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垄断猛于虎!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逐渐开始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全面渗透,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日益增强,粮食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扶植粮食生产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应对外资控制粮食话语权问题和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出路!
用好手中资本
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粮食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可以使粮食生产、加工及销售各项环节得到有机结合,在粮食生产流通领域显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反思我国大豆产业痛失话语权的深刻教训,可以清晰地看到外资企业控制我国市场的路径:首先,并购同行业中一个或几个国内实力企业,避免与这些企业进行直接竞争,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其次,在占据控股地位后,以技术、资金、规模、品牌等优势,排挤国内同类企业,操控我国产业的发展!而中国正是缺少集粮食种植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粮食种植龙头的缺位导致我国企业在与国际大资本的贸易中话语权缺失,失去优势。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向媒体公开表示:“应对外资控制粮食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扶植粮食生产的龙头企业!”而中国这一农业大国,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粮食龙头企业,其中的原因何在?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需要有长期的历史积淀。相比国际粮食巨头企业,我国粮食企业的历史大多比较短。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我国企业缺乏有效利用资本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当前,全世界粮食的进出口买卖、食品制造、包装以及价格的制定被大约40个粮商所把持。这些跨国粮食集团之所以可以操控国际粮价,与它们长久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系。四大跨国粮商之一ADM集团早在1902年就开始从事亚麻籽油的压榨工业,后来又并购了米兰亚麻籽产物公司;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邦吉在1876年已将生意扩及各样粮食与油籽的农作物领域。目前,邦吉已发展成为美国干式玉米粉的第一生产商和巴西粮食作物出口的第一进口商。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集团于1952年成立,远远晚于这些国际粮食巨头。加上我国粮食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国内大多数粮油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利用资本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从而错失了制定话语权的机会。《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度业绩报告中获悉,该年度本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7.32港元,较上一年每股28.36港元减少39%。
完善产业链结构
“中国粮食企业的资本量并不少。如何利用自己的现有实力,掌握在粮食市场上获利的技巧,是当前企业和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世界粮食企业可以控制从粮食播种到饭桌的每一道程序,而中国的粮食企业却很难做到。这实质上是由于自身缺乏竞争技巧造成的。”孔祥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构筑我国粮食企业自身完整的产业链,拓展自身的产业领域,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规模扩张,掌控物流技术节省物流费用、利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都不失为企业打造自身实力的选择。
“中国企业何时才能与世界巨头相抗衡还很难预测。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未来,粮食话语权回归自己手中已成定局。”孔祥智表示。
正如孔祥智所言,中国并不缺乏大资本的粮食企业。《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粮集团官方网站上获悉,该集团已连续16年入围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集团业务除了在粮食种植这一基础的环节上没有涉及,已遍布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生物化工业、酒与饮料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与旅游业、金融业和包装业九大产业,每一大产业中又详细划分了数个小产业。
就中粮集团专门从事小麦业务的贸易单元小麦部来看,该部门于2000年成立后,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小麦进出口的主要执行主体。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该部门在小麦进口方面实施了关税配额管理,将配额的90%留作国营贸易性质,由中粮集团独家经营;10%作为非国营贸易性质。小麦出口数量由国家发改委根据每年国内小麦产量情况不定额发放,由中粮集团统一经营,集中对外。为了掌握一手资源,小麦部还涉足订单农业。在国家和集团的联合努力下,我国小麦价格已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粮集团一直在倾力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沿着“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这条发展道路,中粮集团新闻发言人张新月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希望逐步成为一家服务于最广大消费者、服务于最广大农民,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有研发、有创新、有信誉的,“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集团;成为一家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自身也有好的经营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逐渐开始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全面渗透,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日益增强,粮食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扶植粮食生产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应对外资控制粮食话语权问题和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出路!
用好手中资本
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粮食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可以使粮食生产、加工及销售各项环节得到有机结合,在粮食生产流通领域显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反思我国大豆产业痛失话语权的深刻教训,可以清晰地看到外资企业控制我国市场的路径:首先,并购同行业中一个或几个国内实力企业,避免与这些企业进行直接竞争,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其次,在占据控股地位后,以技术、资金、规模、品牌等优势,排挤国内同类企业,操控我国产业的发展!而中国正是缺少集粮食种植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粮食种植龙头的缺位导致我国企业在与国际大资本的贸易中话语权缺失,失去优势。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向媒体公开表示:“应对外资控制粮食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扶植粮食生产的龙头企业!”而中国这一农业大国,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粮食龙头企业,其中的原因何在?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需要有长期的历史积淀。相比国际粮食巨头企业,我国粮食企业的历史大多比较短。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我国企业缺乏有效利用资本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当前,全世界粮食的进出口买卖、食品制造、包装以及价格的制定被大约40个粮商所把持。这些跨国粮食集团之所以可以操控国际粮价,与它们长久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系。四大跨国粮商之一ADM集团早在1902年就开始从事亚麻籽油的压榨工业,后来又并购了米兰亚麻籽产物公司;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邦吉在1876年已将生意扩及各样粮食与油籽的农作物领域。目前,邦吉已发展成为美国干式玉米粉的第一生产商和巴西粮食作物出口的第一进口商。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集团于1952年成立,远远晚于这些国际粮食巨头。加上我国粮食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国内大多数粮油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利用资本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从而错失了制定话语权的机会。《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度业绩报告中获悉,该年度本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7.32港元,较上一年每股28.36港元减少39%。
完善产业链结构
“中国粮食企业的资本量并不少。如何利用自己的现有实力,掌握在粮食市场上获利的技巧,是当前企业和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世界粮食企业可以控制从粮食播种到饭桌的每一道程序,而中国的粮食企业却很难做到。这实质上是由于自身缺乏竞争技巧造成的。”孔祥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构筑我国粮食企业自身完整的产业链,拓展自身的产业领域,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规模扩张,掌控物流技术节省物流费用、利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都不失为企业打造自身实力的选择。
“中国企业何时才能与世界巨头相抗衡还很难预测。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未来,粮食话语权回归自己手中已成定局。”孔祥智表示。
正如孔祥智所言,中国并不缺乏大资本的粮食企业。《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粮集团官方网站上获悉,该集团已连续16年入围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集团业务除了在粮食种植这一基础的环节上没有涉及,已遍布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生物化工业、酒与饮料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与旅游业、金融业和包装业九大产业,每一大产业中又详细划分了数个小产业。
就中粮集团专门从事小麦业务的贸易单元小麦部来看,该部门于2000年成立后,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小麦进出口的主要执行主体。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该部门在小麦进口方面实施了关税配额管理,将配额的90%留作国营贸易性质,由中粮集团独家经营;10%作为非国营贸易性质。小麦出口数量由国家发改委根据每年国内小麦产量情况不定额发放,由中粮集团统一经营,集中对外。为了掌握一手资源,小麦部还涉足订单农业。在国家和集团的联合努力下,我国小麦价格已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粮集团一直在倾力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沿着“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这条发展道路,中粮集团新闻发言人张新月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希望逐步成为一家服务于最广大消费者、服务于最广大农民,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有研发、有创新、有信誉的,“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集团;成为一家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自身也有好的经营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