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协组织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奋力开创江苏科协工作的新局面,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江苏“两个率先”发展大局。
一、以提升学会能力为导向,着力实现服务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一)深入推进学会能力提升计划
培育30家左右省级综合示范学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领科技社团发展。通过机制建立、重点突破、典型引导等方式,大力推动省级学会在科技思想库、科技服务站、协同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科技创新重点,积极推进学会与各类园区、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基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转型升级难点,积极搭建“专家在线”网络平台,在企业和基层一线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100个、专利信息推送应用200家、选派首席专家(工程师)100名,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二)全力办好重点学术交流活动
以第十届江苏科技论坛、第四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为载体,举全省科协系统之力,上下联动,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主题,紧扣苏南现代化建设、苏中转型升级、苏北振兴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重要战略课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形成一批重大软科学研究成果,并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三)承接政府职能,加强队伍建设
以积极承接政府职能为突破口,支持和帮助学会承担更多政府转移的科技项目、人才评价、科技奖励、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科技咨询等社会化服务职能。以加强学会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从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国际化人才、高层次双创型人才中发展会员,确保年度新吸纳会员增加3%以上。切实提高学会会费收缴率,提升学会规范化办会程度。加强学会秘书长专职化队伍建设,在10个省级示范学会先行开展试点并加快建立省工程师学会、省海智协会。
二、以大联合、大协作为方式,着力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新突破
(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提高全社会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爱科普”数字科技馆,建好用好城市综合性、专业性科技馆,在苏北县域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做好省级科技馆的规划、设计、选址工作,大力推进市县科普场馆建设。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支持,制订鼓励科技场馆开发、开放的意见,以创建为抓手推动社区、农村、学校等科普设施建设。在首套省级流动科技馆成功巡展的基础上,再开发一套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流动科技馆,满足农村中、小学需求,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二)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积极争取省级宣传主流媒体的支持,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普宣传体系,努力构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为主体的新型科普传播格局。积极整合省级学会科普资源,确保“江苏公共城市频道”科普专题节目本月开通。着力提升报纸品质,不断优化服务内涵,扩大《江苏科技报》的科普功能和社会影响。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江苏”主题,与科技厅、教育厅、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开展科普日系列活动。推动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设施,推出科普展览和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科普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确保下半年新增17万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整合集成全省科普旅游资源,确保下半年新开辟10条以上的科普旅游线路。
(三)提升科普产业发展能力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学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文化企业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设计。科普服务中心应加大对全省科普产品资源整合、集成、配送的力度,确保建成10家以上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充分发挥省科普作协、美协、影视协会等单位科普宣传作用,鼓励他们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挂图、读物、图书、动漫影视作品和科普剧,评选推出10部优秀科普作品。
三、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重点,着力实现科技人才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一)深入实施“海智计划”
推进国家级海智基地提升年、省级海智基地建设年活动,确保每个省级海智基地有组织机构、有载体平台、有人才突破、有项目落地。全力办好9月份在张家港和淮安举办的中国江苏国际科技交流与人才智力合作大会和11月在无锡市举办的海智洽谈会,集中展示科技人才合作成果。建立经常化交流机制,依托海智基地经常性地组织海外专业招才引智活动。积极依托10家海外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站,全力做好海智密集区的科技人才招引工作,确保全年引进“双创”型人才团队100人以上,集聚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
(二)深入推进“建家交友”
着力打造“网上科协”,拓展省科协信息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科技、人才、经济信息资源,为供需双方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国家和省级科技工作者调查网络,在我省30个国家级调查站点的基础上再设立30个省级站点,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三)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建设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活动,实现宣讲教育活动覆盖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和教师及科研院所新入职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注重发挥专业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营造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新一轮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程,大力宣传老一辈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精神,用科技界的优良作风引领社会风尚。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着力实现科协服务大局能力的新突破
(一)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工作重点,紧扣“四查四治”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升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推进“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开展,在思想作风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项规定、省委10项规定和省科协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努力推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科协机关形象。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在全省211工程大学全面建立高校科协的基础上,推进全省理、工、农、医类高校科协组织及开发区、高新区、各类科技园科协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全覆盖。鼓励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独建立科协组织,引导规模较小的企业按地域或行业关系成立企业联合科协。提升县级科协组织的建设水平,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着力建设农技协等基层组织。
(三)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
切实加强学会党组织建设,创造条件在综合示范学会全面建立党支部,力争党组织在省级学会全覆盖。建立学会党组织日常管理机制,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学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有效地提升学会党建工作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水平。建立学会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库、人才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体系,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让学会成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
一、以提升学会能力为导向,着力实现服务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一)深入推进学会能力提升计划
培育30家左右省级综合示范学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领科技社团发展。通过机制建立、重点突破、典型引导等方式,大力推动省级学会在科技思想库、科技服务站、协同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科技创新重点,积极推进学会与各类园区、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基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转型升级难点,积极搭建“专家在线”网络平台,在企业和基层一线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100个、专利信息推送应用200家、选派首席专家(工程师)100名,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二)全力办好重点学术交流活动
以第十届江苏科技论坛、第四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为载体,举全省科协系统之力,上下联动,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主题,紧扣苏南现代化建设、苏中转型升级、苏北振兴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重要战略课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形成一批重大软科学研究成果,并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三)承接政府职能,加强队伍建设
以积极承接政府职能为突破口,支持和帮助学会承担更多政府转移的科技项目、人才评价、科技奖励、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科技咨询等社会化服务职能。以加强学会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从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国际化人才、高层次双创型人才中发展会员,确保年度新吸纳会员增加3%以上。切实提高学会会费收缴率,提升学会规范化办会程度。加强学会秘书长专职化队伍建设,在10个省级示范学会先行开展试点并加快建立省工程师学会、省海智协会。
二、以大联合、大协作为方式,着力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新突破
(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提高全社会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爱科普”数字科技馆,建好用好城市综合性、专业性科技馆,在苏北县域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做好省级科技馆的规划、设计、选址工作,大力推进市县科普场馆建设。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支持,制订鼓励科技场馆开发、开放的意见,以创建为抓手推动社区、农村、学校等科普设施建设。在首套省级流动科技馆成功巡展的基础上,再开发一套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流动科技馆,满足农村中、小学需求,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二)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积极争取省级宣传主流媒体的支持,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普宣传体系,努力构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为主体的新型科普传播格局。积极整合省级学会科普资源,确保“江苏公共城市频道”科普专题节目本月开通。着力提升报纸品质,不断优化服务内涵,扩大《江苏科技报》的科普功能和社会影响。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江苏”主题,与科技厅、教育厅、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开展科普日系列活动。推动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设施,推出科普展览和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科普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确保下半年新增17万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整合集成全省科普旅游资源,确保下半年新开辟10条以上的科普旅游线路。
(三)提升科普产业发展能力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学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文化企业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设计。科普服务中心应加大对全省科普产品资源整合、集成、配送的力度,确保建成10家以上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充分发挥省科普作协、美协、影视协会等单位科普宣传作用,鼓励他们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挂图、读物、图书、动漫影视作品和科普剧,评选推出10部优秀科普作品。
三、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重点,着力实现科技人才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一)深入实施“海智计划”
推进国家级海智基地提升年、省级海智基地建设年活动,确保每个省级海智基地有组织机构、有载体平台、有人才突破、有项目落地。全力办好9月份在张家港和淮安举办的中国江苏国际科技交流与人才智力合作大会和11月在无锡市举办的海智洽谈会,集中展示科技人才合作成果。建立经常化交流机制,依托海智基地经常性地组织海外专业招才引智活动。积极依托10家海外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站,全力做好海智密集区的科技人才招引工作,确保全年引进“双创”型人才团队100人以上,集聚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
(二)深入推进“建家交友”
着力打造“网上科协”,拓展省科协信息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科技、人才、经济信息资源,为供需双方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国家和省级科技工作者调查网络,在我省30个国家级调查站点的基础上再设立30个省级站点,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三)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建设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活动,实现宣讲教育活动覆盖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和教师及科研院所新入职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注重发挥专业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营造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新一轮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程,大力宣传老一辈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精神,用科技界的优良作风引领社会风尚。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着力实现科协服务大局能力的新突破
(一)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工作重点,紧扣“四查四治”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升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推进“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开展,在思想作风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项规定、省委10项规定和省科协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努力推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科协机关形象。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在全省211工程大学全面建立高校科协的基础上,推进全省理、工、农、医类高校科协组织及开发区、高新区、各类科技园科协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全覆盖。鼓励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独建立科协组织,引导规模较小的企业按地域或行业关系成立企业联合科协。提升县级科协组织的建设水平,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着力建设农技协等基层组织。
(三)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
切实加强学会党组织建设,创造条件在综合示范学会全面建立党支部,力争党组织在省级学会全覆盖。建立学会党组织日常管理机制,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学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有效地提升学会党建工作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水平。建立学会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库、人才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体系,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让学会成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