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不论是命题类或话题类,尤其是意义表达抽象、深刻的话题常常令学生无从下笔。他们不是审题偏差就是立意空泛。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式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审题难度,缩小选材范围,明确立意方向。教学立足题目分析、当堂实践、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问题1:想过河怎么办?
学生答:游泳、找桥、漂木。
教师引导:还可以坐飞机、挖隧道、乘热气球……
教师板书问题2: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A.百事可乐B.一本平装书
C.金项链
D.一台彩色电视机。
学生选择并陈述选择的理由,同时教师多角度引导并提出多样化思维的方法,总结多样化思维的特点:首先是多角度性,其次是多层次性,最后是开放性。
二、急中生智,多样化思维写作构思训练
教师给出一个有关生命的话题,请学生运用多样化思维方式,以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生命是什么”。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思维内涵:思维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是可以取长补短的,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
学生继续练习,于是关于生命的思考不断闪现出来:生命是彩色电视机,是果粒橙,是折子戏,是一杯茶,是浪花,是雨后青山,是梦……
教师总结:关于生命的想象与思维是无止境的。由此,结合上述的构思,我们来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那如何对上述构思进行筛选、整理以用来写作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选出理解最多的与最好的进行写作。第二种方式:把众多理解进行归纳、整理,理出其中的思维逻辑。
三、分析例文,明确常见问题,引用多样化思维进行构思
1.分析一篇学生的习作《和谐》,请大家指出这篇文章的问题。学生看完文章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讨论分析。
教师归纳并明确:由于此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有的同学没有对它进行多样化的思维理解,所以,议论的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这篇以“和谐”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强调世界与社会的和谐;又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和谐”等。总之,把能想到的统统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那么,和谐究竟是什么?如何表现?由于话题范围大,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可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欠紧密,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2.针对问题,引用多样化思维进行构思。先请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解决办法,教师充分肯定,并加以补充,归纳并明确相应对策:(1)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理解题目。(2)巧用比喻与拟人,化抽象为具体。(3)切分话题,宽题窄做,以小见大。
3.进行课堂练习,掌握具体方法。学生思考回答:和谐是一盏午后的茶,和谐是一抹黄昏时的彩霞,和谐是微笑,和谐是雨后的阳光……
许多关于和谐的形象化的语句不断地被学生展示出来。此时学生已领会到多样化思维对于写作构思的意义。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堂课中,我们学习运用多样化思维来进行写作构思,不仅开启了我们思维,丰富了我们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我们在如此丰富的思维训练去关注生活、感悟人生。
作业:请你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作业要求:思考并写出自己对“生活”一词内涵的理解;运用多样化思维来进行写作构思。
[案例反思]
多样化思维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开放式的理解。它发散,但终归还要集中。它通过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自如构思立意、选材写作,降低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学生总体感觉不错。这样的课比较实用,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堂的容量还是小的。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能反映他们的心声,除了写作思维的训练之外,更应注重生活的积累,使学生能真正张扬个性,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发灵性。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不论是命题类或话题类,尤其是意义表达抽象、深刻的话题常常令学生无从下笔。他们不是审题偏差就是立意空泛。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式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审题难度,缩小选材范围,明确立意方向。教学立足题目分析、当堂实践、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问题1:想过河怎么办?
学生答:游泳、找桥、漂木。
教师引导:还可以坐飞机、挖隧道、乘热气球……
教师板书问题2: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A.百事可乐B.一本平装书
C.金项链
D.一台彩色电视机。
学生选择并陈述选择的理由,同时教师多角度引导并提出多样化思维的方法,总结多样化思维的特点:首先是多角度性,其次是多层次性,最后是开放性。
二、急中生智,多样化思维写作构思训练
教师给出一个有关生命的话题,请学生运用多样化思维方式,以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生命是什么”。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思维内涵:思维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是可以取长补短的,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
学生继续练习,于是关于生命的思考不断闪现出来:生命是彩色电视机,是果粒橙,是折子戏,是一杯茶,是浪花,是雨后青山,是梦……
教师总结:关于生命的想象与思维是无止境的。由此,结合上述的构思,我们来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那如何对上述构思进行筛选、整理以用来写作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选出理解最多的与最好的进行写作。第二种方式:把众多理解进行归纳、整理,理出其中的思维逻辑。
三、分析例文,明确常见问题,引用多样化思维进行构思
1.分析一篇学生的习作《和谐》,请大家指出这篇文章的问题。学生看完文章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讨论分析。
教师归纳并明确:由于此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有的同学没有对它进行多样化的思维理解,所以,议论的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这篇以“和谐”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强调世界与社会的和谐;又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和谐”等。总之,把能想到的统统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那么,和谐究竟是什么?如何表现?由于话题范围大,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可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欠紧密,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2.针对问题,引用多样化思维进行构思。先请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解决办法,教师充分肯定,并加以补充,归纳并明确相应对策:(1)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理解题目。(2)巧用比喻与拟人,化抽象为具体。(3)切分话题,宽题窄做,以小见大。
3.进行课堂练习,掌握具体方法。学生思考回答:和谐是一盏午后的茶,和谐是一抹黄昏时的彩霞,和谐是微笑,和谐是雨后的阳光……
许多关于和谐的形象化的语句不断地被学生展示出来。此时学生已领会到多样化思维对于写作构思的意义。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堂课中,我们学习运用多样化思维来进行写作构思,不仅开启了我们思维,丰富了我们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我们在如此丰富的思维训练去关注生活、感悟人生。
作业:请你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作业要求:思考并写出自己对“生活”一词内涵的理解;运用多样化思维来进行写作构思。
[案例反思]
多样化思维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开放式的理解。它发散,但终归还要集中。它通过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自如构思立意、选材写作,降低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学生总体感觉不错。这样的课比较实用,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堂的容量还是小的。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能反映他们的心声,除了写作思维的训练之外,更应注重生活的积累,使学生能真正张扬个性,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发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