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师德码”效果有待观察
日前,浙江温州市上线“瓯越师德码”,根据师德情况设绿色、黄色、红色三个码:绿码代表师德良好,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黄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红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2020年11月20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师德码”有点类似疫情防控期间使用的“健康码”。不过,“健康码”是为了更顺利地识别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仅是一个健康标识;“师德码”却关乎教师的道德与行为认定,是否有必要作为教师的“身份标签”,目前尚存争议。尤其是其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尚需反复论证,避免将道德问题扩大化。
“家長会必须爸爸参加”的规定
应留有余地
2020年11月17日晚,浙江宁波市北仑蔚斗小学“论父亲力的重要性”家长成长学院活动如期开展。该校四年级的270余名爸爸们陆续走进学校,没有贴牌也没有落座指示,按一幅幅肖像自动“对号入座”;每名与会爸爸被要求轮番上台发表一分钟的“官宣”,介绍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家长会必须爸爸参加”一时引发热议。(2020年11月19日 《宁波日报》)
【点评】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有利于督促“爸爸”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其实都不能缺失,似乎没有必要单方面强调“一定要爸爸来”。况且,现实中可能还有不少单亲家庭,面对“没有爸爸”的学生,学校又该如何处理呢?窃以为,学校在开展类似活动时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留出一些余地,避免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学校满意度调查发“标准答案”
应引以为戒
针对有关“山东枣庄部分学校满意度调查被指作假”一事,2020年11月14日,枣庄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核查,枣庄市南临城小学、北临城小学工作方法失当,对学生家长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在家校群内配发“标准答案”,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已责令涉事学校立即整改,对相关负责同志在全市通报批评。(2020年11月15日 新京报)
【点评】学校满意度调查发“标准答案”并要求家长照此填写,表明学校自身教学及管理工作仍有不足之处,甚至可能还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才会想出如此下策来应对。针对此事,除了有关部门要做出相应处理外,涉事学校自身必须进行深刻反省并认真整改,其他学校也要引以为戒,杜绝类似的弄虚作假行为。
谨防“家长退群”事件过分发酵
近日,江苏一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名家长质问:“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2020年11月1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家校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单方面把责任推给另一方。从新闻所反映的情况看,应是老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未能相互理解与尊重,从而导致矛盾升级。教师固然不能把分内之事转嫁给家长,家长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问。建议涉事双方以互相尊重的态度理性解决该问题,必要时学校应介入处理,避免此类事件发酵。
高校成立“起床”协会
多了几分反讽意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的学生创办了“起床”协会,帮助同学们起床。该协会成员手工制作了早餐券,在彩色纸片上面写着“凡事看得开,生活自然嗨”,然后装入一个小灯笼,挂在学校道路旁的树梢,并提示:“明天谁早起,谁就可以在树梢找到这个小灯笼,然后去学校领一份免费早餐。”(2020年10月21日 华商网)
【点评】只要符合学校关于成立学生社团的有关规定,学生成立“起床”协会没什么值得质疑的。不过说起来,大学中成立这样的协会还是多了几分反讽意味,侧面说明一些大学生过于放松自我、赖床成性,亟须有人帮助督促改正。针对此类现象,建议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切实做到“严进严出”。
日前,浙江温州市上线“瓯越师德码”,根据师德情况设绿色、黄色、红色三个码:绿码代表师德良好,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黄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红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2020年11月20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师德码”有点类似疫情防控期间使用的“健康码”。不过,“健康码”是为了更顺利地识别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仅是一个健康标识;“师德码”却关乎教师的道德与行为认定,是否有必要作为教师的“身份标签”,目前尚存争议。尤其是其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尚需反复论证,避免将道德问题扩大化。
“家長会必须爸爸参加”的规定
应留有余地
2020年11月17日晚,浙江宁波市北仑蔚斗小学“论父亲力的重要性”家长成长学院活动如期开展。该校四年级的270余名爸爸们陆续走进学校,没有贴牌也没有落座指示,按一幅幅肖像自动“对号入座”;每名与会爸爸被要求轮番上台发表一分钟的“官宣”,介绍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家长会必须爸爸参加”一时引发热议。(2020年11月19日 《宁波日报》)
【点评】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有利于督促“爸爸”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其实都不能缺失,似乎没有必要单方面强调“一定要爸爸来”。况且,现实中可能还有不少单亲家庭,面对“没有爸爸”的学生,学校又该如何处理呢?窃以为,学校在开展类似活动时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留出一些余地,避免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学校满意度调查发“标准答案”
应引以为戒
针对有关“山东枣庄部分学校满意度调查被指作假”一事,2020年11月14日,枣庄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核查,枣庄市南临城小学、北临城小学工作方法失当,对学生家长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在家校群内配发“标准答案”,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已责令涉事学校立即整改,对相关负责同志在全市通报批评。(2020年11月15日 新京报)
【点评】学校满意度调查发“标准答案”并要求家长照此填写,表明学校自身教学及管理工作仍有不足之处,甚至可能还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才会想出如此下策来应对。针对此事,除了有关部门要做出相应处理外,涉事学校自身必须进行深刻反省并认真整改,其他学校也要引以为戒,杜绝类似的弄虚作假行为。
谨防“家长退群”事件过分发酵
近日,江苏一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名家长质问:“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2020年11月1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家校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单方面把责任推给另一方。从新闻所反映的情况看,应是老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未能相互理解与尊重,从而导致矛盾升级。教师固然不能把分内之事转嫁给家长,家长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问。建议涉事双方以互相尊重的态度理性解决该问题,必要时学校应介入处理,避免此类事件发酵。
高校成立“起床”协会
多了几分反讽意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的学生创办了“起床”协会,帮助同学们起床。该协会成员手工制作了早餐券,在彩色纸片上面写着“凡事看得开,生活自然嗨”,然后装入一个小灯笼,挂在学校道路旁的树梢,并提示:“明天谁早起,谁就可以在树梢找到这个小灯笼,然后去学校领一份免费早餐。”(2020年10月21日 华商网)
【点评】只要符合学校关于成立学生社团的有关规定,学生成立“起床”协会没什么值得质疑的。不过说起来,大学中成立这样的协会还是多了几分反讽意味,侧面说明一些大学生过于放松自我、赖床成性,亟须有人帮助督促改正。针对此类现象,建议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切实做到“严进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