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洋,就是知识的海洋。‘渔·洋文化’的理念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知识的方法。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对‘渔·洋文化’理念的解读是很精准的。在此基础上,我还要强调一点——从湖北师范大学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校地合作’上看,这个‘关’就是湖北师范大学为渔洋关小学打开阻遏学校向品牌学校发展的关隘,就是湖北师范大学为五峰打开阻碍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隘,就是湖北师范大学为五峰打开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隘。我相信,五峰教育必将因与湖北师范大学的深度合作而振兴,湖北师范大学也必将因与五峰教育的振兴而成为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标杆。”这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万红在湖北师范大学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教育振兴”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片段。
师范类高校的职责和责任担当、县域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在五峰完美对接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师范类本科院校。学校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任务,把教师培养的质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全国同级师范类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的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和乡村教育现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乡村优质品牌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办学特色和示范效应不明显、不突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不够均衡。这也正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作为一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师范类高校,湖北师范大学在补齐乡村教师质量短板上应该有所作为,这不仅是师范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教育振兴的重要使命,更是师范类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基于这些共识,湖北师范大学组织人员到全省各地教育欠发达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最终将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作为学校振兴乡村教育的试点。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高寒地带,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教育,根据五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全面脱贫,抑或是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根本出路都在于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让乡村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进而为乡村培养更多深耕农村的人才;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则在于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改变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既需要有让学生安心读书的乡村学校,也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乡村校长、教师、师范生队伍心系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事业。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宽广的全局眼光与湖北师范大学勇挑社会责任的担当不谋而合。
正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唐少华局长所说:“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需求的大背景下,湖北师范大学在推动师范类高校建设、师范类高校回归师范属性、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等方面为全国各师范类高校树立了标杆;五峰在乡村教育振兴上很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五峰既是山区,也是贫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湖北师范大学选择五峰,将五峰作为开放办学、校地合作的试点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对薄弱,更需要专业团队或师范类高校扶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办好了,其他地区的教育就很容易办好。而我们正需要通过这种高位嫁接,依托湖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进而推动五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高位嫁接;以点带面,凸显引领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努力下,2019年12月26日,湖北师范大学校领导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合作以“6个共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共建高校定向培养生源基地、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共建高校人才智库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共建新时代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该协议立足于校地合作并进行了长远谋划,确定了“专业引领、专业服务,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乡村教育帮扶机制——将五峰县原渔洋关镇小学和渔洋关镇中学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试点,并分别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和“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学校又组织专家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制订附属学校建设提升方案,明确附属学校建设提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立组织机构,细化基本措施,为实现附属学校“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建设的提升目标奠定了基础。
湖北师范大学结合两所学校实际,科学制订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把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校地合作的关键点,把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作为提升试点学校的重点,以“专家规划、强校结对、精准培训、师资补充、校长提升”为抓手,全面落实“高端引领”“高质投入”“高位嫁接”“高点发展”的全面振兴五峰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到附属学校,结合县情、校情和学情,合作双方经过反复调研、严密论证,最终将附属学校“校地合作”的目标确定为“三年建成市一流学校,五年建成省一流学校,最终建成全国知名的标杆学校。让两所附属学校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全国典范”。为此,湖北师范大学明确了附属学校的校地共建职责,成立了附属学校提档升级领导小组,设置了教师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建设管理办公室,建构了附属学校总校长管理对接机制,拟定了附属学校工作简报交流制,搭建了附属学校与专家团队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顶层设计,湖北师范大学对五峰教育的帮扶更有针对性,而五峰教育特别是附属学校对学校向品牌学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湖北师范大学利用资源优势,精心遴选并聘请附属学校特派校长,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学校利用专家推荐、全面考察、认真遴选等方式,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聘请了黄石市八中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郭茂荣,黄石市武汉路小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学校德育先进个人陈笑萍分别担任附中、附小特派校长。为配合特派校长工作,在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周启红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后的第二天,校长李宏、副校长雷儒金、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强等领导就亲自送两名特派校长赴五峰研讨、制订附属学校长远建设的思路、目标,并与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进行校校对接。五峰县委、县政府从全面高阶合作的实际出发,任命五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邹享平担任两所附属学校的总校长,与之对应,湖北师范大学任命教师教育学院的邹从容教授担任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合作双方的高层沟通。
2020年5月,两名特派校长及专家团队再次入驻五峰附属学校,开始具体地指导工作,他们积极落实附属学校品牌建设和提档升级方案,深入附属学校访谈、调研,帮助附属学校校长围绕“学校的当代使命和校长角色”主题进行专业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定位。
2020年6月,湖北师范大学聘请湖北省政府督学组成专家团队,对两所附属学校实施诊断性评估,专家组以教育部中小学校管理标准、湖北省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为依据,针对问题查根源,抓住症结找良方。在此基础上,湖北师范大学还组建了由高校教授、知名督导专家、特级校长、特级教研员等组成的服务基础教育的专家团队,以清单的方式全面分析诊断性评估结果,为落实附属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鉴于此,湖北师范大学组织附属学校骨干教师近百人次先后赴黄石市14中、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等名校跟岗学习,又先后聘请了名师百余人次入驻附属学校,与附属学校的教师结对帮扶,落实校本研修,促进附属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这些举措有力地加强了附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湖北师范大学利用高校资源,鼓励毕业生到五峰实习、工作,2020年,湖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有66人主动申请到五峰顶岗实习,他们的到来,为五峰教育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对实习生关怀备至,实习期满,过半毕业生表达了就业五峰、创业五峰、扎根五峰的意愿。
地方培训项目的实施,是湖北师范大学和五峰县委、县政府开展“校地合作”、振兴五峰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湖北师范大学确立了“立足乡土、精准站位、凸显引领”的教師培养目标,以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为宗旨,建构了基于五峰县域教师整体队伍提升的国培、省培、地培综合培养模式。
五峰县五峰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刘琼对“校地合作”充满了信心:“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我们将竭尽全力,扎实推进附属学校全面建设,并以附属学校为样本,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与湖北师范大学共同谱写五峰教育的新篇章。”
校地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未来可期,教育振兴在行动
“校地合作”一年来,湖北师范大学倾心帮扶,五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教育局全程参与,五峰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各校的办学视野更加开阔,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县管校聘”改革已深入全县教师心中;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变,附属小学门前的“星光大道”已经成为渔洋关镇的标志性大道,附属中学“春华亭”“秋实亭”“山鹰雕塑”的落成让校园有了活的灵魂,附属中学门前的道路改造已经纳入五峰县市区总体规划之中。
经过一年的“校地合作”,特派校长基于问题解决的案例引领、模式对比、思维创新等开拓了两所附属学校校长的视野;两名校长分别带领全校教师精准捕捉学校改革需求,对标学校管理的国家标准、学校评估的省级要求及市级结果,不断纠偏,不断创新,让附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推进“校地合作”成为现实。
随着学校办学视野的开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等也随之提升。2020年11月,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的缪珣老师在高手云集的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一举夺得金奖,缪珣老师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学校中唯一获得此奖的名师。
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原来希望把孩子转到优质学校的家长也改变了看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名叫王静艳的学生家长,她说:“以前,我准备把孩子送到市区就读,但看到附中这一年的变化和优异成绩后,我不但要把大宝放在附中学习,二宝也一定要在附中就读。”校地合作前,五峰初中学段流失到宜昌市的学生有近千人,校地合作后,从宜昌市回流的学生已经多达500人。
有梧凤自来,“校地合作”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和五峰县委、县政府的诚挚、热情吸引了大批师范类高校应届毕业生。截至2020年12月,已有16名优秀毕业生与五峰县教育局签订了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峰县委书记陈华在2021年1月5日“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教育振兴”一周年座谈会上这样总结:“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教育振兴,湖北师范大学与我县教育的深度合作让山里的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六个共建’的合作,为五峰县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对五峰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湖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启红表示:“在校地合作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与五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深度合作,以县域教育为‘面’,对五峰教育进行总体指导;以附属学校为‘点’,进行‘点’上突破,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振兴目标。我们将实施专业引领策略,以两所附属学校建设为标杆,辐射全县中小学校,彰显教育特色,打造品牌学校;以教师质量提升为关键,科学谋划,引领校长成长,组建名师工作室;以教育专业为支撑,开放分享教育资源,引领五峰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新方向,激发五峰教育活力,提升师范类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
记者在采访唐少华局长时,他满怀激情地评价了“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师范类高校。‘校地合作’催生了五峰教育的新生态,五峰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峰教育的管理水平有了更大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不断攀升。教育局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建设力度,以点带面,将合作成果复制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我们将继续依托湖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校地合作’体系建设,实现五峰教育的弯道超越。湖北师范大学心系大山,心系教育,自带经费帮扶五峰教育,他们的责任担当和教育情怀更坚定了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信念。”
渔洋关上苍翠葱茏,渔洋河水泠泠淙淙。漫步在这曾经辉煌的茶马古道上,记者回味着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对五峰教育的殷殷期盼,品味着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专家团队浓浓的教育情怀,头脑中呈现出两所附属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仿佛看到了五峰县的整体教育已经步入高位发展阶段。
五峰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因为——五峰的教育振兴已经先行!
责任编辑 吴锋
师范类高校的职责和责任担当、县域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在五峰完美对接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师范类本科院校。学校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任务,把教师培养的质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全国同级师范类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的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和乡村教育现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乡村优质品牌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办学特色和示范效应不明显、不突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不够均衡。这也正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作为一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师范类高校,湖北师范大学在补齐乡村教师质量短板上应该有所作为,这不仅是师范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教育振兴的重要使命,更是师范类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基于这些共识,湖北师范大学组织人员到全省各地教育欠发达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最终将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作为学校振兴乡村教育的试点。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高寒地带,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教育,根据五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全面脱贫,抑或是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根本出路都在于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让乡村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进而为乡村培养更多深耕农村的人才;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则在于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改变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既需要有让学生安心读书的乡村学校,也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乡村校长、教师、师范生队伍心系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事业。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宽广的全局眼光与湖北师范大学勇挑社会责任的担当不谋而合。
正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唐少华局长所说:“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需求的大背景下,湖北师范大学在推动师范类高校建设、师范类高校回归师范属性、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等方面为全国各师范类高校树立了标杆;五峰在乡村教育振兴上很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五峰既是山区,也是贫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湖北师范大学选择五峰,将五峰作为开放办学、校地合作的试点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对薄弱,更需要专业团队或师范类高校扶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办好了,其他地区的教育就很容易办好。而我们正需要通过这种高位嫁接,依托湖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进而推动五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高位嫁接;以点带面,凸显引领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努力下,2019年12月26日,湖北师范大学校领导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合作以“6个共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共建高校定向培养生源基地、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共建高校人才智库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共建新时代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该协议立足于校地合作并进行了长远谋划,确定了“专业引领、专业服务,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乡村教育帮扶机制——将五峰县原渔洋关镇小学和渔洋关镇中学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试点,并分别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和“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学校又组织专家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制订附属学校建设提升方案,明确附属学校建设提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立组织机构,细化基本措施,为实现附属学校“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建设的提升目标奠定了基础。
湖北师范大学结合两所学校实际,科学制订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把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校地合作的关键点,把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作为提升试点学校的重点,以“专家规划、强校结对、精准培训、师资补充、校长提升”为抓手,全面落实“高端引领”“高质投入”“高位嫁接”“高点发展”的全面振兴五峰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到附属学校,结合县情、校情和学情,合作双方经过反复调研、严密论证,最终将附属学校“校地合作”的目标确定为“三年建成市一流学校,五年建成省一流学校,最终建成全国知名的标杆学校。让两所附属学校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全国典范”。为此,湖北师范大学明确了附属学校的校地共建职责,成立了附属学校提档升级领导小组,设置了教师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建设管理办公室,建构了附属学校总校长管理对接机制,拟定了附属学校工作简报交流制,搭建了附属学校与专家团队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顶层设计,湖北师范大学对五峰教育的帮扶更有针对性,而五峰教育特别是附属学校对学校向品牌学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湖北师范大学利用资源优势,精心遴选并聘请附属学校特派校长,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学校利用专家推荐、全面考察、认真遴选等方式,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聘请了黄石市八中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郭茂荣,黄石市武汉路小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学校德育先进个人陈笑萍分别担任附中、附小特派校长。为配合特派校长工作,在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周启红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后的第二天,校长李宏、副校长雷儒金、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强等领导就亲自送两名特派校长赴五峰研讨、制订附属学校长远建设的思路、目标,并与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进行校校对接。五峰县委、县政府从全面高阶合作的实际出发,任命五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邹享平担任两所附属学校的总校长,与之对应,湖北师范大学任命教师教育学院的邹从容教授担任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合作双方的高层沟通。
2020年5月,两名特派校长及专家团队再次入驻五峰附属学校,开始具体地指导工作,他们积极落实附属学校品牌建设和提档升级方案,深入附属学校访谈、调研,帮助附属学校校长围绕“学校的当代使命和校长角色”主题进行专业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定位。
2020年6月,湖北师范大学聘请湖北省政府督学组成专家团队,对两所附属学校实施诊断性评估,专家组以教育部中小学校管理标准、湖北省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为依据,针对问题查根源,抓住症结找良方。在此基础上,湖北师范大学还组建了由高校教授、知名督导专家、特级校长、特级教研员等组成的服务基础教育的专家团队,以清单的方式全面分析诊断性评估结果,为落实附属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鉴于此,湖北师范大学组织附属学校骨干教师近百人次先后赴黄石市14中、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等名校跟岗学习,又先后聘请了名师百余人次入驻附属学校,与附属学校的教师结对帮扶,落实校本研修,促进附属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这些举措有力地加强了附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湖北师范大学利用高校资源,鼓励毕业生到五峰实习、工作,2020年,湖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有66人主动申请到五峰顶岗实习,他们的到来,为五峰教育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对实习生关怀备至,实习期满,过半毕业生表达了就业五峰、创业五峰、扎根五峰的意愿。
地方培训项目的实施,是湖北师范大学和五峰县委、县政府开展“校地合作”、振兴五峰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湖北师范大学确立了“立足乡土、精准站位、凸显引领”的教師培养目标,以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为宗旨,建构了基于五峰县域教师整体队伍提升的国培、省培、地培综合培养模式。
五峰县五峰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刘琼对“校地合作”充满了信心:“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我们将竭尽全力,扎实推进附属学校全面建设,并以附属学校为样本,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与湖北师范大学共同谱写五峰教育的新篇章。”
校地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未来可期,教育振兴在行动
“校地合作”一年来,湖北师范大学倾心帮扶,五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教育局全程参与,五峰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各校的办学视野更加开阔,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县管校聘”改革已深入全县教师心中;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变,附属小学门前的“星光大道”已经成为渔洋关镇的标志性大道,附属中学“春华亭”“秋实亭”“山鹰雕塑”的落成让校园有了活的灵魂,附属中学门前的道路改造已经纳入五峰县市区总体规划之中。
经过一年的“校地合作”,特派校长基于问题解决的案例引领、模式对比、思维创新等开拓了两所附属学校校长的视野;两名校长分别带领全校教师精准捕捉学校改革需求,对标学校管理的国家标准、学校评估的省级要求及市级结果,不断纠偏,不断创新,让附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推进“校地合作”成为现实。
随着学校办学视野的开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等也随之提升。2020年11月,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的缪珣老师在高手云集的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一举夺得金奖,缪珣老师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学校中唯一获得此奖的名师。
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原来希望把孩子转到优质学校的家长也改变了看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名叫王静艳的学生家长,她说:“以前,我准备把孩子送到市区就读,但看到附中这一年的变化和优异成绩后,我不但要把大宝放在附中学习,二宝也一定要在附中就读。”校地合作前,五峰初中学段流失到宜昌市的学生有近千人,校地合作后,从宜昌市回流的学生已经多达500人。
有梧凤自来,“校地合作”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和五峰县委、县政府的诚挚、热情吸引了大批师范类高校应届毕业生。截至2020年12月,已有16名优秀毕业生与五峰县教育局签订了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峰县委书记陈华在2021年1月5日“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教育振兴”一周年座谈会上这样总结:“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教育振兴,湖北师范大学与我县教育的深度合作让山里的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六个共建’的合作,为五峰县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对五峰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湖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启红表示:“在校地合作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与五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深度合作,以县域教育为‘面’,对五峰教育进行总体指导;以附属学校为‘点’,进行‘点’上突破,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振兴目标。我们将实施专业引领策略,以两所附属学校建设为标杆,辐射全县中小学校,彰显教育特色,打造品牌学校;以教师质量提升为关键,科学谋划,引领校长成长,组建名师工作室;以教育专业为支撑,开放分享教育资源,引领五峰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新方向,激发五峰教育活力,提升师范类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
记者在采访唐少华局长时,他满怀激情地评价了“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师范类高校。‘校地合作’催生了五峰教育的新生态,五峰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峰教育的管理水平有了更大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不断攀升。教育局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建设力度,以点带面,将合作成果复制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我们将继续依托湖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校地合作’体系建设,实现五峰教育的弯道超越。湖北师范大学心系大山,心系教育,自带经费帮扶五峰教育,他们的责任担当和教育情怀更坚定了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信念。”
渔洋关上苍翠葱茏,渔洋河水泠泠淙淙。漫步在这曾经辉煌的茶马古道上,记者回味着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对五峰教育的殷殷期盼,品味着湖北师范大学校党委、专家团队浓浓的教育情怀,头脑中呈现出两所附属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仿佛看到了五峰县的整体教育已经步入高位发展阶段。
五峰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因为——五峰的教育振兴已经先行!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