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借助信息傳播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拓展互联网上的党建阵地,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构建“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剖析目前“网络党建”存在的瓶颈与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 网络党建;党建工作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3-0045-0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广泛应用和普及,依托新技术开展党建创新,积极推进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着力点。如何借助信息传播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拓展互联网上的党建阵地,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欧阳街道构建“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截至2011年9月底,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内共有5010名党员,18个居民区党支部(总支)、37个“两新”组织党支部(总支)、2个离休支部以及机关、事业、退休支部各1个。近年来,社区(街道)党工委与网络阵地紧密对接,依托科技生产力,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模式,不断激发社区党建活力。
一是管理上网,推进党组织、党员管理“电子化”。近年来,街道加强了党内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了统一、动态的全员信息库,主要包括党组织管理(包括组织评议、换届选举、双结对、奖惩等)、党员管理(包括党员基本信息、奖惩、增加、减少、流动等)、实时查询统计、组织关系转移功能等,并在各居民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中选定了20名网络信息员,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数据采集。信息系统为辖区内60个党支部、5010名党员建立了完整的电子档案,可查个人信息,也可全面掌握整体情况,实现党组织、党员信息的电子化,党员组织关系结转的网络化和统计年报的自动化。办公效率成倍提高,以前需要1周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不到1天就可以全部完成,而且经过电脑校核,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二是教育上网,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立体化”。近年来,街道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水平,投入约200多万元构建了街道局域网和vpn虚拟网、政务网、实有人口库等一系列网络平台及设备应用,并将内网、外网2套系统延伸至各居委会,网络终端达200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党建工作信息、主题活动通知、上级工作部署等;通过电子邮件、移动通信、局域网通讯软件等,及时传播党建信息、党内事务,编发“红色短信”。2009年,在区委组织部的部署指导下,我们结合利用现代远程技术,架构起街道、社区两级视频会议系统,运用实时可交互的视频、语音、文字、白板等,实现实时互动式会谈,搭建网络视频会议平台。通过点对点的远程视频教育,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党员能及时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参加组织生活、网上学习讨论等,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互动上网,实现党员与群众沟通“零距离”。2011年2月,街道联合新民晚报社、新民网等,组织辖区内18个居民区党支部在新民网“上海滩”开通官方微博,社区党员干部、“两新”组织、窗口单位等也纷纷编织“微博党建圈”,通过互加关注收听、互相转播、转发等,实现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截止到目前,18个居民区党支部共发微博超过2800条,拥有10000余名粉丝。各基层党支部借助微博平台,搭建了党建宣传的“新阵地”、社情民意的“直通车”、群众意愿的“传话筒”。如结合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换届选举、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积极加强对主流意识、社会道德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健康活泼、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在第一时间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矛盾,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问政上网,实现组团式联系服务“全覆盖”。2011年以来街道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在街道内网设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各居委的网络和电脑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建设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使联系和服务渠道覆盖到每一个块区(点)。丰富民情档案库,为组团式服务提供信息资源中心。目前街道已建成完善实有人口数据库,汇集了近9万居民的信息。服务团队在上门走访前,可按需要罗列出走访对象名单,如失业、低保、刑释解教、吸毒、来沪人员等等,做到对块区服务对象心中有数。建立诉求回应、处理反馈机制。在管理系统开发走访登记、任务拟办、领导批阅、科室处理、任务督办、结果反馈等模块,建立集“信息收集——任务办理——结果反馈”于一体的网上办事系统,明确处置时限和处置要求,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督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五是服务上网,推进党员服务群众“全覆盖”。近年来街道依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精心打造了“欧阳生活社区服务网”,平台通过与资源方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或补贴的方式,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党建资源、社会资源,积极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教育文化、老年服务、家电维修、美食餐饮等服务。目前,生活服务网已与上海北郊高级中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梅园村餐饮、东吴律师事务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6家社区单位、机构、组织签订服务协议。辖区单位和社区党员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登录市、区、街道等多级党建网络系统,及时了解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共建活动,咨询党务政策知识、展示党员风采、开展互动交流等;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留言板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和社区的服务机构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掌握生活服务、医疗保险、就业政策等信息,根据自身特长,主动认领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和建设中。
二、目前“网络党建”存在的瓶颈与问题
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网络党建”在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及亟需改进的地方。
一是党员管理的开放性还不够。目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党内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还集中在对党员、党组织基本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汇总、分析及预测等基本功能,在方便查询、简化程序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在覆盖面、开放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尚未实现“共管共享”。
二是基层党员网络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年龄、学历、兴趣等因素,一些年纪偏大的离退休党员,思维观念、习惯喜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活动模式中,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够。如欧阳社区5010名党员,其中60岁及以上党员有3290人,占65.7%。同时,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参与党建工作不够,具有较高网络技术水平及一定党务素养的专门人才比较缺乏。
三是网络党建资源整合还不到位。当前各级党建网站大量建设,广泛布点,但还存在层次不清、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有主有次、职责明确的区域性党建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同时网络党建发展的水平和态势在不同地区也呈现出较大反差。
四是网络舆论的引导难度较大。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党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种政治理念、文化和社会信息在网上自由传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迷惑性、渗透性、煽动性的信息,影响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价值追求、舆论导向。如微博带来的“围观效应”,既凝聚起强大的民意,也有可能导致网民的情绪化宣泄和盲从,党的工作如何在“微博”时代扩展舆论张力、把握主流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党建網络化面临党内保密性的考验。互联网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开放性,但党建工作有很多内容需要遵守“保密”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挑战。在调研走访中,一些党员表示,网上选举、网上票决、网上缴费等,虽然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保密技术防范的难度,特别是要警惕和防范黑客进行捣乱与破坏。
三、进一步深化“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
一是依托科技,进一步完善开放式党组织、党员管理体系。要依托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继续加大党建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力度,强化信息采集录入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一体化、电子化的党员管理与联系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水平,实现“党内统计直统化,党内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设备,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档案资料建设,如党员基本信息库、党政干部基本信息库、各类人才基本信息库、领导干部管理系统、党费电子台账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资源共享。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可突破党籍管理的地域限制,积极探索实行开放式、全覆盖的电子管理。如可试行“党员电子活动证”,记录党员的基本信息和参加党内生活的情况以及服务需求等,以党员的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只要通过上网认证、申请,即可完成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志愿者服务信息等,切实做到“风筝不断线,离家不离党”。同时,党组织也可以通过“电子活动证”的数据系统,加强对党员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真正实现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
二是加强培训,普遍提高党员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特点和发展形势的了解,增强对网络党建重要性的认识。精心配置力量,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队伍,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全面普及网络知识,提高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的技能。对于老党员,可通过老年大学授课辅导、青年党员结对帮扶等,加强对其计算机使用、网络应用的教育培训。对于困难党员,可充分整合社区内“东方信息苑”、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站点等文化信息资源,使其免费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与服务,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党务干部网络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高党务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提高党建网站的办网水平。
三是整合资源,构筑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网络党建平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整合功能,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不断拓展和创新党内教育活动载体。多网整合。有机整合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局域网和无线通讯网络等,充分发挥不同网络的优势,建立起集党建网站、党建频道、远程教育传输系统、党务办公系统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载体于一身的党建信息枢纽;整合各级党建网站,构建上下联动、相辅相成、层次分明的网上党建信息传播体系,确保党组织的影响力。多种教育资源整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打造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网络党校等,开发集文字、视频和图片于一体的网上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和高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多种互动方式整合。综合运用电子邮件、博客、BBS、MSN、移动飞信、党建QQ群等网络联系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如结合近期的“创先争优”活动,在网上开辟栏目,组织党员就如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展示党员形象”开展大讨论,增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情感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四是加强引导,营造健康活泼的网络党建氛围。互联网的开放交互,使党建工作面临着各种政治思潮、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在舆论引导上,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一方面,与中央和地方权威性新闻媒体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地发布党建工作信息,发挥党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警察”的作用,加强对虚拟空间的监管。要选拔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思维敏捷、文字功底好的干部和专业人员,善于捕捉重点和热点,解答难点和困惑的网上舆论引导队伍。同时,在保证网络信息权威性的同时,也要突出网络资源的活泼性、开放性,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抓住网络舆情的兴奋点,以新鲜的内容、丰富的内涵、特色的栏目吸引人,防止网络党建成为“千人一面”的“形象工程”。
五是防范到位,确保网络党建安全运行。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要加强联手,在软件开发、系统运用、网络安全、数据保密等方面,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防止标准各异、管理无序。要研究党建信息的保密性和公开性边界,实行“双网制”,在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建立党内局域网,一些不宜大范围传播的党建信息以及事关党和国家安全的机密,均在局域网上传递。要进一步强化系统的保密性,确保系统在公开和交互使用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渗入,保证保密性数据不被损坏和泄漏。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抓紧建立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管理制度,保证党建网络的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
特约编辑:胡中良
[关键词] 网络党建;党建工作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3-0045-0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广泛应用和普及,依托新技术开展党建创新,积极推进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着力点。如何借助信息传播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拓展互联网上的党建阵地,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欧阳街道构建“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截至2011年9月底,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内共有5010名党员,18个居民区党支部(总支)、37个“两新”组织党支部(总支)、2个离休支部以及机关、事业、退休支部各1个。近年来,社区(街道)党工委与网络阵地紧密对接,依托科技生产力,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模式,不断激发社区党建活力。
一是管理上网,推进党组织、党员管理“电子化”。近年来,街道加强了党内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了统一、动态的全员信息库,主要包括党组织管理(包括组织评议、换届选举、双结对、奖惩等)、党员管理(包括党员基本信息、奖惩、增加、减少、流动等)、实时查询统计、组织关系转移功能等,并在各居民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中选定了20名网络信息员,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数据采集。信息系统为辖区内60个党支部、5010名党员建立了完整的电子档案,可查个人信息,也可全面掌握整体情况,实现党组织、党员信息的电子化,党员组织关系结转的网络化和统计年报的自动化。办公效率成倍提高,以前需要1周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不到1天就可以全部完成,而且经过电脑校核,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二是教育上网,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立体化”。近年来,街道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水平,投入约200多万元构建了街道局域网和vpn虚拟网、政务网、实有人口库等一系列网络平台及设备应用,并将内网、外网2套系统延伸至各居委会,网络终端达200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党建工作信息、主题活动通知、上级工作部署等;通过电子邮件、移动通信、局域网通讯软件等,及时传播党建信息、党内事务,编发“红色短信”。2009年,在区委组织部的部署指导下,我们结合利用现代远程技术,架构起街道、社区两级视频会议系统,运用实时可交互的视频、语音、文字、白板等,实现实时互动式会谈,搭建网络视频会议平台。通过点对点的远程视频教育,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党员能及时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参加组织生活、网上学习讨论等,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互动上网,实现党员与群众沟通“零距离”。2011年2月,街道联合新民晚报社、新民网等,组织辖区内18个居民区党支部在新民网“上海滩”开通官方微博,社区党员干部、“两新”组织、窗口单位等也纷纷编织“微博党建圈”,通过互加关注收听、互相转播、转发等,实现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截止到目前,18个居民区党支部共发微博超过2800条,拥有10000余名粉丝。各基层党支部借助微博平台,搭建了党建宣传的“新阵地”、社情民意的“直通车”、群众意愿的“传话筒”。如结合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换届选举、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积极加强对主流意识、社会道德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健康活泼、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在第一时间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矛盾,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问政上网,实现组团式联系服务“全覆盖”。2011年以来街道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在街道内网设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各居委的网络和电脑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建设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使联系和服务渠道覆盖到每一个块区(点)。丰富民情档案库,为组团式服务提供信息资源中心。目前街道已建成完善实有人口数据库,汇集了近9万居民的信息。服务团队在上门走访前,可按需要罗列出走访对象名单,如失业、低保、刑释解教、吸毒、来沪人员等等,做到对块区服务对象心中有数。建立诉求回应、处理反馈机制。在管理系统开发走访登记、任务拟办、领导批阅、科室处理、任务督办、结果反馈等模块,建立集“信息收集——任务办理——结果反馈”于一体的网上办事系统,明确处置时限和处置要求,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督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五是服务上网,推进党员服务群众“全覆盖”。近年来街道依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精心打造了“欧阳生活社区服务网”,平台通过与资源方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或补贴的方式,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党建资源、社会资源,积极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教育文化、老年服务、家电维修、美食餐饮等服务。目前,生活服务网已与上海北郊高级中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梅园村餐饮、东吴律师事务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6家社区单位、机构、组织签订服务协议。辖区单位和社区党员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登录市、区、街道等多级党建网络系统,及时了解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共建活动,咨询党务政策知识、展示党员风采、开展互动交流等;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留言板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和社区的服务机构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掌握生活服务、医疗保险、就业政策等信息,根据自身特长,主动认领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和建设中。
二、目前“网络党建”存在的瓶颈与问题
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网络党建”在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及亟需改进的地方。
一是党员管理的开放性还不够。目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党内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还集中在对党员、党组织基本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汇总、分析及预测等基本功能,在方便查询、简化程序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在覆盖面、开放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尚未实现“共管共享”。
二是基层党员网络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年龄、学历、兴趣等因素,一些年纪偏大的离退休党员,思维观念、习惯喜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活动模式中,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够。如欧阳社区5010名党员,其中60岁及以上党员有3290人,占65.7%。同时,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参与党建工作不够,具有较高网络技术水平及一定党务素养的专门人才比较缺乏。
三是网络党建资源整合还不到位。当前各级党建网站大量建设,广泛布点,但还存在层次不清、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有主有次、职责明确的区域性党建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同时网络党建发展的水平和态势在不同地区也呈现出较大反差。
四是网络舆论的引导难度较大。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党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种政治理念、文化和社会信息在网上自由传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迷惑性、渗透性、煽动性的信息,影响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价值追求、舆论导向。如微博带来的“围观效应”,既凝聚起强大的民意,也有可能导致网民的情绪化宣泄和盲从,党的工作如何在“微博”时代扩展舆论张力、把握主流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党建網络化面临党内保密性的考验。互联网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开放性,但党建工作有很多内容需要遵守“保密”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挑战。在调研走访中,一些党员表示,网上选举、网上票决、网上缴费等,虽然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保密技术防范的难度,特别是要警惕和防范黑客进行捣乱与破坏。
三、进一步深化“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
一是依托科技,进一步完善开放式党组织、党员管理体系。要依托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继续加大党建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力度,强化信息采集录入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一体化、电子化的党员管理与联系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水平,实现“党内统计直统化,党内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设备,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档案资料建设,如党员基本信息库、党政干部基本信息库、各类人才基本信息库、领导干部管理系统、党费电子台账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资源共享。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可突破党籍管理的地域限制,积极探索实行开放式、全覆盖的电子管理。如可试行“党员电子活动证”,记录党员的基本信息和参加党内生活的情况以及服务需求等,以党员的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只要通过上网认证、申请,即可完成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志愿者服务信息等,切实做到“风筝不断线,离家不离党”。同时,党组织也可以通过“电子活动证”的数据系统,加强对党员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真正实现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
二是加强培训,普遍提高党员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特点和发展形势的了解,增强对网络党建重要性的认识。精心配置力量,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队伍,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全面普及网络知识,提高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的技能。对于老党员,可通过老年大学授课辅导、青年党员结对帮扶等,加强对其计算机使用、网络应用的教育培训。对于困难党员,可充分整合社区内“东方信息苑”、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站点等文化信息资源,使其免费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与服务,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党务干部网络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高党务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提高党建网站的办网水平。
三是整合资源,构筑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网络党建平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整合功能,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不断拓展和创新党内教育活动载体。多网整合。有机整合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局域网和无线通讯网络等,充分发挥不同网络的优势,建立起集党建网站、党建频道、远程教育传输系统、党务办公系统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载体于一身的党建信息枢纽;整合各级党建网站,构建上下联动、相辅相成、层次分明的网上党建信息传播体系,确保党组织的影响力。多种教育资源整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打造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网络党校等,开发集文字、视频和图片于一体的网上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和高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多种互动方式整合。综合运用电子邮件、博客、BBS、MSN、移动飞信、党建QQ群等网络联系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如结合近期的“创先争优”活动,在网上开辟栏目,组织党员就如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展示党员形象”开展大讨论,增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情感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四是加强引导,营造健康活泼的网络党建氛围。互联网的开放交互,使党建工作面临着各种政治思潮、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在舆论引导上,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一方面,与中央和地方权威性新闻媒体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地发布党建工作信息,发挥党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警察”的作用,加强对虚拟空间的监管。要选拔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思维敏捷、文字功底好的干部和专业人员,善于捕捉重点和热点,解答难点和困惑的网上舆论引导队伍。同时,在保证网络信息权威性的同时,也要突出网络资源的活泼性、开放性,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抓住网络舆情的兴奋点,以新鲜的内容、丰富的内涵、特色的栏目吸引人,防止网络党建成为“千人一面”的“形象工程”。
五是防范到位,确保网络党建安全运行。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要加强联手,在软件开发、系统运用、网络安全、数据保密等方面,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防止标准各异、管理无序。要研究党建信息的保密性和公开性边界,实行“双网制”,在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建立党内局域网,一些不宜大范围传播的党建信息以及事关党和国家安全的机密,均在局域网上传递。要进一步强化系统的保密性,确保系统在公开和交互使用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渗入,保证保密性数据不被损坏和泄漏。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抓紧建立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管理制度,保证党建网络的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