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职师范生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师范院校高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运用,以江西教育学院为例,做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高职师范生 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多元化 培养模式 运用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走出校门进入教学一线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我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们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强化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长期以来,人们误把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实习等同起来,把教育实习当作培养师范生的最终检验标准,以致传统教育实习成为延续至今的教学实践形式,但师范生仅有的4~5周教学实习却难以起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是贯穿全程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本着强化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出发点,本文基于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英语教育专业的高职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现状,探索出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教学技能,即在学生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确立三个层面的培训,从单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规定学习到自主课外业余实践,从校内模拟实践到校外真实教学环境。这三个层面的培训呈阶梯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展开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具体表现为教学形式要求“互动式”、教学过程要求“参与式”、教学环境要求“合作式”,教学实践环境力求与实习基地“合作创新”。
一、教学形式“互动式”
教师应注重多种培养方式的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参与互动相结合;二是听讲座、主题研讨、写反思、参观学校、组织活动、评课程相结合;三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并贯穿始终,通过网上专业学习平台、班级QQ群、省级优质课程网站(外文系英语教学法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建有优质课程网站,亦为课程资源)等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网络平台交流跟踪等办法,跟踪指导实习教师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我系开设的技能课,除了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教师礼仪、书法、板书设计等,还涵盖了简笔画、新课导入、英语表演活动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游戏组织等相关内容。本着激活课堂、人人参与的原则,除了个人微格教学模拟实习外,我系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了教学技能任务,在课堂上展示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采,在参与、思考、体验、合作的过程中发展了教学技能。
与此同时,外文系通过举办说课大赛,开展由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主办的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江西教育学院赛区初赛(优胜者参与全国决赛),积极参与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共青团省委主办的江西省大学生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及从教能力。
二、教学过程“参与式”
江西教育学院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阵地,自1952年成立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一直从事各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其中,外文系教师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承担了全省高中、初中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全省师范学校教师新课程的培训工作,2010~2011年连续承担了“国培计划”和江西省农村中小学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为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家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江西教育学院就成立了高校中唯一面向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机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省内基础教育阶段的众多学校、一线教师建立了广泛联系。根据教师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依托学院研究基础教育、理论指导培训的优势,外文系邀请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校友和特级教师等, 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理想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观摩等形式,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当前教育对教师师德及业务能力的新要求;聘请省教研室或南昌市知名的中小学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高职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外文系资料室还提供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学生参赛获奖的讲课实录及微格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分析和模仿,提升了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加强了学生教育实践类和技能类课程建设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要求“合作式”
作为培养实践的提供者,校方应为准教师们营造与现实相仿的实践氛围或教学环境,创建多方资源,为学生打造立体的实习环境。江西教育学院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与附属学校合作共建等模式,建设了一批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学院的基础教育中心在全省范围内也建立了多个研究实验基地,既重视传授学科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从大一起,师范生每学期都要进行1~2天的教育见习,学院为他们配备“双导师”,让他们了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最新动态。
2010年,外文系承办了“江西省小学英语优质课展评”,展评中涵盖了故事教学、语言教学、句型教学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以歌曲、情境表演、游戏、魔术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不同的主题。此外,我系还组织在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实习或从事英语教育工作起到了铺垫和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英语热,各种中小学英语课外兴趣辅导班应运而生,客观上为高校师范生提供了观摩实践的机会。我系学生经常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等课外时间,与一些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一方面观摩教学,了解最新的教学模式及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把握课堂的能力,实现了“教”“学”双赢,为他们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顶岗置换制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项创新,即师范生到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在岗教师的职责,以全职教师的身份进行实习教学,时间长达三个月,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同时,实习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校本研修,开展研究性教育实践,为日后成为教学第一线的合格教师奠定了基础。
在英语教育高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我系积极寻求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资源, 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夯实学生的从教能力,做到了以下四方面的结合:①注重专家、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演示示范、自我反思、展示交流、现场观摩、经验总结等相结合;②注重听(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讲座)、说(案例讨论)、读(指定教材)、写(教学方案)、看(基地学校)、思(教学反思)、练(微课训练)、赛(赛课赛优)相结合;③注重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结合;④注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也会选择从教,致使教师数量的日益增多与我国教师教学能力弱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保持师范学院教师的教学特色,师范学院必须有的放矢,在实践中检验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效果,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唯有如此,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效,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由此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南星,王春春.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与重点—访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J].大学(学术版),2012,(1).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高职师范生 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多元化 培养模式 运用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走出校门进入教学一线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我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们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强化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长期以来,人们误把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实习等同起来,把教育实习当作培养师范生的最终检验标准,以致传统教育实习成为延续至今的教学实践形式,但师范生仅有的4~5周教学实习却难以起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是贯穿全程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本着强化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出发点,本文基于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英语教育专业的高职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现状,探索出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教学技能,即在学生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确立三个层面的培训,从单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规定学习到自主课外业余实践,从校内模拟实践到校外真实教学环境。这三个层面的培训呈阶梯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展开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具体表现为教学形式要求“互动式”、教学过程要求“参与式”、教学环境要求“合作式”,教学实践环境力求与实习基地“合作创新”。
一、教学形式“互动式”
教师应注重多种培养方式的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参与互动相结合;二是听讲座、主题研讨、写反思、参观学校、组织活动、评课程相结合;三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并贯穿始终,通过网上专业学习平台、班级QQ群、省级优质课程网站(外文系英语教学法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建有优质课程网站,亦为课程资源)等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网络平台交流跟踪等办法,跟踪指导实习教师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我系开设的技能课,除了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教师礼仪、书法、板书设计等,还涵盖了简笔画、新课导入、英语表演活动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游戏组织等相关内容。本着激活课堂、人人参与的原则,除了个人微格教学模拟实习外,我系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了教学技能任务,在课堂上展示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采,在参与、思考、体验、合作的过程中发展了教学技能。
与此同时,外文系通过举办说课大赛,开展由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主办的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江西教育学院赛区初赛(优胜者参与全国决赛),积极参与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共青团省委主办的江西省大学生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及从教能力。
二、教学过程“参与式”
江西教育学院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阵地,自1952年成立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一直从事各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其中,外文系教师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承担了全省高中、初中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全省师范学校教师新课程的培训工作,2010~2011年连续承担了“国培计划”和江西省农村中小学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为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家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江西教育学院就成立了高校中唯一面向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机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省内基础教育阶段的众多学校、一线教师建立了广泛联系。根据教师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依托学院研究基础教育、理论指导培训的优势,外文系邀请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校友和特级教师等, 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理想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观摩等形式,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当前教育对教师师德及业务能力的新要求;聘请省教研室或南昌市知名的中小学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高职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外文系资料室还提供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学生参赛获奖的讲课实录及微格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分析和模仿,提升了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加强了学生教育实践类和技能类课程建设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要求“合作式”
作为培养实践的提供者,校方应为准教师们营造与现实相仿的实践氛围或教学环境,创建多方资源,为学生打造立体的实习环境。江西教育学院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与附属学校合作共建等模式,建设了一批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学院的基础教育中心在全省范围内也建立了多个研究实验基地,既重视传授学科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从大一起,师范生每学期都要进行1~2天的教育见习,学院为他们配备“双导师”,让他们了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最新动态。
2010年,外文系承办了“江西省小学英语优质课展评”,展评中涵盖了故事教学、语言教学、句型教学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以歌曲、情境表演、游戏、魔术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不同的主题。此外,我系还组织在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实习或从事英语教育工作起到了铺垫和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英语热,各种中小学英语课外兴趣辅导班应运而生,客观上为高校师范生提供了观摩实践的机会。我系学生经常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等课外时间,与一些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一方面观摩教学,了解最新的教学模式及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把握课堂的能力,实现了“教”“学”双赢,为他们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顶岗置换制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项创新,即师范生到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在岗教师的职责,以全职教师的身份进行实习教学,时间长达三个月,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同时,实习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校本研修,开展研究性教育实践,为日后成为教学第一线的合格教师奠定了基础。
在英语教育高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我系积极寻求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资源, 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夯实学生的从教能力,做到了以下四方面的结合:①注重专家、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演示示范、自我反思、展示交流、现场观摩、经验总结等相结合;②注重听(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讲座)、说(案例讨论)、读(指定教材)、写(教学方案)、看(基地学校)、思(教学反思)、练(微课训练)、赛(赛课赛优)相结合;③注重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结合;④注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也会选择从教,致使教师数量的日益增多与我国教师教学能力弱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保持师范学院教师的教学特色,师范学院必须有的放矢,在实践中检验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效果,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唯有如此,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效,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由此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南星,王春春.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与重点—访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J].大学(学术版),2012,(1).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