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其特点和趋势,对同学们的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和平时的写作,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这是写好高考考场作文要过的重要一关。
一、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型劳动者的必备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创新能力成为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理应担当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显示出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信息:如1999年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象和思辩的空间非常大;2000年的春季高考题,要求同学们面对新世纪进行畅想,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十分注重同学们个性的发展,开放性更大;2000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的“发展等级”一栏,就设置了“有创新”这一要求,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2001年的命题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上2001年、2002年强调以一点突出者来评价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在给分方面按等评分,直至满分。这样做,就表现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今后的高考作文题,一定还会在“创新”问题上加大考查的力度。
二、强化想象能力的考查
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实践和作文训练中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章熊在评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说:“想象作文既测试考生的想象力,也测试考生描绘一个画面的基本功。”所以,对同学们进行想象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1991年根据“圆”作想象作文,1992年让同学们对清除垃圾的人作合理想象,1993年要求通过梧桐树的老皮和新皮做出联想,1995年的“鸟的对话”,1997年的“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补充情节,都要求同学们作出合理的想象。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得更开更远更奇幻。可以预测,今后几年中,高考作文对想象能力的考查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三、强化文学素养的考查
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语文水平到底如何,文学素养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是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学素养的培养的,同学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脑子里装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所谓语文基础知识,连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是完全具备,更不谈文学素养了。写的文章不是文理不通,就是错别字连篇,病句随处可见,写字东倒西歪,讲话时中心不明确,表达不清楚;平时往往只是重视两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训练,忽视文学性强一点的体裁(散文、诗歌、戏剧)训练,何谈文学素养的提高?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强化了文学素养的考查。如1998年的“记忆移植”问题,就是让同学们以浪漫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曲折地反映这个知识化、科技化的时代。这道题考查了同学们的一定的文学素养,开创了高考作文文学性的先例,故而在这次考试中,涌现了一大批构思精巧、内容丰富、文学色彩较浓的优秀文章。2000年高考,也出现了一大批文笔优美,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这可以说是高考指挥棒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点,在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还会体现。
四、强化思辩能力的考查
一般地说,文章总是思想的外现,特殊地说,高考作文又格外注重文题的“思辩性”,因为思辩是人立身处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直接决定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思辩性要求同学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辩证的说理能力,这三者之中,辩证的说理能力又是首要的。一篇文章,观点必须明确、正确,这是前提,但如果缺乏辩证的科学的分析,要获得高分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篇文章能说明道理和能表现哲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所以,考查同学们的思辩能力,尤其是辩证分析的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主线,愈到现在,趋向愈加突出“树木•森林•气候”,要求同学们分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玫瑰园”中的花和刺,要求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这些题所要反映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问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反映的是对立和统一的问题;“鸟的评说”要求人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求全责备……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查的则是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试题寓言中的“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就有很强的思辩性,人生“应弃之所应弃,取之所应取”,应“失之所当失,得之所当得”。可以说,对同学们要求辩证分析,体现哲理的思辩能力的考查,一直体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之中,这是不变的主题。
五、强化综合能力的考查
最近两年,高考作文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考查,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同学们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2001年的“诚信”,可以谈经历、体验、感受、看法或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就是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要写好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求同学们具有成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要求同学们具有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学们的知识面越广,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那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见解也会越深刻,文章就越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所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应该引起每一个同学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型劳动者的必备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创新能力成为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理应担当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显示出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信息:如1999年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象和思辩的空间非常大;2000年的春季高考题,要求同学们面对新世纪进行畅想,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十分注重同学们个性的发展,开放性更大;2000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的“发展等级”一栏,就设置了“有创新”这一要求,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2001年的命题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上2001年、2002年强调以一点突出者来评价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在给分方面按等评分,直至满分。这样做,就表现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今后的高考作文题,一定还会在“创新”问题上加大考查的力度。
二、强化想象能力的考查
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实践和作文训练中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章熊在评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说:“想象作文既测试考生的想象力,也测试考生描绘一个画面的基本功。”所以,对同学们进行想象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1991年根据“圆”作想象作文,1992年让同学们对清除垃圾的人作合理想象,1993年要求通过梧桐树的老皮和新皮做出联想,1995年的“鸟的对话”,1997年的“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补充情节,都要求同学们作出合理的想象。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得更开更远更奇幻。可以预测,今后几年中,高考作文对想象能力的考查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三、强化文学素养的考查
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语文水平到底如何,文学素养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是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学素养的培养的,同学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脑子里装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所谓语文基础知识,连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是完全具备,更不谈文学素养了。写的文章不是文理不通,就是错别字连篇,病句随处可见,写字东倒西歪,讲话时中心不明确,表达不清楚;平时往往只是重视两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训练,忽视文学性强一点的体裁(散文、诗歌、戏剧)训练,何谈文学素养的提高?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强化了文学素养的考查。如1998年的“记忆移植”问题,就是让同学们以浪漫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曲折地反映这个知识化、科技化的时代。这道题考查了同学们的一定的文学素养,开创了高考作文文学性的先例,故而在这次考试中,涌现了一大批构思精巧、内容丰富、文学色彩较浓的优秀文章。2000年高考,也出现了一大批文笔优美,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这可以说是高考指挥棒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点,在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还会体现。
四、强化思辩能力的考查
一般地说,文章总是思想的外现,特殊地说,高考作文又格外注重文题的“思辩性”,因为思辩是人立身处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直接决定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思辩性要求同学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辩证的说理能力,这三者之中,辩证的说理能力又是首要的。一篇文章,观点必须明确、正确,这是前提,但如果缺乏辩证的科学的分析,要获得高分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篇文章能说明道理和能表现哲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所以,考查同学们的思辩能力,尤其是辩证分析的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主线,愈到现在,趋向愈加突出“树木•森林•气候”,要求同学们分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玫瑰园”中的花和刺,要求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这些题所要反映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问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反映的是对立和统一的问题;“鸟的评说”要求人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求全责备……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查的则是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试题寓言中的“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就有很强的思辩性,人生“应弃之所应弃,取之所应取”,应“失之所当失,得之所当得”。可以说,对同学们要求辩证分析,体现哲理的思辩能力的考查,一直体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之中,这是不变的主题。
五、强化综合能力的考查
最近两年,高考作文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考查,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同学们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2001年的“诚信”,可以谈经历、体验、感受、看法或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就是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要写好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求同学们具有成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要求同学们具有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学们的知识面越广,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那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见解也会越深刻,文章就越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所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应该引起每一个同学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