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摘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药用量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两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至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睁眼试验阳性时间、吞咽反射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等。结果:B组较A组全麻用药量少,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速度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
近年来,全身复合麻醉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的优点早有报道[1],本研究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药用量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 例,60例患者全部排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均无硬膜外阻滞禁忌。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3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博、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气未CO2。A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05~0.07mg/kg、维库溴胺0.1mg/kg、乙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4ug/kg,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2~3%异氟醚,每20~40分钟追加维库溴胺2~3mg。B组:于全麻前取右侧卧位,选择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cm,试验量用2%利多卡因5ml,证实有阻滞平面后施行全麻,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3~4ug/kg、咪唑安定0.05~0.07mg/k、依托咪酯0.3mg/kgg、维库溴胺0.1mg/k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持续1~1.5%异氟醚吸入,结合硬膜外腔首量2%利多卡因8~10ml,每小时追加5ml。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两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至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睁眼试验阳性时间、吞咽反射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情况比较,见表1。
A组吸入异氟醚浓度及维库溴铵用量均大于B组,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
两组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情况,见表2。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间无明显差异,但气腹和手术结束时MAP、HR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至清醒时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至清醒时各指标比较情况,见表3。
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单纯全麻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依然存在,手术的强刺激可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从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2]。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可以阻滞肾上腺髓质的传导冲动,抑制局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儿茶酚胺浓度,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发挥重要作用[3]。此外,全麻药作用消失而苏醒时,患者会产生的剧烈疼痛,硬膜外间断注药可以有效避免疼痛产生的高血压和烦躁反应,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4]。
总之,我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程伯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1-1363.
[2]王振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22-923.
[3]张立华.异氟醚、笑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体会[J].现代麻醉学,2005,5(1):24-25.
[4]杨雪媛,胡晓等.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965-968.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
近年来,全身复合麻醉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的优点早有报道[1],本研究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药用量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 例,60例患者全部排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均无硬膜外阻滞禁忌。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3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博、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气未CO2。A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05~0.07mg/kg、维库溴胺0.1mg/kg、乙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4ug/kg,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2~3%异氟醚,每20~40分钟追加维库溴胺2~3mg。B组:于全麻前取右侧卧位,选择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cm,试验量用2%利多卡因5ml,证实有阻滞平面后施行全麻,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3~4ug/kg、咪唑安定0.05~0.07mg/k、依托咪酯0.3mg/kgg、维库溴胺0.1mg/k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持续1~1.5%异氟醚吸入,结合硬膜外腔首量2%利多卡因8~10ml,每小时追加5ml。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两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至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睁眼试验阳性时间、吞咽反射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量情况比较,见表1。
A组吸入异氟醚浓度及维库溴铵用量均大于B组,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
两组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情况,见表2。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间无明显差异,但气腹和手术结束时MAP、HR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至清醒时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至清醒时各指标比较情况,见表3。
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单纯全麻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依然存在,手术的强刺激可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从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2]。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可以阻滞肾上腺髓质的传导冲动,抑制局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儿茶酚胺浓度,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发挥重要作用[3]。此外,全麻药作用消失而苏醒时,患者会产生的剧烈疼痛,硬膜外间断注药可以有效避免疼痛产生的高血压和烦躁反应,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4]。
总之,我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程伯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1-1363.
[2]王振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22-923.
[3]张立华.异氟醚、笑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体会[J].现代麻醉学,2005,5(1):24-25.
[4]杨雪媛,胡晓等.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96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