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河北省面临着人才综合实力弱、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创新型人才匮乏、领军人才奇缺等问题,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必须强教育造人才,人才理念先进,抓住人才建设重点,提升人才结构。
[关键词] 人才 强省 着力点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大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本研究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河北省实际,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一、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人才仅指能创造可比较利益的社会人;广义的人才,既包括具有非凡创造力、做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天才人物,也包括能够创造可比较利益的一般性人才。文中取其广义,即对社会“有”或“预期有”贡献的人即为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人才的划分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为实现此目标,会上重申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人才支撑。首先,一支精良、足额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河北省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可靠保证。2005年河北省第一次现代化程度位于大陆31个省市区的第16位,2004年河北省第二次现代化程度位于17位,均低于四大直辖市、沿海和东北省份。权威报告预测2015年中国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河北省现代化建设任重时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人才都是第一位的。其次,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河北”的第一要素和决定性因素。
二、河北省人才事业的不足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竞争力弱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称,2005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上,50个竞争指标中,一级指标(人才竞争力)河北省排名第13,位于11个沿海省市区的第8;二级指标8个,即人才规模指标、人才素质指标、人才科研投入指标、人才教育投入指标、人才科技成果产出指标、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率产出指标、人才生活环境指标、人才经济环境指标。其中3个指标中偏上和5个指标居下游;三级指标41个,排前10名的8个,11-20名的24个,20名以下的9个,排前5名的只有1个,即高校数量第3,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却排第25,严重削弱了高校数量第3的意义。总体上看,河北省人才竞争力居中等水平和中部水平,不适应建设强省的要求。
2、人才结构失衡
第一,人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表明河北省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少,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低。1990-2005年呈严重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比重十多年没有提高,另外高层次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人才层次低。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次人才不足,领军人才更少,尤其缺乏处于国际国内科技前沿水平的一流人才。优秀年轻学科带头人还很少。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优秀企业家甚少。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匮乏,增长不快。党政人才中高层次人才不足,研究生以上学历尤其是全日制毕业研究生更少。
3、人才布局不合理
第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小。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科技人员大多在事业单位。2005年,全省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占55%,而企业占45%,而美、日的生产部门分别占到80%和60%。第二,农村人才太少。与庞大的农村人口比,现有农村人才数量甚微。2005年,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的0.65%,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各级文化程度人数和专业技术人才占人口与劳动力比重等方面,城乡差距仍很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很欠缺。这一点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太大的差距,与沿海省分甚至与中西部一些省份也有一定的差距。第三,欠发达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全省中专及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人员总数中,张、承两市合计仅占8.95%,衡水市仍在为引进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发愁。第四,三次产业人才比例不协调。2005年三次产业技术人才比为1:1.63:15.92,一产尤其是种植业专业人才比重小,二产专业人才比重低,三产中现代服务业人才不足,发展缓慢。
4、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弱,领军人才奇缺
总体上,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弱,尤其是创新式领军人才非常短缺。
5、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人才不支
在工业主导产业领域,产业的国內人才优势尚未确立,产业国际人才优势的形成相差更远。2004年医药制造业创新竞争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分別居全国12、10、12位,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竞争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分別居全国26、16、26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实力严重不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人才现状和近的预期情况还不适应建设经济社会大省、强省的要求。
6、国外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偏低
对于京津和沿海发达省份的人才资源开发欠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特别是市场体系和市场法律制度尚未真正形成。
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着力点
1、强教育,造人才
首先要规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2000-2005年河北省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是2.14,2000-2020年如果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率保持10%,那么每年的人才总量增长率应为4.67%,考虑到每年的人才自然和意外减员(2.90%),所以从2006-2020年,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含技校毕业生)不得少于上年人才总量的7.57%。即从2006年的32.17万(425万×7.57%)开始,年增长率为4.67%。其中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占比视情调整。又考虑到河北省人才边际收益尚未最大化和毕业生的重复计算,还要及时和适当提高人才培养年增长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革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现有的考试体制和考试价值取向,应最大限度地鼓励各地探索实验(发散思维),并允许和宽容失败。办好高等教育。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有其特定的内外部因素。外部主要是社会上“学历本位”和“学历崇拜”的片面人才观作祟,“能力本位”不为主流;内部主要是高校自主权不到位和高校本身的惰性。要改变这种局面,一靠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走在改革前列;二靠省政府狠狠放权;三靠社会支持;四靠内部努力,洞察压力,自河北加压,要有强有力的改革型领导集体,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校长。第二个问题是研究型大学不到位。要努力创办3-5所研究型大学。第三个问题是硕 博研究生教育不到位。要努力办好研究生教育,从质量和规模两方面努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不足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特别重视理工类的研究生教育。第四个问题是要加强高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打造好母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河北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对一线人员需求量大,也特别需要高技能人才。必须下大力量办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教育。真正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创造条件普及12年义务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更新人才理念
必须尽快在全省上下强化以下理念: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实施“人才战略”的理念;人才是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的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并优先发展理念;人才本位、科学和学术本位、能力本位、人才至上、尊重和关心人才的理念;人才的科学发展理念(统筹理念、又好又快理念);人人能成才和渴望成才的理念;人才资源市场基础配置和政府服务理念;党“抓”人才理念等。
3、把握人才建设的重点
人才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沿海强省的战略目标,抓住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一是把市县区乡镇村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把加快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一流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学科带头人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二是把主导产业、符合河北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特色产业、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人才建设作为重点,三是把企业的人才建设、民营经济人才建设作为部门重点。四是把石家庄、唐山、廊坊先进市与张、承、衡水落后市作为人才建设的区域重点,分类指导,制定特殊政策。
4、努力提升人才结构
一是促进人才的专业、层次、供求结构的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现状及未来趋势,制定人才的专业发展与调整规划,指导学科调整及人才流动。制定人才梯队规划,促进各个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使年龄优化。制定初中高级人才发展规划,指导人才真培养,减少盲目性和浪费,使能级优化。制定人才供求规划,促进人才有序培养与流动、市场发育以及财力合理安排,二是促进人才的产业结构优化及部门结构优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人才培养开发与流动。目前要引导人才向农业第一线、向第二产业、向新兴现代服务业有序流动。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落后地区,不少专业人才,甚至高技能人才流向了党政事业群团单位,他们在这些单位做着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要通过措施将他们引向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引导人才由办公部门向民营部门转移。三是促进人才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在人才开发培养上,要特別重视基层尤其是农村乡镇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人才培养重心要下移。还要特別注意人才培养开发重点的南移北移,南厢北厢是河北省的弱点。目前,要引导人才向农村、向基层、向南厢和北厢转移。
5、开发三座人才资源宝库
一是开发京津人才资源。围绕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定位,主导产业发展,以柔性引才引智为主,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二是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创业,加大各行各业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加强农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三是开发国际人才资源和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大海外人才与智力引进和利用的力度,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全面实施河北省人才国际化战略。
6、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实施人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
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在发展投入中的比例。按高于GDP增长的原则,保证人才开发投入的合理增长。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方面投入。
7、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下放职称评定和聘任权,推进职称评定和聘任的政府备案制和“纠偏制”。汲取河北省某些高校论资排辈、博士不能晋升高职的教训。三是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重点是人才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对人才市场的规范。四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要大胆探讨“省、市、县(乡镇人才归县财政)三级财政人才单位”和“省、市、县三级企业人才单位”体制,彻底取消人才的使用单位所有制。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社会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强省战略,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主要是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有决心和魄力去落实。
[关键词] 人才 强省 着力点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大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本研究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河北省实际,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一、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人才仅指能创造可比较利益的社会人;广义的人才,既包括具有非凡创造力、做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天才人物,也包括能够创造可比较利益的一般性人才。文中取其广义,即对社会“有”或“预期有”贡献的人即为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人才的划分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为实现此目标,会上重申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人才支撑。首先,一支精良、足额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河北省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可靠保证。2005年河北省第一次现代化程度位于大陆31个省市区的第16位,2004年河北省第二次现代化程度位于17位,均低于四大直辖市、沿海和东北省份。权威报告预测2015年中国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河北省现代化建设任重时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人才都是第一位的。其次,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河北”的第一要素和决定性因素。
二、河北省人才事业的不足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竞争力弱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称,2005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上,50个竞争指标中,一级指标(人才竞争力)河北省排名第13,位于11个沿海省市区的第8;二级指标8个,即人才规模指标、人才素质指标、人才科研投入指标、人才教育投入指标、人才科技成果产出指标、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率产出指标、人才生活环境指标、人才经济环境指标。其中3个指标中偏上和5个指标居下游;三级指标41个,排前10名的8个,11-20名的24个,20名以下的9个,排前5名的只有1个,即高校数量第3,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却排第25,严重削弱了高校数量第3的意义。总体上看,河北省人才竞争力居中等水平和中部水平,不适应建设强省的要求。
2、人才结构失衡
第一,人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表明河北省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少,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低。1990-2005年呈严重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比重十多年没有提高,另外高层次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人才层次低。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次人才不足,领军人才更少,尤其缺乏处于国际国内科技前沿水平的一流人才。优秀年轻学科带头人还很少。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优秀企业家甚少。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匮乏,增长不快。党政人才中高层次人才不足,研究生以上学历尤其是全日制毕业研究生更少。
3、人才布局不合理
第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小。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科技人员大多在事业单位。2005年,全省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占55%,而企业占45%,而美、日的生产部门分别占到80%和60%。第二,农村人才太少。与庞大的农村人口比,现有农村人才数量甚微。2005年,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的0.65%,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各级文化程度人数和专业技术人才占人口与劳动力比重等方面,城乡差距仍很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很欠缺。这一点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太大的差距,与沿海省分甚至与中西部一些省份也有一定的差距。第三,欠发达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全省中专及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人员总数中,张、承两市合计仅占8.95%,衡水市仍在为引进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发愁。第四,三次产业人才比例不协调。2005年三次产业技术人才比为1:1.63:15.92,一产尤其是种植业专业人才比重小,二产专业人才比重低,三产中现代服务业人才不足,发展缓慢。
4、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弱,领军人才奇缺
总体上,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弱,尤其是创新式领军人才非常短缺。
5、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人才不支
在工业主导产业领域,产业的国內人才优势尚未确立,产业国际人才优势的形成相差更远。2004年医药制造业创新竞争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分別居全国12、10、12位,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竞争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分別居全国26、16、26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实力严重不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人才现状和近的预期情况还不适应建设经济社会大省、强省的要求。
6、国外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偏低
对于京津和沿海发达省份的人才资源开发欠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特别是市场体系和市场法律制度尚未真正形成。
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着力点
1、强教育,造人才
首先要规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2000-2005年河北省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是2.14,2000-2020年如果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率保持10%,那么每年的人才总量增长率应为4.67%,考虑到每年的人才自然和意外减员(2.90%),所以从2006-2020年,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含技校毕业生)不得少于上年人才总量的7.57%。即从2006年的32.17万(425万×7.57%)开始,年增长率为4.67%。其中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占比视情调整。又考虑到河北省人才边际收益尚未最大化和毕业生的重复计算,还要及时和适当提高人才培养年增长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革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现有的考试体制和考试价值取向,应最大限度地鼓励各地探索实验(发散思维),并允许和宽容失败。办好高等教育。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有其特定的内外部因素。外部主要是社会上“学历本位”和“学历崇拜”的片面人才观作祟,“能力本位”不为主流;内部主要是高校自主权不到位和高校本身的惰性。要改变这种局面,一靠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走在改革前列;二靠省政府狠狠放权;三靠社会支持;四靠内部努力,洞察压力,自河北加压,要有强有力的改革型领导集体,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校长。第二个问题是研究型大学不到位。要努力创办3-5所研究型大学。第三个问题是硕 博研究生教育不到位。要努力办好研究生教育,从质量和规模两方面努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不足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特别重视理工类的研究生教育。第四个问题是要加强高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打造好母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河北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对一线人员需求量大,也特别需要高技能人才。必须下大力量办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教育。真正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创造条件普及12年义务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更新人才理念
必须尽快在全省上下强化以下理念: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实施“人才战略”的理念;人才是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的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并优先发展理念;人才本位、科学和学术本位、能力本位、人才至上、尊重和关心人才的理念;人才的科学发展理念(统筹理念、又好又快理念);人人能成才和渴望成才的理念;人才资源市场基础配置和政府服务理念;党“抓”人才理念等。
3、把握人才建设的重点
人才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沿海强省的战略目标,抓住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一是把市县区乡镇村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把加快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一流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学科带头人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二是把主导产业、符合河北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特色产业、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人才建设作为重点,三是把企业的人才建设、民营经济人才建设作为部门重点。四是把石家庄、唐山、廊坊先进市与张、承、衡水落后市作为人才建设的区域重点,分类指导,制定特殊政策。
4、努力提升人才结构
一是促进人才的专业、层次、供求结构的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现状及未来趋势,制定人才的专业发展与调整规划,指导学科调整及人才流动。制定人才梯队规划,促进各个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使年龄优化。制定初中高级人才发展规划,指导人才真培养,减少盲目性和浪费,使能级优化。制定人才供求规划,促进人才有序培养与流动、市场发育以及财力合理安排,二是促进人才的产业结构优化及部门结构优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人才培养开发与流动。目前要引导人才向农业第一线、向第二产业、向新兴现代服务业有序流动。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落后地区,不少专业人才,甚至高技能人才流向了党政事业群团单位,他们在这些单位做着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要通过措施将他们引向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引导人才由办公部门向民营部门转移。三是促进人才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在人才开发培养上,要特別重视基层尤其是农村乡镇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人才培养重心要下移。还要特別注意人才培养开发重点的南移北移,南厢北厢是河北省的弱点。目前,要引导人才向农村、向基层、向南厢和北厢转移。
5、开发三座人才资源宝库
一是开发京津人才资源。围绕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定位,主导产业发展,以柔性引才引智为主,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二是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创业,加大各行各业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加强农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三是开发国际人才资源和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大海外人才与智力引进和利用的力度,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全面实施河北省人才国际化战略。
6、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实施人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
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在发展投入中的比例。按高于GDP增长的原则,保证人才开发投入的合理增长。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方面投入。
7、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下放职称评定和聘任权,推进职称评定和聘任的政府备案制和“纠偏制”。汲取河北省某些高校论资排辈、博士不能晋升高职的教训。三是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重点是人才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对人才市场的规范。四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要大胆探讨“省、市、县(乡镇人才归县财政)三级财政人才单位”和“省、市、县三级企业人才单位”体制,彻底取消人才的使用单位所有制。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社会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强省战略,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主要是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有决心和魄力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