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有这样的心理误区:找缺点心理、先入为主心理、包办心理、树典型心理等。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作文确实是很难找到相关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学生作文的等级高低、优劣评判,就与作文批改时教师的心理状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走出作文批改的心理误区,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持有如下“四大”正确的心理。
一、期待心理
批改作文是需要语文教师去费时费力费脑的“苦差事”,任务繁重,但教师们每次批改时总是特别盼望看到某些学生精美的作品,期待着这些学生在作文中的杰出表现,批改这些学生的作文时总是显得格外的神清气爽,自然而然会给这些学生的作文以一个较高的评判,给以一个很好的等级。此种现象也可以算是语文教师的“苦中之乐”,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容易走进凭印象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的误区。有些学生作文基础牢固,课堂表现积极,当语文教师首次批改到这类学生的作文时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使后续作文立意平平、主题浅显、毫无新意,也常常会给予比较好的评判。反之,如果学生第一次作文就没有得到语文教师良好的评判,其后续作文也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显然,作文批改最忌语文教师戴“有色眼镜”去评判,而应该就文论文,尽“最大化”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作文中即使是一个词语用得精当,一个句子表达得精彩,教师也应大加赞赏,给以鼓励性的批注,以发挥“皮格马格利翁效应”,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因受知识基础、生活阅历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中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自信值”通常都偏低,因而就需要教师升高对中学生作文的“期望值”。每一个中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中等生或学困生都迫切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的好评,如果中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一定会激发起更大的作文情趣。显然,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掘学生作文的“美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作文篇章结构的独到之处可以去肯定,立意取材的新颖独特可以去肯定,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可以去肯定,漂亮的书写可以去肯定,同样,标点符号的正確使用等都可以去肯定。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应“最大化”地挖掘学生作文中的积极的元素加以适时、适度、适当的肯定、鼓励、赞赏,力求让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
二、求同心理
语文教师本身的行文习惯或喜好常常也会左右着对学生作文的评判。事实上,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正如人对食物有着不同的喜好一样,语文教师对作文风格也有着各自的偏爱,有的喜欢词藻华丽,有的喜欢质朴清新,有的喜欢立意新奇,有的喜欢语言恬淡优美等。现在初中作文通常都不限文体,有的语文教师对议论文极其偏爱,而有的语文教师则对记叙文或散文情有独钟等,显然,这些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遇到自己喜欢的类型或风格时,尤其是遇到学生作文的立意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时,就会毫不迟疑地给予特高的评判,这显而易见是有失公平的。教师长期这样的求同心理势必会制约着学生作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作文的思维易僵化,学生作文很快会失去活泼灵动之乐,失去百花争艳之美。显然,语文教师应客观地对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主题、结构、语言诸方面去进行全面性的、客观性的、综合性的评判,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探寻到作文的新起点。
三、厌倦心理
当下的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师一学期必须批改学生作文的篇数,语文教师确实本着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态度,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必须从作文的谋篇、立意、语言等方面进行批改,同时需工工整整地写上行批、眉批、总批。足见语文教师工作量之大,因为作文批改常常会占去语文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当语文教师看到办公桌上厚厚的几摞未批改的作文本堆得像小山一样时,难免不会产生厌倦心理。一旦发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矫情、缺乏个性,没有创新性时更会让语文教师对作文批改产生厌烦情绪,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就需要语文教师及时调整作文教学的策略,注重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同时,大胆探索多种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比如,师生共同批改的方式,学生合作批改的方式等,力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批改中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批改充分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获得继续作文的力量。
四、畏难心理
研究表明:不仅学生本人会对作文产生害怕的心理,同样,不少语文教师本身自己也不善于写作,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倍感苦恼,也产生了畏难的心理。不少语文教师特别希望自己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希望通过自己的几次批改就能迅速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然而,常常事与愿违,面对一篇篇学生作文,除了给出一个等级评判外,而对于行批、眉批、总批很难实现个性化、科学化、合理化,既无法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作出精当的评判,更无法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设性的意见。长期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更让学生难以找到作文需要调整、需要提升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困惑,语文教师需多练习写写下水作文,多向他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及时调整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自己的教学视野更广阔。
总之,作文批改是学生继续作文的“加油站”,是师生沟通的“立交桥”,作文批改中教师应保持正确的心理,愿通过作文批改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增强写作的情趣,收获作文的精彩!
一、期待心理
批改作文是需要语文教师去费时费力费脑的“苦差事”,任务繁重,但教师们每次批改时总是特别盼望看到某些学生精美的作品,期待着这些学生在作文中的杰出表现,批改这些学生的作文时总是显得格外的神清气爽,自然而然会给这些学生的作文以一个较高的评判,给以一个很好的等级。此种现象也可以算是语文教师的“苦中之乐”,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容易走进凭印象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的误区。有些学生作文基础牢固,课堂表现积极,当语文教师首次批改到这类学生的作文时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使后续作文立意平平、主题浅显、毫无新意,也常常会给予比较好的评判。反之,如果学生第一次作文就没有得到语文教师良好的评判,其后续作文也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显然,作文批改最忌语文教师戴“有色眼镜”去评判,而应该就文论文,尽“最大化”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作文中即使是一个词语用得精当,一个句子表达得精彩,教师也应大加赞赏,给以鼓励性的批注,以发挥“皮格马格利翁效应”,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因受知识基础、生活阅历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中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自信值”通常都偏低,因而就需要教师升高对中学生作文的“期望值”。每一个中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中等生或学困生都迫切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的好评,如果中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一定会激发起更大的作文情趣。显然,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掘学生作文的“美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作文篇章结构的独到之处可以去肯定,立意取材的新颖独特可以去肯定,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可以去肯定,漂亮的书写可以去肯定,同样,标点符号的正確使用等都可以去肯定。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应“最大化”地挖掘学生作文中的积极的元素加以适时、适度、适当的肯定、鼓励、赞赏,力求让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
二、求同心理
语文教师本身的行文习惯或喜好常常也会左右着对学生作文的评判。事实上,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正如人对食物有着不同的喜好一样,语文教师对作文风格也有着各自的偏爱,有的喜欢词藻华丽,有的喜欢质朴清新,有的喜欢立意新奇,有的喜欢语言恬淡优美等。现在初中作文通常都不限文体,有的语文教师对议论文极其偏爱,而有的语文教师则对记叙文或散文情有独钟等,显然,这些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遇到自己喜欢的类型或风格时,尤其是遇到学生作文的立意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时,就会毫不迟疑地给予特高的评判,这显而易见是有失公平的。教师长期这样的求同心理势必会制约着学生作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作文的思维易僵化,学生作文很快会失去活泼灵动之乐,失去百花争艳之美。显然,语文教师应客观地对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主题、结构、语言诸方面去进行全面性的、客观性的、综合性的评判,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探寻到作文的新起点。
三、厌倦心理
当下的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师一学期必须批改学生作文的篇数,语文教师确实本着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态度,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必须从作文的谋篇、立意、语言等方面进行批改,同时需工工整整地写上行批、眉批、总批。足见语文教师工作量之大,因为作文批改常常会占去语文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当语文教师看到办公桌上厚厚的几摞未批改的作文本堆得像小山一样时,难免不会产生厌倦心理。一旦发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矫情、缺乏个性,没有创新性时更会让语文教师对作文批改产生厌烦情绪,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就需要语文教师及时调整作文教学的策略,注重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同时,大胆探索多种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比如,师生共同批改的方式,学生合作批改的方式等,力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批改中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批改充分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获得继续作文的力量。
四、畏难心理
研究表明:不仅学生本人会对作文产生害怕的心理,同样,不少语文教师本身自己也不善于写作,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倍感苦恼,也产生了畏难的心理。不少语文教师特别希望自己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希望通过自己的几次批改就能迅速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然而,常常事与愿违,面对一篇篇学生作文,除了给出一个等级评判外,而对于行批、眉批、总批很难实现个性化、科学化、合理化,既无法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作出精当的评判,更无法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设性的意见。长期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更让学生难以找到作文需要调整、需要提升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困惑,语文教师需多练习写写下水作文,多向他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及时调整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自己的教学视野更广阔。
总之,作文批改是学生继续作文的“加油站”,是师生沟通的“立交桥”,作文批改中教师应保持正确的心理,愿通过作文批改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增强写作的情趣,收获作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