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在数学学科中,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数字、符号等抽象性的元素体现出来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对其开展深度的阅读实践训练,提升数学阅读素养,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阅读;实践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只有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素养,才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和领悟,这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一)教师认为数学閱读不重要
部分教师受到固有经验的影响,认为数学学科不需要阅读,只需要会做数学题目即可,认为只有文科学科才需要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很多小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数学阅读的实践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往往只注重学生解题是否正确,却很少关注其有没有掌握数学语言理解技能,也不注重其数学素养和思维的培养,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和解答数学题目时,不能真正领会数学题目的含义,抓不住题目关键,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转化。
(二)学生欠缺数学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训练,导致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不深入,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理解错误等现象,最终导致解答出现失误。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正确的提取,只会使用数学运算公式进行套用等,缺乏独立思考和运算的能力和意识。
(三)学生缺乏数学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和数学解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在日常学习中不会自觉地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后,也不会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阅读,而是直接做数学练习题。在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题目时,很少有学生会进行多次阅读,往往只阅读一遍题目,不理解就放弃了。在阅读数学题目时,也很少有学生会边读边画出核心词句。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题目解答的正确率,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解题效率
数学阅读是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题目中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领会该题目的考察意图,并利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解答。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素养,形成全面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学生快速抓住题目中的核心元素,并和自身的知识系统有效融合,从而快速完成答题。
(二)优化认知能力
学生只有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出有用的数学知识信息,并对其优化整合实现知识的内在转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题目的含义和考察目的,从而进行正确的解答。由此可见,数学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实现相互融合的过程。利用旧知识帮助新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解答,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整体数学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比较难的数学题目,各种数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错综复杂,在一个数学题目中可能还会出现很多和考察目的无关的信息,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干扰等。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反复阅读,并整合自己已经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题目的相关元素进行有序阅读、深入理解,然后梳理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其数学探究意识的提升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加强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探究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题目进行正确阅读和理解,并在阅读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减少出错率。学生在看到数学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略读,明确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和考察范围,从而确定大致的解题方向,对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提取。然后认真详细地阅读题目,并严格按照一定的阅读顺序,从题目开头直到题目结尾,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和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用笔把它们圈画出来,提炼出题目中的核心元素,弄明白题目考察的意图、给出的条件、需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数据确定解答的流程。例如,在解答以下题目时,186÷(26+12×3),要先对题目进行认真阅读,明确其包含的元素,并对其考察意图进行确定。这道题目读作“186除以26加12乘3的和”,主要考察了带括号的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明确这一要求后,学生可以结合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先对括号内的内容进行运算。括号内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按照先算乘法的规律,可以得出12×3=36,然后再相加,即26+36=62。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除法运算,即186÷62=3。
(二)利用图文优化阅读
数字、符号、图形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这些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转化,使其以更加形象化和具象化的形式进行体现。这样不仅能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对数学题目的深化理解。例如,在解答以下数学题目时,“从大连到威海的水路路程是400km,如果两条货船分别从大连和威海的港口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从大连出发的货船速度是每小时30km,从威海出发的货船速度是每小时20km。那么两条船出发多久可以相遇?”这个问题主要考察的是相遇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对题目的相关元素进行很好的转化,就很难对两条船时速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解,也不能对题目考察的实质,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相关知识进行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利用图形的方式对货船的运行轨迹进行直观化体现,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线段图理解各个文字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减少数学阅读难度,并快速地解答题目。 (三)拓展阅读内容范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阅读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范围,拓宽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養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筛选数学阅读材料时,教师既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和数学图形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强化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原始社会中陶器上的几何形状的分析和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有加强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并掌握生活技能。
(四)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能够促进其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数学知识,并能够激发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通过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有趣的生活情节:“学校小卖部在某一天被盗,警察叔叔在勘察现场的时候,利用地上的脚印很快判断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信息,同学们想知道警察叔叔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吗?”通过这个有趣的情节设定,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起来,从而增加了其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是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有利于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转化,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的提升和优化。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合理运用图文结合的模式,实现数学元素的转化,降低阅读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坚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让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韩荣.培养数学阅读方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0(23):16-17+33.
[2]华灿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探究[J].求知导刊,2020(24):59-60.
[3]纪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0(09):143.
[4]吴云敏.开发跨学科数学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19-20.
[5]许小燕.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听说读写看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8):30-31.
[6]张昆.激发数学阅读兴趣的实践途径[J].中学教研(数学),2018(08):27-30.
[7]符蓉.核心素养理念下利用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90.
[8]王悦.基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9):21.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阅读;实践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只有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素养,才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和领悟,这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一)教师认为数学閱读不重要
部分教师受到固有经验的影响,认为数学学科不需要阅读,只需要会做数学题目即可,认为只有文科学科才需要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很多小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数学阅读的实践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往往只注重学生解题是否正确,却很少关注其有没有掌握数学语言理解技能,也不注重其数学素养和思维的培养,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和解答数学题目时,不能真正领会数学题目的含义,抓不住题目关键,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转化。
(二)学生欠缺数学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训练,导致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不深入,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理解错误等现象,最终导致解答出现失误。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正确的提取,只会使用数学运算公式进行套用等,缺乏独立思考和运算的能力和意识。
(三)学生缺乏数学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和数学解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在日常学习中不会自觉地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后,也不会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阅读,而是直接做数学练习题。在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题目时,很少有学生会进行多次阅读,往往只阅读一遍题目,不理解就放弃了。在阅读数学题目时,也很少有学生会边读边画出核心词句。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题目解答的正确率,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解题效率
数学阅读是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题目中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领会该题目的考察意图,并利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解答。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素养,形成全面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学生快速抓住题目中的核心元素,并和自身的知识系统有效融合,从而快速完成答题。
(二)优化认知能力
学生只有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出有用的数学知识信息,并对其优化整合实现知识的内在转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题目的含义和考察目的,从而进行正确的解答。由此可见,数学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实现相互融合的过程。利用旧知识帮助新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解答,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整体数学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比较难的数学题目,各种数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错综复杂,在一个数学题目中可能还会出现很多和考察目的无关的信息,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干扰等。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反复阅读,并整合自己已经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题目的相关元素进行有序阅读、深入理解,然后梳理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其数学探究意识的提升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加强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探究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题目进行正确阅读和理解,并在阅读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减少出错率。学生在看到数学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略读,明确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和考察范围,从而确定大致的解题方向,对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提取。然后认真详细地阅读题目,并严格按照一定的阅读顺序,从题目开头直到题目结尾,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和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用笔把它们圈画出来,提炼出题目中的核心元素,弄明白题目考察的意图、给出的条件、需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数据确定解答的流程。例如,在解答以下题目时,186÷(26+12×3),要先对题目进行认真阅读,明确其包含的元素,并对其考察意图进行确定。这道题目读作“186除以26加12乘3的和”,主要考察了带括号的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明确这一要求后,学生可以结合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先对括号内的内容进行运算。括号内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按照先算乘法的规律,可以得出12×3=36,然后再相加,即26+36=62。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除法运算,即186÷62=3。
(二)利用图文优化阅读
数字、符号、图形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这些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转化,使其以更加形象化和具象化的形式进行体现。这样不仅能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对数学题目的深化理解。例如,在解答以下数学题目时,“从大连到威海的水路路程是400km,如果两条货船分别从大连和威海的港口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从大连出发的货船速度是每小时30km,从威海出发的货船速度是每小时20km。那么两条船出发多久可以相遇?”这个问题主要考察的是相遇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对题目的相关元素进行很好的转化,就很难对两条船时速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解,也不能对题目考察的实质,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相关知识进行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利用图形的方式对货船的运行轨迹进行直观化体现,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线段图理解各个文字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减少数学阅读难度,并快速地解答题目。 (三)拓展阅读内容范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阅读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范围,拓宽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養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筛选数学阅读材料时,教师既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和数学图形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强化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原始社会中陶器上的几何形状的分析和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有加强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并掌握生活技能。
(四)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能够促进其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数学知识,并能够激发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通过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有趣的生活情节:“学校小卖部在某一天被盗,警察叔叔在勘察现场的时候,利用地上的脚印很快判断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信息,同学们想知道警察叔叔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吗?”通过这个有趣的情节设定,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起来,从而增加了其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是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有利于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转化,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的提升和优化。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合理运用图文结合的模式,实现数学元素的转化,降低阅读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坚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让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韩荣.培养数学阅读方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0(23):16-17+33.
[2]华灿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探究[J].求知导刊,2020(24):59-60.
[3]纪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0(09):143.
[4]吴云敏.开发跨学科数学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19-20.
[5]许小燕.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听说读写看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8):30-31.
[6]张昆.激发数学阅读兴趣的实践途径[J].中学教研(数学),2018(08):27-30.
[7]符蓉.核心素养理念下利用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90.
[8]王悦.基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9):21.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