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出版产业涌现大量令人欢欣鼓舞的新闻,给遭遇2011年冰雪之夜的出版业注入许多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希望。本刊编辑部通过整理2012年新闻资讯,总结十大关键词,梳理2012年的中国出版业。
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改制、农家书屋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工作有两项,一项是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另一项是201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和制订绩效考评的办法。在2012年7月10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新闻出版工作的主线和重点。柳斌杰强调新闻出版应从抓好重大主题出版宣传、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加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十八大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要继续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完成转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加入党报党刊集团或出版传媒集团,支持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和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对报刊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批大型综合性、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
政策: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了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15项工作要点。这15项工作要点包括: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等。2012年8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调整“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对《规划》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确立了“十二五”期间《规划》数量由2000种增加到3000种的目标,组织开展了2012年《规划》增补工作,对《规划》进行调整、充实。
改制:截至2012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按照中央有关要求,通过建立改革数据库、起草编制改革文件、审核改革方案等工作,扎实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报刊结构调整。并已基本完成全国29省(区、市)(新疆、西藏除外)首批和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完成约400家首批中央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方案的审核,在十八大之前可完成既定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阶段性任务。
农家书屋:截至2012年6月底,25个省(区、市)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7月底全国建成农家书屋60万家,覆盖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城乡阅报栏(屏)建成4万多家,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传播力不断提升。加快实施全民阅读五年规划,全力建设连通城乡的重要文化平台,“书香中国”建设形成热潮。
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上市、规划
在过去的2012年里,转企改制后的各大出版集团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把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推动机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把打造出版航母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首次出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两个“双百亿”集团,而凤凰传媒、中南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等一批出版传媒企业也成功上市。这些集团能够引导文化方向和舆论导向,推动内容、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国家力量和战略投资者。
数字出版:2012年8月,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数字内容平台已经建成。目前各项谈判进展顺利,国内外众多客户纷纷响应,成功获得授权的海外电子书已超过50万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书展为平台,跟踪研究国际数字出版业发展态势10年,直到2011年才开始正式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纪臣认为,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向用户提供最有用的部分。而中国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和培育若干“数字中盘发行商”,由数字中盘构建合理共赢的商业模式,引导和培育读者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上市: 2011年1月23日,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中文传媒”进一步完善了编、印、发、供产业链,体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与后劲。江西出版集团通过整合全省新华书店资源,组建了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整合印刷复制资源,组建了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此番资源整合后,发行集团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利润超过3亿元;蓝海物贸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73.9%,利润超过4000万元;江西教育出版社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润达到3000万元;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30.9%。
规划:知音传媒集团制定了改制上市后产业发展规划,具体发展思路是:做大做强“一个主体”,即核心产业《知音》月发行量力争实现1000万份;拓展“两份周报”产业规模,即拓展《新周报》和《第一生活》的市场空间;打造“三个期刊群”,包括文化综合类刊群、动漫刊群、时尚刊群;做强“四个相关产业”,包括广告、发行、印刷及教育;快速发展“五大新兴项目”,包括动漫业、新媒体业、图书出版业、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在顺利实现改制上市的前提下,总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总资产规模达100亿元,年收入达100亿元,利税达15亿元,将知音传媒集团打造成为“双百亿”国家级航母型出版企业。
出版社:百年、模式、探索、人才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的出版业曾经充满矛盾。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版业就已逐步和市场接轨。在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里市场化程度较高,家底也最丰厚。这也是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时,首批35个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就占了21家的主要原因。此后,出版业确实率先、平稳地完成了全行业转企改制,以新的身份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版业又是文化行业中资源垄断问题最突出的。行业门槛高、条块分隔等因素使出版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相对封闭。 百年:2012年3月22日,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这家百年老字号的转型之路走得很艰难,“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从专业古籍出版社向现代文化企业转型;第二,从服务专业学者市场转向大众出版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第三,从单一的纸质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十二五”期间,中华书局计划做两个数字出版项目。第一个是利用中华书局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经典文本,建立传统典籍的网络服务平台。第二个是建立国学研究方面的全媒体出版平台,不只销售纸质图书,也推行电子版下载、网络版、按需印刷等多种形式。
模式:2012年8月29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报道,标志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改制工作成绩斐然。从一个地方普通高校出版社,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出版业百强、大学出版业十强和地方大学出版社领军企业,成为出版界、文化界的一朵“奇葩”,其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为“广西师大出版社模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何林夏认为,转企改制催生的最大活力,就是企业可以与民营资本对接,编辑可以竞聘上岗,这同时也为促进出版社跨地域、跨领域发展提供了良机。
探索:科学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成果也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实施和固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改革中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和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参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和社委会议事规则,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二是按照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了财务预算管理,强化了财务内控制度;三是在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完成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四是实施ERP工程和办公自动化工程,通过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在管理方式、管理习惯、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上的升级。
人才:2012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11月5日,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贤义荣获“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征文活动一等奖,他在《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夯实出版企业发展基础》的论文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具备了适应企业发展新需求的一流人才队伍,企业才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据悉,该社竞聘上岗制度已实行多年,目前,他们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在中层管理人员、策划编辑和销售经理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把竞聘上岗制度拓展到公司领导层面,并逐步推进全员竞聘上岗,以开创人才选拔录用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改制、农家书屋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工作有两项,一项是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另一项是201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和制订绩效考评的办法。在2012年7月10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新闻出版工作的主线和重点。柳斌杰强调新闻出版应从抓好重大主题出版宣传、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加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十八大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要继续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完成转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加入党报党刊集团或出版传媒集团,支持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和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对报刊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批大型综合性、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
政策: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了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15项工作要点。这15项工作要点包括: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等。2012年8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调整“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对《规划》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确立了“十二五”期间《规划》数量由2000种增加到3000种的目标,组织开展了2012年《规划》增补工作,对《规划》进行调整、充实。
改制:截至2012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按照中央有关要求,通过建立改革数据库、起草编制改革文件、审核改革方案等工作,扎实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报刊结构调整。并已基本完成全国29省(区、市)(新疆、西藏除外)首批和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完成约400家首批中央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方案的审核,在十八大之前可完成既定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阶段性任务。
农家书屋:截至2012年6月底,25个省(区、市)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7月底全国建成农家书屋60万家,覆盖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城乡阅报栏(屏)建成4万多家,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传播力不断提升。加快实施全民阅读五年规划,全力建设连通城乡的重要文化平台,“书香中国”建设形成热潮。
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上市、规划
在过去的2012年里,转企改制后的各大出版集团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把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推动机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把打造出版航母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首次出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两个“双百亿”集团,而凤凰传媒、中南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等一批出版传媒企业也成功上市。这些集团能够引导文化方向和舆论导向,推动内容、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国家力量和战略投资者。
数字出版:2012年8月,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数字内容平台已经建成。目前各项谈判进展顺利,国内外众多客户纷纷响应,成功获得授权的海外电子书已超过50万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书展为平台,跟踪研究国际数字出版业发展态势10年,直到2011年才开始正式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纪臣认为,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向用户提供最有用的部分。而中国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和培育若干“数字中盘发行商”,由数字中盘构建合理共赢的商业模式,引导和培育读者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上市: 2011年1月23日,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中文传媒”进一步完善了编、印、发、供产业链,体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与后劲。江西出版集团通过整合全省新华书店资源,组建了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整合印刷复制资源,组建了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此番资源整合后,发行集团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利润超过3亿元;蓝海物贸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73.9%,利润超过4000万元;江西教育出版社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润达到3000万元;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30.9%。
规划:知音传媒集团制定了改制上市后产业发展规划,具体发展思路是:做大做强“一个主体”,即核心产业《知音》月发行量力争实现1000万份;拓展“两份周报”产业规模,即拓展《新周报》和《第一生活》的市场空间;打造“三个期刊群”,包括文化综合类刊群、动漫刊群、时尚刊群;做强“四个相关产业”,包括广告、发行、印刷及教育;快速发展“五大新兴项目”,包括动漫业、新媒体业、图书出版业、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在顺利实现改制上市的前提下,总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总资产规模达100亿元,年收入达100亿元,利税达15亿元,将知音传媒集团打造成为“双百亿”国家级航母型出版企业。
出版社:百年、模式、探索、人才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的出版业曾经充满矛盾。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版业就已逐步和市场接轨。在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里市场化程度较高,家底也最丰厚。这也是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时,首批35个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就占了21家的主要原因。此后,出版业确实率先、平稳地完成了全行业转企改制,以新的身份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版业又是文化行业中资源垄断问题最突出的。行业门槛高、条块分隔等因素使出版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相对封闭。 百年:2012年3月22日,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这家百年老字号的转型之路走得很艰难,“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从专业古籍出版社向现代文化企业转型;第二,从服务专业学者市场转向大众出版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第三,从单一的纸质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十二五”期间,中华书局计划做两个数字出版项目。第一个是利用中华书局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经典文本,建立传统典籍的网络服务平台。第二个是建立国学研究方面的全媒体出版平台,不只销售纸质图书,也推行电子版下载、网络版、按需印刷等多种形式。
模式:2012年8月29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报道,标志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改制工作成绩斐然。从一个地方普通高校出版社,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出版业百强、大学出版业十强和地方大学出版社领军企业,成为出版界、文化界的一朵“奇葩”,其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为“广西师大出版社模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何林夏认为,转企改制催生的最大活力,就是企业可以与民营资本对接,编辑可以竞聘上岗,这同时也为促进出版社跨地域、跨领域发展提供了良机。
探索:科学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成果也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实施和固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改革中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和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参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和社委会议事规则,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二是按照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了财务预算管理,强化了财务内控制度;三是在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完成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四是实施ERP工程和办公自动化工程,通过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在管理方式、管理习惯、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上的升级。
人才:2012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11月5日,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贤义荣获“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征文活动一等奖,他在《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夯实出版企业发展基础》的论文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具备了适应企业发展新需求的一流人才队伍,企业才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据悉,该社竞聘上岗制度已实行多年,目前,他们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在中层管理人员、策划编辑和销售经理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把竞聘上岗制度拓展到公司领导层面,并逐步推进全员竞聘上岗,以开创人才选拔录用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