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美国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罗夫,因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句格言以及同名中文译著,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些在商战中过关斩将,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们感同身受,一拍即合。于是,这句格言一时间被奉为企业经营的圭臬,百战不殆的法宝。
虽近,读过道格拉斯·布林克利用十年心血撰写的《福特传》,我对所谓的“偏执狂”很有一些新的感触。
作为给美国装上轮子的人,亨利·福特思想从不为他人左右,常常在别人说不行时说行,具有典型的“偏执狂”特征。1903年,他和詹姆斯·卡曾斯等一批汽车专家及管珲人才正式成立福特汽车公司,不久即生产出物美价廉的T型车。管理上实行“日薪5美元”的工资制,并首创流水线生产方式,一系列划时代创举把福特推上了20世纪最有成就的企业家的宝座。偏执狂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不朽事业。
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福特这样一路偏执下来,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一朝偏执成功,便事事偏执,以致最终飞扬跋扈地将众人成就的事业归功自身。独断专行是他偏执狂的典型表现。1915年,他终于按捺不住专权的欲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雇了劳苦功高的詹姆斯·卡曾斯。尔后,各路专业人才纷纷弃去,溜须拍马者蜂拥而至,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929年,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31·3%,进而跌到了18·9%。到1945年,公司每月亏损900万美元,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这时他才不得已临危换将,将权力交给28岁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
道拉格斯·布林克利将福特这种”偏执狂”称为“最令人厌恶的毛病”。可见,“偏执狂”并不那么值得称道,而是值得警惕的怪癖。
许多企业家在年轻或创业之初,凭着敏锐的直觉,把握潜在商机,力排众议,以坚强的毅力及韧性,最终成就既定目标。他们往往把这种经验上升为商业理念,终生坚守不渝,那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偏执狂”毕竟具有情绪化和个性化,不应作为稳定的规律加以对待和运用。偏执会因环境、年龄、地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创业之初,经营者多半慎而又慎,深思熟虑既定目标。这种偏执是清醒者的坚定。而功成名就后的企业家,往往过分夸大直觉的能动性,志得意满,率意而行。此时的偏执是固执者的痼疾。年轻时的经营者初涉商海,敏锐率真,常常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有所发现,这时的偏执是对固有成规的颠覆。而腰缠万贯的企业大亨,一旦为成就经验所累,他们的偏执便成为对变化形势的滑稽抗拒。这就是一些偏执狂企业家矗终自毁江山的原因。
一般来说,患了“偏执狂”的企业家,往往头脑发昏,执着一念,失去了对现实的客观思考。即使出现各种警戒信号,他们仍不以为然,直到泥足深陷,才被迫调整战略。但早已良机错过,眼睁睁执着多年垒就的大厦顷刻倒塌。那位写过《赚遍全世界》的金宇中曾口出狂言”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扫不扫”。结果还是由于他拒帚伸得过长,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宇公司折腾得倾家荡产,自己也锒铛入狱。
偏执狂用人也不免偏执。他们神化个人,惟我独尊,顺昌逆亡,结果召来了奸佞之徒,排挤了富有创意的人才。老福特狂妄到极点时,许多业务精英“厌倦了被亨利·福特装在内衣口袋里的日子”,不甘于“像风筝一样被人牵着”,因而纷纷离去,福特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从思维角度看,偏执怪癖发展到极端时,会导致许多反常、乖张的举动。一些企业家,盲日多元扩张,孤注一掷赔输赢,就是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当年一个贫困山区县的秦池酒厂一夜之间“誉满神州”,为夺标王“每天给中央电视台送去一辆桑塔纳,赚回的是一辆豪华奥迪”,继而“每天送去一辆豪华奔驰,赚回一辆加长林肯”。投入3·2亿争得央视标王。然而时隔两年秦池风光不在,秦池的倒台给了赌徒企业家们当头一棒。许多中途夭折的民营企业老板,多半患有这种偏执狂症。
企业决策要讲究科学,科学容不得偏激。过犹不及,这个古训不仅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也是世界一切企业家的共识。那么,作为世界电脑硬件大王,最讲决策科学的格罗夫为什么却打出了“偏执狂”的旗号?
实际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既强调了要有“焦虑情绪和危机意识”,又表达了“对冒险和赌博的疯狂喜好”;强调“个性的强悍和坚韧不拔”的同时,又提倡“不断否定自己并不断学习”。可见,格罗夫所说的偏执狂,不是把主观意愿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的盲目蛮干,其主旨是突出“长久的警觉”。书名的真正语义背景是“只有,惶惶不可终日者方能生存”。此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偏执狂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个战略转折点,可能把它推上新的高度,同样也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偏执狂式的管理使企业保持足够的谨慎,只有那些敢于否定优势的企业掌门人才可能基业长青。
后来,格鲁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对“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样的表述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曲解,其实他的原意是:任何成功都来自于对某种极限的突破。
显然,格罗夫的所谓“偏执狂”管理理念,意指以一种企业危机意识扑捉一个个战略转折点,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不断把企业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那种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偏执与格罗夫的“偏执狂”不可同日而语。如亨利·福特那样杰出的企业家一旦患上偏执症都会翻船,何况他人呢。
虽近,读过道格拉斯·布林克利用十年心血撰写的《福特传》,我对所谓的“偏执狂”很有一些新的感触。
作为给美国装上轮子的人,亨利·福特思想从不为他人左右,常常在别人说不行时说行,具有典型的“偏执狂”特征。1903年,他和詹姆斯·卡曾斯等一批汽车专家及管珲人才正式成立福特汽车公司,不久即生产出物美价廉的T型车。管理上实行“日薪5美元”的工资制,并首创流水线生产方式,一系列划时代创举把福特推上了20世纪最有成就的企业家的宝座。偏执狂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不朽事业。
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福特这样一路偏执下来,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一朝偏执成功,便事事偏执,以致最终飞扬跋扈地将众人成就的事业归功自身。独断专行是他偏执狂的典型表现。1915年,他终于按捺不住专权的欲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雇了劳苦功高的詹姆斯·卡曾斯。尔后,各路专业人才纷纷弃去,溜须拍马者蜂拥而至,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929年,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31·3%,进而跌到了18·9%。到1945年,公司每月亏损900万美元,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这时他才不得已临危换将,将权力交给28岁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
道拉格斯·布林克利将福特这种”偏执狂”称为“最令人厌恶的毛病”。可见,“偏执狂”并不那么值得称道,而是值得警惕的怪癖。
许多企业家在年轻或创业之初,凭着敏锐的直觉,把握潜在商机,力排众议,以坚强的毅力及韧性,最终成就既定目标。他们往往把这种经验上升为商业理念,终生坚守不渝,那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偏执狂”毕竟具有情绪化和个性化,不应作为稳定的规律加以对待和运用。偏执会因环境、年龄、地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创业之初,经营者多半慎而又慎,深思熟虑既定目标。这种偏执是清醒者的坚定。而功成名就后的企业家,往往过分夸大直觉的能动性,志得意满,率意而行。此时的偏执是固执者的痼疾。年轻时的经营者初涉商海,敏锐率真,常常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有所发现,这时的偏执是对固有成规的颠覆。而腰缠万贯的企业大亨,一旦为成就经验所累,他们的偏执便成为对变化形势的滑稽抗拒。这就是一些偏执狂企业家矗终自毁江山的原因。
一般来说,患了“偏执狂”的企业家,往往头脑发昏,执着一念,失去了对现实的客观思考。即使出现各种警戒信号,他们仍不以为然,直到泥足深陷,才被迫调整战略。但早已良机错过,眼睁睁执着多年垒就的大厦顷刻倒塌。那位写过《赚遍全世界》的金宇中曾口出狂言”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扫不扫”。结果还是由于他拒帚伸得过长,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宇公司折腾得倾家荡产,自己也锒铛入狱。
偏执狂用人也不免偏执。他们神化个人,惟我独尊,顺昌逆亡,结果召来了奸佞之徒,排挤了富有创意的人才。老福特狂妄到极点时,许多业务精英“厌倦了被亨利·福特装在内衣口袋里的日子”,不甘于“像风筝一样被人牵着”,因而纷纷离去,福特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从思维角度看,偏执怪癖发展到极端时,会导致许多反常、乖张的举动。一些企业家,盲日多元扩张,孤注一掷赔输赢,就是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当年一个贫困山区县的秦池酒厂一夜之间“誉满神州”,为夺标王“每天给中央电视台送去一辆桑塔纳,赚回的是一辆豪华奥迪”,继而“每天送去一辆豪华奔驰,赚回一辆加长林肯”。投入3·2亿争得央视标王。然而时隔两年秦池风光不在,秦池的倒台给了赌徒企业家们当头一棒。许多中途夭折的民营企业老板,多半患有这种偏执狂症。
企业决策要讲究科学,科学容不得偏激。过犹不及,这个古训不仅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也是世界一切企业家的共识。那么,作为世界电脑硬件大王,最讲决策科学的格罗夫为什么却打出了“偏执狂”的旗号?
实际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既强调了要有“焦虑情绪和危机意识”,又表达了“对冒险和赌博的疯狂喜好”;强调“个性的强悍和坚韧不拔”的同时,又提倡“不断否定自己并不断学习”。可见,格罗夫所说的偏执狂,不是把主观意愿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的盲目蛮干,其主旨是突出“长久的警觉”。书名的真正语义背景是“只有,惶惶不可终日者方能生存”。此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偏执狂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个战略转折点,可能把它推上新的高度,同样也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偏执狂式的管理使企业保持足够的谨慎,只有那些敢于否定优势的企业掌门人才可能基业长青。
后来,格鲁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对“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样的表述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曲解,其实他的原意是:任何成功都来自于对某种极限的突破。
显然,格罗夫的所谓“偏执狂”管理理念,意指以一种企业危机意识扑捉一个个战略转折点,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不断把企业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那种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偏执与格罗夫的“偏执狂”不可同日而语。如亨利·福特那样杰出的企业家一旦患上偏执症都会翻船,何况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