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新课标指出: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提出将“数学课程——课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整合发展。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将每一个课堂环节细化设置、目标定位。在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中尊重学生已有认知与经验储备,以兴趣为导向,以需求为指针,以反思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
一、精细的处理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教材中这个内容包含在一个例题当中,把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都放在一起,等于是将三条规律放在一节课上教学,我在第一个班级试教的时候就出现了课堂时间不够,三条规律学生似乎都知道,但不会应用,没有理解,学生学的糊里糊涂,教学既没有使学生掌握重点,又没有突破难点,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也能够让整堂课精细、扎实、高效。既然三个规律在一堂课中教学完显得仓促,那么是否可以分为两堂课呢,将商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分为两节课来教,同时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还可以加入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时候竖式的简化,这样就能够使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足够完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足够清楚明白。
二、创设多姿多彩的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我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先是故事引入:花果山上猴王正在给小猴子组长发桃子。猴王说:“给你1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就说:“那好吧,给你1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1400个桃,平均分给2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得意洋洋的说:“这下每只小猴子就能多吃一些了”。“同学们为什么都笑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板书出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创设猜想、探究的学习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过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等,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终自己得出了规律。由此想到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四、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例如:我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悟出“176+96=176+100-4=272、966-194
=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
五、精心设计作业,打造高效课堂
开放是创造的条件,开放练习的核心就是开放思维。在课堂练习中,开放习题,可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1)实行弹性作业。让那些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免做作业,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自己还不会的知识;而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2)灵活引进一些探究性作业。练习中的探究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掉!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探究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态度谨慎一点,教材处理精细一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手段新颖、科学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
一、精细的处理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教材中这个内容包含在一个例题当中,把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都放在一起,等于是将三条规律放在一节课上教学,我在第一个班级试教的时候就出现了课堂时间不够,三条规律学生似乎都知道,但不会应用,没有理解,学生学的糊里糊涂,教学既没有使学生掌握重点,又没有突破难点,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也能够让整堂课精细、扎实、高效。既然三个规律在一堂课中教学完显得仓促,那么是否可以分为两堂课呢,将商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分为两节课来教,同时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还可以加入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时候竖式的简化,这样就能够使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足够完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足够清楚明白。
二、创设多姿多彩的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我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先是故事引入:花果山上猴王正在给小猴子组长发桃子。猴王说:“给你1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就说:“那好吧,给你1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1400个桃,平均分给2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得意洋洋的说:“这下每只小猴子就能多吃一些了”。“同学们为什么都笑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板书出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创设猜想、探究的学习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过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等,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终自己得出了规律。由此想到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四、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例如:我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悟出“176+96=176+100-4=272、966-194
=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
五、精心设计作业,打造高效课堂
开放是创造的条件,开放练习的核心就是开放思维。在课堂练习中,开放习题,可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1)实行弹性作业。让那些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免做作业,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自己还不会的知识;而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2)灵活引进一些探究性作业。练习中的探究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掉!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探究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态度谨慎一点,教材处理精细一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手段新颖、科学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