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目标意识、师生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反馈意识和教学基本功为依据,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众所周知,练习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优化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常规的测试和作文等,它们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馈。
以本人任教的两个班共106名学生为例,阐述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切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
一、农村学生对待练习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的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处于优等的有55.8%,处于良好的有32.7%,但升上初一后,语文成绩能保持优等的只有18.5%,处于良好的有40.6%。
1.课堂练习
调查表明,有53.1%的学生表示堂上练习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17.7%的学生表示堂上练习可有可无,关键是听好课;28.2%的学生则表示堂上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
2.作业
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忽视了做练习并从中总结规律的重要性,调查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
3.测试
经调查,52.37%的学生在测试前没有复习的习惯,44.63%的学生表示有复习,只是简单看一下,肯花时间整理知识的还不到3%。测试后,多数学生是注重答后的对错或得分情况,没有重视寻找出错的原因。
4.作文
作文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高低,而大多数学生又往往对作文头痛。从调查中发现,55.3%的学生不能很认真思考、独立进行作文,17.3%的学生能认真、独立作文,17.4%的学生抄袭他人作文来应付。
二、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
1.应用程序
足对上述情况,我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程序:习题设计等级化→对练习中的问题归因归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测试评估多元化→训练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2.操作方式
第一阶段: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课本上的练习题和辅导书上的训练题,可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着重于基础、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有一定解题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C类是以灵活运用及谈观点与看法为主的综合题,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同时,引入了激励机制: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B两类题全做对的在平时成绩上加5分,而能把A、B、C三类题全做对的在平时成绩上加10分,期末平时成绩的累计不设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思多练。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归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
对于辅导书上的训练题,我采用的是“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做”是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改“是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改正,努力寻求正确的答题方法;“析”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归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题,学生应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无论是作业批改后,还是测试完成后,教师均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笔记本建立个人练习错题卡,对练习中的错题进行归因归类。
测试后,教师统计批改后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情况,并根据统计情况,衡量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时,教师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根据各自认知水平编制错题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把练习中的错题归类,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也可分组研讨或寻求教师指引。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除了根据知识点将错题归类,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还可尝试把题目变换问法。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改正个案,重点讲评得分低的题,使学生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教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答题的要领和方法。
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了把知识进行归类,并尝试变换题目问法的训练,由做一道题到会做一类题,通过寻找不足,采取措施弥补自身,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阶段: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当教完一个单元时,可适当抽出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比赛,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回答的题目,也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题目,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答题方法。每组答题结束后,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同时量化评价的标准(见表四),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从课后调查表明,有90.17%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形式比单纯教师总结、学生动手答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作文的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价,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按照以下程序:教师示范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三、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体会
一年的尝试,升上初二后,笔者再对这106名学生进行关于这一年教学实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70.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51.6%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信心;56.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80.5%的学生认为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78.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班集体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有59.62%的学生能对同步练习自觉地进行“做”“批”“改”“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如下图)。
采用练习设计等级化、建立错题卡、“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分组答题比赛的形式,配以激励机制,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了教学和练习的效率;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被激发并形成一定的积极氛围。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的应用,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主体参与逐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而教师亦应主动审视自身,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并加以调整,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初级中学)
众所周知,练习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优化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常规的测试和作文等,它们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馈。
以本人任教的两个班共106名学生为例,阐述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切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
一、农村学生对待练习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的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处于优等的有55.8%,处于良好的有32.7%,但升上初一后,语文成绩能保持优等的只有18.5%,处于良好的有40.6%。
1.课堂练习
调查表明,有53.1%的学生表示堂上练习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17.7%的学生表示堂上练习可有可无,关键是听好课;28.2%的学生则表示堂上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
2.作业
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忽视了做练习并从中总结规律的重要性,调查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
3.测试
经调查,52.37%的学生在测试前没有复习的习惯,44.63%的学生表示有复习,只是简单看一下,肯花时间整理知识的还不到3%。测试后,多数学生是注重答后的对错或得分情况,没有重视寻找出错的原因。
4.作文
作文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高低,而大多数学生又往往对作文头痛。从调查中发现,55.3%的学生不能很认真思考、独立进行作文,17.3%的学生能认真、独立作文,17.4%的学生抄袭他人作文来应付。
二、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
1.应用程序
足对上述情况,我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程序:习题设计等级化→对练习中的问题归因归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测试评估多元化→训练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2.操作方式
第一阶段: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课本上的练习题和辅导书上的训练题,可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着重于基础、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有一定解题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C类是以灵活运用及谈观点与看法为主的综合题,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同时,引入了激励机制: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B两类题全做对的在平时成绩上加5分,而能把A、B、C三类题全做对的在平时成绩上加10分,期末平时成绩的累计不设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思多练。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归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
对于辅导书上的训练题,我采用的是“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做”是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改“是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改正,努力寻求正确的答题方法;“析”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归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题,学生应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无论是作业批改后,还是测试完成后,教师均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笔记本建立个人练习错题卡,对练习中的错题进行归因归类。
测试后,教师统计批改后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情况,并根据统计情况,衡量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时,教师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根据各自认知水平编制错题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把练习中的错题归类,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也可分组研讨或寻求教师指引。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除了根据知识点将错题归类,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还可尝试把题目变换问法。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改正个案,重点讲评得分低的题,使学生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教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答题的要领和方法。
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了把知识进行归类,并尝试变换题目问法的训练,由做一道题到会做一类题,通过寻找不足,采取措施弥补自身,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阶段: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当教完一个单元时,可适当抽出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比赛,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回答的题目,也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题目,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答题方法。每组答题结束后,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同时量化评价的标准(见表四),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从课后调查表明,有90.17%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形式比单纯教师总结、学生动手答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作文的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价,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按照以下程序:教师示范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三、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体会
一年的尝试,升上初二后,笔者再对这106名学生进行关于这一年教学实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70.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51.6%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信心;56.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80.5%的学生认为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78.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班集体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有59.62%的学生能对同步练习自觉地进行“做”“批”“改”“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如下图)。
采用练习设计等级化、建立错题卡、“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分组答题比赛的形式,配以激励机制,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了教学和练习的效率;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被激发并形成一定的积极氛围。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农村初中语文练习中的应用,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主体参与逐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而教师亦应主动审视自身,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并加以调整,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