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突破6.35(即1美元可兑换6.35元人民币)整数关口,继续刷新汇改以来的最高纪录。我国外交部、商务部和央行12日对美国当日通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均表示,此举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中方坚决反对。有同学可能疑惑,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不是意味着1块钱的人民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到更多的东西了吗?为什么我们一直要抵抗升值的压力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口袋里有大把的美元储备。把美元的储备比作我们的存款,美元贬值,就相当于我们口袋里的存款缩了水,而这缩水的亏损,要大于进口成本下降的利益。国际政治就是这样一种博弈的智慧,贪图眼前小利或许会错失更大的利益。如何在国际关系中权衡利弊,各取所需,就需要有国际政治的外交智慧了。
值得研究和把玩的理性精华
美国国际政治学大师斯坦利·霍夫曼有句名言:“国际政治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生存的艺术和科学。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内遭到毁灭的话,那么,凶手将既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将是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的失误。”国际政治学实际上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国际大事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寻出国际局势发展规律的学科。伴随着当代国际政治参与者的增多及各国之间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国际政治的研究内容也越发广泛,但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政治理论。借助于国际政治理论,你可以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和实质,让你的分析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性。国际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往往是有些枯燥的,记得我们当初本科所有课程中,大家最畏惧的就是《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这门课,这既是由于理论本身就是高屋建瓴和高度浓缩的知识精华,也是由于大家主观上的畏难情绪作祟。毕业后仔细揣摩,我才发现理论其实是最有内涵和深度的,也是最值得研究和玩味的,它是使你区别于一般茶余饭后侃谈国际问题人的根本武器。
二是国际政治史。国际政治史与历史学科紧密相关,但又有显著差异。它在研究国际政治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一般规律时,侧重于研究国与国(包括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的进程。
三是国际政治现状研究。比如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研究、全球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研究等属于现状研究的范畴。现状研究因与社会现实结合最为密切,所以一般也最受同学们欢迎。比如,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组织了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模拟实训活动。全班同学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针对具体问题阅读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事前准备。实训中,“各国代表”通过提交立场文件、会议演讲、会间协商、大会投票等程序,学习综合运用谈判、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决策等技能,最后完成会议决议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几天大家虽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通宵不眠,在辩论时唇枪舌剑、毫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但确实是极有收获和感触的,现在我仍回味无穷。
交流能力和大国心态比翼起航
国际政治作为涉外专业,对于外语能力要求高是在情理之中的。绝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中都会首先说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开展实际外事交流工作。在国际政治学多门课程的学习中,都会涉及对于外文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因此,外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有些高校还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第一外语(一般是英语)的情况下,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第二外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俱佳的同学在就业时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几率肯定要高于英语能力一般同学,而对于立志进入外交部工作的国际政治学子来说,优秀的外语水平更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大国心态和敏锐意识也是国际政治学子不可缺少的。近年来,一旦发生和中国有关的大事,网上就会充斥着“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复仇”“与美国开战”等十分不冷静的呼声。这些声音向世界反映和传递的其实是一种弱者心态和受害者意识,损害的是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这种心态是国际政治学子们应当竭力避免的。一名有志于从事国际政治和外事工作的中国人,应该拥有乐观、自信、责任心,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坦然面对胜负得失,拥有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胸怀,即“处顺境而思逆境之困,享太平而忧乱世之虞”。
眼界高远的就业多面手
国际政治专业不可能与那些“赚钱赚到手软”的财经金融类专业相比,但也绝不是无人问津、销路堪忧的冷门专业。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以后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积累,能够从事外事工作、处理国际公共关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一般说来,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以后大概有以下四种就业途径: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由于国际政治专业是研究型教育,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属于基础专业课程,要具备深厚的分析国际政治问题的能力,就得攻读研究生。当代国际政治学科产生于西方、完善于西方,欧美国家许多知名大学都开设有国际政治专业,研究实力也较强,而且该专业海外留学申请也比较容易,所以到国外完成深入学习是很好的选择。当年我们班就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到国外留学。知名女主持人杨澜也曾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专业求学深造,于1996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其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国家部委和各省市区外事办的公务机构,如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安全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是国际政治专业最为对口的接收部门,每年都会有约6%的毕业生进入政府对外办公机构。
此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许多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也进入电台、报社、杂志社等新闻媒体工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等近年来都在我们学校招录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涉外媒体不仅需要应聘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求能自如地运用外语开展工作,还要求掌握一些基础的新闻和传媒知识。这就要求想进入涉外媒体的学子们,在大学四年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和培养。
如今随着对外联系和国际业务的增多,一些大型企业都逐渐增设了国际公关部或是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外事工作,因此对国际政治专业人才也有一定量的需求。所以毕业生还可选择进入银行、证券、外企、国企等领域工作。
学习治国、经世之道,探索政治之善,需要有志者。只要你是一个在胸怀祖国同时愿意放眼世界,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有为青年,那么,就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吧。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口袋里有大把的美元储备。把美元的储备比作我们的存款,美元贬值,就相当于我们口袋里的存款缩了水,而这缩水的亏损,要大于进口成本下降的利益。国际政治就是这样一种博弈的智慧,贪图眼前小利或许会错失更大的利益。如何在国际关系中权衡利弊,各取所需,就需要有国际政治的外交智慧了。
值得研究和把玩的理性精华
美国国际政治学大师斯坦利·霍夫曼有句名言:“国际政治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生存的艺术和科学。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内遭到毁灭的话,那么,凶手将既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将是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的失误。”国际政治学实际上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国际大事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寻出国际局势发展规律的学科。伴随着当代国际政治参与者的增多及各国之间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国际政治的研究内容也越发广泛,但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政治理论。借助于国际政治理论,你可以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和实质,让你的分析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性。国际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往往是有些枯燥的,记得我们当初本科所有课程中,大家最畏惧的就是《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这门课,这既是由于理论本身就是高屋建瓴和高度浓缩的知识精华,也是由于大家主观上的畏难情绪作祟。毕业后仔细揣摩,我才发现理论其实是最有内涵和深度的,也是最值得研究和玩味的,它是使你区别于一般茶余饭后侃谈国际问题人的根本武器。
二是国际政治史。国际政治史与历史学科紧密相关,但又有显著差异。它在研究国际政治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一般规律时,侧重于研究国与国(包括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的进程。
三是国际政治现状研究。比如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研究、全球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研究等属于现状研究的范畴。现状研究因与社会现实结合最为密切,所以一般也最受同学们欢迎。比如,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组织了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模拟实训活动。全班同学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针对具体问题阅读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事前准备。实训中,“各国代表”通过提交立场文件、会议演讲、会间协商、大会投票等程序,学习综合运用谈判、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决策等技能,最后完成会议决议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几天大家虽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通宵不眠,在辩论时唇枪舌剑、毫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但确实是极有收获和感触的,现在我仍回味无穷。
交流能力和大国心态比翼起航
国际政治作为涉外专业,对于外语能力要求高是在情理之中的。绝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中都会首先说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开展实际外事交流工作。在国际政治学多门课程的学习中,都会涉及对于外文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因此,外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有些高校还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第一外语(一般是英语)的情况下,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第二外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俱佳的同学在就业时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几率肯定要高于英语能力一般同学,而对于立志进入外交部工作的国际政治学子来说,优秀的外语水平更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大国心态和敏锐意识也是国际政治学子不可缺少的。近年来,一旦发生和中国有关的大事,网上就会充斥着“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复仇”“与美国开战”等十分不冷静的呼声。这些声音向世界反映和传递的其实是一种弱者心态和受害者意识,损害的是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这种心态是国际政治学子们应当竭力避免的。一名有志于从事国际政治和外事工作的中国人,应该拥有乐观、自信、责任心,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坦然面对胜负得失,拥有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胸怀,即“处顺境而思逆境之困,享太平而忧乱世之虞”。
眼界高远的就业多面手
国际政治专业不可能与那些“赚钱赚到手软”的财经金融类专业相比,但也绝不是无人问津、销路堪忧的冷门专业。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以后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积累,能够从事外事工作、处理国际公共关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一般说来,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以后大概有以下四种就业途径: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由于国际政治专业是研究型教育,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属于基础专业课程,要具备深厚的分析国际政治问题的能力,就得攻读研究生。当代国际政治学科产生于西方、完善于西方,欧美国家许多知名大学都开设有国际政治专业,研究实力也较强,而且该专业海外留学申请也比较容易,所以到国外完成深入学习是很好的选择。当年我们班就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到国外留学。知名女主持人杨澜也曾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专业求学深造,于1996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其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国家部委和各省市区外事办的公务机构,如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安全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是国际政治专业最为对口的接收部门,每年都会有约6%的毕业生进入政府对外办公机构。
此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许多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也进入电台、报社、杂志社等新闻媒体工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等近年来都在我们学校招录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涉外媒体不仅需要应聘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求能自如地运用外语开展工作,还要求掌握一些基础的新闻和传媒知识。这就要求想进入涉外媒体的学子们,在大学四年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和培养。
如今随着对外联系和国际业务的增多,一些大型企业都逐渐增设了国际公关部或是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外事工作,因此对国际政治专业人才也有一定量的需求。所以毕业生还可选择进入银行、证券、外企、国企等领域工作。
学习治国、经世之道,探索政治之善,需要有志者。只要你是一个在胸怀祖国同时愿意放眼世界,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有为青年,那么,就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