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学习情境,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一、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教师教学时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似乎觉得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觉得一节好课必须要有情境,而且多多益善,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及有效性,导致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也失去了情境创设目的和价值。
1、注重包装,流于形式
教师创设的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的联系,外表光鲜美,内在枯烂差,成了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盒,颇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只注意到外表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
2、问题过难、阻碍思维
“跳一跳”能让学生摘到桃子,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探究,如果远远超过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只会让学生愈挫俞没有勇气,愈挫愈没有信心,甚至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对学习变得毫无兴趣。
3、学做演员、真情演绎
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一副盛气凌人的面孔,像一位导演在拍电视剧,孩子怎能尽情发挥,怎能个性张扬,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做一名演员参与到学生之中,用真情去演绎,用真爱去沟通,才会收获到一片蔚蓝的晴空。
4、偏离教学、枝节横生
教学情境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些教师的情境出发点是好的,让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有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后却很牵强,于是跟学生兜圈子、绕弯子,创设一个枝节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不知所云,更不知所措,因此要杜绝使用这种为了应用而牵强附会的情境。
二、有价值的情境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目的性、实用性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用于现实生活的。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还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预设与生成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我们能随机应变的去解决问题,尽量向我们的预定目标靠拢。另外一点,我们创设的情境要有实用性,不仅要投时问路,更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尽量做到省时高效。
2、形象性、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创设一些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将问题设计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学科性、问题性
许多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虽精彩纷呈,但实际上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弱化了思维品质,游移于学科之外。情境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符合学科特点,有“学科性”,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总结、归纳、推理等能力。另外,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内涵,要有足够的学习信息,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思考的价值。
4、情感性、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留心观察,寻找生活与课堂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学习一是为了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更是为了服务社会,把自己所学的一切回报社会,应用于生产实际,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并终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非常重要。要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的解决问题,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巧设问题,有效提问
有价值的问题或有艺术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无价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肤浅的、形式的,而非有效的、理想的。教师把所要讲的问题分割成小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诱导学生激发兴趣,最后使学生在顿悟中得出结论。
(三)形成矛盾,激发求知
充满尖锐矛盾的电视剧才能紧扣观众的心弦,课创设情境也是如此,只有利用好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另外此种情境的设计还要有利于分化重点、突破难点,为释疑问难作好铺垫。
(四)动手操作,开拓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氛转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实现价值、收获成功,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趣说故事、巧借关注
借助故事或学生关注事件就是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把学生感兴趣的或受到广泛关注的故事或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课堂生活化。
(六)真情演绎、意境无穷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教学的过程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有时似涓涓细流,有时又汹涌澎湃。
(七)角色扮演、分享成功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角色,分享成功的快感,从中获得知识,收获喜悦,也在无形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作准备。
(八)利用课件、拓宽课堂
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的环境,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描绘的情境如果能够通过图像展现出来,立刻就会显得直观、形象和生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的运用更加方便,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加工,有助于拓宽课堂,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求知欲。整堂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创设情境时,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情境是手段,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目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参与要积极引导,由扶到放,充分体验由情境角色带来的快感。
一、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教师教学时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似乎觉得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觉得一节好课必须要有情境,而且多多益善,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及有效性,导致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也失去了情境创设目的和价值。
1、注重包装,流于形式
教师创设的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的联系,外表光鲜美,内在枯烂差,成了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盒,颇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只注意到外表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
2、问题过难、阻碍思维
“跳一跳”能让学生摘到桃子,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探究,如果远远超过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只会让学生愈挫俞没有勇气,愈挫愈没有信心,甚至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对学习变得毫无兴趣。
3、学做演员、真情演绎
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一副盛气凌人的面孔,像一位导演在拍电视剧,孩子怎能尽情发挥,怎能个性张扬,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做一名演员参与到学生之中,用真情去演绎,用真爱去沟通,才会收获到一片蔚蓝的晴空。
4、偏离教学、枝节横生
教学情境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些教师的情境出发点是好的,让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有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后却很牵强,于是跟学生兜圈子、绕弯子,创设一个枝节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不知所云,更不知所措,因此要杜绝使用这种为了应用而牵强附会的情境。
二、有价值的情境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目的性、实用性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用于现实生活的。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还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预设与生成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我们能随机应变的去解决问题,尽量向我们的预定目标靠拢。另外一点,我们创设的情境要有实用性,不仅要投时问路,更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尽量做到省时高效。
2、形象性、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创设一些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将问题设计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学科性、问题性
许多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虽精彩纷呈,但实际上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弱化了思维品质,游移于学科之外。情境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符合学科特点,有“学科性”,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总结、归纳、推理等能力。另外,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内涵,要有足够的学习信息,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思考的价值。
4、情感性、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留心观察,寻找生活与课堂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学习一是为了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更是为了服务社会,把自己所学的一切回报社会,应用于生产实际,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并终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非常重要。要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的解决问题,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巧设问题,有效提问
有价值的问题或有艺术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无价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肤浅的、形式的,而非有效的、理想的。教师把所要讲的问题分割成小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诱导学生激发兴趣,最后使学生在顿悟中得出结论。
(三)形成矛盾,激发求知
充满尖锐矛盾的电视剧才能紧扣观众的心弦,课创设情境也是如此,只有利用好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另外此种情境的设计还要有利于分化重点、突破难点,为释疑问难作好铺垫。
(四)动手操作,开拓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氛转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实现价值、收获成功,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趣说故事、巧借关注
借助故事或学生关注事件就是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把学生感兴趣的或受到广泛关注的故事或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课堂生活化。
(六)真情演绎、意境无穷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教学的过程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有时似涓涓细流,有时又汹涌澎湃。
(七)角色扮演、分享成功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角色,分享成功的快感,从中获得知识,收获喜悦,也在无形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作准备。
(八)利用课件、拓宽课堂
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的环境,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描绘的情境如果能够通过图像展现出来,立刻就会显得直观、形象和生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的运用更加方便,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加工,有助于拓宽课堂,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求知欲。整堂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创设情境时,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情境是手段,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目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参与要积极引导,由扶到放,充分体验由情境角色带来的快感。