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是6岁的儿子第一次直面死亡,虽然这次事件的主角只是一条小金鱼,可儿子看到的同样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从他眼前消失。
那天晚饭后,我起身去倒水,发现养小金鱼的玻璃碗里竟是空的,再一搜寻,鱼竟然在地上,已经没有了气息。我惊叫一声,儿子马上跑过来。他一眼看到小金鱼的尸体就哭了。儿子并不多愁善感,但我非常理解他对这条小金鱼的感情。这条名叫“尼莫”的小金鱼曾经被我们称为“鱼坚强”,是去年国庆节时买回来的。当时,儿子一下子买回来5条,结果没几天就死去了4条,只剩下这条小鱼坚强地活了下来。所以,儿子特别关注它,每天都会跟它说上几句话,“你好好吃饭才可以长大噢”等等。可是,这条小鱼竟然死去了,儿子怎么能不伤心呢?
当时,我就拿张纸巾把小金鱼裹了起来,对儿子说:“咱们去把小鱼埋了。”我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事,结果儿子却放声大哭,坚决不答应埋小鱼。我就耐心地问他想怎么处理。他马上跑进房里,找出一只漂亮的纸盒,说要把小鱼放在这个盒子里保存起来。我被孩子的一颗赤子之心感动,同时也在思忖:怎么让孩子坦然地面对死亡?
我一边抱着他安慰他,一边用缓慢的语速、他能够听懂的语言对他说:“小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大自然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死了也喜欢呆在大自然里。如果埋在长花的、长树的、长草的土里,它就可以成为花的养料、树的养料、草的养料,花、树、草都会感谢它。如果放在家里,任由它腐烂、变质、变臭,最后扔进垃圾场,它就是废物,一点用也没有,也没有植物会感谢它。所以我们要帮它埋进土里,它一定会高兴我们这样做的。这就是入土为安。”
儿子在我懷里抽泣着,我感觉他听得很认真。过了一阵子,他抬起头来说:“我同意把它埋进土里,但要先给它拍个照。”我立即答应:“行。”
我拿来相机,细细摊开纸巾,小心地把小鱼放在上面,然后给它拍了好几张照片。最后把小鱼包起来,埋进了花盆里。
埋完小鱼后,儿子说:“妈妈,我要写日记。”儿子从上幼儿园大班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但平常都会需要我提醒一下,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写日记。他未必意识到,这恰好是一种疏导、释放自己情绪的良好方式呢。他于无意中学会了利用这种方式,我感到很高兴。
2
死亡,看上去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离我们很近。有时候,学会如何面对死,正是学会如何面对生。
写日记时,我帮他起的标题是“尼莫小鱼死了”。儿子说他不喜欢这个标题,改为“尼莫小鱼埋在了土里”。我觉得改得真好,孩子比大人善良。
日记写好后,儿子又让我把照片贴在文档的后面,这样可算是一篇文图并茂的纪念文章了。儿子上上下下翻阅着日记,看上去很安心了。我亲了亲他的小脸蛋说:“看,我们的日记写了,照片也拍了,小鱼的身体也埋进了花的土里,它的小灵魂可以安宁了。”
儿子庄重地点了点头。
巧的是,这晚临睡前,我们的睡前故事《窗边的小豆豆》里正好读到《一生的心愿》这一篇。小豆豆养了两只小鸡,没几天就死了。于是我们读到了以下的文字:爸爸妈妈说得是对的,小鸡死了。小豆豆呜呜地哭了起来,一个人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两只小鸡都埋了,还供上一枝小花。没有了小鸡的盒子,看上去空荡荡的。盒子里还落了几根小小的黄色羽毛,小豆豆看到这些小小的羽毛,想起了庙会那天看着自己“唧唧”地欢叫着的小鸡的样子,不由得咬紧了牙齿,哭了出来。
一生的心愿,就这么早地夭折了……这是小豆豆的人生中,第一次品尝到“别离”的滋味。
当我读到这段时,儿子脸上又显出一丝忧伤,但不像刚才那么悲伤了。这种忧伤里,有一种释然,还有一种与小豆豆心有灵犀的感觉。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这是6岁的儿子第一次直面死亡,虽然这次事件的主角只是一条小金鱼,可儿子看到的同样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从他眼前消失。
那天晚饭后,我起身去倒水,发现养小金鱼的玻璃碗里竟是空的,再一搜寻,鱼竟然在地上,已经没有了气息。我惊叫一声,儿子马上跑过来。他一眼看到小金鱼的尸体就哭了。儿子并不多愁善感,但我非常理解他对这条小金鱼的感情。这条名叫“尼莫”的小金鱼曾经被我们称为“鱼坚强”,是去年国庆节时买回来的。当时,儿子一下子买回来5条,结果没几天就死去了4条,只剩下这条小鱼坚强地活了下来。所以,儿子特别关注它,每天都会跟它说上几句话,“你好好吃饭才可以长大噢”等等。可是,这条小鱼竟然死去了,儿子怎么能不伤心呢?
当时,我就拿张纸巾把小金鱼裹了起来,对儿子说:“咱们去把小鱼埋了。”我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事,结果儿子却放声大哭,坚决不答应埋小鱼。我就耐心地问他想怎么处理。他马上跑进房里,找出一只漂亮的纸盒,说要把小鱼放在这个盒子里保存起来。我被孩子的一颗赤子之心感动,同时也在思忖:怎么让孩子坦然地面对死亡?
我一边抱着他安慰他,一边用缓慢的语速、他能够听懂的语言对他说:“小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大自然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死了也喜欢呆在大自然里。如果埋在长花的、长树的、长草的土里,它就可以成为花的养料、树的养料、草的养料,花、树、草都会感谢它。如果放在家里,任由它腐烂、变质、变臭,最后扔进垃圾场,它就是废物,一点用也没有,也没有植物会感谢它。所以我们要帮它埋进土里,它一定会高兴我们这样做的。这就是入土为安。”
儿子在我懷里抽泣着,我感觉他听得很认真。过了一阵子,他抬起头来说:“我同意把它埋进土里,但要先给它拍个照。”我立即答应:“行。”
我拿来相机,细细摊开纸巾,小心地把小鱼放在上面,然后给它拍了好几张照片。最后把小鱼包起来,埋进了花盆里。
埋完小鱼后,儿子说:“妈妈,我要写日记。”儿子从上幼儿园大班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但平常都会需要我提醒一下,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写日记。他未必意识到,这恰好是一种疏导、释放自己情绪的良好方式呢。他于无意中学会了利用这种方式,我感到很高兴。
2
死亡,看上去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离我们很近。有时候,学会如何面对死,正是学会如何面对生。
写日记时,我帮他起的标题是“尼莫小鱼死了”。儿子说他不喜欢这个标题,改为“尼莫小鱼埋在了土里”。我觉得改得真好,孩子比大人善良。
日记写好后,儿子又让我把照片贴在文档的后面,这样可算是一篇文图并茂的纪念文章了。儿子上上下下翻阅着日记,看上去很安心了。我亲了亲他的小脸蛋说:“看,我们的日记写了,照片也拍了,小鱼的身体也埋进了花的土里,它的小灵魂可以安宁了。”
儿子庄重地点了点头。
巧的是,这晚临睡前,我们的睡前故事《窗边的小豆豆》里正好读到《一生的心愿》这一篇。小豆豆养了两只小鸡,没几天就死了。于是我们读到了以下的文字:爸爸妈妈说得是对的,小鸡死了。小豆豆呜呜地哭了起来,一个人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两只小鸡都埋了,还供上一枝小花。没有了小鸡的盒子,看上去空荡荡的。盒子里还落了几根小小的黄色羽毛,小豆豆看到这些小小的羽毛,想起了庙会那天看着自己“唧唧”地欢叫着的小鸡的样子,不由得咬紧了牙齿,哭了出来。
一生的心愿,就这么早地夭折了……这是小豆豆的人生中,第一次品尝到“别离”的滋味。
当我读到这段时,儿子脸上又显出一丝忧伤,但不像刚才那么悲伤了。这种忧伤里,有一种释然,还有一种与小豆豆心有灵犀的感觉。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