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砖铭;阴刻;阳印;艺术风格;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5-0061-04
选题说明: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流传甚广。祖先在生活中与泥土的亲近和融洽无与伦比,先民用泥土制作精美绝伦的陶瓷器具,在泥土上播种收割,并用土制砖瓦来承载文字、画像,以寄托、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这便是被后人称之为“秦砖汉瓦”的傲立于世界艺林的铭文砖和画像砖。东汉后期画像、文字瓦当逐渐式微,但东汉直至南北朝铭文、画像砖的辉煌接踵而至,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丰富的美感,在砖瓦上有着持久而淋漓尽致的发挥。砖,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重要构件。伴随着其实用性的发展,装饰性也成了砖的重要属性之一,古人将文字、图案施于砖瓦之上,使他们成了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面的文字线条灵动,图案纹饰繁复而美观,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展示了汉字的无限魅力和多元的审美意象。砖,承载着中国书法艺术很重要的历史文化。在中小学书法基础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挖掘,对中小学生技能的巩固、知识的延伸和兴趣的培养有所裨益。本课在上一节砖铭内容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砖铭内容与书法风格的关系,欣赏阴刻、阳印的书法艺术特点,掌握发泡砖上用木刻刀进行完整内容的阴刻、阳刻方法。让学生在设计、摹写、镌刻的过程中,体验砖铭的制作,感受古代人民的劳动艰辛及文化智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砖铭内容及其书法的欣赏,了解砖铭内容的大致分类及其艺术风格,认识砖铭书法的阴刻与阳刻;通过发泡砖的刻制,掌握木刻刀的基本运用技法,学会阴刻法和阳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砖铭及其拓片的欣赏,学习中国民间书法的欣赏方法,体会多样的书法美感;在内容设计、砖块摹写、镌刻上色的过程中,了解砖铭的简单制作过程,刻制一块内容完整的阳文或阴文发泡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砖铭欣赏中,感受中国民间书法的质朴美,激发学生对民间书法的认同感;在发泡砖的设计和刻制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
教学重点:欣赏砖铭书法,了解砖铭内容的基本分类及阴刻、阳刻表现形式,感受砖铭书法的质朴美。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己擅长书体的横幅或竖幅作品创作,摹写到发泡砖上,运用木刻刀,运用阴刻或阳刻的形式表现出一块砖铭。
教学对象:五年级书法社团学生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数字化美术博物馆建设“中国砖铭书法”主题帖,演示PPT,录制阴刻和阳刻的视频,发泡砖,木刻刀。
2.学生准备。文房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温故知新
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砖铭的知识吗?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请3~4名学生进行回答。再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砖铭,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请学生进行交流后再汇报。
揭示课题。板书:“砖”心致志“铭”诸肺腑。
(设计意图: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聊起,到生活中所见。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发展:推陈出新
1.砖铭文内容与艺术风格。
活动一:请学生用平板电脑打开校园网“美术博物馆”中的“中国砖铭书法的内容与艺术风格”,进行图文并茂地欣赏,再讨论。思考问题:读读、认认砖铭书法中的内容,想想为什么这种内容的砖铭书法会呈现这样的风格?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后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有的推测非常有道理,颇具研究精神。吉语、纪年等内容的砖铭,多为章法严谨,线条多变而有活力,多数有边框界格,显得很端正、理性。刑徒砖、纪事砖的书法,书刻简率、放纵散乱,章法上自然成势、活泼生动、天真烂漫,显得随意、感性。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化自主欣赏,让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主观判断的锻炼机会,然后再讨论、汇报,对相关知识逐渐形成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2.砖铭文内容与表现形式。
活动二:请学生用平板电脑打开校园网“美术博物馆”中的“中国砖铭书法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图文和视频欣赏,结合上节课刻泥和划泥的特点,再进行讨论。思考问题:工整类型的砖铭和活泼类型的砖铭,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理成一两句话,由小组长汇报。
教师小结:砖铭书法有的是模型印出来的,就像盖章一样,因为生产的量大,所以用模型来印制会高效些。又因为做模型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其中的文字会考虑得周全些,做得更细致。而活泼类型的砖铭,多数是因为急着要用,且用的量也不大,所以来不及去仔细构思,就采用刻画的方法,直接制作。因为二者方式不同,所以砖铭文字有的是凹下去的,有的是凸出来的。凹刻的方法是最便捷的,所以活泼的砖铭多为阴刻。模印的模型也是用便捷的凹刻方法,所以在软泥上印出来的字就凸出来了,形成阳刻效果。板书:阴刻、阳刻。
(设计意图:继续用上一环节的学习方法探讨新问题,书法的学习,不只是文字、书写、艺术的学习,也是方法的学习。在本环节中,巩固方法的运用,又增加了学生集体归纳的方法,在训练方法、了解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也是一种书法艺术发展的精神体现。)
3.确定内容设计作品。
活动三:请学生自主选择两字以上、十字以内的名言、佳句、好词,运用自己擅长的书体,用宣纸写成一幅横向或竖向的作品。
学生进行作品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繁简字体的使用、字体特征的表现、章法布局的安排等方法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作品的书写,是为下一步砖头镌刻做好内容、字体和章法上的准备,不至于在镌刻过程中有太大的调整而影响镌刻效果。字数的确定,是防止学生字少而得不到镌刻的充分体验,也防止字多而时间不够。横向和竖向安排章法,是为适应发泡砖固有的规格。)
4.摹写作品镌刻成铭。
(1)教师用墨汁示范将设计的作品写在砖头上。
第一步:画出边框和界格,确定好每个字的书写位置和装饰图案位置。
第二步:在相应的位置写好每个字。
第三步:适当地添加图案装饰,或者在侧面添加,也可以不添装饰。
(2)学生按示范步骤在砖面进行作品摹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示范镌刻。
第一步:确定正确用刀的方法,确定自己选用阴刻还是阳刻来完成砖刻。
第二步:双刀平刻法完成笔画的镌刻。阴刻法刻掉墨字,阳刻法则留出墨字。刻的过程中注意刀口的朝向及用力的均匀;不要用嘴吹碎屑,可用倒和刷的方法清除。
第三步:修饰整理干净砖面,刻好边框和图案。
第四步:在突出的地方刷黑色丙烯颜料,尽量不要让颜料糊到凹下去的地方。
(4)学生进行砖铭的刻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的用刀安全和运刀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逐步示范、讲解、要求,让学生明确砖铭的刻制过程和要领。在教师的重点指导下,完成一块完整内容的砖铭作品,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苦与乐,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三、拓展:耳目一新
1.布置作品进行欣赏。
将学生作品布置在教室和校园,请学生进行欣赏。让作者介绍自己刻制的砖铭及布置设想,请其他学生说说本课学习过程中或欣赏的感受。(图1、图2为学生作品)
2.拓片的方法演示。
出示砖铭及砖铭拓片,学生比较二者的效果,想想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为学生进行砖铭砖拓的演示。
(设计意图:书法有很多学以致用的途径,学生的发泡砖作品,既有积极的文字内容,又有书法的审美意境,还有别样的表现载体和形式,在书法教室和校园进行装点,让更多人欣赏,美化了环境,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用碑拓来临摹的很多,但为什么很多字帖是白字黑底呢?学生不太了解其中的缘由。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砖拓过程,让学生得到书法以外的文化延伸,也可能激发他们运用观摩到的方法,自己去尝试。)
教学反思:
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砖铭的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大大激发了我对趣味书法继续开发的热情,按原来思路,对砖铭内容进行了第二主题的教学,主要在砖铭阴阳文字形式上进行体验,运用真实的砖块进行操作。虽然教学的时间上会长些,虽然学生动刀的危险系数会大些,但这样的过程体验,让学生辛苦并快乐着,他们能手脑并用,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经验的积累,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字平台积极地展开欣赏活动,思考相关问题,这一方式避免了原来教师讲解欣赏的单一乏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去着重探索,围绕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发挥集体的力量,达成较为客观的共识。这样的方法比原来的欣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本课重在实践和运用,砖头在课堂中的出现,让学生期待接下来的活动,以刀代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了乐趣。
当一块块砖头呈现在眼前时,大家都不禁感叹,原来一块普通的砖头也能这么有艺术感和生命力,原来同学们也能表现出视觉冲击这么强烈的作品来。原來书法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名师点评:张玲珑钟情于书法一发不可收拾。于艺,他笔耕不辍,访友拜师,有着扎实的书法专业基础和创作水平;于教,他诲人不倦,勤学精研,执着他的趣味书法教学探索,大量研读《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简史》等文献资料,从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甄选有文化价值、有历史韵味、有学生兴趣、有意外效果的内容,开发成中小学书法教学课程,这是有独创性、有前瞻性的一项研究。他的书法教育教学精神可嘉,他的趣味书法教学成果也日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众多一线书法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张老师本课的设计,一方面,着重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培养,借助现代技术,变换欣赏的方式,学生乐于其事,兴趣有激发,个性有开发,发展了教师,塑造了学生。另一方面,着重于实践的创作,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刀奔屑飞、汗流满面的忙碌景象,其中又不乏轻松愉快的笑声。结果的呈现当然也让人为之感叹,不光说学生那或阴或阳的砖铭作品,张老师的学以致用理念和方法也让人折服,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更多人的分享和鼓励,是孩子持续学习书法的一大动力。
为艺修身,厚德树人。张老师在潜心艺术修养的同时,热爱教学,站在书法教育讲台,开辟了一块属于他的、属于孩子们的书法乐园。
2016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榜权威发布热烈祝贺《江苏教育》四度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重大学术评价成果《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权威发布。《江苏教育》第4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是《江苏教育》继年初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后的又一项殊荣。
《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中排名第四。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排名榜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旗下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2016年全文转载的论文数据研制而成。2016年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共转载论文2182篇,分布在193种原发报刊上。两大中心将综合指数排在前60名的基础教育教学类原发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两类,并分别列表排名。2015~2016年,《江苏教育》共计133篇文章被“复印报刊资料”相关期刊全文转载,其中计入“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的文章共计54篇。
自200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始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2011年首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两年一评,《江苏教育》以排名前四的成绩连续4次入选“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一成果是对《江苏教育》坚持“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办刊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办刊品质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影响与贡献。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5-0061-04
选题说明: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流传甚广。祖先在生活中与泥土的亲近和融洽无与伦比,先民用泥土制作精美绝伦的陶瓷器具,在泥土上播种收割,并用土制砖瓦来承载文字、画像,以寄托、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这便是被后人称之为“秦砖汉瓦”的傲立于世界艺林的铭文砖和画像砖。东汉后期画像、文字瓦当逐渐式微,但东汉直至南北朝铭文、画像砖的辉煌接踵而至,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丰富的美感,在砖瓦上有着持久而淋漓尽致的发挥。砖,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重要构件。伴随着其实用性的发展,装饰性也成了砖的重要属性之一,古人将文字、图案施于砖瓦之上,使他们成了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面的文字线条灵动,图案纹饰繁复而美观,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展示了汉字的无限魅力和多元的审美意象。砖,承载着中国书法艺术很重要的历史文化。在中小学书法基础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挖掘,对中小学生技能的巩固、知识的延伸和兴趣的培养有所裨益。本课在上一节砖铭内容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砖铭内容与书法风格的关系,欣赏阴刻、阳印的书法艺术特点,掌握发泡砖上用木刻刀进行完整内容的阴刻、阳刻方法。让学生在设计、摹写、镌刻的过程中,体验砖铭的制作,感受古代人民的劳动艰辛及文化智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砖铭内容及其书法的欣赏,了解砖铭内容的大致分类及其艺术风格,认识砖铭书法的阴刻与阳刻;通过发泡砖的刻制,掌握木刻刀的基本运用技法,学会阴刻法和阳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砖铭及其拓片的欣赏,学习中国民间书法的欣赏方法,体会多样的书法美感;在内容设计、砖块摹写、镌刻上色的过程中,了解砖铭的简单制作过程,刻制一块内容完整的阳文或阴文发泡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砖铭欣赏中,感受中国民间书法的质朴美,激发学生对民间书法的认同感;在发泡砖的设计和刻制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
教学重点:欣赏砖铭书法,了解砖铭内容的基本分类及阴刻、阳刻表现形式,感受砖铭书法的质朴美。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己擅长书体的横幅或竖幅作品创作,摹写到发泡砖上,运用木刻刀,运用阴刻或阳刻的形式表现出一块砖铭。
教学对象:五年级书法社团学生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数字化美术博物馆建设“中国砖铭书法”主题帖,演示PPT,录制阴刻和阳刻的视频,发泡砖,木刻刀。
2.学生准备。文房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温故知新
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砖铭的知识吗?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请3~4名学生进行回答。再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砖铭,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请学生进行交流后再汇报。
揭示课题。板书:“砖”心致志“铭”诸肺腑。
(设计意图: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聊起,到生活中所见。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发展:推陈出新
1.砖铭文内容与艺术风格。
活动一:请学生用平板电脑打开校园网“美术博物馆”中的“中国砖铭书法的内容与艺术风格”,进行图文并茂地欣赏,再讨论。思考问题:读读、认认砖铭书法中的内容,想想为什么这种内容的砖铭书法会呈现这样的风格?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后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有的推测非常有道理,颇具研究精神。吉语、纪年等内容的砖铭,多为章法严谨,线条多变而有活力,多数有边框界格,显得很端正、理性。刑徒砖、纪事砖的书法,书刻简率、放纵散乱,章法上自然成势、活泼生动、天真烂漫,显得随意、感性。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化自主欣赏,让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主观判断的锻炼机会,然后再讨论、汇报,对相关知识逐渐形成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2.砖铭文内容与表现形式。
活动二:请学生用平板电脑打开校园网“美术博物馆”中的“中国砖铭书法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图文和视频欣赏,结合上节课刻泥和划泥的特点,再进行讨论。思考问题:工整类型的砖铭和活泼类型的砖铭,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理成一两句话,由小组长汇报。
教师小结:砖铭书法有的是模型印出来的,就像盖章一样,因为生产的量大,所以用模型来印制会高效些。又因为做模型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其中的文字会考虑得周全些,做得更细致。而活泼类型的砖铭,多数是因为急着要用,且用的量也不大,所以来不及去仔细构思,就采用刻画的方法,直接制作。因为二者方式不同,所以砖铭文字有的是凹下去的,有的是凸出来的。凹刻的方法是最便捷的,所以活泼的砖铭多为阴刻。模印的模型也是用便捷的凹刻方法,所以在软泥上印出来的字就凸出来了,形成阳刻效果。板书:阴刻、阳刻。
(设计意图:继续用上一环节的学习方法探讨新问题,书法的学习,不只是文字、书写、艺术的学习,也是方法的学习。在本环节中,巩固方法的运用,又增加了学生集体归纳的方法,在训练方法、了解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也是一种书法艺术发展的精神体现。)
3.确定内容设计作品。
活动三:请学生自主选择两字以上、十字以内的名言、佳句、好词,运用自己擅长的书体,用宣纸写成一幅横向或竖向的作品。
学生进行作品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繁简字体的使用、字体特征的表现、章法布局的安排等方法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作品的书写,是为下一步砖头镌刻做好内容、字体和章法上的准备,不至于在镌刻过程中有太大的调整而影响镌刻效果。字数的确定,是防止学生字少而得不到镌刻的充分体验,也防止字多而时间不够。横向和竖向安排章法,是为适应发泡砖固有的规格。)
4.摹写作品镌刻成铭。
(1)教师用墨汁示范将设计的作品写在砖头上。
第一步:画出边框和界格,确定好每个字的书写位置和装饰图案位置。
第二步:在相应的位置写好每个字。
第三步:适当地添加图案装饰,或者在侧面添加,也可以不添装饰。
(2)学生按示范步骤在砖面进行作品摹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示范镌刻。
第一步:确定正确用刀的方法,确定自己选用阴刻还是阳刻来完成砖刻。
第二步:双刀平刻法完成笔画的镌刻。阴刻法刻掉墨字,阳刻法则留出墨字。刻的过程中注意刀口的朝向及用力的均匀;不要用嘴吹碎屑,可用倒和刷的方法清除。
第三步:修饰整理干净砖面,刻好边框和图案。
第四步:在突出的地方刷黑色丙烯颜料,尽量不要让颜料糊到凹下去的地方。
(4)学生进行砖铭的刻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的用刀安全和运刀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逐步示范、讲解、要求,让学生明确砖铭的刻制过程和要领。在教师的重点指导下,完成一块完整内容的砖铭作品,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苦与乐,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三、拓展:耳目一新
1.布置作品进行欣赏。
将学生作品布置在教室和校园,请学生进行欣赏。让作者介绍自己刻制的砖铭及布置设想,请其他学生说说本课学习过程中或欣赏的感受。(图1、图2为学生作品)
2.拓片的方法演示。
出示砖铭及砖铭拓片,学生比较二者的效果,想想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为学生进行砖铭砖拓的演示。
(设计意图:书法有很多学以致用的途径,学生的发泡砖作品,既有积极的文字内容,又有书法的审美意境,还有别样的表现载体和形式,在书法教室和校园进行装点,让更多人欣赏,美化了环境,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用碑拓来临摹的很多,但为什么很多字帖是白字黑底呢?学生不太了解其中的缘由。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砖拓过程,让学生得到书法以外的文化延伸,也可能激发他们运用观摩到的方法,自己去尝试。)
教学反思:
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砖铭的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大大激发了我对趣味书法继续开发的热情,按原来思路,对砖铭内容进行了第二主题的教学,主要在砖铭阴阳文字形式上进行体验,运用真实的砖块进行操作。虽然教学的时间上会长些,虽然学生动刀的危险系数会大些,但这样的过程体验,让学生辛苦并快乐着,他们能手脑并用,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经验的积累,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字平台积极地展开欣赏活动,思考相关问题,这一方式避免了原来教师讲解欣赏的单一乏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去着重探索,围绕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发挥集体的力量,达成较为客观的共识。这样的方法比原来的欣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本课重在实践和运用,砖头在课堂中的出现,让学生期待接下来的活动,以刀代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了乐趣。
当一块块砖头呈现在眼前时,大家都不禁感叹,原来一块普通的砖头也能这么有艺术感和生命力,原来同学们也能表现出视觉冲击这么强烈的作品来。原來书法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名师点评:张玲珑钟情于书法一发不可收拾。于艺,他笔耕不辍,访友拜师,有着扎实的书法专业基础和创作水平;于教,他诲人不倦,勤学精研,执着他的趣味书法教学探索,大量研读《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简史》等文献资料,从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甄选有文化价值、有历史韵味、有学生兴趣、有意外效果的内容,开发成中小学书法教学课程,这是有独创性、有前瞻性的一项研究。他的书法教育教学精神可嘉,他的趣味书法教学成果也日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众多一线书法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张老师本课的设计,一方面,着重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培养,借助现代技术,变换欣赏的方式,学生乐于其事,兴趣有激发,个性有开发,发展了教师,塑造了学生。另一方面,着重于实践的创作,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刀奔屑飞、汗流满面的忙碌景象,其中又不乏轻松愉快的笑声。结果的呈现当然也让人为之感叹,不光说学生那或阴或阳的砖铭作品,张老师的学以致用理念和方法也让人折服,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更多人的分享和鼓励,是孩子持续学习书法的一大动力。
为艺修身,厚德树人。张老师在潜心艺术修养的同时,热爱教学,站在书法教育讲台,开辟了一块属于他的、属于孩子们的书法乐园。
2016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榜权威发布热烈祝贺《江苏教育》四度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重大学术评价成果《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权威发布。《江苏教育》第4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是《江苏教育》继年初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后的又一项殊荣。
《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中排名第四。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排名榜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旗下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2016年全文转载的论文数据研制而成。2016年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共转载论文2182篇,分布在193种原发报刊上。两大中心将综合指数排在前60名的基础教育教学类原发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两类,并分别列表排名。2015~2016年,《江苏教育》共计133篇文章被“复印报刊资料”相关期刊全文转载,其中计入“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的文章共计54篇。
自200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始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2011年首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两年一评,《江苏教育》以排名前四的成绩连续4次入选“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一成果是对《江苏教育》坚持“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办刊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办刊品质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影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