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endothelioma,IHHE)在成人甚为罕见.国外一组91例报道中仅有1例年满18岁[1],2001年国外文献报道1例56岁女性病人经手术切除证实为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2].除此之外国内外再未见成人病例报道.我院2009年4月收治1例43岁的肝占位性病变女性病人,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IHHE,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机 构】
:
200438,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438,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438,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438,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endothelioma,IHHE)在成人甚为罕见.国外一组91例报道中仅有1例年满18岁[1],2001年国外文献报道1例56岁女性病人经手术切除证实为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2].除此之外国内外再未见成人病例报道.我院2009年4月收治1例43岁的肝占位性病变女性病人,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IHHE,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病人,男,50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2d。病人于2d前体检查腹部B超时发现腹腔内有一包块,无恶心、呕吐,未见外伤。拟“左上腹包块性质待定”收住入院。病程中病人无畏寒、发热,无纳差。约一年前始在进食后左上腹不适,隐痛,无明显腹胀、腹痛,无腰背部放射性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既往史:健康,否认有肝炎病史,
胆囊扭转指由于胆囊系膜过长,胆囊沿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轴线发生扭转而引起的严重外科急腹症.其临床少见,好发于60~80岁老年女性.欧美文献报告仅400例之多.胆囊扭转的病因不明,但胆囊系膜过长为扭转所必备.胆囊扭转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右上腹痛常见.虽然现代影像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但胆囊扭转仍无有效特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亦无特异性,常见白细胞数目增高,但肝功能正常.胆囊扭转导致胆囊的血运受阻
临床资料:病人,女,24岁,妊娠23周,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神清,腹部膨隆,未扪及明显包块,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2~3次/min.B超示:(1)胆总管囊状扩张(5 cm×3 cm)伴小结石(最大直径0.35 cm),胆总管胆汁淤积;(2)左右肝管扩张;(3)胆囊壁粗糙.入院诊断:(1)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急性胆
虽然仍被认为足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经典标志物,在肝癌诊治有了长足进展的今天,甲胎蛋白(AFP)也不再是单纯的诊断指标.更不是惟一指标,它在肝癌的癌变机制、分子和基因诊断、肝癌的生物导向治疗、以及与多种方法的结合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现就AFP用于肝癌诊治研究中的近年进展综述如下。
术后出血是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该文对130例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出血情况、术前及术后凝血相分析,并与同期无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进行比较,以探讨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常规肝癌切除多需阻断肝门血流,从而使手术风险、并发症及病死率增加[1].近年推出的超声乳化吸引刀(cavitational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切肝法不需阻断肝门血流,创伤小,精确度高,受到了外科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资料,对分别用常规钳夹法、CUSA切肝法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
控制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除选择合适的切肝器械外,肝门血流阻断技术也是重要的方面,尤其是进行肝段、叶及以上范围切除时.该院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间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化疗等综合性治疗为提高晚期胆囊癌病人总体生存状况的主要手段,选择胆囊癌敏感的化疗方案则为研究的重点.2010年至2011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为首的全国31个临床中心将入组260例晚期胆囊癌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的方式对晚期胆囊癌化疗新方案(Cisplatin+epirubicin+5-FU+LV联合SST)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目前此研究已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注
近年来腹部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腹部疾患,包括肿瘤在内,其诊断、治疗的水平随着基础医学的进展,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却不尽人意,仍然是腹部外科中最难获得早期诊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85%的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仅20%左右可行手术治疗.虽然经过几代胰腺外科人的努力,但是其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0%~5%,被称为"二十一世纪医学的
肝外胆管的先天性解剖变异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1],其中胆囊管的解剖变异较大,如胆囊管缺如、胆囊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双胆囊管、胆囊后胆囊管等均为较罕见的解剖变异[2],而以双胆囊管更较罕见,尸检中发现这类变异仅占2.61%[3].在胆囊切除术中如对胆囊管解剖变异判断错误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胆管损伤,应当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