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分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火如荼,而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之一,对语文新理念理解肤浅化;之二教学设计模式化;之三教学巩固与教学评价简单化;之四对话教学形式化。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火如荼,而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试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无效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对策。
  一、无效教学现象之一:对语文新理念理解肤浅化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大多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开始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有些教师却因此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二、无效教学现象之二:教学设计模式化
  因为怕麻烦,懒得动脑筋,为单纯应付学校检查而编写教案,教案设计千篇一律,没有凸现课型差异。教学过程设计线条化,不是“听—说—读—写”,就是“读—悟—探—赏”,鲜见个性化的情景创设。教学目标设计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差异、知识差异和能力差异。这样的教学设计必然是低效的、无效的,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粗暴地取代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权利在没有任何商量的情况下被无情地剥夺了,他们失去了展现才华的舞台,只能被动地吸纳知识,教学的实效性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
  三、无效教学现象之三:教学巩固与教学评价简单化
  片面追求作业数量,一味地求多、求全,学生在沉重的作业负担面前苦不堪言,直接导致了大范围抄袭、敷衍塞责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作业设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往往是课一讲完就随意从课后练习中挑选若干题作为作业,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所有的题都得写,这样下来,层次好的学生觉得题目太易,做起来没劲,层次差的学生觉得题目太难,做起来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失去写作业的热情。作业有“批”无“改”,有“做”无“反馈”,教师批改作业要么是一个“√”或“×”,要么是“A”“B”“C”“D”几个等级,既没有鼓励性的评价,也没有启发性的指导,作业发下来学生也懒得理睬。形成性的纸笔测试完全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没有必要的梯度、信度和区分度,偏题、难题、怪题过多,试题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完全脱节,教师为了图方便往往直接从网上下载试题,结果考下来,不及格的一大片,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听不听语文课一个样。要解决教学巩固与教学评价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作业设计应以精练为原则,坚决杜绝机械性、重复性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差异,提倡布置形式多样的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作业批改与反馈要及时,尽量面批,对作业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和启发性。形成性的纸笔测试,要兼顾不同学生,试题编制要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在情景中提取只是的能力。
  四、无效教学现象之四:对话教学形式化
  教师是对话教学的首席。但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吃透对话教学的理论内涵,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
  一是尴尬的“师本”对话。对话就得有个话题,这个话题就得由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提出,并根据学生这个发展主体的特点适时调换,充分发挥对话的首席作用,用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去补充课文的知识背景,展现文章的语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搭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对话。而有些教师上课之前,备课不够充分,不认真钻研文本,没有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认知,更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上课时只好照本宣科,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一教师在引导学生。
  二是缺失的“生本”对话。新课标强调“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实的状况是,不少学生一来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了也是蜻蜒点水,走马观花;二来没有时间读书,数理化作业堆积如山,补习外语可以不吃饭,政史地不能不看,就是语文能不管则不管。课堂上,学生也是不读文本或读得不到位,纵然教师口吐莲花,学生仍是“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对话又从何而来?
  三是散漫的“生生”对话。现在语文教学流行讨论式教学,美其名日“合作探究”。外表上看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议论纷纷,与传统教学观下的课堂完全不一样。实质上,有的在玩,有的默不作声,纵使有的侃侃而谈,也是不着边际。这种貌似热俐的“生生”对话实际上就成了放羊式的泡沫教学,看着美丽,实则无物。
  四是无效的“师生”对话。新课改提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该是配角。因此,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惟恐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存在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也不能及时加以纠正,以致于整个课堂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像一盘散沙,各抒己见,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量搜集信息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内延伸到书本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
期刊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原因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们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挫折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当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感到十分亲切。其意义不单是给学生的作文评估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而且还是在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和“减负”!  一、绿色评价——关注个性,淡化统一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凭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她的古老,是她在创造历史文明进程中,能保持着自身丰厚的传统精神,善于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精神中,融合世界其他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经过5000年来的传承和汲取,她的文明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的文化沉淀,高中语文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具有很深
期刊
【摘要】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关键词】语文;教师;情感教学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
期刊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记得有位教师在
期刊
【摘要】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地理;兴趣;探究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从
期刊
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过多的概念、过繁的操作,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年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表述知识,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授课,可解决上述问题。“发现式教学法”是指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创设一个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操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体现着很高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轻松地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期刊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实现这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期刊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