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数据传输通信的现状及 IP 技术对今后数据通信发展的影响。以进一步论述 IP 技术的迅猛发展使 IP 网络极有可能成为各种数据通信的平台,因此应研究IP 网络如何满足各种实时性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以及 I网络对数据通信业务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数据通信;IP 技术;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 C37 文献标识码: A
1 现今数据通信的发展
目前, 在网络技术、 数字化技术和络管理技术的不断冲击下, 调制解调器在该系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数据传输网络化、 数字化. 设备智能化, 管理自动化的趋势已初露端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今通信任务中的数据传输采用点到点数据专用电路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通信源浪费严重;中心计算机每增加一个通信对象就要增加一个接口和一条数据电路。这样给数据传输系统的调试、 维护和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不具备电路的实时监测功能,也不能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当出现故障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为确保通信任务中电路的可靠性,需要在任务前对电路行反复的测试和调整, 任务准备时间长, 操作维护人员多。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只能采用新的数据传输体制和新的数据传输技术, 这决定了今后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数据传输系统应从现在的点到点专用电路方式向分组交换电路方式过渡。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 建立数据电路的自动监测和集中管理系统, 实时在线监测数据电路的性能, 这样当发现故障时, 才能及时定位故障和排除故障。与此相适应, 数据通信设备应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适应电路监测和网络管理的要求。
2 IP技术对今后数据通信发展的影响
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所用的通信业务最终必将在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上进行。这个平台极有可能建立在 IP 技术的基础之上。 下面对IP技术对数据通信发展的影响作一展望。
近年来, 因特网和基于IP的网络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因特网的成功在于采用IP协议。 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和基础, 其关键是为互联的异种物理网络提供了统一的IP地址, 从而屏蔽了下层物理网络地址的差异性, 统一了异种网地址, 保证了异种网互通。
在公用网上, 数据业务量的增长速度比话音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快10倍。根据预测, 近几年内, 公用网络上的数据业务量将占80%。 在这种情况下, 用电话网络来直接承载数据越来越不合理。
未来占主导地位的通信网应该是数据网络,用数据网络承载话音、 数据、 图像等各种业务。IP 等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给现代通信网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说 ATM 的出现使人们对数据、 话音和图像综合的网络平台充满了希望,那么IP技术的出现使人对未来信息网络结构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信息技术、IP 网络的应用已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1998 年 9 月,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顾问委员会的意见,对通信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重大战略转移, 将第13研究组 (网络总体组) 作为IP相关标准的主导研究组,全面开展 IP 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 IP网络与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应用/业务的互操作。IP 网络与通信网络交互的目的是增强通信网对因特网的接人能力和通信业务的互操作能力, 提供实时的因特网或其他 IP 多媒体业务,同时使这些业务具有当今遍布全球的电话网络的一些主要特性, 如速度、 容量、 易用性、 可性和完整性等。IP 与电信网络交互的最终形式是形成一个集成网络。
未来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已无可争议,但对现有的通信网如何演进到未来的信息网络,却有众多不同的学术观点。不管怎样, IP 网络最终离不开现有通信网络环境。IP 协议是第三层协议, 这使网络能够通过综合的第三层网络协议, 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而与各自的物理接口无关。这就需要建立以通信网和基于 IP 的网络的混合技术为特征的体系结构。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 该体系结构可能有以下几种。
(1)基于 IP 网络的叠加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端到端传送 IP 协议。IP 协议叠加在下层任何通信网协议上, 如X. 25、 帧中继、 ATM、 ISDN 等。对于基于 IP 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网协议。使用下层通信承载网有两种不同的方案; 即透明使用电信承载网和利用电话网j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作为接人。
(2) 电话业务的互通体系结构。在该体系结构下, 互通在业务一级实现, 通过互通单元提供一种端到端的话音业务。 IP协议在互通单元处终止。
(3) 并存体系结构。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基于 IP 的网络和电信网络以互为补充、 协同工作的方式共存。将 IP 的应用扩展到通信网络环境中, IP 的作用将会有所不同。 目前, IP 应用仅限于传递信息, 将来IP应提供综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所以未来基于IP的网络可能有基于IP的多媒体网络、 综合的控制网络和综合的管理网络等 3 种应用。从目前和近期的应用来看, IP 的主要应用需求是话音、 基于 IP 的应用和非基于 IP 的应用。基于 IP 的应用, 具有很强的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机理, 并逐渐被通信公用网所采用。但是基于 IP 的网络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限制。用 IP 技术完成现有通信网的任务, 无论在业务性能, 还是网络的可扩展性、 网络管理、 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很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例如,IP 网能够较好地支持各种非实时业务, 但由于过去没有考虑 IP 业务的性能参数如分组的时延、 分组错误率、 分组丢失率、 虚假分组率、 吞吐量等,使得 IP 对实时性业务的支持能力还不够。IP 与其他技术的互通及相互关系的标准化工作距其成熟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3结束语
IP 技术的迅猛发展使 IP 网络极有可能成为各种数据通信的平台, 因此应研究 IP 网络如何满足各种实时性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以及 IP 网络对数据通信业务性能的影响。 在数据通信系统领域, 也应不断加強研究和应用IP 技术。
关键词: 数据通信;IP 技术;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 C37 文献标识码: A
1 现今数据通信的发展
目前, 在网络技术、 数字化技术和络管理技术的不断冲击下, 调制解调器在该系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数据传输网络化、 数字化. 设备智能化, 管理自动化的趋势已初露端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今通信任务中的数据传输采用点到点数据专用电路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通信源浪费严重;中心计算机每增加一个通信对象就要增加一个接口和一条数据电路。这样给数据传输系统的调试、 维护和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不具备电路的实时监测功能,也不能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当出现故障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为确保通信任务中电路的可靠性,需要在任务前对电路行反复的测试和调整, 任务准备时间长, 操作维护人员多。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只能采用新的数据传输体制和新的数据传输技术, 这决定了今后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数据传输系统应从现在的点到点专用电路方式向分组交换电路方式过渡。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 建立数据电路的自动监测和集中管理系统, 实时在线监测数据电路的性能, 这样当发现故障时, 才能及时定位故障和排除故障。与此相适应, 数据通信设备应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适应电路监测和网络管理的要求。
2 IP技术对今后数据通信发展的影响
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所用的通信业务最终必将在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上进行。这个平台极有可能建立在 IP 技术的基础之上。 下面对IP技术对数据通信发展的影响作一展望。
近年来, 因特网和基于IP的网络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因特网的成功在于采用IP协议。 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和基础, 其关键是为互联的异种物理网络提供了统一的IP地址, 从而屏蔽了下层物理网络地址的差异性, 统一了异种网地址, 保证了异种网互通。
在公用网上, 数据业务量的增长速度比话音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快10倍。根据预测, 近几年内, 公用网络上的数据业务量将占80%。 在这种情况下, 用电话网络来直接承载数据越来越不合理。
未来占主导地位的通信网应该是数据网络,用数据网络承载话音、 数据、 图像等各种业务。IP 等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给现代通信网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说 ATM 的出现使人们对数据、 话音和图像综合的网络平台充满了希望,那么IP技术的出现使人对未来信息网络结构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信息技术、IP 网络的应用已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1998 年 9 月,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顾问委员会的意见,对通信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重大战略转移, 将第13研究组 (网络总体组) 作为IP相关标准的主导研究组,全面开展 IP 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 IP网络与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应用/业务的互操作。IP 网络与通信网络交互的目的是增强通信网对因特网的接人能力和通信业务的互操作能力, 提供实时的因特网或其他 IP 多媒体业务,同时使这些业务具有当今遍布全球的电话网络的一些主要特性, 如速度、 容量、 易用性、 可性和完整性等。IP 与电信网络交互的最终形式是形成一个集成网络。
未来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已无可争议,但对现有的通信网如何演进到未来的信息网络,却有众多不同的学术观点。不管怎样, IP 网络最终离不开现有通信网络环境。IP 协议是第三层协议, 这使网络能够通过综合的第三层网络协议, 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而与各自的物理接口无关。这就需要建立以通信网和基于 IP 的网络的混合技术为特征的体系结构。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 该体系结构可能有以下几种。
(1)基于 IP 网络的叠加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端到端传送 IP 协议。IP 协议叠加在下层任何通信网协议上, 如X. 25、 帧中继、 ATM、 ISDN 等。对于基于 IP 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网协议。使用下层通信承载网有两种不同的方案; 即透明使用电信承载网和利用电话网j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作为接人。
(2) 电话业务的互通体系结构。在该体系结构下, 互通在业务一级实现, 通过互通单元提供一种端到端的话音业务。 IP协议在互通单元处终止。
(3) 并存体系结构。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基于 IP 的网络和电信网络以互为补充、 协同工作的方式共存。将 IP 的应用扩展到通信网络环境中, IP 的作用将会有所不同。 目前, IP 应用仅限于传递信息, 将来IP应提供综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所以未来基于IP的网络可能有基于IP的多媒体网络、 综合的控制网络和综合的管理网络等 3 种应用。从目前和近期的应用来看, IP 的主要应用需求是话音、 基于 IP 的应用和非基于 IP 的应用。基于 IP 的应用, 具有很强的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机理, 并逐渐被通信公用网所采用。但是基于 IP 的网络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限制。用 IP 技术完成现有通信网的任务, 无论在业务性能, 还是网络的可扩展性、 网络管理、 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很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例如,IP 网能够较好地支持各种非实时业务, 但由于过去没有考虑 IP 业务的性能参数如分组的时延、 分组错误率、 分组丢失率、 虚假分组率、 吞吐量等,使得 IP 对实时性业务的支持能力还不够。IP 与其他技术的互通及相互关系的标准化工作距其成熟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3结束语
IP 技术的迅猛发展使 IP 网络极有可能成为各种数据通信的平台, 因此应研究 IP 网络如何满足各种实时性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以及 IP 网络对数据通信业务性能的影响。 在数据通信系统领域, 也应不断加強研究和应用IP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