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然而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不甚理想,学生对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既有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的原因,也有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身就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对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更缺乏引导学生从小学习古诗词的意识,也和学生缺乏文学和历史知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简历及写作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有关系。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探讨摸索出一条古诗词教学的出路,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古诗词,让更多的青年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情景再现 多元解读 内化体验 拓宽视野
根据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在语文课古诗词教学中发现并总结运用了“读——说——品——诵——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赢得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同和好评,现将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读。即一看到诗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文通字顺,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的。再加上学生对古诗这种文体本来就偏爱,所以,一接触诗,他们就非常愿意去放开嗓门朗读。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得通畅,既是乘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如果真担心学生读中出错,那就让学生把古诗词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大家共同纠错效果会更好。
二、说。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背景文化、重点注解、和学习辅导资料理解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曾有老师反对将古诗词翻译成白话,认为这样会破坏古诗词语言情境美,但我觉得作为中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素养,一味强调保持古诗词语言情境美而不“说诗”,会使得他们根本没法理解一些难点诗词句内容,感悟品读更无从谈起。“说诗”是学生突破古诗词语言文化障碍理解古诗词的必经之路,在中考中也常常会以“说内容、说画面、说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在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我引导学生们在品评词句之前先说说词意,这首词的语言虽很通俗短小,但整体的画面感和故事性很强,学生不仅要说出词句的意思,更要根据已有的情景想象更加丰满的故事情节和画面。通过说词意,学生不仅弄懂了这首词的内容,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体验把握住了不少诗中的细节。比如有学生在说到“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诗时,就能很好地把握住女主人公“一次次充满期待和兴奋,又一次次失望落寞”的心态,学生还能举出自己放假等公交车的实例与之类比,这就能更深刻地把握诗的意境和内涵。
三、品。这里包括感悟情感,体味意境,品味语言写法等多个层次。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并结合背景感悟情感,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现诗词中情景,还能做到发现语言、写法方面特点,并能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很认真体味这其中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在这一环节中还要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他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能够出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问题值得肯定,但老师也更应该引导他们关注诗词中的主旨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所体现出反击敌人的豪情壮志,至于装备、射虎仅仅是诗人描绘主人公英姿勃发的壮士形象。这样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让学生回归文本,正确掌握了诗歌的价值取向。
四、诵。即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地读,以达到成诵的境地。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再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无疑是最好的形式。对于短小的诗词力求当堂成诵,篇幅较长的也要杜绝死记硬背的现象,老师检查背诵更不应当满足于背出诗句,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把握住了适中的意境和内涵,还要看学生诵读的表现力,从技巧方面加以引导,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的诵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增强。
五、拓。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文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囿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但探讨新模式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是有益的,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就因该根据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让学生们的内心真正地走进了古诗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关键词】情景再现 多元解读 内化体验 拓宽视野
根据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在语文课古诗词教学中发现并总结运用了“读——说——品——诵——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赢得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同和好评,现将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读。即一看到诗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文通字顺,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的。再加上学生对古诗这种文体本来就偏爱,所以,一接触诗,他们就非常愿意去放开嗓门朗读。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得通畅,既是乘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如果真担心学生读中出错,那就让学生把古诗词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大家共同纠错效果会更好。
二、说。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背景文化、重点注解、和学习辅导资料理解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曾有老师反对将古诗词翻译成白话,认为这样会破坏古诗词语言情境美,但我觉得作为中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素养,一味强调保持古诗词语言情境美而不“说诗”,会使得他们根本没法理解一些难点诗词句内容,感悟品读更无从谈起。“说诗”是学生突破古诗词语言文化障碍理解古诗词的必经之路,在中考中也常常会以“说内容、说画面、说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在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我引导学生们在品评词句之前先说说词意,这首词的语言虽很通俗短小,但整体的画面感和故事性很强,学生不仅要说出词句的意思,更要根据已有的情景想象更加丰满的故事情节和画面。通过说词意,学生不仅弄懂了这首词的内容,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体验把握住了不少诗中的细节。比如有学生在说到“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诗时,就能很好地把握住女主人公“一次次充满期待和兴奋,又一次次失望落寞”的心态,学生还能举出自己放假等公交车的实例与之类比,这就能更深刻地把握诗的意境和内涵。
三、品。这里包括感悟情感,体味意境,品味语言写法等多个层次。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并结合背景感悟情感,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现诗词中情景,还能做到发现语言、写法方面特点,并能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很认真体味这其中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在这一环节中还要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他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能够出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问题值得肯定,但老师也更应该引导他们关注诗词中的主旨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所体现出反击敌人的豪情壮志,至于装备、射虎仅仅是诗人描绘主人公英姿勃发的壮士形象。这样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让学生回归文本,正确掌握了诗歌的价值取向。
四、诵。即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地读,以达到成诵的境地。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再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无疑是最好的形式。对于短小的诗词力求当堂成诵,篇幅较长的也要杜绝死记硬背的现象,老师检查背诵更不应当满足于背出诗句,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把握住了适中的意境和内涵,还要看学生诵读的表现力,从技巧方面加以引导,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的诵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增强。
五、拓。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文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囿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但探讨新模式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是有益的,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就因该根据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让学生们的内心真正地走进了古诗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