现实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位中职德育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近二十年的德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学,主动地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及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理论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方法要新颖;(2)教学语言不仅要优美、规范,而且要风趣;(3)教学过程要严紧,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多样;(5)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6)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可以为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纠正学生对德育理论学习的逆反心理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造成学生对德育课厌学、甚至弃学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论说教不仅不感兴趣,而且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要改变学生心理上的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中职阶段开设德育课理论学习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从社会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及掌握必要的德育理论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着手,学生只有在切实明白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及功用性的前提下,才会对教师所教授的政治理论“明其理、信其言”,学生才会对此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三、认真落实“三备”,懂得“善教”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产生与教师的善教是分不开的,学生只有在情感上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教师要做到善教,就必须认真落实“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因为,教师任何一次马虎应付式的教学,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受到影响。提到”三备“,首先是备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教师只有备好教材,才能真正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做到有条不紊。其次是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是德育课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想、见解和主张,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备课,很难在课堂上做到善教。再次是备教法。教法是教学方法,它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桥梁。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因而要求教师在拟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教学的具体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被动的教育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这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其实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在讲授经济理论中的“商品”这一概念时,就通过设问:“一个菜农种了20千克的蔬菜,其中10千克拿到市场上出售,自己留下5千克食用,另外5千克送给亲友,请问:20千克的蔬菜都是商品吗?为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教学实践证明,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问题非常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理论与现实应用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精选实例辅助德育理论课教学
教师如何把德育理论课讲得有内容、有条理、有趣味、有启发性,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德育教师只有把理论还原到实际中去分析,或指导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向学生说明德育理论学习的真正价值。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知识点时,笔者举了1992年以来我国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现象这一事例,特别指出国家在治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多项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如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严审新建或扩建项目,停建或缓建一批大型项目,同时加紧追讨银行贷款等,这些措施成功使我国经济既摆脱了通胀的压力,又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这样的事例既具体又生动、且富有内容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取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除了说,就是写,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和呆板。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电视教学等已被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集结在一起,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和效率高等优点。为此,教师课前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熟练运用;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一些信息新、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的优秀影视片、录音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组织学生收听、观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听并举、图文并茂。教师通过更新教学手段,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在艺术氛围下创造出感人的教育情景,以其可感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寓教于观赏之中,寓教于熏陶之中,达到传统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东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