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许多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中,厌学行为普遍存在,它是教育工作的阻碍,更是学生学业生涯的毒瘤。本文作者从研究学生厌学行为的课题出发,对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厌学行为;心理;现状
厌学行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等生活环境的影响,早早就萌发了厌学的心理。而厌学行为的心理分析要究其根源,从现状的研究开始,由现象的观察深入到本质的原因发掘,然后分析这种心理状态及表现,最后才能根据现状和心理的分析得出应对的策略。因此,我认为,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的分析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一、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现状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以课题组对某所中学调查显示:59.3%学生有厌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数据:受调查的80%的学生都有厌学情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虽然以上只是不完全统计,但是不难看出,厌学行为在我国的学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且这种现象产生范围广、数量大,亟待教师们的关注和解决。现阶段,国内外对这一行为的研究虽然形成了基本的认识思想,但在解决策略方面仍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认识水平,指导性并不强,因此这也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二、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分析
1. 展开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分析的意义
首先,分析厌学行为心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始于兴趣,兴趣是学好文化知识的支撑,因此如何消除厌学心理、培养兴趣,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这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索来改进陈旧的教育手段,努力构建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再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研究学生厌学心理,目的是找出真正原因,做出正确判断,进行科学指导,传播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找回自尊、自信和自我,进而走出困境,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2.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的表现、危害
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后,首先是对学习缺失了兴趣,造成学习障碍,这是最主要的表现。其次,学生由于厌学而反感学校的一切人和事物,除了抗拒学习之外,还无法与老师和同学正常相处,导致人际关系障碍,这是伴随学习障碍而来的。最后,长久的厌学状态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和在校的乐趣以及正常学生应有的快乐。
三、 中小学厌学行为的对策
虽然厌学行为的心理可能受到来自家教方式、教师教法和班主任育人之道等多角度的影响,但是学校是中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学习是学生的天然职责。学生的健康心理很大程度上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变化,所以追根溯源,厌学行为及其心理问题应就学校作为主阵地来解决。
第一,学校应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是对厌学行为的治疗,也是对其他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预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他们调控自我的能力,引导他们勇于承受挫折,激发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基本目标。比如可以分享一些承受挫折却积极适应环境的案例,如悬崖盛开的花朵、贝多芬丧失听力却不懈创作、孙子膑脚却能够修列《兵法》等。针对农村的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些从农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的事迹,以真实的案例感染和激励学生。
第二,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厌学行为在最初阶段治愈的效果最快也最好,所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或者趋势应成为教师们的职责,而及时的心理辅导则是辅助学生走出厌学阴影的重要保证。心理辅导要使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重视从情感教育入手,播撒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师可以经常私下找同学们谈心,以和蔼、友好的姿态真正去了解學生,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了解他们的困难;课堂上可以尝试用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授课,如游戏教学、生活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感受;课下教师应多组织些集体活动,如体育锻炼、植树、做手工等等,让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感情,进而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第四,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而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创设一个适宜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比如家长会上,教师要与家长们达成一致,促使家长们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避免他们给学生灌输上学无用或者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某段时间某个学生的表现变化很大,教师要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寻求孩子变化的根源,促使双方都耐心地致力于优化学生的环境;家长还要发挥好课下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学生有厌学倾向要及时联系教师,保证双方探讨出最合理的策略来纠正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现阶段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国内外对这种行为的心理研究尚不完善;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两个生活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心理也需要学校作为主要阵地来引导、教育和纠正;针对这样的心理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以及优化家庭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四种策略来积极应对。今后我会继续致力于厌学行为心理的研究,同时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厌学行为及其心理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朱盘安.学生厌学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2006,(10).
[2]蓝雪丹,庞从妃,阳秀英,朱碧仪,杨海荣.家庭教养方式、自律性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
作者简介:
郭永平,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五中学。
关键词:厌学行为;心理;现状
厌学行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等生活环境的影响,早早就萌发了厌学的心理。而厌学行为的心理分析要究其根源,从现状的研究开始,由现象的观察深入到本质的原因发掘,然后分析这种心理状态及表现,最后才能根据现状和心理的分析得出应对的策略。因此,我认为,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的分析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一、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现状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以课题组对某所中学调查显示:59.3%学生有厌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数据:受调查的80%的学生都有厌学情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虽然以上只是不完全统计,但是不难看出,厌学行为在我国的学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且这种现象产生范围广、数量大,亟待教师们的关注和解决。现阶段,国内外对这一行为的研究虽然形成了基本的认识思想,但在解决策略方面仍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认识水平,指导性并不强,因此这也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二、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分析
1. 展开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分析的意义
首先,分析厌学行为心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始于兴趣,兴趣是学好文化知识的支撑,因此如何消除厌学心理、培养兴趣,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这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索来改进陈旧的教育手段,努力构建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再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研究学生厌学心理,目的是找出真正原因,做出正确判断,进行科学指导,传播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找回自尊、自信和自我,进而走出困境,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2. 中小学生厌学行为心理的表现、危害
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后,首先是对学习缺失了兴趣,造成学习障碍,这是最主要的表现。其次,学生由于厌学而反感学校的一切人和事物,除了抗拒学习之外,还无法与老师和同学正常相处,导致人际关系障碍,这是伴随学习障碍而来的。最后,长久的厌学状态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和在校的乐趣以及正常学生应有的快乐。
三、 中小学厌学行为的对策
虽然厌学行为的心理可能受到来自家教方式、教师教法和班主任育人之道等多角度的影响,但是学校是中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学习是学生的天然职责。学生的健康心理很大程度上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变化,所以追根溯源,厌学行为及其心理问题应就学校作为主阵地来解决。
第一,学校应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是对厌学行为的治疗,也是对其他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预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他们调控自我的能力,引导他们勇于承受挫折,激发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基本目标。比如可以分享一些承受挫折却积极适应环境的案例,如悬崖盛开的花朵、贝多芬丧失听力却不懈创作、孙子膑脚却能够修列《兵法》等。针对农村的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些从农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的事迹,以真实的案例感染和激励学生。
第二,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厌学行为在最初阶段治愈的效果最快也最好,所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或者趋势应成为教师们的职责,而及时的心理辅导则是辅助学生走出厌学阴影的重要保证。心理辅导要使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重视从情感教育入手,播撒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师可以经常私下找同学们谈心,以和蔼、友好的姿态真正去了解學生,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了解他们的困难;课堂上可以尝试用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授课,如游戏教学、生活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感受;课下教师应多组织些集体活动,如体育锻炼、植树、做手工等等,让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感情,进而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第四,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而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创设一个适宜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比如家长会上,教师要与家长们达成一致,促使家长们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避免他们给学生灌输上学无用或者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某段时间某个学生的表现变化很大,教师要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寻求孩子变化的根源,促使双方都耐心地致力于优化学生的环境;家长还要发挥好课下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学生有厌学倾向要及时联系教师,保证双方探讨出最合理的策略来纠正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现阶段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国内外对这种行为的心理研究尚不完善;中小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两个生活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心理也需要学校作为主要阵地来引导、教育和纠正;针对这样的心理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以及优化家庭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四种策略来积极应对。今后我会继续致力于厌学行为心理的研究,同时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厌学行为及其心理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朱盘安.学生厌学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2006,(10).
[2]蓝雪丹,庞从妃,阳秀英,朱碧仪,杨海荣.家庭教养方式、自律性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
作者简介:
郭永平,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