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的生活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县城四面环山,只西北边豁了个口,流经县城的三条河流便挤在一起,从那道口子钻出去。虽然都是小河,河面也不过百十米宽,但夏秋时节,山水暴涨,磅礴的水势就显得张牙舞爪,像某个熟人从科员升为副科后,举手投足与说话的腔调突然变了。而春冬之时,那水瘦骨嶙峋,倒像某年妻子因过度减肥导致营养不良一样,让我看了有种哭笑不得的心疼。
  既然有河,便会发生一些跟河有关的故事。比如有小学生放学后在河里玩耍溺亡,尸体被家人抬去了学校;比如有人背着麻鱼机在河里麻鱼,结果把自己麻死了;比如有人开着借来的车不小心坠入了河里;比如有人不想活了就去跳河。
  小亮就曾跳过河。小亮特别喜欢一个叫小梅的姑娘,可小梅嫌他性格懦弱,只愿跟他做哥们。一天小梅生日,一群人去河边的酒吧庆生,小亮再次向小梅表白,小梅依旧初心不改。小亮喝得半醉,说要是你再不答应,我就跳河。小梅说,你有胆子跳,我就做你女朋友。小亮不敢跳,但在众人的怂恿下他不得不离开坐席,拉开后门钻了进去。那家酒吧是旧式民房改造的,屋后有个粪坑,需绕过粪坑,爬上河堤,才能跳到河里去。屋后黑灯瞎火的,粪坑又没盖严,小亮路不熟,一脚踩空掉了进去,赶紧高呼救命。
  众人七手八脚把小亮救起来,问他:叫你跳河,你跳粪坑干什么?小亮分辨道:我醉醺醺的,以为那是河,就跳下去了。为了表示诚意,小亮对小梅说,他可以重新跳一次,但小梅还是不愿意做他女朋友。她说: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寻死觅活,能有什么出息?
  我在县城里教初中,小亮是我从前的学生,去年已经结婚了,结婚对象当然不是小梅。我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多还跟我保持着联系,这件事情就是小亮酒后亲自告诉我的。我根据他讲的故事,写了《那些鸟去哪儿了》这篇小说。而《深海鱼》里的人和景,或多或少都跟我的学生和我生活的这个县城有关。
  刚调进县城时,我与这个县城格格不入,由于常常不修边幅,很多人视我为异类。孩子们起初还算听我的话,但渐渐就热血沸腾了,虽然不在我眼前犯事,却三天两头在校外打架,我经常会接到叫我去派出所领人的电话。第一次去派出所,场面比较尴尬。我报上身份,警察同志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的长发:你是他们的老师?然后叫我出示身份证。我忘了带证,只好叫学生作证,但他们以为我是跟学生串通一气的社会人员,非得叫我回去拿了证来才准我把人领走。
  某次我班上俩女生打了起来,双方的亲朋好友也来学校助阵。那天晚上,家长们带着队伍气势汹汹地冲进学校,门卫根本拦不住。我接到电话,跑到现场,见校门内黑压压围了二三十人,两个女生也在其中。我正要发话,不想突然闪出一个彪形大汉来,他一把封住我的衣领,吼道:是不是这个狗日的?我力衰体弱,胆子也小,挣扎不得,话也说不出,眼见着他的另一个拳头就要揍过来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女生大喊:打不得,这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师!那拳头才硬生生地缩了回去。
  虽然老师当得马虎,但我的业余写作竟然改变了我的命运,在县城里当了两年老师,我被安排去县里一个非常严肃的临时机构写公文。我是个比较随意的人,可是第一天去报到,发现新同事们都庄严肃穆,男的西装革履,女的光鲜亮丽,忍不住自惭形秽。于是我去理发店剪了一头精神焕发的短发,从此之后,我养成了经常理发的好习惯,可惜我的头型不好看,央求过几次,理发师都不肯给我剪男同事们那种很有派头的寸头。
  那个临时办公室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比我年轻,因此很多人都喊我老李。我向来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偶尔也会跟他们说几句老不正经的话活跃一下严肃紧张的气氛。坐我右侧的小杨是个九零后女生,但长相方正,一脸傲气,她不喊我老李,只称呼我李老师。我让他喊我老李,没想到第二天她认我当舅舅,理由是她妈妈跟我同姓。这样一来,我在她面前只好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那个办公室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毕。他是写公文的高手,并且乐于助人。有一次我去楼层的公共卫生间小便,发现他正在那里蹲坑。完事后我拉上裤子拉链要走,他突然叫住我:老李,来我给你说说公文应该怎么写。我只好站住,恭听他的指导。虽然我只在卫生间里聆听了他短短五分钟的教诲,但自我感觉收获良多。
  在那里工作一年后,我曾去一所中学当过几天校长,随即又去县里一个行政单位上班。很显然,这同样得益于我写小说的名声。虽然依旧写公文,但工作较从前辛苦了许多,环境也差了许多。单位的房子因为旧城改造被卖掉了,借了种子公司的库房来办公。我们办公室之前是农药仓库,虽然农药被搬走了,可里面还充斥著农药气味。仓库有百十个平方,我们把它隔成了四间,分属四个部门。办公室隔壁是一幢民居,虽然隔着墙,但有窗户相通,因此听得到那边的动静。早上下班前,那边常常飘来饭菜的香气,通过鼻子判断,郫县豆瓣酱炒回锅肉是那户人家的标配菜,当然,偶尔也会有红烧牛肉、天麻炖鸡、竹笋炖猪脚什么的气味飘过来。那些气味一来,农药仓库里的人就坐不住了。尤其当锅铲在铁锅上当当当响起,那个做饭的女人扯着嗓子喊“吃饭了”的时候,我更是胃液翻涌。从声音判断,那女人大约有三十四五岁,虽然从未见过她,但天长日久,我已在脑子里把她的样貌勾勒出来了:身高 159厘米,体重 70公斤,腿粗膀宽,脸上多肉,双眼皮,皮肤白皙,性格开朗。
  隔壁的老同志五十上下,经常趴办公桌上睡觉,农药仓库里常常回荡着经久不息的鼾声。不睡觉的时候,他爱打电话。他的脾气很大,我经常听见他在电话里大发雷霆骂人。但倘若跟女性通话,他的语气立马柔下来了,而且总是开着免提。他的话语里含着低俗的幽默,常逗得电话那头的女人大笑。我曾怀疑他跟她们关系暧昧,然而仔细分辨,却又难觅端倪;听得多了,兴味索然,我便弄了个耳机戴上,但有时文思不畅,我就取下耳机,一边听他撩,一边胡思乱想。
  在那个单位干了五年,我又回到学校,重新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此时我已到不惑之年,但恰逢国家二胎政策落地,便连哄带诱,让跟妻子生了二娃。老来得子,自然不亦乐乎,工作之余,我常抱着二娃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乱窜,跟同样遛娃的大爷大妈们厮混。由于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初次见面时他们通常是这样跟我寒暄的:带孙子出来玩啊?起初听了,内心很崩溃,可是被误会多了,也就心平气和了,答道:要真是孙子就好了,我才是他孙子呢!
  妻子本是不愿生二胎的,但既然已经被骗生了,也就无话可说了。不过因为我们家之前买房的贷款还在分期偿还,大娃读大学也花费不菲,二娃更需要尿不湿和奶粉钱,完美的生活愈加捉襟见肘,不得不勒紧裤带。妻子的一个闺蜜在县城里有面积很宽的商铺,每月坐地收租,日子过得神仙一般。妻子说:要是我们家在县城里也有一个商铺就好了。然后她问我怎样才可以有,我告诉她:办法不是没有。现在我们家在四楼,我们可以把县城西北边的口子堵起来,县城就变成一个水上城市了。我们让水只淹到四楼,这样,四楼就变成了一楼。那时市民们每天划着船上班、办事、休闲、购物,我们只需把阳台打开,客厅就变成了商铺。她咬牙切齿:这辈子你难道就不能正经一点吗?我跟你谈现实的生活,你却跟我谈虚构的小说!我说:谁叫你先不正经的!
  我们刚结婚那几年,虽然日子很苦,妻子却非常支持我的写作。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也没有电子邮件,她对我说,你把小说写好了,我就工工整整地誊在稿纸上,把它寄给杂志社。那时,我每写完一篇小说她都会急着要看,这些年她懒得看了,偶尔给她汇报,说我在某地发表了一篇小说,她只是问:稿费多少?因此,即使我在小说里说她的坏话,她也不会知道。
  本栏责任编辑 包倬
其他文献
水從山中来,流到缸中  老人坐在墙角,白花花的头  将核桃敲开,白花花的核桃米  饱满和瘪,都是一个春秋  房顶上,有人安装新式太阳能  螺丝固定、水管连接  夕阳也从山脚,移到山顶  炊烟四起,又在风中凌乱  乌鸦啄食,从远处来  又到远处去,每一只乌鸦  都像水中浸泡的石头  带着亘古的残梦  在红乐,天黑之前  我有一个方向,来了要回去  下雪偶感  雪花,轻巧玲珑  安静地躺在地上  它有
期刊
那黑色的保温杯是父亲的  带着它走,带着它来  永远离不开那随身的公文包  杯壁脱落的漆是他匆匆的脚步  那透明的玻璃杯是母亲的  一会拿起,一会放下  永远逃不出那把透明的茶几  杯壁重叠的指印是她不变的等待  那随处可见的杯子都是女孩的  今天咖啡杯,明天玻璃杯  永遠没有一个杯子能陪她走太久  杯壁鲜艳的口红是她未知的前路
期刊
我喜欢  偌大的相片只有一个孑然的背影  眼前人  或是站在天台边缘  发丝被风吹乱  瘦削的身形仿佛融进如墨的黑夜  温暖的万家灯火洒满孤寂  或是站在粼粼湖畔  长身伫立背包比肩  被云纱遮住面庞的太阳影影绰绰  湖里的成双天鹅划开离别  这一刻  万千清欢在你眼前铺成画卷  可你不是局中人  你用孤独的背影与热闹的世界水乳交融  而我只想走上前  張开双臂拥抱你  就像拥抱了全世界
期刊
被雨淋湿的男人  到了傍晚,喧嚣了一天的火车站广场才开始慢慢安静下来。其实,也算不得安静,是另一种热闹就要开始了。  我和李冉把桌子一张一张地搬了出来。我们每天都要干这个活儿,八张小方桌,梧桐木的,并不沉,但日复一日。黎明的时候把桌子搬回屋里,傍晚再搬出来。确切说,是早上七点赶在城管巡逻车到来之前和下午六点等到城管下班之后。当然,这绝不是说城管只在这个时间段执法,而是说,相对安全——他们随时执法,
期刊
早就忘了那些少年时候四方游走的话  我决定隐居在纸上田园  用诗来打渔,牧马,翻瓦,春耕秋收  用诗来打伞,点灯,濯衣,生火做饭  每天都要守着太阳  守着太阳从牛眼睛里落下去  鸡嗓子里升起来  我决定坦荡  我决定空旷  我决定跌跌撞撞  你不用说话,我都明白  诗人的宿命  只有风吹麦浪  只有一首孤独,一声大雁  在六个平米的出租屋  单扇门,向外开  開合起来像书的一页被翻动  像鳃  
期刊
我的马蹄声不响,  你雪中自在,  彷徨。  稀稀落落的不是寒冷,  是破碎的婚纱。  浪迹浪迹,  支支吾吾的半天一声  你这无声的脚步,  是重锤在我心口的鼻息。  何日的夕阳,  余晖中,  一缕清香。  我捏着清香,  漫步血红的长江。  我的马蹄声不响,  長江不响,  你也不响。
期刊
焦急的无线电波接通另一头无措,  白大褂笼罩病床,呼吸机窃窃私语,  躺着的是灵魂皱眉和细胞吐纳,  见得床前该隐与亚伯泪目,  微动脚趾好似蚂蚁爬进耳朵,  闻得毛孔摧枯拉朽,静默拥抱,  消毒水和着草木灰拖在地板上。  红色鞭炮纸黄色铜钱纸漫天,  观世音背光不辨男女双手合十感恩,  地阎王交叉抱胸沉溺慈悲,  三更不耐五更寒,五更不待攫去過一座桥,  桥上白水绕梁,香烛缭缭,  花轿开路,大
期刊
我含着梨花来到人世  不知道,皲裂的树皮  在等待一场春暖来愈合  寒意拉开白色帘幕  冰霜过后,坐等一片梨花带雨  花苞绽放如同爱情来临  我要給你在梨园穿上纱裙  在枝头,系上红丝巾和风铃  流水守卫青山,目睹物哀  的过程。梨树像极我的一生  崩裂的外部,藏满生活的意像  日子反复,在春天格外轻快  多年以后,老夫妻  屋檐的炊烟,袅袅升起  逆流而上的唯有回忆  我走过纵横的乡野,忘却霓虹
期刊
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在冥冥之中与今后的命运走向有了极其隐秘的关联。  赫尔曼·黑塞对自己的出生时间(1877年7月2日星期一,黄昏。巨蟹座,水象星座)是这样的自我认识(母亲对他的评价则是聪明可爱,但也非常顽固、执拗):“在一个炎热的七月,夜色降临时分,我来到这个世上,那一刻的炎热无意中成为了我一生都极为珍爱,并想寻回的事物,当它离开我的时候,我是那样疼痛地想念它。”(《略传》)  林语堂也格外
期刊
画匠柳  画画的称匠,柳子唯一,画匠柳是小城的绝称。  画匠和木匠、铁匠、篾匠一样,靠一双手来吃饭,只是活计细致,一纸一墨一笔,不动响器,文气、有品。  画匠柳画画技艺乃祖传的,一代代的传,到他这辈子登峰造极,画龙是龙,画凤成凤,画人传神,只差眨巴眼睛了。  小城得有画匠,有些事情离不开,比如老了人,得有遗像,就得找画匠。小城不大,还有周边的村庄,总有人故去,又总得留下点念想吧。  画匠柳的生意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