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胥溪流域的面积有189.43平方千米,而河道中主流长度达41.7千米,该流域内有11个行政村,同时还拥有23万亩林地、1.22万亩耕地,人口2.1万。胥溪河流属于是山溪性的河流,在流域中资源丰富,但是在下游地区却很容易出现河道淤积现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为了改善流域内的综合环境,就需要对胥溪流域的工程建设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现状;问题;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胥溪在建德市的北部,流域内有丰富的资源,同时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也较高,但是由于流域内山坡比较陡峭,如暴雨强度大,下游河道就很容易淤积,而原来流域内的工程设施也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因此胥溪流域中溪水御洪的能力较低,从而容易形成旱涝保收不均匀。因此,为了改善胥溪流域的环境,长期以来镇政府与沿溪的各个村庄都很重视对胥溪的治理和保护,使其在农业开发、农田灌溉以及防洪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1. 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胥溪流域中,首先,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河道淤积,这就对正常的抗洪能力造成了影响。而在流域内,也有部分生活污水和垃圾流进了河道中,河道中由于自身数量不够,因而有較弱的水体纳污能力,从而对河道的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在流域中,还有一部分的堰坝和堤坝抗灾的能力比较弱,在沿河岸修筑的长达42千米的防洪堤坝,堤坝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除了有新建设的20千米长的防洪堤坝能够符合10年一遇的防护标准,其他的防洪标准都普遍低于5年,另外,也受地方经济条件限制,在实际中也没有对这些堤坝进行重新建设,这样每年到了汛期,两岸的道路、农田、农房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胥溪现在建设的63座堤坝中,几乎都是建设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而出现了严重的水毁老化现象,这样就不能够保证两岸农田的正常灌溉。第三,在河道内还有高杆作物和杂草的影响,在部分河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垃圾和漂浮物,在实际中也经常由于人为乱填乱挖,严重的污染了河道,使得河道中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2. 改善河道流域的必要性
改善流域环境,建设生态流域,是在现代情况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在现代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渐从数量转移到了质量上,同时在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水利格局建设,就使得这种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建设探索,在胥溪流域内建设起河水清澈、自然野趣、草木葱茏的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追求。另外,建设生态河道,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下对农村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和建设的需要。而生态河水景观的建设,也是一种最自然、最省钱、最直接也最简单的自然生态反映,因而,建设生态河道,也是在当前建设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并建设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农村的体现。最后,在胥溪流域内建设精品景观河道,其实也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思想的转变,而这本身也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生态河道建设时,还要符合相应的防洪除涝,并能够除害兴利。在胥溪流域内建设工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而在建设生态河道时并不用刻意的去追求某一种形式,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排斥硬性的工程建设,而是需要从河道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整治河道的合理措施,并在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情况下,追求河道建设的自然朴素、通畅简洁,并从整体上来改善水质,促进其生态建设。
3. 针对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3.1 建设堰坝、堤坝工程与景观工程
在胥溪流域,可以根据生态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新的堰坝工程,从大畈桥上到白佛寺,在320国道与杭千高速附近,并从大畈桥上依次新建6座堰坝339m,加上原有在流域内的龙庆寺堰、双溪口堰、官堰等堰坝,这样使该区块河道水面面积占河道面积达到100%。。另外,在流域内新建景观堤坝总长1950m,以查岗坞支流为起点,以蒋家畈桥为终点,设计的防洪标准是20年一遇,在结构上也采用的是复式断面与浆砌挡墙的形式,在背水侧要采用1:1.5土坡;根据交通及工程运行管理方面要求,堤顶宽度不小于3m;河道两岸绿化长2130 米,绿化面积9000平方米,主要树种以银杏、香樟、桂花等名贵品种,堤顶安装青石栏杆2000米,敷设青石板4000平方米。
3.2 做好河道的清淤和疏浚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的疏浚河道为6.17千米,一直从牌楼村庄开始到大畈桥结束,在大畈桥到双溪口河道总段是2700米,淤积的体积宽在45米-63米,而淤积的深度在0.3米-2.1米之间。在双溪口到龙庄段长1300米,其中淤积的体积宽在20米与35米之间,而淤积的深度在0.6米与1.2米之间。双溪口至横生更堰河道是1.52千米,其中淤积的体积宽度是20米-25米,而淤积的深度是0.6米-1.2米。这样,为了改善流域内工程建设环境,共计清淤的方量已经达到13.99万立方米,而在清淤时主要采用了就地平摊与外运的方式,先把河道表层的树根和杂草等进行清淤并外运,之后在集中堆放到指定的堆场中,而剩下的方量就可以采取就近平摊的方法来处理。
3.3 进行水毁堤坝、堰坝的修复工程
在修复水毁堤坝时,可以采用砌石挡墙,其中底宽是0.8米-1米,顶部宽是0.6米,而迎水面的边坡比例是1:0.5-1:0.75之间,在底部可以采用浆砌石,而在挡墙的后部可以采用具有较强透水性的砂卵石来进行回填。这样,在实际中就修建起了长达999米的水毁堤坝共21处。进行堤坝的修复工作主要是为了针对水毁部分工程进行加固处理,在堤坝顶部表面采用了C20的砼压顶。
堰坝修复主要是对水毁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对部分表面采用C20砼衬砌,并对下游堰脚及下游防洪堤基础采用C20砼衬砌,防止水流冲刷淘空堤坝基础,共计修建堰坝14处长316.5m。
4.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胥溪流域中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胥溪流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对策,从而改善胥溪流域的河道情况,建立起生态河道,同时也充分发挥起工程的防洪功能,促进胥溪流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闪,黄明斌,张槽.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M].自然资源学报.2012,25(18):69-70.
[2]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等.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10,10(31):95-96.
[3]卢作亮,康福贵.海河流域水利投资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水利经济.2011,24(32):246-247.
[4]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J].中国水土保持,.2011,23(24):183-184.
关键词: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现状;问题;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胥溪在建德市的北部,流域内有丰富的资源,同时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也较高,但是由于流域内山坡比较陡峭,如暴雨强度大,下游河道就很容易淤积,而原来流域内的工程设施也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因此胥溪流域中溪水御洪的能力较低,从而容易形成旱涝保收不均匀。因此,为了改善胥溪流域的环境,长期以来镇政府与沿溪的各个村庄都很重视对胥溪的治理和保护,使其在农业开发、农田灌溉以及防洪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1. 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胥溪流域中,首先,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河道淤积,这就对正常的抗洪能力造成了影响。而在流域内,也有部分生活污水和垃圾流进了河道中,河道中由于自身数量不够,因而有較弱的水体纳污能力,从而对河道的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在流域中,还有一部分的堰坝和堤坝抗灾的能力比较弱,在沿河岸修筑的长达42千米的防洪堤坝,堤坝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除了有新建设的20千米长的防洪堤坝能够符合10年一遇的防护标准,其他的防洪标准都普遍低于5年,另外,也受地方经济条件限制,在实际中也没有对这些堤坝进行重新建设,这样每年到了汛期,两岸的道路、农田、农房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胥溪现在建设的63座堤坝中,几乎都是建设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而出现了严重的水毁老化现象,这样就不能够保证两岸农田的正常灌溉。第三,在河道内还有高杆作物和杂草的影响,在部分河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垃圾和漂浮物,在实际中也经常由于人为乱填乱挖,严重的污染了河道,使得河道中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2. 改善河道流域的必要性
改善流域环境,建设生态流域,是在现代情况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在现代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渐从数量转移到了质量上,同时在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水利格局建设,就使得这种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建设探索,在胥溪流域内建设起河水清澈、自然野趣、草木葱茏的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追求。另外,建设生态河道,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下对农村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和建设的需要。而生态河水景观的建设,也是一种最自然、最省钱、最直接也最简单的自然生态反映,因而,建设生态河道,也是在当前建设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并建设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农村的体现。最后,在胥溪流域内建设精品景观河道,其实也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思想的转变,而这本身也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生态河道建设时,还要符合相应的防洪除涝,并能够除害兴利。在胥溪流域内建设工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而在建设生态河道时并不用刻意的去追求某一种形式,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排斥硬性的工程建设,而是需要从河道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整治河道的合理措施,并在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情况下,追求河道建设的自然朴素、通畅简洁,并从整体上来改善水质,促进其生态建设。
3. 针对胥溪流域工程建设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3.1 建设堰坝、堤坝工程与景观工程
在胥溪流域,可以根据生态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新的堰坝工程,从大畈桥上到白佛寺,在320国道与杭千高速附近,并从大畈桥上依次新建6座堰坝339m,加上原有在流域内的龙庆寺堰、双溪口堰、官堰等堰坝,这样使该区块河道水面面积占河道面积达到100%。。另外,在流域内新建景观堤坝总长1950m,以查岗坞支流为起点,以蒋家畈桥为终点,设计的防洪标准是20年一遇,在结构上也采用的是复式断面与浆砌挡墙的形式,在背水侧要采用1:1.5土坡;根据交通及工程运行管理方面要求,堤顶宽度不小于3m;河道两岸绿化长2130 米,绿化面积9000平方米,主要树种以银杏、香樟、桂花等名贵品种,堤顶安装青石栏杆2000米,敷设青石板4000平方米。
3.2 做好河道的清淤和疏浚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的疏浚河道为6.17千米,一直从牌楼村庄开始到大畈桥结束,在大畈桥到双溪口河道总段是2700米,淤积的体积宽在45米-63米,而淤积的深度在0.3米-2.1米之间。在双溪口到龙庄段长1300米,其中淤积的体积宽在20米与35米之间,而淤积的深度在0.6米与1.2米之间。双溪口至横生更堰河道是1.52千米,其中淤积的体积宽度是20米-25米,而淤积的深度是0.6米-1.2米。这样,为了改善流域内工程建设环境,共计清淤的方量已经达到13.99万立方米,而在清淤时主要采用了就地平摊与外运的方式,先把河道表层的树根和杂草等进行清淤并外运,之后在集中堆放到指定的堆场中,而剩下的方量就可以采取就近平摊的方法来处理。
3.3 进行水毁堤坝、堰坝的修复工程
在修复水毁堤坝时,可以采用砌石挡墙,其中底宽是0.8米-1米,顶部宽是0.6米,而迎水面的边坡比例是1:0.5-1:0.75之间,在底部可以采用浆砌石,而在挡墙的后部可以采用具有较强透水性的砂卵石来进行回填。这样,在实际中就修建起了长达999米的水毁堤坝共21处。进行堤坝的修复工作主要是为了针对水毁部分工程进行加固处理,在堤坝顶部表面采用了C20的砼压顶。
堰坝修复主要是对水毁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对部分表面采用C20砼衬砌,并对下游堰脚及下游防洪堤基础采用C20砼衬砌,防止水流冲刷淘空堤坝基础,共计修建堰坝14处长316.5m。
4.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胥溪流域中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胥溪流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对策,从而改善胥溪流域的河道情况,建立起生态河道,同时也充分发挥起工程的防洪功能,促进胥溪流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闪,黄明斌,张槽.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M].自然资源学报.2012,25(18):69-70.
[2]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等.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10,10(31):95-96.
[3]卢作亮,康福贵.海河流域水利投资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水利经济.2011,24(32):246-247.
[4]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J].中国水土保持,.2011,23(2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