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后,若不能够依法进行民事责任认定,必然会对后续的损害赔偿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受害方蒙受更多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出现后尽快明确各方责任,让受害方得到有效赔偿,尽可能的降低损失的严重程度。本文分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并探讨了几种情况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认定。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
  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本文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界定为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竞赛过程中对学生造成的身体健康伤害或死亡事故,对他人带来的人身伤亡或死亡事件。
  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来说即是以过错当成是归责的构成要件与最终要件。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法律精神,民事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则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如果适用无过错责任必须以法律的明确列举为前提。但在《民法通则》中能够适用无过错责任的规定并不包含学生伤害事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做出了相应规定,学校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造成在校学生遭受人身损害,或学生导致他人人身损害的,需要承担和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我国教育部所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由学校、学生以及其他相关当事人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需要按照其行为过错程度比例和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责任。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包括校方无过错、行为无不当,因而无法律责任的学生伤害事故具体类型,在上海市目前实施的《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中也进行了相应规定。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立法,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是当学校存在主观过错的状态下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公平责任原则
  所谓公平责任即是当事人双方在对损害后果都不存在过错的状况下,由法院按照公平的理念,充分综合当事人实际财产状况和其他相关情况的前提下,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予以一定的财产补偿。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对于部分双方都不存在过错的学生伤害事故(尤其是在学生进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体育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伤害事故),因为体育活动自身对抗性造成学生之间的接触与碰撞,导致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对于这样的事故,按照公平责任原则由当事人合理分担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对损害后果不存在过错的,可按照具体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而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上述存在较大对抗性体育活动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给出了不同规定,即学校已经履行相应职责且行为无不当的情况下,无需承担法律责任[1]。
  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认定
  2.1学校过错的民事责任认定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学校在以下情形需要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而和体育伤害事故有关的规定主要包含了如下几条:学校中的公共设施和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学具、教育教学以及生活设施与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或存在明显安全因素的情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但没有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同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并未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学生中存在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不适合参与某种体育活动,学校明知或应当了解但却并未注意而导致出现伤害事故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以及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之后没有按照具体情况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而造成损害后果加重的情形。若体育伤害故事的产生是因为学校原因导致的,换句话说,学校在其教学管理等工作中没有履行好自身职责,对体育伤害事故存在直接过错,那么体育伤害事故发生以后应当由学校方面承担直接责任。
  2.2学生过错的民事责任认定
  因为学生过错而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一般来说指的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自杀、自伤或自残的行为;学生因为不遵守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行为准则,不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而导致出现的体育伤害事故;由于学生自身过错而导致在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对上述情形下的體育伤害事故进行民事责任认定时,学生需要负全责,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学校方面通常会参照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6条第二款的规定:若学校对体育伤害事故不承担责任的情形下,学校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可结合具体情况适当的对受害人给予一定的援助。但应当注意的一点是,此规定适用范围应当进行明确且谨慎的规定,应当明确学校方面单单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而给予的补偿。通常情况下,这一补偿并非是对受害学生的全部补偿。
  2.3第三人过错的民事责任认定
  在第三人过错的情形下通常会存在下面两类情况:其一是其他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实施的加害行为而导致受害学生出现人身伤害事故。例如说学生在进行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此类型伤害事故的一个突出特征即是加害人与受害人都属于学校的学生。其二是在学校之外出现的突然侵害,对在学校中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带来人身伤害。比如说学生在学校中参与体育活动时,由于其他突发的意外事故而导致受到人身伤害,如校外机动车失控冲入学校,对在校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带来伤害的交通事故,部分社会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打砸抢等暴力犯罪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2]。
  另外,按照我国《民法通则》中的规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方,其被侵犯的民事权益为生命权或健康权,所以责任形式一般是损害赔偿,通常来说有赔偿受害方医药费、营养费等费用,在导致受害方死亡时还需赔偿丧葬费等。
  3结语
  总之,本文的观点是,在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责任认定时,不单单是对简单的民事责任进行认定,更关键的应当是学校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自身定位和义务有全面的认识,这对未来如何有效规避体育伤害事故,提升学校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晶.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J].法制博览,2016,(26):187.
  [2]饶芳,王昊,朱东明,罗军委,王辉.校方责任险视域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问题探析[J].体育科技,2016,(01):152-153.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中国商业银行收益水平的快速提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其发展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中国商业银行收
摘 要: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在我国法律中,一部举足轻重的法律便是经济法,它对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经济法通过干预的手段,将利益进行合理安排,主动将国家经济利益通过社会上的各种渠道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社会经济能够和谐,安稳,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达到一个大同社会,因此,经济法对社
对财产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的法定职责。该项职责对于保障我国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被执行人及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种种原
摘 要:《物权法》第106 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符合善意取得的除外。无权处分虽然不是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但却是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明晰无权处分的内涵以及其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不动产无权处分的判断  1概述无权处分  1.1无权处分的含义  一般认为,所谓无权处分,是指没有处分
摘 要:目前,我国出现民事执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司法的从属化、立法方面存在不足、执行体制的不通畅以及法制意识不强等。在面对我国民事执行困难的现状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对新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对立法进一步进行健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我国民事执行能够顺畅、圆满。  关键词:民事执行制度;存在问题;完善策略  近几年来,民事执行困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法院的执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