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代沟,就是两代人由于各自出生时代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历和学习工作条件不同,而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它很稳固,难于在短时期内或平静的环境中发生变化。“代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所以,我们既不能无视它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也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可怕。而应该正视它、认识它、减少它的一些负效应,以达到彼此理解、和睦生活的目的。
有位初中女学生前来心理咨询所诉说烦恼。她说:“过去和父母之间关系比较融洽。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父母的态度改变了,从父母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也好像一天比一天看不惯我似的。家里不仅失去了往日的笑声,甚至见了父母的面也好像没什么话可说。过去父母唠叨时,我还顶撞几句。现在他们教训我时,我不再反驳,而是以沉默表示反抗。为避免与父母相处时间过多,我常以学校功课重、作业多为借口,尽可能呆在学校、同学家里,或在外面玩。不久前,我发现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时,我气极了,摔打东西以示抗议,并有好长时间都不跟父母说话。可父母却再三说,这是为了我好,为更好地了解、帮助、关心我。尽管他们说得蛮有道理,但我就恨他们不尊重我的人格,做我所不愿意的一些事。后来仔细想想,父母生我养我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精力,没有父母的多方关照和抚育,哪有今天的我呢?想到这些又觉得自己错了,对不起父母。但我又不知以后怎样才能和父母相处好,为此感到十分迷惘和苦恼。”
另有位家长说,由于孩子未能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而是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愿望去学习,孩子感到苦恼和压抑,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下游,逐渐产生了厌学、弃学情绪,每天早晨醒来,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反常心态感到十分焦虑。他们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和孩子一道来到心理咨询所。
可见,家长和孩子之间不能得到相互理解,不仅会影响双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咨询与疏导,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要避免“代沟”带来的种种负效应,应当做到:
1.正视现实,承认“代沟”现象的客观性。“代沟”是个体在生活道路上形成的心理特性间的差异性。它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们只能在承认它存在的基础上,去认识它、掌握它,以扬长避短,相互理解与帮助。
2.采用多渠道方式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误会或冲突,往往是缺乏沟通,相互不了解造成的。如果经常沟通信息,自然可以做到相互理解。
3.家长对孩子要尊重,要有民主作风。人的人格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才有可能与孩子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孩子才肯向家长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达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目的。
4.孩子不是成年人,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标准和行为方式。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否则,就会把成年人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代沟”加深,矛盾激化。
5.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做到求大同存小异,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如果孩子的一切都要家长作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心就难于得到发展,依赖和被动性就会转化为消极人格。一旦孩子觉醒后,反抗性会愈加强烈,“代沟”将难于填平,家长会感到后悔并更痛苦。
6.孩子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可塑性很大,对孩子要充满信心和希望,激励他不断前进。那些贬低、辱骂孩子、对孩子失去信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应认识到,求上进、爱面子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家长切不可跟孩子“算老帐”、“算总帐”。只有采取向前看,“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才有可能使孩子与家长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孩子才有可能更好地接受家长的诱导和影响,更快地健康成长。否则,会使孩子丧失前进的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感,甚至会出现“破罐破摔”的不良行为。
理解是消除“代沟”的重要手段,也是处理好同学、家庭和夫妻关系等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良方。(本栏目责任编辑:王俊聪)
有位初中女学生前来心理咨询所诉说烦恼。她说:“过去和父母之间关系比较融洽。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父母的态度改变了,从父母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也好像一天比一天看不惯我似的。家里不仅失去了往日的笑声,甚至见了父母的面也好像没什么话可说。过去父母唠叨时,我还顶撞几句。现在他们教训我时,我不再反驳,而是以沉默表示反抗。为避免与父母相处时间过多,我常以学校功课重、作业多为借口,尽可能呆在学校、同学家里,或在外面玩。不久前,我发现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时,我气极了,摔打东西以示抗议,并有好长时间都不跟父母说话。可父母却再三说,这是为了我好,为更好地了解、帮助、关心我。尽管他们说得蛮有道理,但我就恨他们不尊重我的人格,做我所不愿意的一些事。后来仔细想想,父母生我养我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精力,没有父母的多方关照和抚育,哪有今天的我呢?想到这些又觉得自己错了,对不起父母。但我又不知以后怎样才能和父母相处好,为此感到十分迷惘和苦恼。”
另有位家长说,由于孩子未能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而是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愿望去学习,孩子感到苦恼和压抑,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下游,逐渐产生了厌学、弃学情绪,每天早晨醒来,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反常心态感到十分焦虑。他们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和孩子一道来到心理咨询所。
可见,家长和孩子之间不能得到相互理解,不仅会影响双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咨询与疏导,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要避免“代沟”带来的种种负效应,应当做到:
1.正视现实,承认“代沟”现象的客观性。“代沟”是个体在生活道路上形成的心理特性间的差异性。它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们只能在承认它存在的基础上,去认识它、掌握它,以扬长避短,相互理解与帮助。
2.采用多渠道方式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误会或冲突,往往是缺乏沟通,相互不了解造成的。如果经常沟通信息,自然可以做到相互理解。
3.家长对孩子要尊重,要有民主作风。人的人格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才有可能与孩子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孩子才肯向家长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达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目的。
4.孩子不是成年人,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标准和行为方式。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否则,就会把成年人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代沟”加深,矛盾激化。
5.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做到求大同存小异,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如果孩子的一切都要家长作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心就难于得到发展,依赖和被动性就会转化为消极人格。一旦孩子觉醒后,反抗性会愈加强烈,“代沟”将难于填平,家长会感到后悔并更痛苦。
6.孩子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可塑性很大,对孩子要充满信心和希望,激励他不断前进。那些贬低、辱骂孩子、对孩子失去信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应认识到,求上进、爱面子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家长切不可跟孩子“算老帐”、“算总帐”。只有采取向前看,“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才有可能使孩子与家长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孩子才有可能更好地接受家长的诱导和影响,更快地健康成长。否则,会使孩子丧失前进的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感,甚至会出现“破罐破摔”的不良行为。
理解是消除“代沟”的重要手段,也是处理好同学、家庭和夫妻关系等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良方。(本栏目责任编辑:王俊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