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是一项长远而长期的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规划。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本质,消除功利思想、增强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能力、挖掘地区潜力、转变民众思想,使全民健身事业进入高度自觉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体育事业 全民健身 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同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发布,公布了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民健身条例》,并规定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制度保障。
回顾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可以发现,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一系列体育法规、条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群众体育健身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各级体育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已精心组织和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贴近百姓、参与性强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对全民健身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民众健身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要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因此,本文从战略高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全民健身条例的指导下,挖掘地区潜力、转变民众思想,促使全民健身由外部法规的促进,转变为全民的内在需求。
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仅在总量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结构上出现了多样性、层次性。但是,由于体育人口统计技术指标体系的原因,体育人口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除了学生之外的体育人口数实际上还比较少。从区域上看,我国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实施的是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群众体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政府为城市全民健身事业投入较多,城市体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而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尽快近几年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城乡有别和东西部地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体育设施方面,虽然近2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质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多不足。与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锻炼的需要。
尽管近年来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经常性、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特别是群众体育健身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这不仅影响体育事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消除功利思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听到比较多的是“政府投入不够”。的确,全民健身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发展。目前,各省市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一味依赖于政府经费,很少以自主发展来实现创新和突破。这一方面是由于“上令下行”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各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门功利思想过强,不愿意掏自己的腰包。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功利思想,各地区相关部门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
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的。衡量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应该以它是否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标准。在功利思想影响下,各地方政府常常把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得不好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少的原因归结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政府投入不够,而很少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将有限的经费合理有效地投入到全民健身的具体项目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消除功利思想,各地方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本质,无米也要能有炊。原因在于,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和健身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相关部门只需要做一个有心的组织者,就可以将群众健身活动很好地开展起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今天的群众体育已不局限于具体项目和形式,其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使国民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挖掘体育事业发展潜力。诚然,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水平、体育场馆设施、健身器材是影响群众体育健身的因素之一。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低下会影响人们的体育认识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完全依赖政府不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而且会影响全民健身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全民健身事业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支持,而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因此,各地区应该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着力增强本地区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挖掘本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潜力。在思想观念上,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运用市场、使体育社会化的思想,以多种经营模式提高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能力。
全民体育健身的发展要树立“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各地区要联合社会力量多元投资,以协会为纽带,把场馆、协会、基金会、俱乐部、各类健身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作为群众体育的主要依托,把加快本地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体育事业的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加强指导,规范运作,提高有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一条“社团联系竞赛市场、企业参与竞赛市场、媒介炒作竞赛市场、体委管理竞赛市场”的路子。通过体育赛事改革、策划包装、政策调控、舆论导向,既为群众体育筹集资金,又对群众体育起到带动作用。以体育竞赛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经济保障,是增强区域群众体育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区体育部门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联合,让企业参与体育赛事,借助体育竞赛的广告效应,通过广告、票房收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共同搞活竞赛市场。把兴建体育设施列为公益事业,寻求地方、行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多元投入”,使其公开化、社会化,发挥体育场馆设施比赛、训练、健身、休闲、经营的多种功能。
寻求多方支持,以公益赞助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事业寻求“多元投入”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体育公益赞助。体育公益赞助是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有利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目标,按照一定的社会公益行为标准,为体育事业作贡献的活动。由于体育公益赞助是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发展全民体育健身事业为目标的活动,不含任何经济目的,所以这种公益赞助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目前体育公益赞助直接指向群众体育的比例较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引导。体育事业公益赞助完全是一种志愿的公益行为,政府通过引导体育公益赞助方向,指导体育公益赞助行为,使体育公益赞助完全成为自觉自愿的公益行为,使体育公益赞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公民体育意识、公德意识的增强,体育公益赞助不但可以缓解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短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全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质量,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
结论与建议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是一项长远而长期的工程,要保持全民体育事业持续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前进,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规划。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全民主动参与体育,把体育投入作为自觉的行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消除功利思想,正确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本质,各地方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通过增强体育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全民健身事业进入高度自觉的发展状态。(作者均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大众体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大众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体育最终的发展方向。如果20世纪是竞技体育的时代,那么21世纪的潮流就是大众体育。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与落后的体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全民健身体育服务和产品严重不足。特别是公共体育馆的利用和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为大众体育提供基础设施的体育馆开放时间受限,收费不低,让一些人望而止步。有些体育馆甚至只是用于训练或专门的比赛,大量时间都是闲置的。这些因素降低了体育馆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馆在管理和经营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权责制不明确等。总之,解决体育馆存在的各类问题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据网络资料整理)
【关键词】体育事业 全民健身 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同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发布,公布了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民健身条例》,并规定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制度保障。
回顾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可以发现,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一系列体育法规、条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群众体育健身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各级体育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已精心组织和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贴近百姓、参与性强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对全民健身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民众健身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要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因此,本文从战略高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全民健身条例的指导下,挖掘地区潜力、转变民众思想,促使全民健身由外部法规的促进,转变为全民的内在需求。
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仅在总量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结构上出现了多样性、层次性。但是,由于体育人口统计技术指标体系的原因,体育人口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除了学生之外的体育人口数实际上还比较少。从区域上看,我国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实施的是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群众体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政府为城市全民健身事业投入较多,城市体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而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尽快近几年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城乡有别和东西部地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体育设施方面,虽然近2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质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多不足。与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锻炼的需要。
尽管近年来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经常性、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特别是群众体育健身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这不仅影响体育事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消除功利思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听到比较多的是“政府投入不够”。的确,全民健身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发展。目前,各省市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一味依赖于政府经费,很少以自主发展来实现创新和突破。这一方面是由于“上令下行”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各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门功利思想过强,不愿意掏自己的腰包。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功利思想,各地区相关部门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
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的。衡量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应该以它是否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标准。在功利思想影响下,各地方政府常常把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得不好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少的原因归结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政府投入不够,而很少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将有限的经费合理有效地投入到全民健身的具体项目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消除功利思想,各地方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本质,无米也要能有炊。原因在于,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和健身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相关部门只需要做一个有心的组织者,就可以将群众健身活动很好地开展起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今天的群众体育已不局限于具体项目和形式,其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使国民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挖掘体育事业发展潜力。诚然,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水平、体育场馆设施、健身器材是影响群众体育健身的因素之一。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低下会影响人们的体育认识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完全依赖政府不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而且会影响全民健身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全民健身事业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支持,而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因此,各地区应该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着力增强本地区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挖掘本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潜力。在思想观念上,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运用市场、使体育社会化的思想,以多种经营模式提高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能力。
全民体育健身的发展要树立“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各地区要联合社会力量多元投资,以协会为纽带,把场馆、协会、基金会、俱乐部、各类健身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作为群众体育的主要依托,把加快本地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体育事业的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加强指导,规范运作,提高有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一条“社团联系竞赛市场、企业参与竞赛市场、媒介炒作竞赛市场、体委管理竞赛市场”的路子。通过体育赛事改革、策划包装、政策调控、舆论导向,既为群众体育筹集资金,又对群众体育起到带动作用。以体育竞赛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经济保障,是增强区域群众体育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区体育部门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联合,让企业参与体育赛事,借助体育竞赛的广告效应,通过广告、票房收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共同搞活竞赛市场。把兴建体育设施列为公益事业,寻求地方、行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多元投入”,使其公开化、社会化,发挥体育场馆设施比赛、训练、健身、休闲、经营的多种功能。
寻求多方支持,以公益赞助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事业寻求“多元投入”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体育公益赞助。体育公益赞助是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有利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目标,按照一定的社会公益行为标准,为体育事业作贡献的活动。由于体育公益赞助是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发展全民体育健身事业为目标的活动,不含任何经济目的,所以这种公益赞助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目前体育公益赞助直接指向群众体育的比例较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引导。体育事业公益赞助完全是一种志愿的公益行为,政府通过引导体育公益赞助方向,指导体育公益赞助行为,使体育公益赞助完全成为自觉自愿的公益行为,使体育公益赞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公民体育意识、公德意识的增强,体育公益赞助不但可以缓解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短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全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质量,推动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
结论与建议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是一项长远而长期的工程,要保持全民体育事业持续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前进,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规划。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全民主动参与体育,把体育投入作为自觉的行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消除功利思想,正确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本质,各地方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通过增强体育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全民健身事业进入高度自觉的发展状态。(作者均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大众体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大众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体育最终的发展方向。如果20世纪是竞技体育的时代,那么21世纪的潮流就是大众体育。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与落后的体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全民健身体育服务和产品严重不足。特别是公共体育馆的利用和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为大众体育提供基础设施的体育馆开放时间受限,收费不低,让一些人望而止步。有些体育馆甚至只是用于训练或专门的比赛,大量时间都是闲置的。这些因素降低了体育馆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馆在管理和经营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权责制不明确等。总之,解决体育馆存在的各类问题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据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