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的尊严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拿》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并改编为同名电影。该书讲述的是南京沙宗琪推拿中心的盲人们有关尊严、梦想、生活、情感等视角的故事。
  毕飞宇接受采访时曾表达过,他写《推拿》这本书时,很在意的一件事就是“尊严”。他曾和盲人朋友相处了很久,那群朋友有一个推拿中心,他进进出出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了门内和门外的区别。在推拿中心的门内,盲人门很在意尊严,可是在门外,却不那么在意。《推拿》这本书,就是有关盲人尊严的故事。它作为一本描述被忽略的社会族群的书,被盲人群体描述为“我们的故事”。
  盲人的尊严带着一种天然的“拧巴”,那是一种燃烧自灵魂的东西,就像9岁时因为一场车祸双目失明的小马,他的眼睛看上去和健全人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乘坐公交车时,会被司机误认为是普通人。司机会催促着本应免票的小马自觉补票,但小马宁愿不乘坐这辆车,也不去补票,他微笑着走下公交车,再也没有踏上任何一辆公交车,这是属于小马的尊严。
  也许因为敏感,才更会把“尊严”这两个字放在心尖上。曾经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的都红,哪怕随便听到一首曲子,就能立刻哼唱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仅用三年就达到了钢琴八级。在一场大型慈善晚会上,她演奏了巴赫的三部创意曲,尽管因为失误,她的演奏效果很差,连练琴时的一半都没有达到,但是掌声雷动,观众们同情她,宽容她,认为她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她被迫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喊“高兴”,她被迫听主持人说“可怜的都红什么都看不见”,所有人都在哀痛,而她要报答全社会的怜悯和关爱。从那以后,她便再也不弹琴了。
  都红的骄傲与尊严,自始至终嵌在她的生命里。在她的大拇指受伤后,全推拿中心的盲人为她募捐,她也并不觉得感动,反而不愿意去接受那样的怜悯,宁愿默默离开推拿中心,永远也不再回来。骄傲与尊严是刺,但那刺对都红来说,却是必须存在的,因为只有那样,她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才能继续活下去。
  手艺精、资历老的王大夫也有他的尊严。因他生来就是盲人,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弟弟身体健全,可是不学无术,四处欠债,被人追到家门口,逼着哥哥王大夫凑钱还债。王大夫筹足了钱,却在最后一刻把钱藏进冰箱里,拿着刀给自己放血,以此逼走了那些催债的人。做完这一切,他却没有告诉其他人,反正他生活的世界里是黑暗,周围的人是盲人。门内的尊严最重要,却也是只活给自己看的。
  老板沙复明看上去没有尊严,他爱上了那个很美很美的都红,所有人都知道,连前台接待的建全人高唯都趁机和都红搞好关系,只是为了让老板更照顾自己。沙复明爱上都红的原因很离奇,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美。曾经有一个导演组来做推拿,他们见到都红,感叹惊为天人,却恰恰让沙复明陷入困惑,都红的“美”到底是什么?美是不能用手感知到的,手的局限令他绝望,他便开始终日思考,他曾读过许多书,他妄图在那些文字中找到答案,却愈发困惑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红,什么是绿,什么又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就在这旷日冥思中,沙复明爱上了都红,甚至差点因此和自己的合伙人张宗琪拆伙,让推拿中心处于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里。可就是这样“恋爱脑”的沙复明,却也有属于他自己的尊严。他从一个员工做起,一步步开了自己的店,挺直腰板,做自己的老板,最有尊严。他管理着其他员工,和众多盲人朝夕相处,说了很多话,却没有心里话。他在聚餐时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问所有人沙复明有什么疾病史,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早就犯了严重的胃病。
  那些生來是盲人的人,也是天生的孤独者,能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是很难得的事情。沙复明并不幸运,他曾经和合伙人张宗琪亲密无间,可是到最后也成了喝两杯茶也要AA制的人;王大夫足够幸运,遇到了小孔,小孔问他,“我们是几个人”,他说,“一个人”,此后,无论吵再大的架,他们都不会分开,“我爱他是一只眼睛,他爱我又是一只眼睛,两只眼睛都齐了”;正常人高唯看似和都红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密友,但都红却从来没有告诉高唯,沙复明在追求她,这个心底最深的秘密,她只愿意讲给同样是盲人的季婷婷,哪怕她们已经疏于交流许久了。
  而后天性盲人的生活,则更多了一道苦楚。他们被普通人的世界抛弃,却也并不是完全来自盲人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还要跨过中间的那条炼狱:把自己“杀”死。他们要在烈火中翻腾,置之死地而后生,灵魂才能得到升华,但过去的自己仍旧是魔鬼。如文中所讲,“后天的盲人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他直接抵达了沧桑”,“他的肉体上没有瞳孔,因为他的肉体本身就是一只漆黑的瞳孔——装满了所有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半道变成盲人的小马,不再是正常人,却也不是个完全的盲人,他变得沉默,对时间敏感,他不断地研究时间,而后发现,时间不是圆的,不是三角的,不是封闭的,它拥有无限种可能。正因为失去了光明,他才从那个再也看不见的老式台钟中摆脱,从时间的囚徒中摆脱,脱离了局限——他明白了,“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也许正如推拿这种中医技术最终会落在哲学上,盲人的沉思也总是落在哲学意义里。半道的盲人在链接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炼狱中思考着时间、生活、生命的意义。而天生的盲人在生来的不公平里,用加倍的努力去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它从来都不是光鲜亮丽的,它是黑色,是恐惧,是疯狂,却也是一道目光。
  盲人的目光不在眼睛里,而在任何其他的地方,他们活在这目光中,目光里盛满了尊严。
其他文献
三下第二单元:保护环境(或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  审题要点分析:童承基(特级教师)  特邀点评:高静秋  (中小学一级教师、市教坛新秀,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审题要点分析】  *记住:这次习作的基础是认认真真参与“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你只有按要求投入到“观察、访问、查找资料”的行动中去,才能积累必要的写作材料。千万不要企图造一座空中楼阁啊!  *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题的口语交
期刊
一个中年男人被公司辞退了,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每天像往常一样,准时拎着包去上下班。他找了一段时间工作没找到,就跑到码头扛起了水泥。早上出门找个地方脱下西服,下班后再悄悄洗干净,穿上西服回家。  他妻子上街买菜时,无意中看到了在码头干苦力的他,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每天依旧像往常一样给丈夫洗衣做饭,只是在炒菜的时候,单独为丈夫准备一盘清肺的木耳。  在人生旅程中,没有人会一直顺风顺水,大多数人都是一
期刊
袁泉:“我只能专注做好一件事”  电影《中国医生》的热映,让袁泉这位低调的实力派演员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年,从《我的前半生》到《中国机长》再到如今的《中国医生》,袁泉的每次出现带给人们的都是惊艳和震撼。在广州的首映礼上,钟南山院士说起这部电影,直言“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主角,特别是袁泉”。袁泉饰演的文婷,让钟南山一下回忆起了18年前“非典”时跟在他身边的助手刘晓青,同样是这样一位外柔内刚、充满力量
期刊
不经意流露的永恒的文字  特别触动你心灵的瞬间  意味隽永,即读即用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烈性传染病——黑死病,英伦半岛以伦敦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灾区,但英伦半岛的北部却幸免于难。原来在英伦半岛的南北接壤处有一个村子,叫亚姆村。某天从伦敦来的一个商人,将黑死病带进村里。村民们纷纷想朝北部逃离,这时,一个叫威廉的牧师站了出来,他对村民们说:“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经感染了,逃
期刊
1939年,朱慶澜将军重修法门寺时,发现一个地宫入口。修缮过程中,陆续出土了红白珊瑚宝石、水晶珠、佛像铜器等宝物。朱庆澜将军下令:所有宝物原塔封存。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如果继续往下挖,又会是何等令人心动的巨大财富。当时,战火正炽,为确保地宫的安全,朱庆澜将军立即召集所有知情人,要求他们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不能让当时的日军知道,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然而,直到1987年,法门寺
期刊
尊重科学,务实创新  ——“科学精神”类金句素材拓展与运用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它既包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专注,也涵盖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好奇。科学精神融于科学家的血脉,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执着;科学精神也显露于他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是最平凡的坚守。书写这类主题的作文时,我们往往会运用到诸多涉及到科学精
期刊
丰子恺是画家、散文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等人都对他的文章和漫画赞誉有加。有人说,丰子恺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中国人。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纯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在《活着本来单纯》中,“活着这回事,本来就如此单纯”这句充满哲思的话语,在他似于闲谈的文笔下娓娓道来,还搭配了幽默风趣的漫画,他希望人们都能纯粹专注、做好自己,体现出一种有趣、 有心、有情的人生哲学
期刊
历史上的甲骨文,创造了新的世界。从此,人类文明的第一缕火花被开启,这火花普照着中华大地,一切都变了,野蛮、暴力都渐渐远去。今天,我有幸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将找到汉字的童年。  一入博物馆,序厅前有一个铜像端坐,正仔细看着手中的一片树皮状的铜片。这个人,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那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正是我们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绕过“字法自然”后,我们看到的便是“甲骨纪事”,在这里,能
期刊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古意】  隐逸的夢想  古诗中有成百上千的诗篇去描写渔翁,但是渔翁做得最轻松、最闲适的,当推司空曙《江村即事》中的那一位了。他看上去更像是回归山水田园的隐士。钓鱼归来后,竟然“不系船”,说明这个江村平和宁静、民风古朴,渔翁早已融进了这个江村,成为村民中的一员,没有猜疑,没有防范,大家和睦相处。一条
期刊
坐在圆通山动物园的看台上,父亲笑得那么舒心、惬意、忘情。“哈哈哈……哈哈哈……”一阵接一阵,清脆而洪亮的声音,长时间在我的耳畔萦绕。  父亲的笑声,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在我的记忆里,别说开怀大笑,就是微笑都很少写在父亲脸上。生活的艰辛,穷苦的日子,长久地使父亲紧绷着脸。不仅如此,他还曾在我的面前,两次落泪。  整整一个多小时的表演,从大象跳舞到黑熊骑车载人,笑容一直挂在父亲皮包骨头的脸上,一刻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