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性分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阐述一些简要做法和点滴反思。
   一、通过多种样式读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心、眼、口”等多种器官的共同协作和相辅相成,还需要他们善于与文本、与作者之间展开积极有效的交流和互动,通俗地说即“读与思、品与悟”,并在激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与之相应的“内化与迁移”,进而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文本的内涵和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的活动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更多的形式和机会,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读、思、悟”活动,促使他们从中获取相应的核心素养元素。以朱自清的《春》教学为例。一是在教师范读下让学生自主朗读,以切实感受文本的清新语调。二是在背景音乐下让学生再度自读,以梳理文本内容的结构和脉络。三是在自由串读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写作思路。四是在自主选读下让学生品味美词佳句和精美片段。五是以多人小组为单元,让学生开展个性化演读活动。六是让学生在深化理解的同时,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既可放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效应,又能从多个方面汲取核心素养元素。
   二、通过交流深化体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围绕实际内容,认真而又巧妙地设计一些交流与讨论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善于说话的条件,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基础上,能够相互分享、彼此促进、和谐相生。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环节,提出了“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究竟是于勒叔叔、菲利普夫妇还是‘我’呢?”问题,让学生开展相互之间的思考与体悟、交流与辩论等系列化活动。在“愤启悱发”的关键时刻,笔者给予必要性地启发与引导——菲利普夫妇态度随着于勒叔叔的境遇在不断发生变化,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和“自私自利”的人性本质,揭示了文章主旨的“主人公”特质。如此先发散后集中地阅读教学,对于培养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三、通过质疑探究领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潜移默化地“启发与引领”“激励与唤醒”,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培养自主质疑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以《范进中举》为例。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各自写出“疑惑点”,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梳理与提炼。有人提出“作为读书人,范进为什么一心想要考取功名”,有人提出“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都發生巨大变化,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这些都可作为文本解读的“敲门砖”和“主抓手”。
   总之,“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思想,善于通过有效激励、积极培养和实际引领等手段,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尝试变(跨)体写作,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体特征,集中梳理“同质”或“异质”题材,鉴赏文本在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章法结构等的异同,赏析玩味语篇的秘妙之处并指向文本解构之后的写作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步韵追和,也是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将不入音律的散文改写成入音律的诗和词,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乃至集字成篇,表达自己与作者心灵的契合,以便于诵读歌唱,這是阅读走向逻辑纵
期刊
《说文广义》中收录有关湖湘文化的词语中,涉及湖湘地名的就有20余条。其中有详述地名的由来,或是引用湖湘地名来阐释词义。本文以“楚”“衡”为例来进行探讨。   楚,方书谓之牡荆,俗呼黄荆,其本丛生,故本训云“木丛生者”。古以作杖,扑有罪者,或用榎,或用荆,曰夏楚。楚地多黄荆,故楚始入春秋曰荆,后曰楚,一也。   楚,我们见到它的第一反应就是“楚”代表“楚国”,在我们认识的世界里,它是历史概念。春
期刊
带着“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的美誉,带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带着“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美名,我跨出大学校门,踏入中学校门。弹指一挥间,二十年了!站在三尺讲台上,蓦然回首,才发现,作为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让人骄傲的声名和地位,也没有使人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有的只是忙忙碌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但我忙碌并快乐着,我深爱着我的职业——教师!   师表风范:
期刊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一旦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求知潜能,这种求知潜能必将推动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而步入广阔的大语文学习空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笔者试谈三点。   一、师生关系要和谐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意识,引领他们走入阅读活动,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态温和。教师的冷若冰霜成为横亘在师生之间的屏障,阻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从而也扼杀了学生的参
期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家庭收入,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在这一特殊背景中成长的农村儿童,与同龄人相比,有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因为常年与父亲或母亲分离,甚至常年父母亲都不在家,心理上会产生自卑。一旦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他们不能及时得到父母亲的帮助,而那些
期刊
韩愈《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师者工作的首要位置,这足以表明“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那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语)由此可见,“道德品质”对于育人来说,既是全面发展的“必需品”,又是健康成长的“营养品”。就初中语文课来说,如何突出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性教育现象呢?笔者对此做些探讨。   1.善于从“教材利用”中促进德智互动。作为“例
期刊
一、在想象中寻觅写作的快乐   要在常用的作文素材上多一些想象。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真的体验和美的创造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扬“抒写自我风采”的旗帜,并引导学生关照自我心灵,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一)让想象丰富作文的情感   真情是文章主旨的凝聚点,结构的链接点,表达的生长点。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捧给读者的是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就会达到撼人心魄的美学力量。但学生的
期刊
“多文本读写结合”应从高中语文教材特色出发,精心选点,勾连内外,拓展整合,以读引读,情感激活,构段谋篇等方面,开发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多文本课程资源。   一、多文本读写结合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探究要点   (一)写,要与什么样的阅读,怎么样相结合。   多文本读写与阅读丛书相结合。我们顺着“读写结合”的研究思路,分析中学语文教材特色,从课文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以读引读,勾连内外,拓展整合
期刊
“曲径通幽”的课堂导入艺术是指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同“导游”,带领学生“游历”导学案,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恰当贴切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将课堂多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的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熏陶——情的体味  
期刊
一年级是从幼儿园到正规学校教育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孩子由于家庭背景、性格差异、年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很简单,有的小朋友胆小不愿开口说话,有的小朋友说话语序颠倒词不达意,还有的小朋友是话多但习惯于说一些直白的口语且说不到点子上……如此种种,若师长不加以引导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展开研讨,除了种好语文课堂教学这块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