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言文教学向来“吃力不讨好”,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回归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具体明确的要求任务下,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净化心灵。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学习阶段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对课文作详细的讲解,深怕学生不理解文章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特别是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教师更是偏重于自己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一、初读阶段
初读阶段,是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对文章字句有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必太过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范读正音。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朱熹说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教师可在课前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读,让学生注意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的字音。学生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数”字,在《狼》一文中“又数刀毙之”,读“shù”,意为“几”;在《陈涉世家》一文中“扶苏以数谏故”,就读“shuò”,意为“屡次”。又如通假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说”通“悦”;“谁言汝多知乎”中“知”通“智”。还有一些词类活用而发生的音变现象,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王”读“wàng”。对于这些特殊字词,诵读时要对学生特别提示,并及时纠正读错现象。
其次,疏通文句。文言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同一句话,在不同位置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句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一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二是指出一些容易读破的地方,予以明示。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明确其断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误断。再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齐地方千里”、“日食饮得无衰乎”等。文言文这类情况很多,教师须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句子的内容,粗浅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阶段
“研读”就是研究、揣摩文章的词句。研读阶段是在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疏通词句的过细工作。在理解、掌握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探究,这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首先,细读课文,掌握词句。要求学生针对解读时发现的疑难字句,参阅有关注释,并搜寻记忆深处的有关信息反复揣摩,加以理解。有些学生在初读时,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却不尽然,还得从头认真细读一番。细读时,弄清疑难字句,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等特殊句式。若通过细读,还不能理解,就要和同学探究,向教师请教。如《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在采用骈文句式的同时,一连用了21个语助词“也”,并每每与“者”字相应,构成“……者……也”格式。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运用这种格式呢?原来在古代汉语里,“……者……也”都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句。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格式,每每对景、对情作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高低跌宕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因此,要理解、体悟这篇文章就得弄懂、理解每一个“……者……也”的内涵。
其次,通读课文,探究文理。通读,是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探究。如阅读古典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应该深入探究叙事的结构层次(文章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邹忌的思想变化是三层;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不同句式、不同语气中蕴含不同感情),内容剪裁的巧妙(全文共343个字,用284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王进谏两件大事,占70%篇幅,写齐王反应与纳谏效果的不足一百字里,只用一个字写齐王的态度,却不厌其烦罗列上、中、下三等奖的标准,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由此可知,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领悟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
三、诵读阶段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更高阶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才能信手拈来,才能去粗存精,才能含英咀华。
首先,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归类、比较、整理,以不断加深印象,扩大积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句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现代汉语知识,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本就了解不多,而汉语的变迁又造成了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靠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其次,诵读。就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读课文。诵读时,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以领悟文章深邃的思想、精美的辞章、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把准文笔特点,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平淡闲适、李清照的清丽典雅……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主动采撷美的花朵,让学生主动接受情感美的陶冶,感悟思想的光华,倾心陶醉于课文中。
四、拓读阶段
拓读就是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拓展,以达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在新课授完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内容与课文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相似,难度相当的文言文,也可以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文言文来读,让学生课后阅读、分析、理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岳阳楼记》后,可以选取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刘禹锡的《望洞庭》等名家的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增加积累。
以上各个教学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读”开展教学,以“读”结束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升华、精神的陶冶,由此,形成了对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学习阶段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对课文作详细的讲解,深怕学生不理解文章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特别是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教师更是偏重于自己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一、初读阶段
初读阶段,是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对文章字句有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必太过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范读正音。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朱熹说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教师可在课前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读,让学生注意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的字音。学生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数”字,在《狼》一文中“又数刀毙之”,读“shù”,意为“几”;在《陈涉世家》一文中“扶苏以数谏故”,就读“shuò”,意为“屡次”。又如通假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说”通“悦”;“谁言汝多知乎”中“知”通“智”。还有一些词类活用而发生的音变现象,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王”读“wàng”。对于这些特殊字词,诵读时要对学生特别提示,并及时纠正读错现象。
其次,疏通文句。文言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同一句话,在不同位置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句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一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二是指出一些容易读破的地方,予以明示。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明确其断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误断。再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齐地方千里”、“日食饮得无衰乎”等。文言文这类情况很多,教师须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句子的内容,粗浅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阶段
“研读”就是研究、揣摩文章的词句。研读阶段是在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疏通词句的过细工作。在理解、掌握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探究,这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首先,细读课文,掌握词句。要求学生针对解读时发现的疑难字句,参阅有关注释,并搜寻记忆深处的有关信息反复揣摩,加以理解。有些学生在初读时,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却不尽然,还得从头认真细读一番。细读时,弄清疑难字句,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等特殊句式。若通过细读,还不能理解,就要和同学探究,向教师请教。如《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在采用骈文句式的同时,一连用了21个语助词“也”,并每每与“者”字相应,构成“……者……也”格式。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运用这种格式呢?原来在古代汉语里,“……者……也”都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句。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格式,每每对景、对情作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高低跌宕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因此,要理解、体悟这篇文章就得弄懂、理解每一个“……者……也”的内涵。
其次,通读课文,探究文理。通读,是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探究。如阅读古典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应该深入探究叙事的结构层次(文章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邹忌的思想变化是三层;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不同句式、不同语气中蕴含不同感情),内容剪裁的巧妙(全文共343个字,用284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王进谏两件大事,占70%篇幅,写齐王反应与纳谏效果的不足一百字里,只用一个字写齐王的态度,却不厌其烦罗列上、中、下三等奖的标准,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由此可知,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领悟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
三、诵读阶段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更高阶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才能信手拈来,才能去粗存精,才能含英咀华。
首先,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归类、比较、整理,以不断加深印象,扩大积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句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现代汉语知识,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本就了解不多,而汉语的变迁又造成了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靠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其次,诵读。就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读课文。诵读时,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以领悟文章深邃的思想、精美的辞章、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把准文笔特点,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平淡闲适、李清照的清丽典雅……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主动采撷美的花朵,让学生主动接受情感美的陶冶,感悟思想的光华,倾心陶醉于课文中。
四、拓读阶段
拓读就是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拓展,以达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在新课授完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内容与课文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相似,难度相当的文言文,也可以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文言文来读,让学生课后阅读、分析、理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岳阳楼记》后,可以选取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刘禹锡的《望洞庭》等名家的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增加积累。
以上各个教学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读”开展教学,以“读”结束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升华、精神的陶冶,由此,形成了对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